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論語讀后感
在不斷發展的社會,當我們認真讀完一本書籍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此刻需要一篇讀后感記錄收獲。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生論語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高中生論語讀后感【篇1】
論語告訴大家的永遠是最簡單的?!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過自己內心需要的幸福生活。
孔子提倡仁,但他不認為所有人的錯誤都應該用失去原則的仁的心來原諒?!墩撜Z》告訴我們,要以平等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要有一點分寸和一點余地。俗話說,世界是一個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那就難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和氣質,就像有人愛螃蟹,有人愛鱸魚,但都是在求真的狀態。只要不逾越原則,不能真誠待人,不能真誠說話,不能做一個有真情實感的男人,是什么原因?
品味生活,培養自己的修養,其目的是做好幸福生活。以淡泊的心,豁達的心,超然的氣質,從容的心境去生活,把自己的情緒和生活融入自然狀態,才能做到天地無罪,才能找到自己內心的平靜,就像孔子教給我們的快樂生活的秘訣一樣。
高中生論語讀后感【篇2】
論語,一篇充滿貴族氣息的文章。今天我們看的時候,似乎孔子那張智慧的臉就出現在我們面前。宋朝開國宰相趙曾說,《論語》有一半是認識世界的??梢姟墩撜Z》對修身治國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本書上說,孔子。一個兩千多年的學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論,教育方法,言行舉止,在今天仍然是那么的先進恰當。為什么想象《論語》已經通知中國近21個世紀?
真理不是爭論出來的,而是創造出來的??鬃拥耐降芫C合孔子的話,寫了這篇文章。他說的不僅是做人的道理,人生的道理,生存的哲學,還有學習的好處,如何學習。
我喜歡一句話:知道就是知道,知道就是知道。無論你做什么,都要做到這句話的意思,但是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你連這句話都做不到!
孔子,一位才華橫溢的學者,如今已成歷史,但孔子依然活在我心中!
高中生論語讀后感【篇3】
經??础栋偌抑v壇》的朋友們一定知道于丹吧!她解讀的《論語》,我十分喜歡看。我也買了兩個版本的《論語》,準備回家一睹為快。
《于丹說論語》里不僅僅有孔子的話,還有與每一句話相對應的故事。每一篇故事都發人深思,讓我深受啟發??桌舷壬恳痪湓挾及馕渡铋L的哲理,雖然有些道理我還不明白,但是,只要把它記住了,以后會理解的。
其實一年級的時候,我就從爸爸那里知道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爸爸告訴我這是古文,古時候的'人寫文章都是這樣的。我當時很羨慕古人。他們寫的話簡單明了,還蘊涵著深奧的道理。
二年級的時候,我從媽媽那里知道了孔子的兩句話:“三人行,必有吾師焉。”“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兩句話一直激勵著我更加努力地學習。
讀《論語》,我認識了大圣人孔子,進一步了解了他。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一個字:仁。我還知道孔子門下的弟子有:顏回,子路,子張,子夏,子賤。讀《論語》,我了解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緣由。讀《論語》,不僅讓我增長了知識,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還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因為于丹,我喜愛上了《論語》,我真應該好好感謝她呢!對了,不久前,于丹被評為中國第三大美女,超過了“萬人迷”李宇春。我覺得這是因為她身上有一種文化美,有一種才情美。長大了我也要做一個像于丹那樣內外兼修的人,這才是當今社會最美麗最可愛的人!
高中生論語讀后感【篇4】
《論語》是我們從初中時就已經開始接觸的一本生活道德哲理的書。以前剛接觸那些“之乎者也”之類的詞覺得枯燥乏味急了,當時即使老師給我們進行了具體的講解,我們也是一知半解的,除了死記硬背還真是什么都沒有學到??墒钱斘疑狭舜髮W之后在圖書館里看到這本書就不經意間翻了起來,隨便一兩句都覺得很有生活的哲理。不管是在生活上、學習上、交友上、為人處事上,還是孝順父母方面等等都給了我們明確的指示。
看到《論語》這本書就像看到初秋時期的.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場景??鬃?,一個2000多年的學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論、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那么先進,那么貼切。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個薄薄的小書,卻統治了中國近二十個世紀,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呢
從辯論的角度看,孔子肯定是輸了,而且輸得心服口服??墒羌偃鐝纳畹慕嵌瓤???鬃佑质勤A家,是大贏家。這是歷史證實了的,不是我說的。也許,真理本不是辯出的,而是做出的??鬃雍我垣@勝,辯論為何不出這樣的道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孔子說了些什么,他說的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學!假如你是人,你生活在一個群體中,不論你做什么:你去干革命,做領導,開公司,或是你去當土匪,做強盜,當惡霸。假如你想做強,作大,你就必須相信孔子說的,從這個角度說,孔子的道理,是永恒的真理!當然有些真理也還是需要人們不斷去改善它,讓它更加符合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高中生論語讀后感【篇5】
一個人的經歷閱歷再豐富,絕對沒有書上說的事情多,而一個人的一生時間又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懂,那怎么辦呢?只有學,從書上學,當然這僅僅是學的一種方式,其他比如聽別人說話,看別人做事,看別人是如何成功如何失敗的,這也是學,但主要還是通過看書學,正所謂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學了怎么辦呢?還要學為所用,力求學有所成,還要練習。學再多不用,那也是白學,學一點用一點,把學到東西和實際的生活相結合,去解決問題,這是學的目的,也就是習了。用一個例子來講,數學中有很多公式,先學公式,然后再用公式答題,這就是習了。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這個朋友,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真朋友的'概念,我相信是相同的。朋友有兩種,真的和假的。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不錯,朋友也如此,如水連綿,至清至純,以水為托,相與相助,有這樣的朋友來往,自然是件快活的事。假朋友就是建立在利益關系之上的,利益是這種朋友關系存在的前提,如果二人之間沒有了利益,自然也就不是朋友了,或者說,這樣的人也就不能稱為朋友了。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說的土點,可以譯成,人家不知道咱能,而咱不生氣,咱不就是君子么?這話在現實社會更有道理?,F在有些觀點認為,有一分力使十分力,有一點能就逞十點能,稍有一點成績就了不得了,寫了幾篇稿文章就要出書,唱了一首歌就拿自已當明星,太浮躁了,用農村俗話說,恐怕別人把他當愣子。我倒覺得,一個人的本事是有限的,或者說,在某一方面絕對有比你強的人,首先要做的是韜光養晦,厚積慢發。那種好出風頭好充能顯像的心態萬萬要不的,早晚也是要吃虧的。
高中生論語讀后感【篇6】
孔子所宣揚的仁具有泛愛的特點,是對春秋時代人的價值發現的肯定。
比如馬廄失火,孔子退朝回來,曰:“‘傷人乎?’不問馬。但是孔子的仁愛與博愛、墨家的兼愛又有區別,不是不分親疏遠近、一律平等的愛,而是有等差的愛,要遵循親親、尊尊的原則。親親、尊尊是西周宗法社會的原則,其本質就是禮。禮是血緣法則、道德法則和階級法則的綜合體。人的行為不僅要遵守仁,也要符合禮。
高中生論語讀后感【篇7】
《論語》以語錄體的形式,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言行,說理深入淺出、言簡意賅。通篇以當時的群眾語言為基礎,兼借書面語言典雅精粹之風格,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創一體、自成一派。
《論語》雖非純粹的文學作品,然其大量文句卻逐漸演變成了格言、成語和典故,至今仍然保持著強盛不衰的生命力,充分說明了它有強大的思想內涵和鮮明的文學特色。本文擬從語言使用的靈活性,塑造人物形象的飽滿性和記敘事情的洗練性三方面入手,對《論語》一書的文學特色作一淺析。
高中生論語讀后感【篇8】
孔子關于仁的思想,已內在地包容了中國古代社會的血緣關系和階級關系。仁學包含了道德上的人格平等和尊嚴等內容,這一點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一命題中表現的很明顯。
他既承認人是目的,且承認人在道德上是平等的,人人都有道德上的尊嚴。這里并無貴賤、高下之分,只有君子、小人之分。而這同當代社會的人權思想有著共同的契合點。孔子對子夏說,“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就是從道德實踐上說的,并不是從地位或職業上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