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
著名的《明朝那些事兒》能掀起一股閱讀熱潮,不僅僅因為其幽默的語言和詼諧的風格,更在于作者能跳出傳統,從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利益角逐和內心思考的分析入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2023年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的文章,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3年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精選篇1
我從小喜歡歷史,所以,我也比較喜歡看有關歷史的書籍。我原先是三國迷,《三國志》、《三國演義》我都看過了,所以我一直覺得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豐富多彩的階段。一直聽聞《明朝那些事兒》是一部很好的書,語言幽默,但又不乏鮮艷的筆墨;以小說的筆法來寫,但又以歷史為基礎。所以,在這個寒假,我充分利用了我的空余時間看《明朝那些事兒》。雖然并沒有看完,但是我已經感慨萬分。
《明朝那些事兒》一共有七本,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余年發生在明朝的事情。這期間,發生了許多事,讓我對皇帝對大臣們都有了新的了解和認識,所以,我的心一直被震撼著。
說到明朝,我們大家腦海里第一個浮現出來的人物,應該就是朱元璋了。朱元璋,本是布衣,生活艱苦,沒有讀過書,然而,他從一個卑微的貧民走向成功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讓我深感佩服。“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人也一樣,在經歷痛苦和艱難的磨煉之后,方才會成功。朱元璋告訴我們,獲得勝利的關鍵在于隱忍的耐心和準確的判斷,而這也體現出朱元璋一生的信條:要么不做,要么做絕。朱元璋,他是明朝皇帝的典范,他的勇猛,他的堅強果斷,他的信念,都值得我們學習。雖然,有的人說朱元璋剛愎自用,疑心太重,殺人太多殺人從不手軟,心狠手辣,但是,這是他為了維護鞏固自己的政權而已,他也無非是想讓天下不要那么黑暗。畢竟人無完人,他依舊是一個很成功的皇帝。
2023年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精選篇2
今年暑假,我讀了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作者豐富的歷史知識,俏皮的語言風格、獨特的觀察視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以湯顯祖為主角的“稀泥謝幕”最讓我感慨萬千。
湯顯祖,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曾任南京禮部主事,官居六品。作有傳奇《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玉茗堂四夢》。在戲曲史上,和關漢卿、王實甫齊名,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二十歲時,湯顯祖就考中了舉人。可惜他運氣不好,遇見了張居正。之所以說他運氣不好,并非張居正討厭他,恰恰相反,張首輔很欣賞他,還讓自己的兒子跟他交朋友。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湯顯祖清高,瞧不起張居正,擺了譜,表示拒絕交友。跟張首輔擺譜,張首輔自然也要擺他一譜。結果可想而知,湯顯祖會試時落榜了。
三年后,湯顯祖再次上京趕考,張首輔依然讓自己的兒子跟他交朋友,他再次拒絕。張首輔又擺了他一譜,湯顯祖再次“光榮落榜”。又過了三年,湯顯祖又一次去趕考,這一次張居正并沒有阻攔他(因為張居正此時已經死了),終于成功上榜。可由于朝廷內部爭斗,湯顯祖沒有得到重用,被派到南京當了個禮部主事。
仕途上的曲折和失落,并沒有磨滅湯顯祖的理想和志向。在南京任禮部主事的日子里,他盡情地將自己的抱負寄托在自己的文上。最終寫成了經典戲曲《牡丹亭還魂記》,后人又稱《牡丹亭》。縱觀他的一生,雖為官不濟,卻為文不朽。
湯顯祖一生坎坷,卻不肯低頭,最終成就了自己的人生。回想到自己,記得有一次,媽媽讓我去游泳班學游泳。我的游泳水平不錯,但是苦于教練每次叫大家演示自己的游泳技術時,都沒叫到我。偶爾叫到我時,該死的下課鈴就響起來了。因此,我內心很失落。一天,我回家向母親傾訴我的煩惱。“媽媽,我的游泳水平還不錯,可沒有機會展示,這游泳不學算了。”“趙然啊,你要記住,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一個真正優秀的人,無論在哪都能干出成績。”聽了母親這句話,我恍然大悟,更加刻苦練習游泳。終于,在一次游泳課上,我自告奮勇,把自己的游泳技術展現給大家看。結果,獲得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連教練都夸我有天分呢。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不管時間有多久,不管困難有多大,只要自己不斷去努力、去奮斗、去拼搏,就沒有辦不到的事情,到達不了的彼岸,實現不了的夢想。
2023年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精選篇3
明朝,中國歷史上最為內斂的帝國,到了書的第五部正是它的中興之時,神位上的皇帝們:嘉靖皇帝專心修道煉丹,不太管事;隆慶皇帝未登基便是十分郁悶,登基后,老實的他沒有真的享受到皇帝的權力,將責任都交給了他的內閣大臣們,小日子沒過多久,病死了;十歲大的孩童,萬歷皇帝登基了,后宮有李太后、司禮監太監馮保(大伴)把持,朝政管理自有內閣首輔為萬歷的老師張居正代為管理,小皇帝可以做的就是遵規守紀、勤奮學習。明朝的中興主要歸功于先后出任內閣首輔大臣們,權謀家和實干家。
此書的前半部分,講的便是內爭。
徐階扳倒了不辦事只會拍馬溜須的嚴嵩當上了內閣首輔,但他與嚴嵩的聰明兒子嚴世蕃的斗爭并未結束,二人摸透了剛愎自用的嘉靖皇帝的脾氣和個性,皇帝成了他們的斗爭工具,徐階棋高一著將飛揚跋扈的嚴世蕃徹底地擊敗(斬立決)。接著出場的是明代第一奇人,海青天,孤僻而偏激的海瑞,古代清官偶像級的典型人物,在“言論自由”的明朝,家中備好棺材的他膽敢罵嘉靖“家家皆凈”,被關進大牢,卻未被生氣的嘉靖皇帝處死,因而海青天的名氣變得更大。《嘉靖遺詔》使徐階的威望達到了頂點,把跟隨裕王多年的高拱給打壓下去,徐階牢牢地將明穆宗握在手中,言官不斷的彈劾又使得屁股未熱的內閣大臣高拱主動提出辭職,此時工于心計、城府深不可測的六十六歲徐階選擇了急流勇退,交出致仕申請,把報國救民的理想交給他心中比他更為優秀的人才張居正去實現。徐階一心提拔的海瑞卻讓他退休的生活不得消停,在家的高拱借由太監陳洪的勢力,重新回到了內閣,海瑞成了高拱手中最好的利用工具,逼得徐階無家可歸。奪得高位的實干家高拱開始了放手干活,任人為賢:潘季馴明清最偉大的水利學家(束水沖沙法);殷正茂,文官出身的名將,平叛兩廣叛亂;王崇古,給折騰了兩百多年的明蒙邊境帶來了和平,封貢互市。以天下為己任,一直都很低調的張居正居于幕后,前臺唱戲的是司禮監太監馮保,將高拱的一句話“十歲太子,如何做天子!”改成“十歲孩童,如何做天子”,猝不及防的高拱被趕下臺。張居正新政得以開始,一切條件都成就他的改革和獨裁,一條鞭法,將實物稅變成了貨幣稅,復雜問題簡單化,地方官員的空子少了,百姓的負擔少了,朝廷的收入增加了;考成法,整頓吏治,制定完整的考成制度,并不遺余力地執行。邊境安定,國庫充裕,明朝走上中興之路,張居正新政的改革是成功的,但他的獨裁,因改革而利益受損的官員集團在他死后,群起而攻之時,從小聽話并生活在張居正巨大陰影下的學生萬歷皇帝長大了,對張居正由愛到恨,張家被抄,而且是最為慘無人道的抄家。萬歷皇帝徹底擺脫了他的導師張居正的控制,親自執政了,卻發現事情并非他所認為的那般簡單,皇帝受到約束太多,曾經的熱血青年突然間變成消極怠工,徹底不上朝,成了歷史最懶惰的皇帝。
后半本,就是萬歷三大征中的抗倭援朝戰爭,日本的野心家豐臣秀吉統一了戰國時代的日本,舉國之力欲攻下朝鮮,進而圖謀明朝帝國,朝鮮的戰斗力太弱,毫無招架之力,只能向明帝國求援。兩次的戰爭,明朝分別派出最有戰斗力的軍隊和投入大量白銀軍費,如“關東鐵騎”、“戚家軍”、“俞家軍”等,兩次的領軍將領分別是李如松、麻貴,都是當朝的猛將。在兵力少于對手,在明朝文治大于武功的氛圍下,軍戶制下士兵的戰斗力比不上內戰不斷的日本士兵,火槍也比日本落后的情況下,他們戰術運用得當,都成功地擊退日本侵略者,凱旋歸朝。最后這次戰爭因豐臣秀吉的突然死亡而畫上句號。
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張居正,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良心的人,一個真實的偉人,一心醫治已經病入膏肓大明帝國的權臣。
此時還出現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醫生李時珍還有他的《本草綱目》,一心醫病救人的醫生。
明代四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西游記》是當時的禁書,書中的車遲國——皇帝推崇道教的國家,大圣口中的“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都足以讓它被當朝政府查禁。
中興時代,明朝的精彩時代,能臣名人輩出的年代。
中興過后,各種矛盾沖突的激化將早已腐朽不堪重負而無力再維系下去的明帝國推向最后末路。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2023年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精選篇4
趁今年寒假有空余的時間,我又捧起了講述明史的書——《明朝那些事兒》。
這本書開頭主要講述的是自幼是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因為忍受不了元朝的統治,先是出家做了和尚,后被人誣陷說他要起義,被迫投靠了當時的起義隊伍。慢慢的,他在軍事方面的才能漸漸顯露了出來,他先是打敗了其它比他強的起義隊伍,后又經過與元的數十年的征戰。最后趕走了,元朝的皇帝,統一了中國。
中間又講述了朱元璋的改革和明朝的政法。其中,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便利用胡淮庸這個“導火索”,廢除了丞相制度。又創造了內閣。當初朱元璋只是想把權力歸于君主,可是他錯了,后面的朝代中,任何一個內閣都比丞相還會奪權。
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丑惡的小人,一個個專制奪權的宦官,一個個見利忘義的奸臣,當然,更看到了舍生取義的將領,還有獨守正道的孤膽英雄。讀完了這本書,回過頭來想想,才發現自己從書中看到了好多的改變,人的改變,物的改變,環境的改變……而這些改變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殘殺、父子反目成仇、將好好的一代王朝攪和的烏煙瘴氣,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嗎?
在這本書中,最讓我佩服的人就是鐵鉉。他不過是一個書生,可是在面對朱棣的起義下,唯有他沒有退縮,他前往了前線,找到了那些傷兵,逃兵,并帶領著他們與朱棣展開了抗衡,正是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書生,讓朱棣吃了不少苦頭。看到這里,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就是這么普通的書生,就可以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這說明他懷有多大的愛國情懷啊!
在這本書的末尾,我看到了一句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是啊,我想鐵鉉正是靠著對國家熱愛的心和隨時準備為國家獻身的信念而活的吧。
我認為,如果我們想要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話,就必須樹立我們人生的目標。只有準確的認識到我們每時每刻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才是正確的。
雖然如今我們的國家不需要我們去著想,但是我們必須要為我們的未來著想。就像外國文學家說的那樣“為面包而活”,意思就是:我們必須為我們自己有的吃而努力。因為一旦我們沒吃的了,就會餓死。不說保衛國家,就連自己的命都沒了,還談何國家?
或許等我們擁有這個信念之后,我們的人生路會越來越順暢的!
2023年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精選篇5
然而再幽默的措辭,也抵不住殘酷的結局。一個朝代的興起,是上一個朝代用血肉之軀筑起,一個朝代的結束,則是用該朝代的血肉之軀為下一朝代鋪路。
宇宙制衡,萬物總有它的氣數。或長或短。你會看到忠良,以一生的堅持鑄就心中的理想,心系朝廷,心系黎民百姓,心系整個蒼生。自己的生命不算什么,國家,百姓永遠排在第一,盛世之中,是支柱,亂世之中,是英雄。
有正義的地方,必定就有邪惡。有門派的地方,必定就有爭端。有貪圖享樂的皇帝,也有被利益熏心的臣子,有禍國殃民的太監,也有棄國棄家的漢奸。
每個人都好像有他一定要那樣做的理由,我不理解,但我接受,這就是歷史。我們無法改變的歷史。殘酷一直都在,氣數在,盛世王朝,氣數盡,亂世孤魂。明君也好,庸君也罷,做領導終究是不容易的,從打出明朝的朱重八到關閉過門的崇禎。
中華幾千年文明累計,走到現在21世紀,我只是希望不論朝代如何更換,不論世紀如何演變,中國就是中國,中國的版圖一個也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