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和收獲
心得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西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和收獲怎么寫,這里給大家分享西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和收獲,供大家參考。
西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和收獲篇1
今天,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神話小說——《西游記》,深有感觸。
《西游記》是吳承恩先生寫的,講述的是唐僧師徒四人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行程一萬五千里,去西天取真經的故事。在取經路上,師徒四人不畏艱難,堅持不懈,雖歷經長途跋涉,面對種種困難,卻永不放棄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整部《西游記》中讓我感受最深的一段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他三次打死化成人形的白骨精,被善良的師傅誤會,認為他殺生,冤枉他,悟空的.解釋師傅完全不聽,而是念他的緊箍咒,但悟空仍至死不渝地跟著唐僧,一直幫助他,可是唐僧還是寫了休書,悟空被迫無奈,只得含著淚拜別師傅回到了花果山。
到最后,唐僧發現冤枉了孫悟空,真是追悔莫及。當忠實的孫悟空知道后,義無反顧地回到了唐僧身邊,救出了唐僧。看這段時,我流淚了,被他們的師徒情深深深地感動。同時也想到了我們同學之間也應該這樣,應互相幫助,彼此信任。
讀完整本書,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堅持不懈,不畏艱險,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成功。
西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和收獲篇2
《西游記》這本書想必大家再熟悉不過了,我,也不例外。可是,這次讀《西游記》也和以前大不相同了。以前,就是只喜歡孫悟空那神奇的法術,其它什么也不知道。這次讀《西游記》的原著,不僅覺得打斗場面描寫得更加淋漓盡致,而且還悟出了許多人生的道理。
《西游記》是明代作家吳承恩的經典之作,也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講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
《西游記》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師徒四人也各有特點:唐僧西行取經雖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卻始終虔心向佛,至死不悔,雖然在妖魔面前往往顯得軟弱、膽小、無知,也常常會做錯事,但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輔助下,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取回真經,修成正果;孫悟空嫉惡如仇,勇敢機智,具有英雄般的力量與手段,同時也保有猴子的好動與急躁,一路上降魔斗妖,數他的功勞最大;豬八戒憨厚單純,好吃懶做;沙僧任勞任怨,這些人物都深深印刻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
當然這本書最讓我難忘的還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是怎樣的一種境界,這句話也是我在本書中,悟出的最深刻的道理。西行之路,五萬余里。師徒四人如果沒有恒心,沒有信心,沒有毅力,是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的啊!可是,我們在生活學習中,卻沒有如此般耐力。就拿我來說吧,平時在學習上,我最害怕的就是難題,這些難題就像《西游記》中的妖魔鬼怪,攔著我的“去路”,一遇到這些“攔路虎”,我不是看都不看一眼,直接跳過,就是上網去查找答案。我常常想:上網查比自己做方便多了!有時候遇到更難的題,網上也沒有答案時,我甚至會坐在地上發悶氣!媽媽老是說我要多動腦,多思考,可我就愛理不理,愛聽不聽,所以成績一直不是很穩定。要是我有師徒四人的恒心,攻破幾百道難題都不為過!
《西游記》創造出一個光怪陸離、神奇瑰麗的魔幻世界,令我愛不釋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讓我們學習師徒四人永不氣餒的精神吧!
西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和收獲篇3
我飽含激動的心情,將《西游記》這部鴻篇巨作讀了又讀,品了又品。吳承恩老先生將師徒四人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讓我看不厭,書中曲折的情節和師徒四人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西行途中的重重難關,更讓我身臨其境,從中領悟了許多道理。
在那師徒四人中,我最佩服的是武藝高強的孫悟空,他藝高膽大,從不會為強權威嚇。比如在開篇的第四回中,李天王帶上幾萬天兵天將去攻打孫悟空的水簾洞,但是,孫悟空卻并沒有被李天王兵隊的氣勢所嚇退,而是迎面應戰,無所畏懼,用自己的高強法術戰敗了各路天神。但是,他也會失敗,遭受挫折。比如,被如來反掌一撲,壓在五行山之下。還有第十九回,他雖然神機妙算,將妖怪的幌金繩一次又一次地騙到手,可是卻總因沒能掌握那寶貝的使用方法而功虧一簣。孫悟空這樣無所不能的大人物也會在某件事情上犯下錯誤,甚至遭到徹底失敗,但是他卻沒有放棄,沒有氣餒,仍然滿懷自信去面對。
其實,我們也相同,在失敗和挫折面前,不要氣餒,不要放棄,而是要思考怎樣進步。就像我學騎自行車一樣,在剛開始學習時,我總怕摔跤,不敢大膽地騎,在摔跤以后,也會哭泣抱怨,并發誓再也不學了。但是當我克服了恐懼,戰勝了挫折之后,很快就學會了騎車,覺得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難。有的時候,就是這樣,大哭只會浪費時間而不會幫你取得成功,嘆氣也只能使你更加難過,最終不會替你達到目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像那師徒四人一樣,踏踏實實邁好每一步,終點總會到達。
反復讀品《西游記》,我佩服悟空的法力無邊,喜歡悟能的憨厚可愛,看看悟凈的任勞任怨,為他們取經途中的重重因難捏一把汗,更為他們經過了一番番春秋冬夏,度過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開心。我要像這師徒四人一樣,不怕困難,戰勝挫折,堅持做好每件事,踏實走穩每一步!
西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和收獲篇4
唐僧師徒四人一路向西,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共產黨。偉大的人民領袖帶領共產黨經歷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最后才把侵略者趕出中國的領土。一個是為了取經造福百姓,一個是為了國泰民安,兩者都是為了人民。
現如今的我們早已無法辨別那段充滿神奇色彩的故事是真是假,但唐僧師徒四人那種與妖怪斗智斗勇,不懼怕邪惡勢力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西游記中為我們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本領高超的孫悟空,膽小如鼠的唐僧,貪財好色但不缺乏善良的豬八戒,沉默寡言的沙僧。這四個人性格各不相同,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孫悟空一路上降妖除魔,像“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這些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都是發生在孫悟空身上。孫悟空也是我在西游記中最喜歡的角色,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強大勢力做斗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而八戒則不同,他好吃懶惰,常常打退堂鼓,心里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雖然如此,但在戰斗中從不退縮,可以說得上是孫悟空的得力助手。
唐僧和沙僧就更不同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慢熱型”,他倆給人的感覺就是不急不慌的。唐僧耳根子特別軟,經不住挑唆。沙僧沒主見,經常附和孫悟空和唐僧,總說:“大師兄說得對”“師傅說得對”
他們師徒經歷的坎坷就像我們人生路上的坎坷。記得有一次,我參加學校的書法比賽,比賽過后,我好幾天心神不寧,為了這次比賽我準備了好幾天,萬一落選,不就前功盡棄了嗎?比賽結果下來了,我還是落選了。放學后,我躲在房間里哭了,爸爸特地打來電話安慰我,說:“這有什么好哭的了,照你這樣,我生意失敗了,我還不得哭死啊,兒子,這就是挫折,哭是沒有用的,要吸取這次的教訓,爭取下一次成功,這才是面對挫折的辦法,這個道理你是一定要明白的。”
是啊!人生中的挫折太多了,不能每次都哭啊,就像西游記中孫悟空打妖怪,那也是挫折啊,遲早要懂得去面對。
西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和收獲篇5
《西游記》這本書我已看過一遍了,但這本書再次把我吸引住了,書中說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孫悟空的仙猴,他與師弟豬八戒和沙和尚一起護著師父唐僧去西天取真經。但取經并不是那么容易。在路上,許多妖魔鬼怪使師徒四人整整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但他們仍然克服了種.種困難,最終取回了真經。
我覺得孫悟空能不屈不撓、堅強勇敢地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我相比,簡直就是相差十萬八千里。這種精神,是我應該學習的。
記得在上屆校運會時,我參加了跳繩、跳高和接力賽跑比賽。之前,我和姐姐經常一起練習。在練習的時候,我摔了幾次跤后,就決定不再練習了。但是,我看著我身旁的姐姐練習得越來越好,便不由自主地回心轉意,對姐姐說:“不!我一定要練下去。”于是,我挺直身體,跑回起點線,再次開始練習。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參加的校運會的三項比賽,所取得的成績還真讓我大吃一驚。原來,我在年級里分別贏得了金牌、銀牌和銅牌。我想:要不是姐姐的精神激勵著我,我現在就不會站在領獎臺上。
終于,我悟到了一個道理:世界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西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和收獲篇6
寒假期間,我讀了吳承恩的著作《西游記》,頗有感慨,也領悟了不少的人生道理。
小時候看《西游記》電視劇,印象最深的便是三打白骨精。此刻讀起原版西游記,竟別有一番趣味,書中的情景,更為生動豐富。讀西游記時,仿佛回到了那個情景,讀書比看電視更富有情趣,更多了一些自我的想象空間,與之前的西游記有些不一樣。
《西游記》中的四個主人公給我截然不一樣的印象。唐僧是一個老實憨厚的和尚,往往被妖精騙得團團轉,還要怪罪自我的徒弟,正是因為他太菩薩心腸,所以屢屢被捉。而孫悟空則是一個活潑好動,沉不住氣的猴子。他武藝精通,為保唐僧西天取經,費盡心思,忠心耿耿。豬八戒好吃懶做,貪圖美色,但有時也懂得知錯就改,關鍵時刻能奮手相救。沙僧則是默默無聞,任勞任怨,雖然在隊伍中很不起眼,挑著擔子,但是往往在關鍵時刻起著重要作用。
唐僧師徒四人在西天取經的路上經歷了風雨的洗刷,命運的折磨。曾多次經歷生死關頭。唐僧師徒經歷九九八十一次磨難后,讓我看到了他們具有不畏艱險,敢于拼搏,淡泊名利,團結一心的團隊精神,正是因為有這種值得佩服的精神,他們才能取得真經,修成正果。
書,是人這一生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書是精神食糧,我們需要用精神食糧來補充大腦,不斷的更新自我的理念。讀書,更是我最大的樂趣。
讀書,使我的生活充實而從容,悠閑而舒適,安靜而豐富,讀書使我快樂
西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和收獲篇7
這個寒假,老師為同學們借了一本書,說起這本書,那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本書就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
這本書的作者是明代的吳承恩,主要講了美猴王孫悟空大鬧天宮,被佛祖壓在五行山下,經觀音菩薩的點化后,洗心革面,一心保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途中他們還收服了小白龍、豬八戒、沙和尚跟隨去取經,通往西天的道路上,自然少不了坎坷與磨難,師徒四人齊心協力,一路上劈波斬浪、降妖除魔,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到達了西方,取得了真經。
《西游記》塑造了大量生動的人物形象,不論是七十二般變化的孫悟空、懶惰貪吃的豬八戒、忠厚勤懇的沙和尚,還是各顯神通的神仙妖魔,都深深地刻在了人們心中。其中,我最喜歡齊天大圣孫悟空,因為,我很佩服它的聰明機智,在困難面前它從不低頭,而是英勇頑強地智斗妖魔,在這部書中,它是一個不可缺少的主角,他神通廣大,可以上天入地,呼風喚雨,有著金剛不壞之身和火眼金睛,誰不羨慕呢?
我們班里就有很多像孫悟空這樣的人,雖然沒有降妖除魔的本領,但是他們聰明、勇敢,困難來臨時,他們能夠想出各種解決困難的方法,毫不畏懼地向前沖……漸漸的,我發現不只在班級里,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種人,甚至可能,我們周圍的人都是“孫悟空”,可卻沒有人發現他們的本領、品質吧!
在這本書里,同學們關注的不只是單個的人物,大多數人可能是對這個整體有著深刻的印象,唐僧師徒取得了真經,不光靠各人的努力,更多的是一種團體合作的精神,在其中,發生了不少誤會,爭吵,但每次都能化解四人之間的矛盾,繼續向西前行……這使我又想起了現實中,團隊的齊心協力,班集體的眾志成城,他們總是共同分享快樂,共同承擔責任,共同面對困難,事實上,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團體,團體努力的成果離不開每個人,“團結就是力量”,這句名言相信大家聽過很多次了,可有幾個團隊能夠真正領悟這句話?
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一次次震撼人心的經歷,還有對人生的感悟與理解。讀完這本書后,我不得不豎起大拇指,由衷贊嘆,真不愧是四大名著啊!我認為,所有都應該去品讀這本書,或許,這本書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西游記讀書心得體會和收獲篇8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西游記》中的唐玄奘,就是抱著這種虔誠的心態,西天取經的。
在《西游記》中,常常讓我浮想聯翩的是二位主人公:
第一位是唐玄奘。我是十分欽佩他堅定的信念和原則。但只要是人,都會有瑕疵。他善良,有時甚至善良過了頭,愚昧,肉眼凡胎,這些貶義詞放在這位“凡人”身上,似乎沒有了之前的味道,變成了中性詞。但在他身上,我們又能找到什么?找到了他對萬物抱有的善心,眼中只有善,沒有惡的世界觀。如果把它放到當今社會,或許他也不會善良了,他會為了生存而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沒有正義感。
第二位是孫悟空。他也許是每個人心目中的英雄,他滿足了所有人心中正義的形象,但又給了大家固執的感覺。應了人無完人這個成語。劇中的“猴哥”勇敢、追求自由、剛正不阿,但你又是否能感覺到他和唐僧濃濃的師徒情?《西游記》中的一番話,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了孫悟空的忠心耿耿:一見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難道花果山的水簾洞不好嗎?不是。難道沒有他所崇尚的自由么?也不是。牽扯住他們倆的不就是一段濃厚的師徒情嗎?
讀第一遍,我讀到了吳承恩的作品有趣,手法老練;讀第二遍,我讀到了人物的情感;第三遍,不再像前面兩邊那樣捉摸不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