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讀后感心得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心得篇1
暑假賦閑在家,偶然讀起路遙先生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乍眼一看,便被他樸實的文字所吸引,越發著迷,隨著情節的`起起伏跌宕,我已經沉迷在了那個紅色歲月。讀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甚至逢人就說,特別是那些同學朋友要我推薦什么好書給他們看時,我都極力想讓他們也能讀一讀這部偉大的小說,感悟平凡的世界中因為信念因為堅持的心造就不平凡的人生。
書,我讀過不少,特別是文學作品,或者武俠小說更是愛不釋手,但從沒一部小說,可以像《平凡的世界》這般,能讓我的心靈產生這般震蕩。書中描述的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一個黃土地上的世界。
群世世代代黃面朝天的普通老百姓,他們用最簡樸的心靈演繹一場場生死別離,悲歡離合,貧窮和富貴的抗爭,苦難與健康的拼搏,為生存而努力奮斗的事態。這本書里沒有華麗唯美的詞藻,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有的只是平凡的人,為最簡單的生存過著最平凡的生活。
平凡的感情基調,平凡的故事情節,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理念,就是如此構造出平凡的世界,卻讓同樣平凡不堪的我,有了不平凡的想法,甚至不平凡的心靈震撼。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心得篇2
前前后后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讀完了《平凡的世界》。故事并未因此結束,因為那些鮮活的人物,依舊在他們的世界里繼續生活著。
全書沒有什么華麗優美的語言,文字簡單到通俗易懂。看起來只是真實生活的寫照。作者通過一個個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來反映社會的人生百態。相信真正經歷過那段歲月的人能夠深刻地體會其中滋味。就我而言,小時候在鄉下外婆家里度過了五年時光。文中的土炕,菜地,棗樹等等,對我來說是那么熟悉而遙遠。農民的艱辛,受生活所迫的從不曾舒展的眉頭,太過真實。真實得不像是文學作品。你甚至會覺得,那些人物就是你的鄰居。
總的來說,書中所寫的未來是光明的,可又有種淡淡的哀傷。生活漸漸步入正軌,這是喜劇層面。悲劇因素也有。曉霞的離開自不必說,所有人都感到遺憾。我甚至覺得路遙是故意這樣安排的。以少平與曉霞的身份懸殊,他們幾乎不可能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唯一可以真實的,就是讓時光戛然而止,她永遠是年輕時的模樣,他們永遠是那時的甜蜜。與其讓故事落于俗套,不如就此定格。秀蓮因長期操勞確診癌癥,這是可以想象來的,整日處于糟糕的環境中想健康都難。只是為什么偏偏是她,這點作者并未交待。悲喜交加,才是生活。
少平回到了大牙灣煤礦,我不知道,他是否會一輩子都留在那里,會不會跟惠英嫂一塊過日子,隱約覺得,他們之間已經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了。當然這僅僅是猜想。一直認為,少平最像作者本人,也許是原型也說不定。他若沒在橋頭攬過工,沒去煤礦下過井,就不可能有那樣貼切的感受。編是可以編出來的,只是但凡虛假的東西,總會有不真實的成分。
這一切未知的以后都表明,未來是不確定的,會發生什么,你我自會經歷。不需要作者設定一個毫無懸念的結局。從這點來說,路遙無疑是聰明的。他將時間,交予每一個讀者去規劃去猜想。
你我都存在于平凡的世界中,抑或偉大,抑或渺小。輝煌與否,終是歸于平凡。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心得篇3
看完了,終于看完了《平凡的世界》,感悟頗多。只是心口有點堵,看不到真愛的結尾,看不到幸福圓滿的結局,主人公孫少平毅然的走著自己的堅實,不卑不亢,不屈不饒,那些真心的愛沒有成為他的幸福,或遺憾,或退避,都是為了愛。一種大義凜然,包容博愛,真正男人的形象。恐怕這就是作者所希望讀者所領悟的,一種奮發的精神。
看完了,留在腦海里的,慢慢的勾起童年時的模糊的記憶,一種似曾相識的情節,濃縮了的人生精華,不管世事變化滄桑,如何跌宕。支配人的是精神,是不屈的意志。
看完了,獲得了什么?在這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人,歷經苦難,享受愛情親情友情,領悟生活的基本要素,站穩自己,讓思想去飛,肆意奔放。也有自卑,落泊的日子,走過,變成記憶,變成財富,鍛煉出不羈的靈魂。
最欣賞主人公孫少平的刻畫,真實,頑強,這樣的意志定會鼓舞很多人,腳踏實地的向前。美好而寒酸的初戀,卻是靠最簡樸的飯食而引起的同病相憐;貧富地位如天壤之別的溫暖熱烈,卻以陰陽之隔而讓人蕩氣回腸,真是欲哭無淚。最后走向的是什么?盡管不得而知,但經歷之多,人生歷練之厚重,不會阻礙他前進的步伐。
當金波找尋蒙古姑娘的羅曼蒂克的愛情的時候,聯想起人生的種.種沖動,一種純自然的愛,盤踞著靈魂,八年。人不是應該活在自己的意象中,但你能不為這樣的癡情而感動,而落淚?當,心中如期而遇的愛情來到時,是用世俗的眼光打量?是用市儈的天平稱量?還是跟著愛情的腳步,信馬由韁。當金波唱起別人以為是神經病的歌的時候,不要去懷疑金波的傻,千萬不要,原諒年輕,原諒時代。讓我們留下敬意,憧憬。愿那份美好,永伴一生。
當田曉霞隨洪水逝去的時候,默默的為孫少平難過,就像天邊美麗的星星的隕落,為什么如此美好,如此真誠善良的田曉霞,人生的腳步卻如此匆匆。美好的一切,不定會長遠,人生失望的環節,痛苦的片段,都是人生旅途上無法避免的事實。讓思緒痛苦,清醒,只是為了更好的走好人生的未來之路,這樣的代價是大的,但又會若隱若現在生活中,在痛苦中感受世事無常!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心得篇4
在我從識字到現在,我已經閱讀過許許多多的書,然而我的腦海中卻一直留著一本書任我思考,那就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我沉浸在這本書的海洋中,更沒有任何能阻擋我在其中的世界中漫游的腳步。《平凡的世界》講了在舊年代貧困的黃土高原的一個一貧如洗的孫氏家族在重重關卡中不容言敗,孫氏家族最終步步走向了復興。作者路遙用筆將凄美的文字躍然紙上,刻畫出了一個又一個鮮明的人物形象。
讓我流連忘返的是富有善良感的少年孫少平,他先用堅強的毅力和勤奮考上了高中,但是殘酷的現實卻把孫少平逼上了死角,雖然他的大學美夢就此破滅,可他并不退縮,當了煤礦工人,腳踏實地的干活,最后受到了眾人的愛戴與尊敬。馬克思說過:人生就像大海,只有意志力堅強的人才能到達成功的海岸。
孫少平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收獲了沉甸甸的碩實。他的精神如同爍爍光輝,時刻指引我前進的道路。
書中也有刻苦愛學的孫蘭香;誠實穩重的孫少安;聰敏善良的田曉霞;多愁善感的田潤葉……文字,把你帶到了黃土高原,讓時間倒流,帶回了舊社會,與主人公同喜同悲。
《平凡的世界》讀完后令人回味無窮,教育了我們一個個引人深思的道理,希望人人都能得到文學的'滋潤!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心得篇5
看完了平凡的世界,彷佛經歷了一段歷史,從那個艱苦的年代回到了現實。以前許多無法回答的問題,似乎有了點眉目。
這本書描述七十年代中期到改革開放以后這段歷史變革過程中,一些普通人的生活。書中用到了很多陜西本土化的語言,我是陜西人,所以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雖然那個時代對我來說有些遙遠了,但依然有種強烈的震撼。
開始是少安和潤葉這青梅竹馬的一對寄托了我的希望,后來少安因為他的身份放棄了這個美好的結合,而選擇了另一個門戶相當的秀蓮。我無從判斷他的選擇是對是錯,在那樣一個特殊的年代,社會地位、政治身份在人思想中占如此重要的位置,其他所有的一切都得在它的約束下進行,即使熱烈的愛情。少安很滿意他和秀蓮的結合,他們后來過上了作為農民富足的生活,但不管他們的生活如何,他和秀蓮的結合,就注定他們代表逝去的一代。而潤葉相比于少安,她的生活就很不幸了,她接受了一個不滿意的婚姻安排,為她也為善良的向前安排了一段不幸的經歷,但我很贊賞她那種執著、勇敢,盡管最后她的命運歸于現實。他們都沒能突破舊時代的枷鎖。
少平,代表新生的一代,他有文化、能吃苦、有獨立的人格,與另一個幾近完美的形象——田曉霞產生了熾熱的愛情,他們突破了傳統思想的束縛,一個煤礦工人和一個市長的女兒會產生如此堅貞的愛情,是因為他們同等的視野、觀念,而非同等的社會地位。思想在高層次上的一致,這是一種頑強的力量。但這段美麗的愛情并沒有走到最后,在它最絢爛的時候戛然而止,曉霞意外離開了這個世界,留下無盡的痛楚,當我看到這個結果的時候,后面的內容對我來說甚至都顯得不重要了。少了她,少平活著的意義就少了一大半,但他得活下去,還有另一個家等著他。他師父去世后,他主動承擔起了煤礦的棚戶區那個溫暖家庭的責任。雖然他有足夠的理由和能力留在城市,還有另一個優秀女孩金秀的示愛,但他有著自己的原則,又走進了那個隨時可能出現危險的煤礦,繼續他的人生與責任。無意猜測他的結局,當曉霞離開后,他就有了結局。
蘭香,這個從小就非常懂事的孩子,一直如此優秀,如果說少安代表逝去的一代,少平就是踏入了新時代,而蘭香則代表未來。金波,少平從下到大的朋友,他們之間的情感甚至已經超越了親人。在參軍時,他愛上了一個不知名的藏族姑娘,但因這件事被遣送回去,以后他們就失去了聯系。在痛苦中掙扎了好多年,他鼓起勇氣回到了當年參軍的地方,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最后無果而終,他的結局就注定和少平一樣。潤生,開始一直默默無聞,最后愛上了已是寡婦的郝紅梅,盡管遭遇到家里強大的阻力,他依然如故,他們結合的結局還算完美,拯救了兩個人。金秀、李向前、田福軍、金俊武……這一個個形象構建了那個大背景下的小社會。
他們每一個人的經歷給人一種思考,在那種惡劣的環境下,他們的愿望那么簡單,讓我學會樂觀。但留下印象最深的肯定是孫少平了,也是他,給了我許多啟發。他的思想,給了我更深思考的條件。
許多問題我曾經也想過。例如人為什么而活?但思考總是以跑題而結束,所以幾乎沒有什么結果。少平在給田曉霞說自己理想的時候,提到給他父母建一座他們村最闊氣的樓房,這是他立的一個碑。這些簡單的話讓我忽然感覺有些事明白了一些。現在我不會一直懷疑我所做的決定可能是由于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或者是由于不愿承認的虛榮心,而不是由理智的判斷所形成的的。人是由環境塑造的,不受環境的影響是不可能的,對于終極問題的回答,要想做出完全的理智是不可能的,所以每一個人對于這些問題的回答都會是獨特的。以前,看到其他人提出的深層或者對于終極問題的回答,我會有盲目的敬畏感,以至于盲目的認同,把別人人生目標轉嫁到自己身上,自己對于這個目標缺乏切身的理解,很難將自己實踐與其完全統一起來,目標反而帶來了迷茫。對于他人終極問題的認同,必然否認了以前自己的某些價值觀,而這些價值觀是在自己以前的生活經歷中形成的,雖然受所生活范圍的局限,但有些對于家和故鄉的原始情感,使得自己必須在這個受局限的范圍內得到認可,這是人在社會生活中需要考慮的問題,所以這些狹隘的價值觀也有保留的必要。但是這些價值觀的保留會引起和主流社會價值觀的沖突,這些本質問題必然會影響自己的行為。我在心里抱很大僥幸,或許自己將問題復雜化了,其實只要自己做的事,得到小環境的認可,但思想可以完全自由!也就是自己做事不是完全由著自己的思想來,而要考慮一部分的感受,或許這個局限是很小的。但我又無法想象一個有著小市民思想的人還具有著俯看大眾的眼界。又陷入另一種矛盾中。
對于“為什么而活”這個問題,換成“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更容易回答。自己幸福、家庭幸福、親人朋友因我而幸福;掙一筆錢,給父母蓋一個很像樣的樓,下半生把勞動當做消遣而不再是一種負擔;年輕時多去經歷,多一些可以回想的故事,老時平靜充實的過完;這個世界有很多人在我的努力下,往好的方向變化了一點,或者說,世界因我而美好了一點……這幾個理想,有些幾乎算不上理想,但所有人的追求其實都差不了多少,或許我們忙碌的生活中去稍稍想想這些平凡而簡單的理想。這些理想真的花一生來完成的話,我想都會實現。可是曾經我把那么多時間用在干很多一點都不相關的事上。
自己這些理想也就解釋了“為什么而活”。這時我對于以前認為的“思想變得成熟”有點懷疑了。大學這兩年,我有了很大進步,大學之前懵懵懂懂的,根本談不上有什么思想。大學的兩年獨立生活,碰了好多壁,得到了很多教訓,受了很多教育、指點,這些都讓我受益匪淺。但經歷還是很少,很多牽扯到思想的東西需要慢慢在生活中理解,這些思想是從自己生活中提取出來的。這樣才算具有了獨立的思想。在以后一兩年內,認真生活、認真思考,希望自己真的可以變得成熟。
少平帶給我的不僅是這些,還有對生活、對困難的態度。無論生活帶來了什么,多么荒謬,也要堅持并改變這種處境。身在低處,則心在低處安放。不管在什么環境下,努力,都會成為優秀者!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心得篇6
這本書還沒有讀到一半的時候,我就已經想要寫些東西了。說來也怪這本書只記述了10的時光里所發生的故事,而相比之下《明朝那些事》300多年的故事讀下來,我雖有諸多感想但卻從未想過要寫篇什么讀書筆記,之后似乎最終有點明白,我之所以對于這本書“情有獨鐘”是因為其中部分資料與我這個青年的成長有著一些共鳴之處。呵呵,看來我真是一個自私的人,連看書都只對和自我有關的東西感興趣
其實當第一眼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就已經明白這本書的主題之一便是“轉變”,因為這本書開篇第一句話便是:“1975年”很多人都明白在這一年之后的日子里都發生了許多關于轉變的故事:社會的轉變,價值觀的轉變,人物命運的轉變,同時書中也描繪了很多我并沒有想到的轉變:人物情感的轉變,青少年由青澀向成熟的轉變等等。
我想異常提一下的是那個年代的社會對于許多青少年命運轉變所起到的作用,無疑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對于那些意氣風發的人來說,這種作用是不值得贊美的,它使人們失去了太多太多。但從另一方面研究,他卻磨練了這些孩子們的心智,強壯了他們的體格。苦難,使他們夢想的翅膀不再華麗而豐滿,但卻結實而有力
關于田潤葉和孫少安的感情,從它初露端倪的時候,我就隱隱覺得會是一個杯具,但想到書的名字“平凡的世界”,覺得它應當是一個平凡的幸福結局,但看到之后忽然明白,我這種“平凡觀”實在是太過狹隘了,在作者筆下所發生的故事:青梅竹馬的人最終沒有走到一齊,相敬如賓許久的夫妻最終分離,相愛的人必要經過重重波折才能走到一齊——一切都是那麼的不完滿,但又是那麼的順理成章。太陽底下沒有新的事情發生,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所發生的一切都是平凡的,當我們孜孜不倦祈求歡樂的時候,殊不知悲傷與痛苦其實也是一種無法逃避的完美。
月有陰晴圓缺,如果說幸福與完滿是人道的話,那么悲歡離合則是天道。應對紛繁的人世,我們唯一也最應當做的便是用自我的方式去度過一生
孫少安無疑是可鄙的,當他說出弟弟在外面闖蕩是不務正業,當他決定贊助兩萬元錢僅僅為了一部電視劇的片尾能夠出現他的名字。相信大多數人必須覺得這是一個頭腦中充滿了小農思想的人。
可是當我們仔細思考之后便會發現這個男人背后的有兩個字,那便是“犧牲”啊。幾多年以前,有那么一個成績優秀的男人,為了給家里減輕負擔,為了親人能夠追求夢想過上好的生活,毅然決定放棄學業,擔起家中主要勞動力的大旗。那個男人便是孫少安,雖然有幾分是生活所迫,但相信他做當初那個決定的時候,想得更多的是為了家里人。
正是因為有了他的犧牲,他的父母最終能夠過一分安詳的生活,弟弟和妹妹能夠不受羈絆的追求夢想與感情,反觀他則失去了太多太多:一份完美的前程,一個青梅竹馬的戀人,更讓人心痛的是當他做出本段最開始描述的那兩件事時,某種程度上他也失去了一個人最寶貴東西之一的思想,因為人的無限可能性,他失去的實在太多太多。
《人間正道是滄桑》中的瞿恩說過一句話,其大概意思是:我和夢想的關系有兩種:一種,我實現了我的夢想;一種,夢想經過我得以實現。前者自不必說,是值得贊美的,但后者在我看來則更顯偉大,它不再是以“我”而是以“夢想”為主體,為了大家的夢想能夠實現,而甘愿犧牲自我。
可能當那個夢想實現的時候,“我”卻已犧牲無法從中得到任何好處,但正是因為有了無數這樣的人,我們的夢想才能夠得以實現啊。可能對于自我所做的一切有多么偉大,連孫少安自我都沒有察覺,人們對于那個至今仍躬耕于土地上的小農民究竟是怎樣的可愛依然無法理解。但正如那句話所說的:“真正的善良是不計回報的,包括在理解上的回報,陽光普照山河并不需要獲得山河的理解;春風吹拂大地,也不在乎大地的表情。”
對于田潤葉和徐向前的婚姻,相信書中描述的眾多人必須會覺得徐向前是多么的深情與痛苦,而田潤葉又是多么的不解人意啊。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在這背后田潤葉的苦衷與煎熬呢。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想到的,可能并不是真正的真相。另外書中的很多知識作者都做了細致的描述,就連對于青少年內心世界的描述,也是十分的貼切。
而我這個“當事人”卻寫不到那種地步。想說的可是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我們所明白的真的太少太少。很多時候不了解便沒有發言權,即便有所了解,也不必須有發言權。年輕人難免年少輕狂,當我們夸夸奇談,大論特論的時侯,其實那不是對自我的證明,反而是某種程度上的抹殺(但這也是年輕人的必經之路,沒有錯誤的成長之路是可怕的,也是不可能的)以往看到一位學長描繪的完美的大學四重境界:大一的時候,不明白自我不明白;大二的時候,明白自我不明白;大三的時候,不明白自我明白;大四的時候,明白自我明白。而我這一生,如果能長久的堅持在第二種境界,便是極大的滿足了。
也許僅有這句話最適合作為這段文字的結尾:我唯一明白的,便是我一無所知。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心得篇7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平凡的書,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平凡的故事,可讀完這本書后我卻久久不能釋懷,我的腦海不斷浮現其中的片段。作者在書中將人物的特點刻畫得栩栩如生,淋淋盡致。令我影響最深刻的當然還是書的主人公——少平。他從一個羞澀的男孩逐步成為一個堅毅、有理想有追求的男子漢。
他的故鄉是面朝天背朝土的雙水村,他們世世代代都為農名民,少平也不例外,但他卻有著比農民更好一層的思想境界,他不甘僅僅成為一個農民,他有自己的最求。在生活的壓迫下,他沒能上大學,家中艱苦的條件是不會允許的。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少平十分懂事,他要挑起家中的這份擔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是難免的,有的人可能會抱怨命運的不公,有的人可能在荊棘中掙扎了會兒,到最后還是選擇了放棄。而少平是屬于另一種人,無論遭受多大的打擊,困難,仍然選擇在這條平凡之路上繼續前行。
他離開故鄉,踏上一個陌生、無依無靠的地方–黃土高原,剛來到這里時,他是一個不起眼的攬工人,到最后成為一個正式的煤礦工人,其中付出了多少艱辛。少平的工作也許是低層的,他任一絲不茍、賣力地干活。對于職業,無高低貴賤之分,如今,許多人會覺得某某工作很低賤,例如掃大街,自己不應該做那種事,其實并不是那樣,任何工作地位都是平等的,從事任何工作都要盡心盡力。
少平嘗到了愛情的甜果他與曉霞的愛情雖然美好,可是好景不長,他深愛的曉霞在一次釆訪中犧牲了。曉霞在他心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對他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打擊失去自己深愛的人。生活與精神的種種打擊也沒能將他打跨。而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勇敢的戰勝生活中的暴風雨?我們要好好地去思考思考。我也很佩服曉霞,她是一名出色的記者,不顧世俗的眼光與少平相愛。為了救一個孩子,她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她與少平的約定還未實現就走了。
我們大多數人選擇了平凡的人生,這本書后,我對與于平凡有了新一層的思考。平凡的世界,平凡的少平,平凡的曉霞,愿我們能活出“平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