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學生讀后感
當我們細細地品讀完一本書籍后,大家心中一定產生了不少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篇讀后感了,這樣能很好的記錄收獲。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笑傲江湖學生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笑傲江湖學生讀后感(篇1)
“笑傲江湖的自由自在,是令狐沖這類人物所追求的目標,因為想寫的是一些普遍性格,是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所以本書沒有歷史背景,這表示,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金庸
《笑傲江湖》是我讀過的第一部武俠小說,也是我讀過的唯一一部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不僅是一部武俠小說,更是一部政治小說,金庸通過書中的一些人物,企圖刻劃中國三千多年來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現象。
我是受了某答題節目的影響,節目中出現了不少有關《笑傲江湖》的題目我沒有看過,自然答不出來,所以我對《笑傲江湖》甚是好奇。一次極好的機會我得到了一本《笑傲江湖》,剛看了幾頁便被其中的故事情節吸引了。林平之的悲慘遭遇,令狐沖的起死回生,田伯光的嗜酒好色,五岳劍派與青城派的各類劍法……都深深地吸引了我。劉正風與曲洋創造的《笑傲江湖》也吸引了我的眼球。
笑傲江湖是金庸1967年寫的一部武俠小說。《笑傲江湖》所涉及的場景、人物以及各類武林人物交手搏斗的場面不可勝數,但歷歷寫來,景隨情轉,變化無窮而皆能貼合生活,讓你如同身臨其境。其中在令狐沖面壁時,對他的動作,心理描寫,以及周圍環境的描寫讓我身臨其境,倍感同情。各派之間的各種對打,有時讓我分不出誰好誰壞。它的結尾讓我有一絲的遺憾,我本想令狐沖會與他的小師妹靈珊喜結良緣,但結果是令狐沖與任盈盈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第八節。第八節講的是大師哥令狐沖因犯了錯誤被師父懲罰在玉女峰的危崖上面壁,卻意外發現了先人在面壁時刻在山洞壁上的各個劍派的劍法解開,差點誤入歧途。而且,因為靈珊師妹而生了一場病。
通過品味《笑傲江湖》我看到了正義與邪惡的鮮明對比,發現邪惡的人定然沒有好下場,并且,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舍本逐末。
笑傲江湖學生讀后感(篇2)
其實在先讀那本書的時候一直糾結在《天龍》和《笑傲》之間,在下竊以為前者是金庸的巔峰,而令狐沖是我最喜歡的人物,所以還是先看的《笑傲》,照照自己的一副嘴臉而已。
接下來金老果然就按著林平之的線索開展故事了,合情合理的因為岳不群的關注,逃離了青城派的魔掌,因緣際遇竟然扮成了個假駝子,好了既然有賈寶玉就有甄寶玉,有假駝子當然也有真駝子,金老果然把情節安排的即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所以再不說老金是個大師,那么基本就沒人是大師了。說起了大師級人物,我以為寫作的大師有四位,魯迅,錢鐘書,金庸,余秋雨。那位朋友覺得還有補充,洗耳恭聽。
在林平之的視線中,華山派弟子除真正的主角外悉數登場。登場當然要有登場的理由了,情節上是為了劉正風金盆洗手而來,人員不齊,在餐館等人。情理上卻是岳不群對《辟邪劍譜》的追求的說明。起因呢就是我們可愛的主角大人,傷了人家青城派的人,這個是岳不群的安排還是令狐沖自己闖的禍還真不好說,反正是得罪了青城派。那好,得有人去道歉吧,大弟子闖的禍當然是二弟子去了,一去不要緊,余滄海的陰謀讓岳不群知道了,那么那么后來,岳不群當然得采取行動了。既然是勞得諾得到的信息當然是派勞得諾去了,安排岳靈珊是岳不群的主意,但現在的岳不群絕對不是拿岳靈珊釣林平之的誘餌,主要目的還是安撫勞得諾,反正自己也是要去的,還怕寶貝女兒出危險嗎?
到這里岳不群的陰謀昭然若揭,《辟邪劍譜》不出現則已,出現了就志在必得,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余滄海是一點勝出的希望都沒有的,即便找到了也不過是給別人做嫁衣而已,幸虧沒有找到,否則余滄海的命估計早就交代了。
勞得諾此時是不是左冷禪的人,估計岳不群是沒有把握,頂多也就是個猜測,但是他知道勞得諾絕對不是自己人,拜倒自己門下是有所圖的。才讓勞得諾辦理此件事情,其實就是摸清楚勞得諾的后臺,可謂一箭雙雕。此時我們就應該看到岳不群的可怕了。江湖人稱“君子劍”卻如此工于心機,而掩飾的如此不留痕跡,玩政治絕對是一把好手。其實政治就是一門玩弄權術的學問,此道之中岳不群堪稱大師啊,令我輩汗顏。
《辟邪劍譜》沒有出現,那么才能夠使得故事更加豐滿,我總感覺,金老從第二章才找到感覺,編造了一個龐大的故事,訴說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定律。岳不群還沒出場已經把他塑造到其他作家一輩子也達不到的水平,金庸還不是大師,誰是?
在第二章還有個人物出場了,莫大先生彈著胡琴唱著“小東人,闖下了,滔天大禍”然后為那些胡說八道的醬油男們露了一手,彈著蒼涼的胡琴隱隱遠去。莫大的出場首先表明劉正風金盆洗手并非門戶之爭;其次暗示洗手與音樂有關。也許就是這些吧,再有就是堵住悠悠胡說八道之口。完成了任務就下場了,金庸把結構安排的竟然如此細致,羨煞旁人啊!
金庸借著華山派眾弟子之口,明說暗喻的把故事的起因交代了個清清楚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恒山派出場了,又是沖著我們可愛的主角而來,擄走了一個小尼姑,多么可笑的行徑,定逸與華山派糾結一會找不到令狐沖,那么就擄走岳靈珊吧,一報還一報禮尚往來而已,不過此時卻可表明定逸的有勇無謀,什么事情道聽途說不調查清楚就開始發脾氣,怎么玩政治,怎么混江湖。與華山派糾結一會被請去劉府,這個是故事正常的發展。
至于何三七在這里出場,為了神馬?莫非表明各路豪杰都來湊熱鬧嗎?還是金老爺子本打算以后還有他的戲呢?不過一切的一切都在林平之的眼中,因為此時他才是主角。
來到劉府后,發現我們的可愛的真正主角又闖禍了,奶奶的,屎盆尿罐都在老子頭上扣吧,老子就是老子愛咋咋地,所以人生總有很多無奈,我是你也是。
這次干掉的是泰山派的,又一個有勇無謀之輩天門出場了,大呼小叫的要宰了令狐沖這小子,大家說說,什么是主角。想起了陳佩斯的小品,明明是主角卻演了半天的配角。看來很多事情還是不以我們個人的意志而決定的,到這里,相信大家都意識到了令狐沖這小子原來才是主角啊,可是我們的主角正式出場還得等些日子。那么,金庸這種寫作手法,不開門見山的敘述,先通過其他人物映襯出主角的輪廓,真的對寫作的要求太高了。也成就了自己大師的地位。
接著我們可愛的小蘿莉師太儀琳說呀說呀說說說,把令狐沖的俠義智謀狡詐講述出來,可是說著說著把令狐沖說死了,定逸余滄海天門道人等人的嘴臉在依琳的講述中刻畫的清清楚,金老把余滄海跟兩個有勇無謀的人物放在一起刻畫,想想余滄海也成不了什么大氣候,還一心想著奪取《辟邪劍譜》練就絕世神功千秋萬載一統江湖,春秋大夢而已。不是那塊材料,就算練成了就能登峰造極嗎?左冷禪岳不群之輩估計下倆套余滄海就得鉆進去弄個萬劫不復,當然就這種素質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在政治上玩到出人頭地的。可是不自知者還是那飛蛾撲火,撞到頭破血流,粉身碎骨,不能動彈,就此掛掉為止。
《笑傲江湖》的政治不就是我們的人生我們的社會嗎?所以我讀書很多事情都是在反省自己,或者說是跟當下一些事情聯系起來,加以比較或者有更好的出路而已。《笑傲江湖》是武俠小說,可是在我看來他一不是簡簡單單的武俠,是本教科書,教我如何做人做事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書,如何行俠仗義追求人生的書,當然不只是《笑傲》,所有的經典之作無不是這樣,所以我現在想說的是,讀書,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個人修養,可以不求甚解,但不可以娛樂一時浪費時光的為好,話說回來,每個人各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差別有了文明有了歷史有了文化有了金庸有了《笑傲》,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悲呼樂呼,不求茍同也!
那么儀琳和岳靈珊誰是第一女配角,我的判斷是誰離男主角越近誰是,那么任盈盈無疑是女主角,第一女配角當然是我們的儀琳小師妹了,哈哈哈,可惜的是電影版《笑傲江湖》竟無儀琳此人,嘆嘆!
現有的影視儀琳扮演者里我更喜歡何美鈿版的,或許是因為我更喜歡96版電視劇的原因吧,儀琳估計是繼小昭后又一個小蘿莉吧,只不過是個小師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有救命之恩就一定要以身相許嗎?只不過儀琳凡心未了,做了十幾年的尼姑,初遇令狐大哥,哇塞陽光大男孩,俠義善良,更何況救命之恩哪,不禁春心萌動,相思成災。蛇灰草線,伏延千里,邂逅不過只是一場有驚無險的災難,卻直接把令狐沖和恒山派聯系起來,也才有了后來匪夷所思的逼婚迫娶,金庸如果我在不佩服你,可就真是有眼無珠了。
那么罪魁禍首當然是依琳自己長得太美了,自古紅顏禍水,長那么好看,別說采花大盜田伯光,就算一個平常的糟老頭子也得想入非非吧?所以長的漂亮對女孩來說并不一定是什么好事,我身邊就有好幾個女孩子,青春年少,姿色絕佳,卻甘當二奶小三之類服侍四五十歲的老男人,不忍寫下去了,五陵年少爭纏頭,可憐嫁做商人婦,漂亮是資本,卻不能濫用,不然終會有后悔的一天,好像又跑題了,不好意思。
繼續聽儀琳小師妹給大家講故事,此節令狐沖大戰田伯光,色膽包天,賊心不改的田伯光出場就是快刀斬亂麻之勢,搶了個美貌的小尼姑,卻不料被俠義心腸,灑脫不羈,愛管閑事的令狐沖遇到,先是智取不成,變成硬斗,還不成軟磨硬泡,開始坑蒙拐騙的行徑,竟然在田伯光身上轉到了便宜,哄的田伯光見到儀琳就得跑路,堂堂男子漢打賭輸了不賴賬,壞人也有自己的操守,這就是金庸對筆下每個人物的雕琢的觀念。
那么就先說說田伯光吧,我就是個采花賊怎么了,那天我栽了那只能是點背,點背不能怨社會,老子的愛好就是采花別無其他,做著自己想做的,可以說是一個很牛逼的職業,關鍵還是有兩把刷子,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咱不是贊美田伯光采花有理,主要是人家有自己的追求,看看如今有追求的,還付諸行動的人又有幾個,都一個個是白日做夢的主,你別笑你也是。當然我也是。田伯光是社會中那類獨來獨往,只做自己想做的事人,不受別人約束的,按著自己的想法活的人,這類人書中很多,不戒和尚,木高峰,桃谷六仙等,他們是不參與政治的,但是他們的存在卻左右著政治,左右著江湖。
老金也是通過令狐沖跟田伯光的斗智斗勇,來表現令狐沖的浪蕩不羈,隨心所欲,胡說八道,俠義心腸,聰明智慧的,當然是通過儀琳小師妹的嘴巴讓讀者自己去感受,這種寫作手法其實并不怎么高明,高明之處當然是金老的妙筆生花。
好了儀琳講完了,我們可愛的主角還沒出場,就已經讓讀者很是忘不了了不是。也解決了定逸天門對令狐沖的錯怪問題,唯一不爽的又是余滄海,弟子羅仁杰又被令狐沖殺了。悲劇人物就是這樣煉成的,沒事不在青城山上泡老婆,非要下山搶《辟邪劍譜》,武功能力智謀素質不濟也就罷了,關鍵是沒有自知之明,可嘆可嘆。所以玩政治也好,做生意也好,沒有自知之明的人,是沒有什么大出息的,或者說遲早是要栽跟頭的。
當然令狐沖是被儀琳說死了的,只是儀琳小師妹把尸體弄丟了,這這這個就有意外發生了,而且是肯定要發生了,要不小說還怎么寫下去是吧,被魔教長老曲洋所救,這可好《笑傲江湖曲》有主了,只不過救得不徹底還得用恒山派的藥,還得找儀琳,誰去,聰明不下于小黃蓉的曲非煙,這名字一聽就是美人坯子,至于美不美,金老爺子知道,只是早早的把這么個小女孩寫死了,真是不應該啊。
此時,林平之這個假主角假駝子終于跟真駝子碰面了,林平之不入華山派,假主角就得做下去,那么令狐沖就得憋著出來。那么老金就安排木高峰送他一場,好讓真主角早點出來啊,木高峰出場或許也只有這么一個理由吧,非要在加上一個理由的話,那就是讓故事豐滿些讓情節離奇點,最后再把林平之弄成個瞎子,任務完成過后果然就和余滄海一起掛了。所以說解鈴還需系鈴人,林平之與木高峰余滄海甚至岳不群的梁子就這樣結下了,最后還得林平之收拾,只不過岳不群老奸巨猾,林平之收拾不了而已。林平之的故事估計到這里基本就完了,學武功報仇唄,還有什么別的嗎?他的生命是被江湖左右了,并非他自己的選擇,環境造就人物的命運,一點也不差。
矛盾越積越大,眼看著幾個人解不開了,好了再來一個,曲非煙幫你們度過尷尬的時刻,苗頭又是對準了余滄海,你說人要是點背了喝水也塞牙縫,余滄海真是個倒霉蛋,什么倒霉事也能碰上,被個小姑娘調戲的尷尬不已,還一代掌門人,說白了也是自作孽不可活
笑傲江湖學生讀后感(篇3)
金庸是武俠小說界的泰山北斗,著作甚豐,其中最令我感觸,最深的是《笑傲江湖》,這本書中有的不僅是精彩的打斗情節,還有反映當時的人性和社會組織,它給了我很多的感悟。
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當任我行擔任日月神教教主之位,與教中人以兄弟相稱,他在管理上有些漏洞,東方不敗發現了這些,一步步的擴大了自己的權力,預謀搶下教主之位。向問天發現東方不敗的舉動后告知任我行,但是任我行卻認為向問天是在挑撥離間,最終任我行被東方不敗搶走教主之位。東方不敗擔任教主后,改變了日月神教的狀況,從原來的兄弟相稱變成了主仆相稱,任我行發現了這些事并殺掉了東方不敗,奪回了了教主之位。
為什么任我行的問題向問天能發現任我行自己卻無法發現?為什么任我行在教主之位無法發現離開位置后能夠發現?正是因為當局者迷。
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當劉正風金盆洗手準備退出武林并歸隱,想與被稱為邪教的日月神教長老曲洋演奏音樂的時,卻發現無法成功,最終被滅門,他無法如愿以償的歸隱,是因為他是衡山派的知名人物,所以他不可能輕輕松松的歸隱。
江湖斗爭。左冷禪精心規劃的打擊,抓住劉正風與曲洋的關系,說他們與魔教勾結,要除掉他,這僅僅是大計的一步而已。
劉正風身處江湖之中,無法退隱;東方不敗武功蓋世,他想退隱江湖,讓還是要和任我行做了斷;風清揚要退隱江湖,但他的弟子令狐沖卻還是要帶著獨孤九劍加入江湖紛爭,這一切正應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悟·個性解放追求自由
令狐沖是一個天生的隱士,他對權力不感興趣,天生的不受羈絆,他只追求自由自在。
任盈盈也是一個天生的隱士,她對江湖豪士有生殺大權,卻寧可在洛陽中隱居陋室,彈琴吹簫自己娛樂,她只重視個人的自由個性的舒展。
莫大師伯就是衡山派掌門,他一個人獨自在江湖游走,對世俗事務毫無放心,所以他的尸體沒有在岳不群的陰謀中出現,一生活得逍遙自在。
這些人能夠退出斗爭的漩渦,獨善其身,他們都得到了個性解放并一直在追求自由,能夠不被權力所操縱,是非常不易的,想想就非常羨慕!
《笑傲江湖》雖是一本武俠小說,但它含有的哲理卻很多,我喜歡!
笑傲江湖學生讀后感(篇4)
讀罷《笑傲江湖》,思索良久,心中只剩下一句“無招勝有招”。
書中,華山派老前輩風清揚將劍魔獨孤求敗的獨孤九劍傳給令狐沖時,言明“無招勝有招”乃其最高境界,而令狐沖更是仗此掃蕩江湖,幾難覓敵手,最終和任盈盈攜手隱居,笑傲江湖。
觀者或許要問,這五個字,竟有如此能耐?
竊以為,此五字箴言確有這般分量。
究其深意,講究的乃是“以無勝有”的核心思想,但是這種“無”并非完全的什么都沒有,否則,你打架說:我無招。結果當真什么都不會,豈不被打個半死?這種“無”也是有它的表現形式的,例如令狐沖戰“一字電劍”丁沖,只不過歪歪斜斜刺出的一劍罷了,卻能破敵,此處的“無”便表現在“無招”上,講究不拘泥于招式。雖然劍招之中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招數,但見機使出,威力無窮,能將劍招打得不成劍招,這便是“無招勝有招”。再者,如令狐沖假扮參將吳天德,救得恒山一派,不拘泥于世俗的道義,但所作所為卻又是為了道義,相比于岳不群的偽君子,偽道義,確是高出不少,此處的“無”便表現在“無道義”上,講究不拘泥于世俗的道義。雖然這可能招來他人的誤解,但是你真正幫過的人都會理解你,可謂“無道義勝有道義”。但是有人會說,像梅莊四友中的禿筆翁,他以字練武,說起來也算半個無招,怎的敗得如此?那是因為他心中根本就不追求練武,他追求的是書法上的高低,所以他比劍落敗后才有了一墻葡萄美酒寫成的絕世好字。所以這樣說來,“以無勝有”,雖以“無”,但追求的總是“勝”。“有所求而無所拘”,便是“無招勝有招”的真正含義了。
觀古思今,心中更是透徹: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隱居南山之下,以農耕與自然生活為樂,這是求于真而不拘于俗;李世民貞觀之治,究其所以,乃是求于百姓安樂而不拘于權力之欲;更如一代“跳水皇后”郭晶晶所言心無旁騖者,更是求于勝而不拘于勝負。
“無招勝有招”,這不僅是武學要旨,更是一番別樣的人生境界與禪意。
笑傲江湖學生讀后感(篇5)
初讀《笑傲江湖》,是奔著令狐沖來的。經常聽說金庸小說里的人物大多瀟灑,有俠氣,我便一本一本的讀。可是,讀完以后我才發現,最令我難忘的不是豁達不羈的令狐沖,不是嬌美任性的任盈盈,不是單純堅定的儀琳,而是那亦正亦邪的林平之。
林平之,聽這名字你或許以為這人生活平坦,可是,他其實與游坦之(《天龍八部》人物)一樣,一生悲壯而慘烈。
書的開始,林平之是一位錦衣少年,在雪白的坐騎上打獵,生活輕松無比。他是“福威鏢局”的少鏢頭,錦衣玉食。可是由于他家的《辟邪劍譜》是江湖上的武林秘籍,余滄海為了修煉此功殺了林平之的父母。
這本是大仇,加之林母的遺言是“為父母報仇”,林平之生活于復仇陰影中,便不顧一切學好武功,先拜了人品極差的木高峰為師,再拜了“謙謙君子”岳不群為師。為了練《辟邪劍譜》自殘,殺了世間唯一真心待他的岳靈珊,最終淪為惡人,被囚于西湖之底。
林平之可恨嗎?他可恨。為了復仇變得非男非女,狠辣兇殘,最終手刃仇人,殺了最愛自己的人。
林平之可憐嗎?他可憐。他本是貴公子,卻慘遭滅門,一直活在復仇的陰影下。
可是他最終的結局是什么?
自生自滅。
讀《笑傲江湖》,世人多愛令狐沖,而我獨敬林平之。無論前方有多危險,他都執意為父母報仇,是個孝子;他絕不濫殺無辜,即使最后一刻刺死岳靈珊,也是不想讓她受左冷禪的侮辱折磨,自己也好在這世上了無牽掛,專心復仇;他是弱者,在被逼無奈下仍心性純真,一腔正氣。
可是他為什么最終還是失敗了呢?
時代使然。
一個惡劣、爾虞我詐的時代毀了他,他用自己微弱的能力反抗,反抗這殘酷的命運,可他終究敵不過歷史的潮流。
在西湖深不可測的湖底,他如同一只孤傲卻仍舊高傲的狼,也許,他更希望耳畔傳來昔日那清脆嬌柔的“小林子”吧。
只是紅顏已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