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三毛流浪記的心得
在暑期中我看了一本名叫《三毛流浪記》的書。
這本書里的主要人物是小三毛,他是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就算是有人收留了他,也就住了十幾天就離開了他們。我覺得最精彩的地方是:三毛考上了某某小學的事情。三毛很可憐,在學校里,他把兩個搗蛋鬼給惹生氣了,有一個拿硯臺砸他,正巧砸到了校長,校長很生氣,但不知道是誰干的,于是讓他們幾個把手伸開,發現只有三毛的手上有墨水,變立即把三毛開除了。還有一次,三毛跟一個小男孩走到一家燒餅店門口,小男孩實在太餓了,偷了一塊餅撒腿就跑,可是三毛卻被老板揪住了,等警察來了之后,三毛為了保護那個男孩卻說餅是他偷得,所以警察把三毛踢進了監獄。
三毛的本領很大,還會做很多事情:游泳﹑擦鞋子﹑縫衣服。他還很有正義感,總會因為幫助別人,而自己遭殃。
三毛的獨立讓我知道了:所有事情都不能依靠爸爸媽媽,而是要靠自己!
閱讀三毛流浪記的心得篇2
晚上大約九點多時,我和爸爸、弟弟剛從超市回到家,弟弟打開電視,爸爸發現一部電影《三毛流浪記》開始了,我們就坐在電視機前,看起《三毛流浪記》來。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兩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就是三毛遇到了一個小偷的老板。那個老板把三毛帶回家,給他吃飽了,穿暖了,就讓他和老板的徒弟們一起去做扒手。三毛不愿意,老板就逼他。老板和他的妻子帶著三毛裝作是一家三口的`樣子,去買布料(其實是偷)。老板娘拿著一塊很大的布料像是在看它的質量和花紋,其實是用它把自己作案的過程擋住,然后就把布料往自己的大衣和三毛的大衣里塞。
最后人家發現了他,三毛差點兒就被抓住了。
第二個就是一個女的領養了他,結果在一次聚會上丟盡了臉面,就不要三毛了。
最后三毛還是過得很幸福。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的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的確,在當時的舊社會,是有很多這種中國孩子是這么過日子的。他們搶吃、搶位置,干活也要搶。而且,如果不大的孩子來,他們會打他。三毛剛開始就被打了。當時的苦日子,是現在的兒童不敢想象的。我們現在很幸福,有吃有穿有喝有玩,什么都不用愁,不用擔心。可舊社會的孩子們并不是那么好,他們什么都得不到,三毛看到有人在貼廣告,就喝那個沾廣告紙在墻上的米糊,被人發現了,毒打了一頓。那時候的米糊都能充充饑。
不要身在幸福中,卻什么都以為不好啊!
閱讀三毛流浪記的心得篇3
《三毛流浪記》是一本經典的兒童漫畫書,它是張樂平爺爺在一九三五年創作出來的,是一本經久不衰的好書,我的媽媽讀過,我的姥姥也讀過,快八十年過去了,我又讀了它。它展現給我另一個世界,一個我從未見過的世界。它讓我了解了一個過去的時代,在那個社會里,有無數的孩子們凄苦無依,流落街頭。還反映出當時的貧富差距很大,富人能夠過著奢華的生活,而窮人卻露宿街頭,用那血與淚,去拼出一個卑微的存活。看著三毛骨瘦如柴弱小的身體,受盡富人與惡人的白眼與欺凌,還能堅持自我的信念,不做壞事,雖然也有犯錯的時候,但那只是為了讓自我活下去,不被餓死。這個僅有三根頭發,有個性,意志堅強,又富有正義感,經歷了很多折磨卻堅持人生光明信念的三毛,讓我從內心深處由衷地有了一種敬佩感。
從《三毛流浪記》到《三毛從軍記》其中有淚有笑,有社會的冷酷無情,但也有同情的時候。每當我看到三毛被人欺負后想念自我的媽媽而哭泣,每當我看到三毛只能看著富人們吃看的喝辣的,自我卻饑寒交迫又無處容身,每當我看到三毛渴望自我有個家時,都會讓我潸然淚下,有一種想把三毛接到自我家,把他當成我的哥哥,讓三毛也能有家,有愛他的爸爸媽媽,能夠和我一齊去上學,能夠吃得飽穿得暖,和我一齊長大。我們想想,此刻的我們多么幸福,可我們卻還不滿足,常常抱怨作業太多,也不好好吃飯,還和爸爸媽媽鬧脾氣,我覺得自我真的不應當。
三毛為什么沒有家為什么是孤兒是日本鬼子侵略了中國,殺死了三毛的媽媽和親人,爸爸也失蹤了,日本鬼子竟然還占領了三毛的家園!所以,三毛想到了去參軍為家人報仇,然后搶回家園,不再流浪。這讓我明白了國家強大了人民才能有安定的日子,就像此刻的中國一樣,沒人再敢輕言侵略,還有釣魚島事件,我們表現得異常強悍,不讓別人欺負我們,國家保護他的人民,保衛人民的領土,人民擁護國家,讓人感覺到“有國才有家,國富才民強”。
此刻,我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將來保護我的祖國,捍衛祖國和人民的權利,不再讓三毛的杯具在人間重演。
我相信,未來的世界會和平友愛,到處充滿著陽光與歡笑。
閱讀三毛流浪記的心得篇4
有人問“享受”是什么?
有人答:“享受當然是吃喝玩樂”,
有人答:“享受是不要讀書不要做作業”,
還有人答:“享受是一種自由”……
我覺得他們說的都有一點道理,可我要回答的一種“享受”叫做“閱讀”。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三毛流浪記》的讀后感,一同感受來自閱讀的高級享受。
《三毛流浪記》是一本幽默風趣的小人漫畫書,它講述了三毛遇到的許多幽默搞笑的故事,書中的一個個故事扣緊人心,令人難以忘懷。自1935年張樂平先生第一幅三毛的漫畫問世以來,三毛的形象就深入人心,影響力波及海外。人們喜歡三毛,因為他正直善良,見義勇為,聰明機智,富有童趣,擁有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內心。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更加懂得,一個人的堅忍、頑強是可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這不僅是一本趣味小人書,更是一本給成人看的警世書。通過一個個小故事,看到了三毛背負生活重壓下的歷史縮影,理解了漫畫書中隱含的人生哲理,讀懂了三毛向世界呼喚和平,呼喚公正,呼喚仁慈,呼喚人道,呼喚同情,呼喚文明的急迫愿望。瞧,這單單一本書,就告訴我們為人處世的真諦。我能不說這是閱讀帶來的真實體驗享受嗎!
讀《三毛流浪記》,讓我學會更踏實地面對困難面對挑戰,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閱讀三毛流浪記的心得篇5
幾天前,我看了一部電影——《三毛流浪記》。這部電影講述的主要是三毛一生中所遇到的挫折與坎坷。三毛是舊上海時的一名孤兒,他沒有家,沒有親人,無家可歸,衣食無著。每天吃一些貼廣告用的漿糊來維持生命,晚上睡在垃圾車里,冬天就以破麻袋為衣御寒。看到這里我哽咽住了,我為三毛的辛酸遭遇而深感同情,他是多么的可憐,但是當時卻沒有一個人同情他、關心他。這就看出當時社會的腐敗和當時上海人民群眾的冷漠無情、當時社會現實的昏暗和衰敗。
然而,三毛并不向當時的社會屈服,而是堅強的生存下來。
為了生存,他不得不去賣報紙、拾煙頭、幫助別人推黃包車,但他總是受別人的欺負。到最后,賺的錢連吃頓飽飯都不夠,只有每天挨餓受凍。這是,我更加同情他了而且還有一絲絲的敬佩,他的堅毅、勇敢和頑強是現代兒童無法具有的。現在的人根本就經不起一點小挫折的打擊,所以我們要磨煉意志,努力增強自身修養,提高自己的不屈不撓的精神來學習三毛的不屈于命運的精神。
在后面,當時還有許多與三毛命運相同的流浪孩。他們在一起相互團結,相互關心與關愛,這讓我感到欣慰的同時還感到悲哀。讓我欣慰的是像三毛這樣的流浪孩不再孤單了,讓我悲哀的是舊上海居然會有這么多,可想而知,當時舊上海的腐敗程度,可最終受苦受難的還是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浪孩。他們的辛酸遭遇是讓人無法想象的。他們所受的苦是無可比擬的。
可是,在經歷磨難之后的他們卻變得堅強了,變得有毅力了,不再那么弱小了,他們懂得如何面對眼前的困難與挫折。這些小小的孩子都能表現的如此堅強和堅毅。可現在的人卻難以做到。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現在的年輕人經歷的太少了,與他們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論。所以我們應從現在開始就應該鍛煉青少年不怕吃苦不怕面對困難與挫折的精神,來彌補我們與他們的不足。
閱讀三毛流浪記的心得篇6
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無家可歸,衣食無著。吃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為了生存,他賣過報,拾過煙頭,幫別人推黃包車,但總是受人欺侮,但他掙到的錢連吃頓飽飯都不夠。只有與他命運相同的流浪兒關心他,給他溫暖。
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個錢夾,好心的三毛把它交還了失主,而失主反誣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頓。流氓爺叔見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壞事。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爺叔利用時,寧可餓肚子,也不再乾爺叔教他的壞事。
一個有錢的貴婦人收養了三毛,給他穿上皮鞋,對他進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愿在富人家過寄生蟲般的生活,在一次為他舉行酒會的時候,他搗亂酒會,脫下華麗的衣服,披上麻袋片,又回到流浪兒隊伍中來。和往日一起討飯的小伴一起,走向屬于他們的流浪生活。
解放后,他結束了流浪,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閱讀三毛流浪記的心得篇7
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孤兒,他不但沒有家,還沒有一個親人,吃是貼廣告紙用的面糊,也就是面粉做的,睡的是垃圾車,披的是沒有用的破麻袋。他賣過報,撿過破爛,幫別人推過三輪車,生活過得很拮據。雖然三毛無家可歸,無依無靠,但卻很樂觀,他和流浪的小伙伴們經常幫助需要幫助的好人,窮人。他總受有錢人欺負,只跟和他同樣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小伙伴兒那兒才能得到關心和溫暖。
舊社會,三毛這種流浪的孤兒是如此悲慘。看看現在,和三毛同齡的我們都生活在“蜜罐”里,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父母供我們讀書,給我們吃好的,穿好的。過著多么幸福的日子啊!而和三毛相比,簡真有天壤之別呀!
這部動畫片深深地感動著我。三毛在那種艱苦的環境下,能和小伙伴們苦中作樂,留下清脆響亮的笑聲。我們也要學習三毛他這種樂觀的精神,也要培養出自己堅強的一面。作為生活在新中國的幸福的一代,我們應該更加懂得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頭上頂著三根毛,身上裹著破麻袋,光著腳,走在一條又一條冰冷幽暗的馬路上……不用說,你一定知道他是誰!對,他就是可憐的三毛!
小時候,看過《三毛流浪記》的漫畫,只記得三毛到處流浪,沒有家,沒有人愛。今天,我看了電影《三毛流浪記》。這是一部很老的黑白影片,卻給我留下了更多的感受。
我的心情隨著主人公的遭遇而上下起伏。他對著美味佳肴,卻只能勒緊褲帶,堅強地說“我不餓!”,我為他心酸;當他好不容易掙到一些錢,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把錢搶走,我為他憤憤不平;當他被人冤枉、被人欺侮的時候,我為他傷心流淚……
我更看到了他堅強的性格、樂觀的精神、是非分明的立場和善良的心地。
為了填飽肚子,為了生存,聰明的他到處干活掙錢,賣報紙、撿煙頭、推三輪車,多么能干!可是所有的勞動都沒有回報,他依然冷、依然餓。當假善人把他領回家,讓他吃得飽飽的、穿得暖暖的,我真為他高興,以為三毛終于苦盡甘來,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了。結果,那個假善人是想把三毛訓練成一個小偷,三毛毅然拒絕了,多么有志氣!然而,被脅迫去當扒手的三毛還是偷了別人的包裹。當他看到失主那著急的樣子時,忍不住把包裹還了回去,多么善良!
媽媽教我學習老子的書,其中有一句:是以圣人,雖貧且賤,不敢犯非。三毛雖然衣衫襤褸,品德卻像圣人一樣高尚!
浙江海鹽是我的故鄉,也是三毛的故鄉,因為《三毛流浪記》的作者張樂平就是海鹽人。我要做一個新“三毛”:在家,幫辛苦的媽媽分擔家務,做一個勤勞孝順的好孩子;在學校,愛護幫助同學,做一個善良、樂于助人的好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不退縮,做一個堅強樂觀的好孩子。
“太陽是爸,月亮是媽,天大地大哪里是家。床鋪是磚,枕頭是瓦,身上蓋的是晚霞……”這是《三毛流浪記》的主題曲。就是張樂平這位偉大的畫家,用他那馬良的神筆創造了這位生動、活潑、可愛的三毛。
三毛,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可是他經歷過的苦難,又有誰能夠體會。他嘗受過沒爹沒娘的痛苦,也嘗受過被人收養的喜悅。他洗過衣服、送過報紙、擦過皮鞋、撿過煙頭,為的就是能吃到一頓飽飯。然而,我們現在,吃飯已經不成問題。但是,我們現在有些人卻不好好讀書,如果三毛能讀書,我相信他一定能名列前茅。“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這句話用在這里最合適不過了。
我們現在,孩子從小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大人們過于溺愛,什么事都不讓小孩做。三毛從小就養成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很值得我們學習。三毛堅韌不拔,雖然他沒爹沒娘,還受盡了別人的責罵,可他始終沒有放棄活下去的信心。
三毛,雖然他做過小偷,但這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最后他也是受到了良心譴責,改正了,并且堅決不拿不干凈的錢。
三毛,他堅韌不拔、樂觀,還從小就養成了獨立生活的能力。
三毛,雖然只是一個沒有生命的卡通人物。但是,在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這樣的孩子。他們沒有家人,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他們等待著我們的幫助,等待著著我們伸出援助之手,等待著、等待著……不知這個省略號有多久。
閱讀三毛流浪記的心得篇8
假期里我又讀了《三毛流浪記》這本書。讀完以后我的心里酸酸的,像打了五味瓶。這個故事也給了我很多感受。
書中的三毛是一個沒有父母,沒有家的流浪兒,他四處流浪。在寒冷的冬天,只能穿著單薄破舊的衣服。寒風襲來被凍得瑟瑟發抖。他在流浪的日子里,一次次被貧窮的好心人收留,但是因為舊社會的貧窮又一次次的被拋棄。他看見小羊有母親的疼愛,小狗有媽媽喂養,小雞有母親的照顧。可是他卻什么都沒有,他傷心極了。
三毛流浪在繁華的大上海街頭,常常把垃圾箱當成床,把報紙當成被子。為了生活三毛做過很多事,比如;跟賣藝的師傅學賣藝、擦皮鞋、拉黃包車、在舞廳打雜等。他一心一意的為別人做事,可是常常都被人打罵欺負。有一次,三毛在拉黃包車的時候,當他滿頭大汗,好不容易把客人拉到了地方。當他伸手向車上的闊老板要錢時,老板不但不給錢還把三毛痛打了一頓,連人帶車一起推倒在路旁。
還有一次三毛看見有人掉了錢包。連忙叫道:你的錢包掉了!可是那人沒有聽見只顧朝前走。當三毛撿起錢包正要追上去還給失主時。正巧失主發現錢包不見了,回頭看見三毛手里拿著他的錢包。沒等他解釋,就認定三毛是小偷,還狠狠地踢了他一腳。
在可惡的舊社會里,三毛受盡了折磨和凌辱。但是不管他的生活多么艱苦,他一直都非常堅強,而且還保存著一顆善良的心。他一次次被壞人利用做壞事,當他知道真相后,寧愿自己吃苦,也不被壞人利用做壞事。他的舉動深深地打動了我,和三毛相比,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
我們擁有爸爸媽媽的呵護,老師的關愛。擁有明亮的教師,嶄新的書本。擁有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像三毛學習做個懂事的好孩子,不怕苦不怕累,長大要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