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長恨歌》讀后感
著名的《長恨歌》出自白居易筆下,描寫著一段傳奇而又有著無限傷感的悲劇愛情,是一篇敘事詩歌,所謂這段“傳奇的愛情”的主人公不簡單,是當時的唐玄宗和四大美女楊貴妃。下面是小編收集2023年《長恨歌》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2023年《長恨歌》讀后感(精選篇1)
《長恨歌》寫了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悲劇。這首詩在在諷刺唐明皇因為重色而誤了國事的同時,也贊頌了人們愛情的真誠和專一。
文章開頭就說,“重色思傾國”,作為統治天下的皇帝,不是注重賢才,而是尋找美人,這樣是辦不成大事的,這也是整個悲劇的根源?!盎仨恍Π倜纳?,六宮粉黛無顏色”,楊貴妃有著卓然天成的美麗身姿,不能自甘埋沒;時機到來的那一天,被選到君王身邊。她回眸一笑,就生出百般嫵媚、千般嬌羞,表現出楊妃的絕頂美艷與萬種風情。她有云一般的鬢發,花一樣的容貌,皇帝非常寵愛她,從此以后,君王再也不上早朝聽政了。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亂,成千上萬的車輛馬匹護衛著皇帝逃往西南。從“千乘萬騎西南行”看得出,這次逃亡非常的倉促?!按淙A搖搖行復止”表現出人心渙散,預示著悲劇即將出現??v使逃亡的速度非常慢,唐玄宗也不曾離開楊貴妃。最終士兵叛變,六軍不發,要求要求處死楊貴妃,是憤于唐玄宗迷戀酒色,禍國殃民,玄宗只好將她勒殺。頭上的花鈿一件一件掉落地上,無人拾取;其中有珍貴的翠翅、金雀,還有玉搔頭。一代君王,面對此狀,只能掩面痛哭,卻無法挽救;回頭眷顧,禁不住血淚交流?!熬炔坏谩?,不是不想救,而是救不了,是唐玄宗的無助與無奈。馬嵬坡下,楊妃葬身之處,空有荒涼的泥土,再也見不到她美麗的容顏。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回歸,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處處觸物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面反復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真是摯愛之情。即使詩中暗含諷喻,《長恨歌》也是一首關于人間真愛的傾情禮贊。凄美的愛情故事,只有這樣的結局,才體現它的殘缺美。
2023年《長恨歌》讀后感(精選篇2)
我十分的孤陋寡聞。最近才看到這本《長恨歌》。
光是喜歡喜劇的人,大概不會喜歡這本書??赐曛?,一陣郁悶。深覺時光殘酷,生命中很多東西竟是捉不住也留不住的。一切是那么現實,現實得難免令人失望。生活充滿失望。
長恨歌這個名字,應該緣于白居易的那首唐詩。白居易的《長恨歌》說的是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悲劇,這一早就給王安憶的這部小說埋下了伏筆。悲劇原本注定。
如果想在作品里找到一個理想的女人,十全十美,純潔善良無暇的女人。那么恐怕是要失望的。里面有的,不過是一群現實的女人。作為女主角的王琦瑤,更是如此。
王琦瑤,一個弄堂里出來的上海小姐。她是一個很普通的女人。特別之處,她是位美女。有很多人說那是情愛史,我不贊成。在她一的一生中,她所強調追求的,一直都不是愛情。她選擇某大員,也不過想過一些平順、舒服的日子。就連最后選擇同女兒平輩的男人,也是因著寂寞。
令人遺憾的是,要求如此之低,也要失望。有些人一早對命運妥協,命運安排什么,就接受什么。從沒想過爭取和抗爭??扇匀贿€是要為命運所捉弄。不由得讓人懷疑,命運是不是欺軟怕硬?像我們小時候跟老媽要錢。不要,就什么都沒有,一要,還得要多點,即使失望,也不過是老媽少給了,一般不會不給。這是不是也是對付命運的方法?哈哈……
吃飯去。無論如何失望,生活卻總要繼續。這又是另一種失望了……
2023年《長恨歌》讀后感(精選篇3)
《長恨歌》出自白居易筆下,描寫著一段傳奇而又有著無限傷感的悲劇愛情,是一篇敘事詩歌,所謂這段“傳奇的愛情”的主人公不簡單,是當時的唐玄宗和四大美女楊貴妃。詩中前幾處就描寫到楊貴妃的美貌,最有名的一句就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言色”。只是笑,就如此多嬌。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有哪個男子不動心的?唐玄宗也不例外,立馬封楊玉環為“貴妃”,所以叫楊貴妃。從此以后,唐玄宗連工作也不做了,天天娛樂。朝廷日益昏庸,民不聊生,于是爆發出歷史聞名的——安史之亂。戰亂的鼓聲打破了宮廷的霓裳羽衣曲,皇帝不得不帶著楊貴妃和大臣潛逃,然而守護皇帝的將士執意要殺害楊貴妃,因為是這個貴妃害的國家不得安寧嘛,所以唐玄宗痛心把楊貴妃殺害。當楊貴妃咽下最后一口氣時,南方的荔枝來了,(楊貴妃喜歡吃荔枝)留下了無限傷感……
從此唐玄宗想著楊貴妃,積郁成疾,最終也落到一個孤苦伶仃的悲慘結局。從這里,相信許多人已經有點同情這對特殊的情人了,這是一個悲劇的愛情,紅顏薄命啊!許多君王都是因為美人而把江山丟盡,何況唐玄宗,深陷于情感之中,無法自拔。更重要的是楊貴妃一下子享受盡人生的榮華富貴,人一旦享受如此高的待遇,換做是我,都不想丟開這些財寶啊!但正是這些財寶,才使得人性進一步迷茫,進一步貪婪,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我把人生的前端比喻成一個走在懸崖峭壁上的小路,人必定要經過這條小路,不斷進取的前進,把小路開辟成陽光大道。然而一路上必定險惡,有許多誘惑,一旦被誘惑,就像唐玄宗和楊貴妃,一下子跌入無窮的深淵,無法回到之前的道路,只能一點一點的被消逝,結局也是如此悲慘,遺臭千古。就說最近,現在許多人也是因為情感紛爭而犯罪,比如南平的小學生流血案件,和“富士康”跳樓事件,許多都是處理不好情感的問題而導致,這首歌雖然是個悲劇,但我們要從悲劇中了解到它中間的內涵。
2023年《長恨歌》讀后感(精選篇4)
從歷史背景來看,《長恨歌》寫于唐憲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在寫此詩時白居易35歲,據說是他和陳鴻、王質夫三人在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談論到唐明皇和楊貴妃的這段悲劇故事時有感而作。樂天在公元808年任左拾遺,任職期間,為報皇帝知遇之恩,頻繁上書言事,并寫了大量反應社會現實的詩歌。在《長恨歌》中說到:“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然而從歷史文獻上我們得知,楊貴妃于開元二十二年嫁與壽王李瑁,婚后的兩人恩愛幸福,甜美異常,并非是“一朝選在君王側”,作者這樣寫,表面上看似是在輕描淡寫楊玉環成為貴妃,實則是在諷喻唐明皇奪兒媳有違道德,荒淫誤國,才有了后來的安史之亂。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白居易寫的《長恨歌》也有勸諫君王的意味,由此來看,《長恨歌》的主題也是政治諷喻說。
從寫作風格來看,白居易的詩總的分為閑適詩、諷喻詩、感傷詩、雜律,而《長恨歌》便是感傷詩的代表作,《長恨歌》雖為感傷詩,但并不影響它其中的諷刺意味。白居易提出自己的文學主張是:“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边@是什么意思呢,這是說詩歌是為了反映時事,為現實而作,一種對時代的關注,對改造社會,促進社會進步的一種責任和使命。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說:“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睘闀r為事而作,首要的還是為“君”而作,在這樣的寫作風格上,在這樣一個關心國家大事的詩人心里,再動人的感情也只能是陪襯,描寫李楊愛情的悲壯,詩人是要以這個愛情悲劇來勸誡后來的封建統治者要引以為戒,不能再重蹈覆轍,引來千古遺恨。
從史書記載來看,在白居易寫的《長恨歌》一詩文中,并未談及楊玉環曾為壽王妃,而在陳鴻寫的《長恨歌傳》中寫到:“召高力士潛搜外宮,得弘農楊玄琰女于壽邸,既矣。鬢發膩理,纖秾中度,舉止閑,如漢武帝李夫人。別疏湯泉,詔賜澡瑩,既出水,體弱力微,若不任羅綺?!痹陉慀櫟摹堕L恨歌傳》中明白清楚的寫了唐明皇的荒淫無道,而作為愛國且有遠大政治抱負的詩人白居易又怎會輕易放過這段歷史呢,顯然,詩人寫李楊愛情的悲壯就是和歷史形成鮮明的對比,實質上對于深諳其中荒唐緣由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更大的諷刺。李商隱在《馬嵬》詩中所說的“次日六君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運用對比的手法,將唐玄宗和楊貴妃今日的處境與曾經的浪漫愛情形成鮮明的對比,揭示出唐玄宗的怯弱、自私和虛偽,與《長恨歌》中的悲壯相比,形成了莫大的諷刺。
2023年《長恨歌》讀后感(精選篇5)
這本書前面大部分是寫景的,不得不佩服作者描繪的真好,如果不喜歡閱讀的風景類的,就很容易棄書的,還好我堅持看完了,因為不想看到四分之一就不看了。
王琦瑤一個美人,有追求者當然正常,第一個為她照相的程先生,對她的愛是尊重的,也是我比較敬佩的角色,在女主懷孕無助時幫助她,直到生下孩子。但同時他也是不幸的,永遠都不能擁有王琦瑤的愛,選擇了終身未娶!
軍官李主任給了王琦瑤想要的的,不管是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雖然是個見不得人的妾,但他們才算的上是正真的夫妻了吧,但是因飛機失事遇難……
王琦瑤結識了沒落的舊式大戶人家的子弟康明遜,經過反復的試探之后,兩人終于接納了彼此。但康明遜卻不能將王琦瑤所盼望的東西交付給她,他們同樣生活在沒有將來的絕望之中,但我覺得他也是最不負責任的一個男人,和王琦瑤有了孩子確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擔當而是選擇了逃避!
老克臘我一個不能理解的人,一個那么年輕的人,會喜歡上長輩年紀的王琦瑤,想著和她在一起,得知王琦瑤的故事之后又沒有了勇氣,又變成了第二個康明遜!
女兒薇薇也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為了自己的幸福離開自己的母親,同男友前往美國后再無音訊。就算和母親百般的不合也不應該如此。
張永紅薇薇的女友變成了王琦瑤的女友,可笑的是王琦瑤最后被她的男友殺害,是為了自己的金條,真是交友不慎。從此上海的三小姐就此魂歸恨離天!
造成王琦瑤悲劇本身的我想不只是她自己本人,她的母親從小對她態度不好,父母對她像是可有可無的人,所以她寧愿在朋友家。當然她的性格決定了她的命運,她渴望過上好日子,最終兜兜轉轉還是落得如此下場實在令人唏噓。
我想一個人長的美不是她的錯,長的好看的人追求者多也是很正常的,但美人更應該自重自愛,讓自己活的有尊嚴,老的更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