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心得
心得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寫出自己的學習經歷、收獲和感悟,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怎么寫出優秀的意林心得?這里給大家分享意林心得,方便大家學習。
意林心得篇1
在買《意林》之前,我認為它會像其他書一樣嚼之無味。其實我錯了,它每個故事都深深地吸引了我。
《意林》一書中有父母深沉的愛、有朋友真摯的友情、還有天馬行空的科幻故事······每一篇文章都十分感人。當你感到浮躁和不安時,讀讀它吧!它會給你安寧,讓你發現原來一個人獨處,也會那樣快樂。
讀了這本書,讓我懂得了沒有經過逆境的磨練,再聰明的人也難成大器。我們應該在少年時打下牢固的基礎,銳意進取,奮發向上。
意林心得篇2
今天讀了《意林》這本雜志,其中一篇文章《好好活著,就是大美而不言》,深深地觸動了我。文章的作者是陳敏,講述了一個患有癌癥的患者李黎,沒有采取傳統的治療方法,而是用改變自身生活方式,從簡樸、簡約、簡單做起,重新拯救自己的故事。
我們每個人都期待自己擁有最美好的生活,可是美好不美好總是相對的。比起有錢的人,我們不富有;比起成功的人,我們不出名,總是這樣比下去,我們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嗎?當一個人生病了,才知道健康的可貴;當一件東西失去了,才想到要去珍惜。我們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們在不停追求的同時,別忘了在意自己的身體,別忘了關心自己的家人,別忘了享受現在平淡的生活。好好地活著,就是大美而不言!
意林心得篇3
假期里,我閱讀了《意林》。其中有一本書,名字叫:《跳舞的星星》。
這是一本講述友誼的故事書,在這86個友誼的故事中,每個故事都隱藏著一個道理,例如:《空位》告訴我們:“心靈的空位永遠為那些值得紀念的人預留著”;《咬過的蘋果》告訴我們:“善意的謊言,是還沒有破繭的蝶”……每個故事里的點點滴滴都告訴我們——我們的友誼似芬芳的草地,似別樣的百合,似掌心里的玫瑰,似美麗的水晶心,更似不朽的金!
其中有一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大戰期間,越南孤兒院里一個小女孩被炸傷了,流了很多血,需要輸血。于是,女醫生對幾個與小女孩血型相同的孩子做手勢,意思是讓他們輸血給朋友。他們好似聽懂了,可令女醫生震驚的是,沒人愿意獻血。之后最后有個小男孩愿意獻血,他看著自我的血一點點被抽出竟然哭了,女醫生慌了,她以為自我扎疼小男孩。還好,一個越南護士趕來了,她跟小男孩交流后說“孩子以為要抽光一個人的血去救小女孩,想到不久后就要死了,小男孩就哭了”女醫生又有些不明白了:“既然以為輸血后就要死了,那你為什么還來獻血?”越南護士又問了小男孩,小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了大家的'疑惑。很簡單的幾個字,卻震動了所有的人。他說“因為她是我最好的朋友。”這個故事使我懂得了:友誼是能夠跨越生死的,能夠用生命去換取生命,這樣的友情世間無價。
徜徉在友誼的海洋里,我懂得了許多,明白了友誼是雨季里的小傘撐起了一片晴天;友誼是寒夜里的一盞燈燃燒著熱情的火苗;友誼是一陣溫馨的風,撫慰著受傷的心靈;友誼是一塊潔白的手帕,拭干你腮邊的眼淚……當你遇到困難時,友誼能為你帶給心靈的避難所。當你誤入歧途時,友誼能為你指引人生的方向。當你孤單寂寞時,友誼能給你溫暖的關懷……
這本書,讓我們在溫暖如春的友情里沐浴陽光,感悟童年。
意林心得篇4
每一次閱讀《意林》時,總會為那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所折服。這一本《意林》封面在話題欄中寫下了《龍圖騰在哭泣》,信手翻到這一篇文章,看了起來。
“在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他的名字就叫中國……”文章前是這首令所有人為之自豪的歌,接著文章便將那件取消龍圖騰的經過娓娓道來,在對龍與人心加以深度地解析,最后在文章末尾的慷慨陳辭中表示了對其的憤慨,整篇文章慷慨激昂卻不失冷靜的頭腦,令我對這件事有了最深刻的了解。
龍,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征,他是充滿神奇智慧的.蛇身,魚鱗,馬頭,獅鼻,虎眼,牛舌,鹿角,象牙,羊須,鷹爪,狗尾,這些動物中的精華匯聚在一起,于是,一個能呼風喚雨,騰云駕霧,又能翻江倒海的神圣圖騰誕生了。龍圖騰,傳承了幾千年,龍文化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它是中國人為之永遠自豪的標記,它是無數中國人民心中力量的源泉,它令世界上所有的中國人都自豪的向別人說自己是龍的傳人。
龍是智慧、吉祥、美好、尊貴的象征,而在英語單詞“Dragon”中竟成了邪惡、恐怖的代名詞,這與我國的傳統文化大相徑庭,是對中國文化的一次沖擊,一些人為了不讓老外誤會,討好性的提出要取消龍圖騰,這是一種自我貶低,為了討好老外,甘愿拋棄自己的祖國的文化、甘愿拋棄自己的民族自尊,這是一個人沒有血性的象征,當你甘愿拋棄一切關于祖國的傳統,跟在老外后面行走時,你與漢奸有何區別?有句話說的好“跟在別人后面走,通常不會比別人走得遠。”我們連自己的國家都舍棄了還談什么與各大強國競爭于同一個世界舞臺呢?
在世界舞臺上我們要與強國看齊的不是傳統文化,而是發達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虛心學習,奮起直追,那倒未嘗不是好事,不要因為國家實力強而對其所有文化一概而論,如果我們只會模仿強國跟在強國身后,做一個惟命是從的小跟班嗎?既然如此,我們何必還要稱自己為中國人呢?所以,我的中華精神在龍的身上,拋棄龍就是拋棄我們中華民族的根本,沒有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何談古老美麗的中國呢?
長嘆龍圖騰,給我們的是一種反思,愛護國家的文化,就是愛護國家的根本。愛護文化便是愛護國家,只有真正的愛國,才會讓龍圖騰永遠印刻世界強國的舞臺上。
意林心得篇5
每一本書都有它唯美的旋律,每個人對這種旋律都有自己獨特的感想,伴隨著這種旋律在書中翩翩起舞。
《意林》它不像名著那樣大本的讓人看起來枯燥乏味,不像神話那樣幻意讓人神魂顛倒、思想卻脫離了現實。它是通往成功的道路,教育我們成功的背后必定是被汗水浸透的,它講的是人生的哲理,指導我人生走正確的道路,它講的是崇高的.品德,好讓我們心里有個好的模范,能夠時刻提醒自己做一個有素質的人。
俗話說“萬古長青,只有一真耳。”在《意林》上完全能夠感受到這種情感,讀到令人震撼的畫面,在腦海定格。那些感動人心的話語,有時使人潸然淚下。
你能隨著它穿越時空隧道,去參觀中世紀的秀麗,去領悅古代人做事的道德論則,去嘆服新異的科技,這些它是玩轉的多么巧妙。
它寫盡了歷史的滄桑與無奈、寫了希望的曙光。
它寫了許多人生經歷、讓我們參模、讓我們學會理性看待事物。
它寫了永不放棄者必將成功、得過且過者繼續墮落。
里面有句話使我久久難以忘懷,它說我們這剛剛起航的小船載得起父母那沉甸甸的愛嗎?
我不得而知………
時光荏再,一轉眼我已初中畢業了。也讀了許多年的書了,問自己,有過熱真學習嗎?學到了什么嗎?如果有沒學懂的,有反思嗎?我天天在意的,是發型嗎,重要嗎?這些在這本書上都找到了答案。
一頁翻去,又是一個嶄新的旅途,一路亮麗的風景讓我們盡情賞閱。
意林心得篇6
喜歡《意林》已經有幾年了,閑暇的時候,總會借幾本《意林》來看。書中不會有很長很長的故事,但是每一個小故事都蘊含著為人處世的哲理。最近看了幾個小故事明白一些道理,和大家分享一下:《尼亞鼠的人生哲學》講的是北非沙漠中有一種鼠,叫尼亞鼠。這種鼠群居,首領從來不去覓食,但是一旦經過爭斗后,敗者就會離開鼠群,三四天不吃不喝,然后還會回到群里,做普通的尼亞鼠,為首領尋找食物。尼亞鼠首領遭遇巨大的生活落差,但是只是經過短暫的失落后又重新煥發了活力,這就給了我們很深的啟示:你的人生也可能遭遇巨大的落差,但要記住,我們可以失去很多,但一定不要失去快樂生活下去的那顆堅強的心。
《隔壁的父親》講的是一位農村的父親在七月七那天,到城里給兒子送發面餅,那是家鄉的習俗,父親進城送給兒子56個燒餅,一兜大蒜,一兜土豆……兒子因為約了朋友在飯店相聚,為了不給大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把父親安排在隔壁的房間,當兒子要陪父親時,父親去打包一份餃子,回鄉下了。這位偉大的父親,在節日里送給兒子所有能夠用得到的食品,卻拿走一份城里的水餃讓母親嘗一嘗。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位這樣的父親。讓我們默默的祝福他們健康。
《父母在,不關機》書中作者和同事老徐出差,一連三個夜晚老徐的手機都會響,作者告訴老徐把手機關了吧,老徐說:“老弟,不能關機啊,我家里老母親都80歲了,身板還硬朗,只是老年人了,要是夜晚起床摔倒了……總不能因為有人打擾你,你就連父母的事都不管吧。被擾事小,父母事大。”作者聽了老徐的話,以后夜里再也沒有關機。我們的父母年紀也不小了,關心父母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想想父母為我們的付出,而我們回報連百分之一都不及。
《如果有一天,生你養你的兩個人都走了》,“如果有一天,生你養你的兩個人都走了,這世間就再沒有任何人會毫無保留得疼愛你了。所以,孩子們啊!沒有事的時候要常回家看看,看看父母,他們只需要我們回家而已。父母與子女的關系是血濃于水的親情。還有哪種情會比父母之情來得深厚?……除了父母沒有人會為了你的病急的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父母是唯一不拋棄子女的人……”每一句話都深入內心,它告訴我們趁父母健在該做什么,讀讀它我們能做到減少遺憾的事。
這樣感人的故事太多,還有許多動物和人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學生學習累的時候,我會念一個小故事讓他們輕松一些,學生們也特別喜歡聽故事,但是聽完之后我都會讓他們談感想的,雙豐收。
我覺得讀什么書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收獲。
意林心得篇7
“一則故事,改變一生”這句話講的就是《意林》。《意林》是適合中小學生看的雜志,里面有很多感動人心的故事,而在故事開頭,會有一些概括全文的語句。這本書內不僅有好看的故事、好玩的插圖,還有有趣的測試。如果你作文寫的不是很好,你可以去買一本看看。
在這本書中,有很多故事都是體現父愛、母愛、友誼、親情的。其中最能體現父愛的是《海馬爸爸》這篇文章了,故事講的是:作者從小就把兒子照顧長大,所以兒子經常叫爸爸為海馬爸爸,因為海馬家族都是讓雄海馬來撫養小海馬的,所以人們稱雄海馬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父親。這篇文章雖然很簡單,可卻充滿了父愛,充滿了兒子對父親的愛。
還有一篇寫親情的故事令我很感動,它的概括全文語句是:歲月淡了記憶,濃了親情,它的題目叫《夏天那么短,思念卻很長》,一個很有詩意的名字,內容也和精彩,它講的是主人公蘇小魚跟著爸爸媽媽來到了大山里,去看父母多年領養的孩子——蘇巧妹。小魚跟巧妹很投緣,她們玩的很開心,回去之后,父母向小魚說明了真相:原來15年前,父母生了小魚之后,很想要個男孩,可第二個孩子依然是女孩,由于戶口關系,女孩只能送往鄉下讓人照顧,那個女孩就是巧妹。
小故事,大道理。意林——意在言中,佳作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