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書籍讀后感
在我們平淡的生活中, 當我們閱讀了一本書籍后,相信大家都有了很多值得分享的感悟,讓我們寫一篇讀后感宣泄情感吧,還能鞏固記憶。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生心理書籍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學生心理書籍讀后感(篇1)
剛開始看著本書的名字的時候就覺得有點厚黑學的感覺,但看完之后又覺得與厚黑學相差甚遠,因為銷售是相互的,只有客戶認可你,你才能把產品銷售出去。這本書利用心理學戰術化解銷售難題,只有讀懂客戶內心的人才能成功的把產品銷售,從而立于市場的不敗之地。
之前有個前輩給我說,你要是想做騙子的話就做銷售,你要是想做影帝的話還是做銷售。不可否認,這里面肯定是有夸張的元素,但又不得不承認,銷售有時候用別人不理解的話說就是欺騙,其實不然,只不過采用的是夸張的手法,恰當的夸張去迎合了一部分人的心理,因為有些人活的不現實或者被一些虛榮心所占據,所以很多商家看準也抓住了這一點。
銷售換句話說就是溝通,有溝通必然有傾聽,通過讀者本書我深切感受到傾聽有時候是溝通最為關鍵的一部分,試想一下,當你不聽客戶說而自己高談闊論滔滔不絕的講述怎么裝修、裝修用什么材料而后客戶來了一句我已經裝修好了,所有的工作都是白費,只有用心傾聽,通過客戶的內容來尋找客戶真正想法的蛛絲馬跡,這樣你才能真正的把握住客戶。古代的時候,沒有任何的通訊設備,很多國家都用使者去跟另一個國家去談判,這個使者必定是傾聽的高手之高手,不然,則會禍國殃民、生靈涂炭。而作為自己,不傾聽,不用心去傾聽,這個單子想簽都找不著筆。
銷售可以形象地說是戰場上沖在最前面的先鋒,沒有哪一個士兵死氣沉沉哭喪著臉的往前跑,即使是這樣,那么這樣的士兵必定是炮灰,死不足惜的炮灰。銷售隸屬于市場部,必定是整個公司的前鋒,在這個激烈的市場上沖鋒陷陣,想成功,必定是有激情的,當然有激情還不夠,對于客戶來說有激情遠遠達不到,還要有熱情,讓客戶從心理上負債,讓客戶覺得不簽單就有愧疚感。
看穿一個人的心理或者說是理解,并不是一見到這個人就看穿了然后銷售,前后就是汽車加油的時間完成。我們所從事的家裝行業,見客戶至少在三次以上簽單率才會達到。所以,這本書就從開始介紹了怎么去把握客戶的心理,里面介紹了很多的效應,都是我之前沒有聽說的或者聽說了沒系統化的說法。
學生心理書籍讀后感(篇2)
讀這本書的原因是因為上了大學以后覺得大學的人際交往比高中多了很多,然后有點內向社恐的自己就不知道該怎么更好的跟人相處。之前是會在網上搜索關于人際交往的視頻和文章來看。偶然間,聽到了一個很有趣的理論:如果你想學會一項技能,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看書,看入門的,經典的,因為網絡上面的那些博主,up主的知識來源基本上也是這些書籍。所以我選了這本書來寫讀書心得,也趁寫心得的機會重復看了一遍這本書,也有了新的體會。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第一個觀點是“記住對方的名字”。
書里面給出的解釋是:“無論對于何人,無論以何種語言,自己的名字都是世界上最甜蜜,最重要的詞匯”。而讓我感受到這一點的魅力是在班級里第一次團建的時候。那次團建之前,我把班里每個同學的名字都記了下來,然后在團建的自我介紹環節,我把每個同學的臉和他們的名字一一對應,再接下來的團建環節,分組活動環節,我可以很順利的叫出大部分同學的名字,即使有一些同學叫錯了,可還是能很快反應并糾正過來。
當天晚上的團建我感覺到了大家的熱情,也感覺自己融入了這個集體,團建結束之后,我收到了不少好友申請,而這些好友申請對于我這個社恐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勵。從那次團建以后,我在每次遇到新朋友的時候都會下意識的把對方的名字默念幾遍,遇到不確定的字時,也會主動詢問對方,而這一招,也讓我逐漸不在害怕跟別人交朋友了!
讓我印象深刻的第二個觀點是“爭論永無贏家”。
書里面給出的解釋是“贏得爭論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避免爭論”。其實一開始在實踐這個觀點的時候我覺得挺困難的,因為比起都可以,然后避免爭論,我更傾向于要個確切的答案。
轉折點發生在一次小組作業中,那一次,我的意見跟小組的另一個成員的意見相左,我一直在為我的觀點提高論據,想讓他承認我的觀點是正確的,然后,很突然的,他停止了爭論,他贊同了我的觀點,我當時本來是很開心的,可是后來在實踐的過程中,我發現我的意見其實是有很大的問題的,然后也因為這個原因,讓我們的小組作業取得了比較低的評分,然后我就開始為我的行為進行反思,也從這次的經歷中知道了避免爭論不是無能,不是認輸的表現,而是讓自己從爭論中抽身出來,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審視雙方的意見,然后從中選擇更好的方案,而且,對于跟我提出相左意見的同學,我應該心存感激,因為不同的意見或許會幫助我避免出錯(如果我當時愿意這么想的話)。當然,我后來也向他表達了我的歉意和感激之情。也是從這次事件之后,我開始有意識的避免爭論,做起來是挺難的,可是想想那個小組作業的評分,想想那個原本可以避免的錯誤,好像也沒那么難了。
第三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點是“拋開成見,將心比心”。
這一點真的是非常有用,每次在我想懟別人的某些迷惑行為的時候,我都會問一下自己,別人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我,我會怎么做?處于跟他同等的位置上,我會不會像他這樣做?我能不能做得比他更好?……每次這樣問完以后,我都會停止懟他的想法,因為站在他的角度,站在他的位置,我發現我可能不會做得比他更好。當然,如果我發現有更好的做法,我也會委婉的告訴他。
《殺死一只知更鳥》里面有一句話同樣可以用來說明“將心比心”這個觀點:“你永遠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來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p>
學生心理書籍讀后感(篇3)
最近拜讀了卡耐基先生的《人性的弱點》,讓我受益匪淺。雖然僅僅是匆忙一瞥,但依然被卡耐基先生的智慧所折服,似乎這已不僅僅是一本書,而是凝聚無數經驗教訓而成的處世哲學,處處散發著智慧的光芒。我覺得,《人性的弱點》整本書的根本在于培養自信,真誠的對待他人。書看完后收益不少,然而自信心的增加則是最主要的收獲。這本書,讀一遍,只能了解一下大概,必須多讀幾遍,用心去體會其含義,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戰場上如此,生活中亦然。一個了解對方更了解自己的人才可以在生活中游刃有余,立于不敗之地。
在書中,作者談到了我們在生活、工作中要學會真誠的贊賞他人。我們總是喜歡高高在上,談論別人的是非對錯,為什么就不能對照他們,審視一下自己呢?別人做的不好時,是否自己做的就完美無暇呢?當你認識到自己也會犯錯誤的時候,你又會上升到一個高度,總結出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究竟病源是因為人們之間缺少理解和寬容。
卡耐基先生的智慧無疑為我們打開了一扇認知的大門,這不僅僅是對生活哲理的闡述,更是對人性的細細剖析。認清人性的弱點,正視人性的弱點,我們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 真誠自然的自己,才會有個性魅力。
學生心理書籍讀后感(篇4)
最近我讀了戴爾·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經典勵志著作。書中有著許多各不相同的大道理,用了許多生活中的案例來描述人們人性中存在的弱點。
《人性的弱點》中有著關于處理生活、工作中各種關系的深刻哲理,使我受益匪淺。在生活中我們要真誠與他相處。要真誠的對待他人,不要隨意的批評和指責他人。交談時要時刻為對方著想,什么話能說,什么話不能說,并且要認真傾聽對方的話。要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懂得換位思考,這樣會得到別人的認可與尊重。例如在工作學習上,我們難免會與別的同學產生矛盾,我們要有效的與對方溝通并且換位思考,可以巧妙的化解矛盾。
此外,我們要勇于承擔責任??突壬f過:“一個人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應該是敢于承擔責任。”一個人的能力或許有高低,但是如果他是一個負責任的人,即使他能力底下,也會得到他人的認可與尊重。反之,如果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即使他的能力高于別人,也不會被別人認可,得到重用。
最后,我們要用樂觀的心態去對待生活??鞓凡⒎侨Q于你是怎樣的人,你擁有著什么,你過得怎么樣,它取決于你的思想。在學習生活壓力逐漸增大的今天,我們更要保持積極、樂觀、勇于向上的來面對學習中的壓力。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樣,即使遇到困難,我們也要樂觀、積極的去面對它。
《人性的弱點》匯聚了許多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處理人或事的技巧,并告訴我們其中的道理,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它就像是一面鏡子,讓我們了解自己,認識自己,不斷完善自己。這本書通過生活和工作中的案例,來講述其中的觀點和理論,是一部非常好的著作。
學生心理書籍讀后感(篇5)
有人做了這樣一個研究,邀請了三個人作為投資人,一個是某資深分析師,一個是金融占星師,一個是4歲的孩子。分別給他們一筆虛擬資金,讓他們選擇若干只股票(比如說4只)。分析師根據自己多年來的從業經驗,占星師則根據各個公司成立日期的星象,而小孩則采用“天女散花”_將寫有公司名字的卡片往上一拋任意抓4張_的方法。一個星期后,由于股市的突然動蕩,分析師虧損了7.1%,占星師虧了10.1%,小孩虧了4.6%;一年后,分析師虧了46.2%,占星師虧了6.2%,小孩獲利5.8%。_來源《怪誕心理學》
我覺得這里有一個前提,股市出現了大的動蕩,從而導致了分析師的大虧,但不能就此說明分析師的分析最不可行。類似的有一個實驗是請了幾名分析師和一只猩猩,讓他們一起做模擬投資,最后的結果是猩猩總能贏個把分析師。這個實驗結果挺有趣,說明了分析師不見得能夠比“隨機操作”來的厲害。
至于占星師的結果,也不能說明太多的問題,這畢竟是一次實驗,隨機性很大,也許N次實驗后占星師與小女孩的結果會相差無幾。
按占星學說,十二星座中有六個星座和外向有關(白羊,雙子,獅子,天秤,射手,水瓶),另外六個和內向有關(金牛、巨蟹、處女、天蝎、摩羯、雙魚),另外土象星座的人更能保持情緒的穩定和心態的平和,水象星座的人則更神經質一些。
然后做這樣的實驗,找一群對星座完全不了解的孩子,對他們做性格分析,結果與星座毫無相關。
同樣找一群對占星學比較了解的人,做性格分析,卻發現結果與占星學傳說吻合程度非常接近。_來源《怪誕心理學》
這個實驗就會有這樣一個結論,“你信它,它就有”,或者說,有些人的確會成為他們“應該成為”的人。按照這樣的邏輯,星座學科不科學似乎已經不大重要了,重要的是星座學到底會不會對人產生影響。顯然,這不是星座本身的力量,而是人們相信了星座之后產生的力量,再簡單一點說,是人的意識的力量。
人畢竟是生活在人的環境里的,也許你不信,但不能讓周圍的人都不信,這么說來,研究一下星座學也是挺有意思的了。
學生心理書籍讀后感(篇6)
本書重要先容了二零世紀二零年代以來兒童心理學研究的職位地方不斷的強化埋頭理機能形成的過程來闡明心理機能的涵義,使心理學的生長從描述性階段向闡明性階段過渡,兒童生長心理學可以或許為此提供闡明性的控制論模型。教育是一門關于獸X的藝術,同時也是一門關于獸X的科學。當我們的教育與“人”走得更近時,學生之于學校、學生之于教師、學校之于學生、學校之于教師、教師之于學生、教師之于學校等種種干系與牽動都將豐裕著調和與愉悅。
書中非常細化地從各個部門對生長心理學進行了研究和闡發,使讀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心理學的內容。讀這本書,使我充實體會到作為一個教師的不易以及這份責任感,要更加仔細和耐煩地去觀察每一個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來跟他們語言,把本身和學生們看作是平等的對待,用他們的心去思索,去體會。這樣的話,才會成為一個好教師。
幼兒心理學讀后感 在這本書中,我對皮亞杰的認知生長實際印象頗深。皮亞杰把兒童當作是一個初露頭角的科學家 ,在與情況的互動中不斷構建新的認知布局,而信息加工實際把兒童(和成人)比喻為計算機系統。計算機擔當問題信息,儲存信息,加工信息,然后作出答復。而兒童的認知也可比喻為從情況中擔當信息,儲存信息、按需要提取和加工信息,然后作出反響 。
信息加工是心理學研究認知過程的一個重要途徑。它把認知過程中理性部門(如覺得、知覺、細致和影象)與理性部門(頭腦)聯合起來成為一個從輸入到加工到輸入的完整的控制系統。信息加工論者運用了信息論、控制論和計算機模仿,在理性認識部門獲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績,尤其在影象研究方面最有結果。幼兒心理學讀后感
教育是一門關于獸X的藝術,同時也是一門關于獸X的科學。當我們的教育與“人”走得更近時,學生之于學校、學生之于教師、學校之于學生、學校之于教師、教師之于學生、教師之于學校等種種干系與牽動都將豐裕著調和與愉悅。
兒童多方面的認知生長正如以上提到的這一整個系統的運轉是精密的,完整的,通過了解兒童學習的紀律,在以后的教學中就可以采用比力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讓學生真正的學會學懂。
學生心理書籍讀后感(篇7)
利用業余時間,我翻看了《兒童發展心理學》,在讀了之后感觸頗深。
記得以前在一年級品生課上,我正在講故事給學生聽,我班的余佳鵬看見書上有一幅圖片是寒號鳥的故事。他不明白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就跑過來跟我說:“老師圖上這只小鳥在干什么啊?”我就告訴他:“小鳥不壘窩快要凍死了,他又問:“那為什么不壘窩啊,它會壘嗎,我看鄰居家的小鳥都是在鳥籠中的啊,冬天屋里有暖氣不會凍死的啊,它怎么不去屋里取暖呢?”他一直不停的問當時我有些生氣了,這是后面還沒有學到的內容,問這么多,干擾了我上課,就沒有一一的回答。在學習了《兒童發展心理學》后,我了解了兒童心理學所關心的問題,它研究的是兒童期的心理和行為發展和發生的規律,以及這個時期心理年齡特征。當然它還可以細分為更小的階段,比如常用的嬰幼兒期(出生到2歲)、兒童早期(2歲到6歲)、兒童中期(6歲到11歲)和青少年期(11歲到20歲)?,F在的發展心理學已逐步分化出各個以專門年齡階段為研究對象的分支學科。它主要包括嬰兒心理學、幼兒心理學、兒童心理學、青年心理學、成年心理學、中年心理學和老年心理學。 在學習了幼兒心理學后,我了解了各階段幼兒的心理特點。知道了在他們的幼兒年齡段就是好學、好問的。他們的求知欲較強,所以只要是讓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他們就會喋喋不休的問個不停。因此,對于處在這個生長時期的孩子來說好學、好問是他們的年齡特征。而做為教師和家長的我們就要在了解孩子的前提下,尊重孩子。要保護他們的求知欲,而不應該因嫌麻煩而拒絕回答孩子的提問。如果在被孩子問急的情況下,為了應付孩子的問題,給出了錯誤的答案,以后當孩子明白后,就會認為是老師撒謊,這也給孩子樹立了一個撒謊的“榜樣”。所以,看來要想當一名優秀的教師前提應該是,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處處考慮到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
還有一點很讓我感觸:專制型父母,控制有余,愛心不足;嬌寵型父母,愛得不理智,控制不足;冷漠型或拒絕型父母,無論從教養方法和教養態度上都很成問題。惟權威型父母是較為理想的父母,當然,這要視兒童所在社會化目標和兒童自身的特點而定。
我的思考:父母兒童個性和心理發展的過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父母的一言一行,教育方式的細小差別都會導致孩子性格的改變。很多研究都表明,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和養成的原因都與他們小時候的遭遇有關。因此在兒童性格形成的幼年時期,陪伴在兒童身邊的時間最多的父母應該有意重視對兒童的教育。國內外一些研究表明父母的管教類型分為兩個維度:控制和愛。專制型的父母,很顯然對孩子的控制過多,通常這樣的父母按自己的意愿去培養孩子,不會去傾聽孩子心聲。同時孩子心理的想法無法和家人傾訴,專制的氛圍也讓孩子做事刻板固執,不喜愛與人溝通,以自我為中心。長久這樣父母和孩子之間容易出現代溝,甚至是矛盾。嬌寵型的父母的最大行為特點就是溺愛?,F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常常是一家父母,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寵愛一個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舍不得讓他們經歷風雨吃任何苦。對孩子的每個失敗都采取包容的 5 態度,對孩子的每個成長都無休止的褒獎,這只能換來孩子的自滿和自私,面對不了挫折和打擊,獨立性差,永遠成不了參天大樹。最近頻頻發生的富二代犯罪案件就反映出現在富二代囂張,目中無人,應變能力差,冷血冷漠的性格特點,根本原因還是要歸結到家庭教育,家長的一再庇護是不是真正對孩子好,是害了孩子。冷漠型的父母不論是在控制和愛上有問題,對待孩子的態度和個人價值觀也都是有問題的。通常這樣的父母二人之間也存在問題,例如離異或者是感情不和,對待孩子的時候也缺乏愛和責任,非常冷漠,不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這樣的環境下生長而成的孩子性格往往是非常不健全的,做事極端,敏感多疑,心思縝密,非常獨立,缺乏安全感,不容易信任其他人。這樣的孩子成人之后對社會的威脅也是最大的,因為在他們心里有一種報復心理,要報復父母,報復社會。父母教育是一件復雜又重要的事情,必須學會適當控制,給予孩子充分的愛和關懷,例如在嬰兒時期就要和孩子之間建立正常的依戀,對嬰兒發出的各種信息能敏感地及時作出反應,與嬰兒相互作用時,尤其在指導兒童時,充滿熱情、鼓勵和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