傅雷家書高中讀后感800字
傅雷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畢生從事文學創作,對做人又有更獨到的見解。在信中傅雷總告誡兒子要先做人。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傅雷家書高中讀后感800字,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傅雷家書高中讀后感800字篇1
母愛偉大無私,并不需要過多的點綴,只要用心去體會,便可知道其真正的意義所在。
傅聰三個月也不曾來信,作為母親的朱梅馥心里焦急,就寫信給兒子:“千句并一句,我們只希望你的來信,多么令人思念的信!”一個母親對兒子的牽掛與惦念,都在這句話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母親心思細膩,她說給兒子的話,都是希望兒子永遠銘記在心。她說:”回國前若有余款,可留在使館,或者根本送給使館,不要看重個人利益,寧可節約些留給國家。”囑咐的雖然以瑣碎家事為主,但其中又不乏對國家利益的維護,一個母親對兒子、對國家的感情自然的融合在了一起。
母親教育兒子要懂得理財,不能奢靡無度:“寧可生活清苦些,節制一些力量(對理財方面也要有些打算,要節約,不可加強浪費的惡習)”。
母親還教兒子要懂得感恩:“與華沙的杰老師,有沒有時時去信請教問候,你是他的得意學生,切不可忘了他?!币蝗諡閹?,終生為師,人不可忘記師恩,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母親的苦心,令人唏噓感嘆。
母親也會變老,但他對兒子的愛從不減一點。在給傅聰的信中,說 :“我們這幾年老了許多,爸爸頭發花白,神經衰弱,精力也大大減弱,晚上已不能工作;我的眼光衰退,也常常失眠,這一切都是老態的表現,無法避免了?!蹦赣H對自己年老體衰的狀態輕描淡寫,對兒子的身體卻分外關心,舐犢情深 ,感人至深。
雖說“錢乃身外之物”,但出門在外,需要錢財。母親深知這一點,他擔憂兒子,于是再次叮囑兒子:“你現在孤身在外,不論什么事,都要你自己合理安排,譬如理財一道,也要訓練的有計劃,有打算,要往長里看,不能糊里糊涂。尤其是辛勤勞苦掙來的,我們絕不要討人便宜,可也不要任人剝削。”母親的愛子之情體現出來,再次談到理財的問題,其理財眼光要放長遠的觀點。
兒子只身在外,做母親的也不能多做些事,就將自己的生活經驗告訴兒子,讓兒子不至于走彎路、重蹈覆轍,母愛無私,從不保守一個對孩子有益的事,將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學到的都告訴了兒子。
傅雷家書高中讀后感800字篇2
家書,是親人之間互相傾訴的媒介。思念之人以情為筆,以感為紙,書寫下句句行行。字里行間流露的真情——擔心、思念、祝福、祈盼——祈盼對方也回一封,也好平了自己胡思亂想的心。
至少,我在《傅雷家書》中讀到這一點。
身為父親的訓誡
人生,一個抽象的名詞,從之前“高興,你又過一關”明顯看出,這只是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戲中人影散亂。這個父親的心便隨著兒子的成功起伏不定。但同時他又給我了下文。
“愛情的苦汁早嘗,壯年中年時代便可冷靜?!?/p>
看似是父親的開導,但其中還隱隱含著什么。讓我們還原場景,略顯疲倦的父親對孩子語重心長:孩子,你盡早了解愛中心酸,便會學著接受一些。流過的淚雖苦澀,卻可以在淚中微笑著向她說,愿今生今世兩不相見!
不知那個父親是否身為過來人,可話中安慰的感覺卻不言而喻。于此,不是父親,而是身邊摯友,向初嘗禁果的少年勸誡。這是身為父親的嚴厲,冷硬卻夾雜著擔心與思念。
身后父親的心愿
“總之,你無論再定演出合同方面,在情感方面,在政治行動方面,主要避免‘身不由主’,我寫這封信的心情尤其感觸萬端,非筆墨能形容。孩子,珍重,各方面珍重,千萬珍重,千萬自愛?!?/p>
多次強調,望君自重自愛。為父已無太多話對你說,滔滔江河提筆之時便化作一江春水緩緩流動。我寫這封信的心情非筆墨能形容,除此之外,還有嗎?跳過人物帶入,我們看到了不再年輕的父親提起筆為遠在他國的兒子寫信,只留。珍重!
兒子啊,你可知這一字一畫都刻在了你體衰的父親的心上,你能了解他嗎?我想父親一定會說:希望吧,若是不可,也不強求。只要你安好那便足矣。這是身為父親的軟言細語,真摯還包容著祝福、祈盼。
我見到書的特點
若是整張家書,全都是教育兒子待人謙虛,做事嚴謹;不氣餒,不驕傲;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的話未免有些冷淡。這是家書,面對學有所成的兒子,除了感到自豪,不應該還有一點寂寞嗎?
傅雷家書高中讀后感800字篇3
去年爸爸讓我看了他極力推薦的《傅雷家書》,這學期楊老師也向我們推薦了這本書,于是我又將這本書仔細地看了一遍。可能是成長帶來的感悟吧,第二次看這本書后有了比第一次看時有了更多的感慨!
真是“不養兒不知父母心”,《傅雷家書》中字里行間都是傅雷對出門在外的大兒子傅聰滿滿的關心與愛。那一封封家書像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父子之間的距離,而閱讀中的我也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銘記著。
傅雷為人坦蕩,秉性剛毅,但面對他自己的孩子時,卻有著無比細膩的一面。他對傅聰的關心無微不至,大到人生哲理藝術學習,小到為人處事生活細節,從各個方面把自己對兒子的殷殷期盼,對人生藝術的深刻思考以及對國家、世界的高尚情感,都給了兒子最好的指導建議和幫助,讓兒子在人生的路上走的更順利。這樣的父親怎能不令人佩服,怎能不令人感動?
對待兒子,他說:“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自己的朋友,世界上沒有什么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了。
記得他在書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我在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教會我如何和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態交往”。孩子經受痛苦時,他說:“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為孩子成長而高興,并時常給予他鼓勵,得失成敗盡置于度外,只求竭盡畢生心血無愧于心。這何嘗不是天下父母的拳拳之心!
從書中一封封家信看來,傅雷對自己的要求十分嚴格,他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其實也是他自己的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其他國籍。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誠實的語言。是??!心之所想,便是筆之所言,與自己的孩子相互訴說之時,又怎會遮遮掩掩?
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無時無刻的流動在我們眼前,給了我十分強烈的啟迪。讀完《傅雷家書》后,我明白了許多,收獲了許多,也成長了許多。這是一本讓孩子更理解父母,父母更了解孩子的書!
傅雷家書高中讀后感800字篇4
看傅雷家書,覺得收獲很多。我總想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為自己所熱愛的事業而奉獻那是一件多么崇高而偉大的事情,同時也會讓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加豐富和更加充實的經歷。我現在似乎已經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標,雖然以前是盲目的。其實愛人不在身邊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的內心空虛。只要我們朝著目標努力就會有所收獲,我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就像傅雷說的也許金錢物質方面不能給予你足夠的回報,但是學術和藝術一定會給付出的努力以一個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帶來未來生活的無憂無慮,但是它起碼可以帶給我們心靈的充實。我深信如果每天都把時間用在自己認為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會得到進步和滿足。
傅雷說他要和他的兒子是最親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種父子關系啊,他還說戀人和愛人之間也是一種親密的朋友關系。只有在互相的鼓勵和互相的支持下,有著最豐富最真實的心靈的溝通才是最讓人羨慕的。我覺得讀書真的可以豐富人的大腦讓人變得平靜。而且文學和藝術,還有音樂都會給我們心靈的熏陶。我們在那里面吸收的養分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樂趣,我現在深知這一點。
其實我一直覺得我對于文字的理解多于對于那些更加直觀的東西的理解,當他越是需要人的體會的東西我就理解得越深些,這可能也跟天性有關。在我看來,一切內心地感受都可以通過文字表達出來,而越是心靈相近的人越是能夠深刻理解和體會。如果心情郁悶了不妨就寫出來,等年老了再回過頭來讀,發現年輕時的心情真的是很難得的阿,而老去的心也不可能再有年少時的感受了。真的覺得人生在世能夠得到一個心靈相通的朋友成為心靈的讀者是一件非常讓人高興的事情。其實傅雷在信中寫的,他的性情激烈,然而他的夫人卻能用寬厚和委婉之心體諒,雖然受到了很多的折磨卻可以成為思想上的伴侶,這也是傅雷的福氣啊!
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高中讀后感800字篇5
“一個人的思想,不動筆就不大會有系統。”于是,在看完《傅雷家書》后,一種想要將傅雷先生筆下給予的感悟梳理于心的急迫促使我寫下這篇文字,希望能夠化出所得,了明心間。
先生萬里傳書的思緒,跨越十幾年光陰,遠隔萬水千山,不僅僅是對愛子的叮囑愛撫,字里行間的感情,還升華出了愛祖國,愛民族的赤子情懷,以及凝聚其中的人格魅力,皆為人深深所動容。
于現在而言,先生所屬的那個時代早已飄遠出人們的思想范疇,時間拉開的距離已模糊了對那時代的客觀判斷。然而我們依稀可感受到,那年歲傷痛的火花仍舊星星點點地挑撥著我們的神經,即使久遠,那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所帶來的精神刑罰跟身心疼痛的深刻烙印依舊時隱時現地浮出時代的水面。于是,對于一位愛真理,愛生活,愛藝術,剛正不阿,真摯率直的先生而言,最終選擇凈身出世的方式,表明真心,尋求思想解脫,我抱以理解和深深的感喟。
生活變形的魔爪不斷壓榨他的才思,摧殘他的身心,而先生卻一直在妥協與堅持中盼望能看到他所企盼國度的崛起,他一生都在堅持,即使別人認為是偏執的狂熱,他從未放棄。對人生哲思的深透,對音樂藝術的獨到與進取,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化解滲透,思想的矍鑠敦促著他永遠秉承一顆澄澈的赤子之心,樂觀向上地化解時代的傷痛,拓寬著生命的寬度。
雖然先生自命過于偏執的缺點為生活添堵不少困擾,但丁點塵垢卻掩不住金子的滌亮。他擁有太多讓人稱頌的品格,再融入先生自個雅致的生活感悟,以至于覺得那些形容詞像枝柳般地脆弱貧乏。在道不盡的人格美麗中,于我最感動的便是先生對藝術獨特高雅的見解以及謙卑樂觀,孜孜不倦的生活態度,讓一個美學初識者跟對生活迷惘的人在恍恍惚惚中,抓住了可以令她堅定的自信。
在對藝術的品味中,先生主張嵌入生活與自然,調衡感性的流動跟理性的堅持,在東方的超脫、恬靜、中庸跟西方的熱情、活潑、開明中取得恰當的平衡。然而最主要的是為生命的藝術注入純真的心跟情,“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p>
在很多令現代人困惑的問題上,先生的見解都為我們解說了答案。對名利的取舍,艱苦的磨難,生活的哲理,藝術的本質,性情的錘煉上,都如高明的火炬一樣,為我們驅趕黑暗,重現星月。
所以,對于這么一位在時代濁流中越發澄亮透徹的精神偉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還有深深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