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的心得感悟
飄的心得感悟篇1
喜歡《飄》這本書,喜歡女主角斯佳麗的堅強,對夢想的追求,喜歡瑞特的機智果斷,喜歡玫蘭妮的外柔內剛。讀完這本書,我陷入了久久的深思,不能自拔……
斯嘉麗是個頗具個性的人物,同時她也是矛盾的。我佩服她,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對土地的執著,家鄉的熱愛,佩服她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堅強的生存下來,佩服她能不顧流言去開創自己的事業。她有這樣幾個靈魂:他的母親是一位非常能干、溫柔的典型貴夫人,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親為了救人而被傳染傷寒,去世了。另一個,是她十幾年來最愛的人——阿希禮。對阿希禮是異常執著的愛,讓她在逆境中站起來。還有一個,就是玫蘭妮。共同奮斗的歲月里,她們已經相互融進對方的生命里。
“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會好了,Tomorrow is another day”,這是斯嘉麗在生活中不斷對自己說的一句話。 我最欣賞的,便是她的這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由此看出她永遠充滿了希望,充滿斗志,永遠不會放棄,永遠不會絕望。這份精神,讓人感動,也是最值得我學習的。所以,每當我遇到困難、心情不佳時,我也會告訴自己:“Tomorrow is another day.”,頓時心生慰藉。
整本書里,喜歡的另一個人物就是瑞特。他勇敢、執著,他能那么深地愛著斯佳麗十幾年不變。他想保護斯佳麗,寵愛斯佳麗,照料斯佳麗,讓她事事稱心,而斯佳麗卻拒絕了。他說過,再永恒的愛也會有磨光的時候,而他的愛,是被斯佳麗,被阿希禮,被斯佳麗愚蠢的固執磨光的。他的心,死了。當他女兒離開他時,他的心,再也回不來了。他說過,他從來沒有那個耐心把剪碎的褲子縫好,再告訴自己這就和新的一樣,自欺欺人罷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縫,再也不是原來那條了。
《飄》是一本值得人再三品味的好書,其以南北戰爭為背景,展現出了一群樂觀、勇敢、堅強的人物形象。我們的影子或多或少存在在這些人物身上,我們也曾有過與他們類似的處境。書中所展現出來的精神安慰著我,激勵著我,讓我樂觀看待明天。
飄的心得感悟篇2
文學是比鳥飛得還遠的夢想、比花開得還美的情感、比星星還閃亮的智慧。文學讓我幾乎明白了一切。
《飄》的情節歷經幾次大起大落,它以郝思嘉的三次婚姻為主體,譜寫出一部壯麗宏偉的愛情史詩。
郝思嘉的三次婚姻都是有目的性的,沒有愛情的婚姻。在一次次婚姻的受挫失敗后,她并沒有絕望灰心,而是從零開始,從頭再來。她是美國南北戰爭后美國精神的象征。雖說南北戰爭中以奴隸政策為主的南方慘敗,但是,在戰爭的洗禮后,郝思嘉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成熟,學會了冷靜。面對被戰火毀掉的家園,她堅定不屈,毫不妥協,重新開始,擦干眼淚,努力振作;面對愛人的離去,她毫不氣餒,重新開始,她熱愛祖國,熱愛土地,并像土地一樣承受苦難,飽含激情。
郝思嘉的第一次婚姻,因為聽到自己的中意之人衛希禮將和媚蘭結婚,十分氣憤。她打算在第二天的宴會上奪回衛希禮,但是沒有成功。一氣之下,就任性挑逗媚蘭的哥哥查理,并答應了查理的求婚。但婚后一星期,婚姻就于查理在軍營里病故而草草結束。
第二次,郝思嘉在白瑞德的幫助下,帶著媚蘭回到老家。但因老家被北軍洗劫,一片狼籍,她為了300美元的地產稅,勾引親妹妹的未婚夫甘扶瀾。后來,一個黑人搶劫了郝思嘉,甘扶瀾和其它三k黨人要為她報仉,北軍派人鎮壓,多虧白瑞德帶他們轉移才離開,但甘扶瀾被打死。
第三次是白瑞德向她求婚,婚后,兩人雖然過著豪華生活,但郝思嘉卻總是忘不了衛希禮。后來,她才明白衛希禮無能,而精明能干的白瑞德才值得去愛。但此時白瑞德早已離她而去,郝思嘉決心把他找回來,此時她才28歲,還是年輕美麗的。
郝思嘉的能干與堅強鼓勵了許多人,并且就像書中所說的那樣:“明白,又是另外的一天了。”
飄的心得感悟篇3
《飄》是我最喜歡的外國小說之一,書的作者是米切爾。它是一部取材于美國南北戰爭和戰后的小說.去年看《飄》這本書時已是看第三遍,書中人物個性很鮮明,所以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主人公思嘉堅強、樂觀、精明、自私、冷酷、為了金錢不擇手段.她的精神之柱就是愛情、土地、金錢。思嘉的悲劇在于她一直搞不清楚誰才是自己的真愛,思嘉失去了那本應屬于她的愛情,瑞德一直深愛著她,但她卻一直陷在艾希禮盲目的愛情中不能自拔,直到最后媚蘭去世時她醒悟到自己和瑞德才是一種人時,但瑞德已心灰意冷,從此離她而去...很喜歡思嘉,雖然她自私冷酷,但她的心不壞,她愛護她家的仆人,她把他(她)當小孩一樣保護,她更愛她的紅土地,在那種戰亂特殊的年代里,因為生存的需要,所以我大多數看到的是她的優點。
主人公瑞德狡詐、冷酷、倔強、精明、眼光銳利。他被思嘉堅強敢愛敢恨的性格所吸引并深愛著她,在戰亂中一直照顧她,像寵孩子一樣寵著她。他最容不得是思嘉講假話和思嘉對艾希禮的感情。他鄙視艾希禮的懦弱,但他又最理解同情在那個戰亂年代里的艾希禮。當他對思嘉的感情感到失望時,他把所有的愛都給了他的女兒邦尼.當邦尼死后他離開了思嘉回到查樂斯頓去與家族和解...
另外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媚蘭了,她外柔內剛,善良博愛,靈魂高尚.是瑞德的心目中最偉大的女性。當然我想信她也是讀者心目中最偉大的女性。
文章最后以思嘉的一段內心獨白結束:“……明天我要想出個辦法來重新得到他,不管怎么說,明天就是另外一天了“。之所以有這個結尾的伏筆,后來作者里普利寫了《飄》的續集《斯佳麗》。昨天在網上搜索到了,現正在拜讀中...
還有一直聽說《飄》的電影版非常好看,譯名為《亂世佳人》,此電影得到奧斯卡獎,可一直沒機會看到,上周聽一個同事講在土豆網站可以看到此電影,所以周日花了近4小時看完了它。確實很棒!
飄的心得感悟篇4
《飄》從寫作藝術上來說,不愧于世界名著之一,小說極富于浪漫情調的構思,細膩生動的人物和場景的描寫讓人不禁身臨其中。
從《飄》的內容上說描寫的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動亂的社會現實,以"亂世佳人"斯佳麗為主線,描寫了幾對青年的愛情糾葛。斯佳麗年輕貌美,為了振興家業,她把愛情和婚姻作為交易,三次婚姻沒有一次出于真心,后來才終于明白她一直念念不忘的阿希禮懦弱無能,倒是自稱與她同類的瑞特值得愛
讀罷這部巨作我仍沉浸在小說中,似乎自己是女主人公,斯佳麗。記得莎士比亞曾說過"女人啊女人,華麗的金鉆只會讓你剩下勢力的傷,傲慢的香和撩人的芬芳"這句話近幾年來我一直深深的印在心里,除了此話十分優美之外,更點出了一個人生的真諦。女孩溫柔的天賦,獨有的天真在當今這樣的社會上在金錢權利的引誘下或許真的只剩下"傲慢的香和撩人的芬芳"正如斯佳麗一樣到最后才發現真愛就在身邊。不管是梁祝似的兩小無猜,單純簡單,還是《巴黎圣母院》中執著低調,或許愛情一詞只會在小說中才能真正演繹,愛情一詞才能得到真正的詮釋。
飄的心得感悟篇5
有沒有一種感覺,你讀完一本書,會覺得這就是你從小到大一直在幻想的一個場景,然后就在書中真實出現了。
思嘉喜歡艾希禮的英俊和儒雅,雖然歷經幾次婚姻,家境的變遷和戰爭過后社會的動蕩卻一直沒有改變,直到最后她才發現,原來艾希禮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生活的弱者,而瑞德才是最懂自己,最適合自己的。
思嘉很勇敢,她可以直截了當的要求艾希禮和自己私奔,她又很偏激,固執,在被艾希禮拒絕之后閃電般的勾引了艾希禮的小舅子并結婚作為報復,萬幸這廝命短,戰爭還沒開始就死在了訓練營里。她是生活的強者,視世俗觀念為無物,為了保住父親留下的農場不惜勾引自私的妹妹的未婚夫。戰后各種物資緊缺,她看準機會毅然大做木材生意,不管別人說三道四。無論面對何種困難,仿佛她都有解決的辦法,無論是愛情,生活,家庭,還是戰爭,她從未低頭。
這個人物是我最喜歡的,瑞德。瑞德骨子里是一個驕傲到不屑于與任何人為伍的家伙。在戰前南方的聚會上,他可以刺耳的說出,南方必敗,當別人欲要反駁的時候,他會諷刺的說北方有兵工廠,我們有什么,玉米和棉花?他可以在一圈人大唱贊歌的時候直言自己的觀點,這其實是泡糞。他從無意中在角落看到思嘉大膽的要求艾希禮和自己私奔起就被思嘉深深的吸引,癡情一片。因為他知道,思嘉和他一樣叛逆。他仿佛游戲人間,又絲毫不見落魄,他始終是生活的強者和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戰爭開始后,他成了巴特勒船長,穿梭于被北方軍隊封鎖的海域,名利雙收,成了南方眾人崇拜的對象,而他對這些絲毫不感興趣,我行我素,毅然不留情面的抨擊南方,終于又被別人厭惡。他的癡情讓人感動,可以在思嘉想參加舞會卻礙于自己寡婦的身份不能參加時豪擲巨款使思嘉成為被邀女性的第一名,大大滿足了她的虛榮心。他也是一個有擔當的漢子,可以在南方必敗無疑的局勢下投軍。他勇敢,在軍營當中搶奪馬匹,拉著思嘉和媚蘭穿過戰域。他對女兒的呵護,更是讓人感動萬分。可以為了女兒的未來,不惜改掉自己的臭脾氣,努力和周遭的人打成一片,不說別人不想聽的話,可以想到,這對于生性驕傲,以戳穿別人愚蠢為樂的瑞德來說是多大的犧牲。也許正是因為他太愛自己的女兒了,才會在女兒死后像變了個人,并最終選擇了離開讓自己傷透了心的思嘉。
飄的心得感悟篇6
飄飄然地,就開始讀起來《飄》,才讀了幾百頁,心中早已波濤洶涌,迫不及待地拿來筆釋放一下。
飄,讓人感觸萬分,一種微妙的感覺領你進入了這個世界。
郝思嘉,自然想到潑、美。她表面的柔美與背后的“放蕩”這獨特、靚麗的書中“景致”讓我被深深感染了。她美而媚,性格是愛爾蘭的直爽與潑辣,讓每位難受迷倒。像一身都在發光的人般,每到舞會,身后全是一大群男士。她愛迷人,把男人迷住已成為了她生活中的一種樂趣,他們就是她的一些玩偶而已。但是,一位男士打進了她的世界——希禮。出于一個青少年的狂熱,她瘋狂地愛上了她。然而,希禮按照家族的傳統,也因性格與思嘉的迥異,他娶了他的妹妹。
“沖動是魔鬼。”果然不錯。在嫉妒與憤怒驅動中,她的自尊受到了傷害。她沖動地嫁給了一位家庭富有,對她愛慕十足的查理。但因為戰爭,短短幾個月,郝思嘉成了新娘、母親、主婦、寡婦。
戰爭,都是戰爭!它殘害了多少生靈與財富。到處失去理智,以表面的愛國去殺戮生命,去消耗財產,去揮霍人力!多么可惡的戰爭。留下的婦女為軍隊織布做衣,醫院里到處是皮膚的腐爛味。血跡斑斑的肉、床、被讓思嘉深感厭惡。但,一個寡婦能露面已經不錯。
討厭的戰爭!討厭的封建社會!男女的不平等,讓僅十七歲并不愛地下查理的郝思嘉倍感絕望。不能參加舞會、聚餐,不能挑逗男人,整天只能穿著灰暗難看的喪服。以往艷麗的思嘉哪去了?誰都遺憾,誰都期待。在這群失去理智的人中,有一位神智清爽的人來到她的世界。他,就是白瑞德船長。
他很聰慧,已感到此次戰爭危險的趨勢。他機智勇敢地從敵國運回貨物,交了很大一筆買賣。他是戰爭的受益者,因此遭到了大家的唾棄。他實質上是一位正人君子。他進的貨是來救濟國家的,讓因戰爭時資源匱乏的祖國更有精神。
因為一次偷聽,思嘉向希禮的表白全部內容讓白瑞德盡收耳里,因此思嘉對他十分反感。但他給了思嘉一次跳舞的機會。雖然思嘉名聲大損,但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心底卻隱隱綽綽有些害怕。
一波三折的故事讓我流連于書本之中,卻不知歸路。好奇、悲憤促使著我繼續暢游。
飄的心得感悟篇7
《飄》是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傾注十年心血完成的一部具有很深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的作品。作品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刻畫了多個個性鮮明的角色,充滿青春活力、能言善道、善于交際、任性、甚至稍有自私的斯嘉麗,聰明幽默、眼光獨到、圓滑又不失浪漫情懷的瑞德,正直勇敢、忠誠果敢的阿希禮,善良嫻熟的玫蘭妮等,每個人物都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作品的主角斯嘉麗,她身上的優點很多,缺點也很明顯。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當她遭遇到母親去世、父親是精神失常、家園陷入幾近絕境等一系列打擊之后,作為一個從小養尊處優的大小姐,她內心深處卻激發出了一股強大的力量,她說道:“上帝為我作證,我是不會屈服的,我要度過這難關。我再也不要挨餓了。
在作品的后半部,她為了家人,不惜犧牲自己,堅強地擔負起了維護家族的責任,表現出了女性性格中的那種堅韌與勇氣,這讓我非常敬佩。無論深處多么艱難的境遇,都要勇敢地去面對,一切都會過去,這是《飄》里的斯嘉麗給我最有意義的啟迪。
飄的心得感悟篇8
去年旅游時見媽媽在看《飄》,于是,等到旅游結束后,我也看了一遍。
故事的主人公是美國南部塔拉莊園的莊園主的長女——斯佳麗·奧哈拉小姐,小說首要講她從5歲到28歲所歷程的一切,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孩,只是她從不想用腦子思考,在我們看來顯得有部分笨,但她并不蠢,她了解自我想要什么,然后用心去爭取,只是因為她不太用腦子思考,又十分的任性,另外也不中意學習,往往只看到表面,而看不到事的本質,使得她從一開始就使自我迷失了方向,當她真正思考了解這一切時,她卻已經流失了她所擁有的一切。
我很為斯佳麗感到惋惜,我對斯佳麗的總結是:她很精明、有堅強的毅力、有頑強的斗志、有反抗的精神、有勇氣和自我的命運抗爭,缺點是:固執、任性,她不是一個好媽媽,沒有很好的照看自我的小孩,實際她也是一個小孩;她因為太年輕了,始終看不透事的本質,不中意思考,而這些則注定她悲劇的一再產生。
斯佳麗的悲劇告訴我們,要珍惜你所擁有的,不用對不實際的東西抱有幻想,到頭來,你什么也得不到,就象玫蘭妮臨終時對斯佳麗所說的,“好好對待瑞特,他是真心愛你的。”
這本書里我最敬佩的人物也是玫蘭妮,一個被斯佳麗看來及其平庸并且不漂亮的女性,當我看到她快死的時間,真為她難過。玫蘭妮是一個只看一個人優點不看其他人缺點的人,哪怕一個人僅有一點點優點,她都會將其放大,認為是一個好人,即使她身材瘦小,弱不禁風,內心里卻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她非常精明,博學,卻從不在人面前顯露,面對自我的丈夫阿希禮的懦弱和不切實際,她用一顆包容的心對待他,從不指責自我的丈夫,她能夠看到事的本質,這一點斯佳麗永遠也比不上她。我很贊同瑞特船長對她的評價,我非常中意這個人物,即使她不是故事的主人公,但其無與倫比的人格魅力,令人總也忘不了她。
一本好書不僅可令看到里面凄美的愛情故事,還可令看到當時美國上流社會的社交方式,以及他們的禮儀,還有當時美國戰爭年代群眾的處境,,好書真的可令給人以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