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讀后感心得一千字
老人與海讀后感心得一千字篇1
近日重讀海明威的經典名作《老人與海》,掩卷之后不禁感嘆經典的力量永恒,書中那位老漁夫——圣地亞哥,一位常常夢見非洲獅子的老人,在遭遇連續八十四天沒打到一條魚的厄運打擊,縱然他堅強不屈,克服了常人難以承受的巨大苦難,歷經千辛萬苦,卻依然沒有把那條“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大魚完整地帶回家。如果僅僅從結果上看,他似乎是個失敗者,但是從整個過程來看,老人卻無疑是一個精神上的強者,一個不折不扣的“硬漢”,他的那句“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敗!”的誓言宣告了與命運抗爭到底的偉大人性的光輝!
如果說結果決定一切,那么無疑老人沒有實現他的夢想;如果人生僅僅只是以成敗論英雄,那么;老人也算不上好漢豪杰;可是縱觀全篇作品,我們感受到這樣一個道理:結果固然重要,但是過程更加精彩!
是的,人的一生會經歷許許多多,有歡笑,有淚水,有成功,有失利,如果我們能夠像老人一樣擁有強大的自信和不屈服的信念,那么生活中的磨折無疑就會成為未來成功的磨刀石。老人在經歷了大海的挑戰、命運的嘲弄、大魚的搏斗這些令人筋疲力竭折磨后,本想否極泰來,卻隨即又陷入了鯊魚的再次挑戰,這時候大多數人應該都會無奈地選擇放棄,那么他們就會以失敗者為標志告終;可是我們的勇敢的老漁夫選擇了不向命運屈服,勇于面對挑戰的大無畏精神,再次鼓足勇氣以槳為兵,戰斗到最后一刻,雖然大魚只是剩下了巨大的骨頭,老人卻永遠成為大家心目中的勝利者,他也成為了自己命運的勝利者,他戰勝了自己!
孩子你現在努力學習不斷付出辛勤的汗水,無疑我們都希望你能夠考上心儀的好學校,可是,這個結果難道是你學習的唯一目標嗎?顯然不是。你更加需要珍惜的是:在實現你的理想目標的過程中所得到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好好享受學習的快樂,感悟人類知識文化的美好,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付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那么即使最初的目標沒能完全達成,也無需悔恨難過,其實你已經收獲了很多的意外之喜,就像一句廣告詞說的:“人生就像一段旅程,旅程的終點并不是唯一目標,更值得注意的是沿途的風景和我們看風景時候的心情!”
“永不言敗”這也許就是《老人與海》給予我們的最好的人生感悟;“享受過程”慢慢體會生活帶給我們的痛苦與快樂吧!
老人與海讀后感心得一千字篇2
閱讀此書的第一感覺就是文體上的與眾不同。當時美國作家受到維多利亞遺風的影響,偏愛冗長繁復的文體,認為能否寫出復雜的長句,是衡量寫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白鯨記》中就曾經出現過令人目眩神迷、長達469個單詞的句子,而這只是僅僅為了描寫白色。海明威通過盡量刪減不必要的句子成分這個方法來使句子變短。雖然我讀的是中譯本,不過由于譯者李繼宏的高超技巧,我還是能夠從中譯本中感受到他原文那硬朗簡潔的文風。比如開篇第一句:“他是個老人,獨自劃著小船,在灣流中捕魚。”而張愛玲則譯為:“他是一個老頭子,一個人劃著一只小船在墨西哥灣大海流打魚。”哪個更符合海明威本意,一目了然。海明威這種獨特的寫作風格的形成與他長期從事記者事業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新聞報道總是要求以盡可能簡短的文字闡述盡可能多的事實。記者必須只關注事實,刪除細枝末節和個人的感情。他將這種全新的極簡主義應用到小說創作上,在小說中只描述,不解釋。比如描寫笑這個動作的時候,一般的作者都會加上狀語表明這是怎樣笑,是歡樂的?還是勉強的?而海明威則只用笑這么一個動詞,至于當時人物到底是歡樂地笑還是勉強地笑,他交給讀者通過當時情景做出判斷,這就是所謂的“冰山理論”。正像中國古代水墨畫的留白一樣,海明威故意隱藏真相,留下線索讓讀者在字里行間去體會那弦外之音。
小說中老人表現出來的頑強拼搏的精神歷來為人們所稱頌:“好漢可以被毀滅,但絕不能被打敗。”在一望無際的大海當中,孤身一人與旗魚纏斗兩天兩夜并最終將其殺死,在歸航途中遇到鯊魚群襲擊,老人奮力殺死了一些,但是回到港口的時候,旗魚已經被吃得只剩下骨頭了。最為激動人心的是小說結尾老人仍然準備和男孩再度出海。奧斯特靈曾經說道:“這個故事是一曲頌歌,它提倡哪怕結果一無所得也永不屈服的奮斗精神,贊揚失敗之中的道德凱旋。”
海明威最終自殺的原因尚無定論,但是我覺得可能正是他在《老人與海》中表現出來的好漢精神導致的。憑借《老人與海》獲得普利策獎和諾貝爾文學獎后,他愈加糟糕的身體狀況嚴重侵蝕他的精神世界,他可能為自己再也寫不出創新的作品而深深懊惱,他寧可被毀滅,也不想被打敗,于是他通過毀滅自己的身體來達到精神上不被打敗的目的。我倒是認為最終選擇自殺的海明威不能算是完全地貫徹了好漢精神,他還是害怕擔心自己的精神世界會被病魔打敗,他只是選擇了自殺來逃避這種可能性,這應該不能算是不被打敗吧。
老人與海讀后感心得一千字篇3
今年暑假,我讀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我十分佩服小說中老漁夫的意志,他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獲得成功。
小說描寫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漁夫,在一次單身出海打魚時,釣到了一條大魚,卻拉不上來。老漁夫同魚周旋了幾天后,才發現這是一條超過自己漁船數倍的大馬林魚,雖然明知很難取勝,但仍不放棄。后來又因大馬林魚傷口上的魚腥味引來了幾群鯊魚搶食,但老人仍不愿就這樣放棄,最終突出重圍,將大魚帶回了漁港,讓其他漁夫佩服不已。
當我讀到老漁夫想:這里離海岸實在是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十分佩服這位老漁夫,因為他這時已經打到了一些魚,但他沒有安于現狀,而是向著更大的目標前進。再看看我們,平時遇到一點小困難,我們都叫苦連天。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應該像這位老人一樣胸懷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標。
當我讀到大馬林魚開始快速地圍著小漁船游動,將纜繩纏繞到了桅桿上,老人右手高舉著鋼叉,在它躍出水面的一瞬間,竭盡全力地向它的心臟擲去,一聲哀鳴結束了大魚的生命,它靜靜地浮在水面上......時,我的心也像一塊大石頭落了地。我非常欽佩老人那種毫不畏懼、堅持不懈的精神,雖然知道對手實力很強,但他沒有絲毫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老漁夫才獲得了這場生死較量的勝利。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學習老漁夫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難,才能取得成功。
在讀到大魚的血腥味被一群鯊魚嗅到了,爭相游來搶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劍魚的嘴等一切可以用來攻擊的武器自衛,并最終趕走了這群鯊魚。但大魚的肉已經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還風趣地批評自己的左手該工作的時候卻在休息的時候,我也被老人樂觀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有些損失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以樂觀的態度來對待,不能斤斤計較。
最后,小說以一個少年看到老漁夫在度量足有十八英尺長的大馬林魚,再次描寫了這條魚的巨大,說明老漁夫所克服的困難之大,非比尋常。
小說歌頌了老漁夫不畏艱險努力奮斗的精神,我們也應該像他那樣,不能滿足于現狀,應該積極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決不能半途而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勝利。
老人與海讀后感心得一千字篇4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1951年在古巴創作的中篇小說。
《老人與海》以20世紀中葉的古巴為背景。男主角是一個叫圣地亞哥的老漁夫,男配角是一個叫馬諾林的孩子。體弱多病的老漁夫連續84天沒有釣到一條魚,但他仍然不肯放棄。相反,他充滿了奮斗的精神,終于在第85天釣到了一條長18英尺、重1500磅的大馬林魚。大魚把船拖向大海,但老人仍然緊緊抓住它。即使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武器,沒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絲毫沒有灰心。過了兩天兩夜,他終于把大魚殺了,綁在船上。但是很多鯊魚立刻來搶他的戰利品。他一個接一個地殺了他們,只留下一個破舵柄作為武器。結果大魚難逃被吃掉的命運。最后,老人筋疲力盡地拖回了一副魚刺。他回到家,躺在床上,所以他必須從他的夢里找到過去的美好時光來忘記殘酷的現實。
《老人與海》是一本能讓人知道什么是現實生活,什么是堅強的書。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遭受挫折、失敗和許多負面情緒。很多人消極,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愛。然而,《老人與海》描繪了一個老漁夫在艱難的環境中掙扎著生活。老人漁船上破舊的帆布像一面失敗的旗幟,仿佛在宣告老人再也抓不到魚的厄運。然而,他沒有放手,去釣魚了。然而現實中,有些人堅持不了,所以在面對挫折時選擇放手和逃避。比起一直生活在困境中的老漁夫,逃避的人真的不明白什么是挫折。我們可能會因為考試失敗而對自己失去信心。或者因為別人的批評而放棄。這時候,想想這個強壯的老漁夫,他是如何應對生活的。我心里自然會釋然。
我們的手沒有老繭,我們的皮膚沒有斑點。夏天,我們在家吹空調,父母幫我們洗衣服。每天放學回家,我們桌上都有熱騰騰的飯菜。我們真的沒有生活的壓力,我們真的沒有遭受過任何可以成為挫折的事情。我們的煩惱和挫折只能說是少年時代的小小不滿。我們還沒有為生活努力,所以我們不了解生活的艱辛。我們不明白,在社會上,有很多人活得像那個老漁夫一樣辛苦,他們從來不放手。那些農民工、鞋匠、汽車修理工.都生活在艱難的環境中。他們如此堅強,對生活充滿熱愛。
無論是和書中的老漁夫相比,還是和現實生活中努力生活的人相比,我們的生活已經很好了,所以我們應該熱愛生活,學會堅強地應對一切困難和挫折。我相信,只要我們想到老漁夫,他的力量和對生活的熱愛,我們就會學會堅強和熱愛生活。
老人與海讀后感心得一千字篇5
陽光灑滿了我的書桌,在一個清晨,我合上了《老人與海》這本書。每看完一本名著,內心總會有無限感慨。當我看完《老人與海》時,內心的感受是最獨特的。
整本書以一個悲劇收場,讓我不禁為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名叫圣地亞哥的老人惋惜。他是一個多么頑強的老人,如此具有活力,如此勇敢。
開篇的他是不幸的,他連著八十四天,天天出海打魚,卻天天一無所獲。他不被人認可,那個一直陪伴他的小男孩也被迫離開他。他成了別人的笑話,被人調侃的對象,可是他并沒有放棄,而是一直堅持,絕不向命運低頭。我看到這里,心中的敬佩感油然而生,他雖然已經走向衰老,甚至死亡;雖然之前年輕的榮耀已經慢慢離他而去,他也不再能有如此年輕的猛勁;雖然留個他的只是衰老的骨骼和滿身的皺紋,最多只是那雙如大海般透徹明亮的眼睛。可是,他有的是更加珍貴的那份堅持不屈,那份勇敢善良。
終于,在一個清晨,他又一次出海打漁。而這一次,他遇上了一條比他船身還要大的一條馬林魚,而這馬林魚會屈服嗎?答案是否定的。可是這條馬林魚很不幸,它碰上的是圣地亞哥,這個頑強的老人怎會放手這釣上鉤的魚?一天過去了,老人的右手因為一直緊緊握著魚竿而出血,左手也抽筋了。可他并沒有放棄,而是繼續與這條魚作斗爭。經過了一天一夜,在浩瀚的大海上,只有一只小船和一個老人死死抓著魚不放。到了第二天傍晚,老人拿起魚叉刺向了那條躍出水面的馬林魚,那只馬林魚在海上掙扎,魚鱗閃耀的光芒照耀在老人的臉上,圣地亞哥開心地笑了,他認為他征服了這條魚,這一直是他的夢想。
魚的血是如此鮮美,從而招來了大群的鯊魚,而老人并沒有放棄,而是拿起魚叉刺向鯊魚,用棍子抵抗鯊魚群。可是鯊魚之多,是老人無法承受的。最終,那厄運還是降臨在他的頭上,把他花費了兩天努力而來之不易的回報奪走了。老人只好拖著沉重的魚骨和一身的傷回到了簡陋的屋子。
那大海就好比這個浩瀚的社會,那頑強的老人就好比社會中努力向上的人們,那大魚就好比光輝的夢想,而那鯊魚群就好比人們所遭受的種種打擊。
人們在實現夢想的旅程中,總會遇到各種打擊,以至于失去信心。悲劇總是發人深省,所以我們要更加的努力,在一次次的打擊中變得更加頑強,信心十足的去走向夢想的道路,或許成功就在不遠處。
老人與海讀后感心得一千字篇6
“生”“死”“愛”是文學的經典母題,其中“愛”的主題更是散發誘人的芬芳,讓無數人想一探究竟。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寫下關于“愛情”的永恒諾言,不惜用世界最華美最精致的語言去頌揚男女之間那纏綿悱惻、欲說還休的隱秘情感,但他們好像都事先約定一樣,寫下的文字如筆下的情感一樣,朦朧、隱晦,讓人看得見,抓不住。這時錢鐘書寫下的《圍城》就算得上是“愛情小說”上的異類了,因為《圍城》里的男女情感實在太坦白,太明朗,讓讀者感覺錢先生是想要打開天窗說愛情啊。
《圍城》我只簡單地把它當一本“愛情小說”。既然是“愛情小說”就會有男主角和女主角。可惜縱觀全本,只確定方鴻漸是絕對的男主角,女主角隨男主角的生活的改變也發生改變,倒不是說方鴻漸有多么花心善變而是,而是生活實在是太有意思,變化萬千,不是誰想長相廝守就可以一生一世一雙人。船上相識的鮑小姐,對方鴻漸傾心的蘇紈文,可愛爽朗的唐曉芙,富有心計也是方鴻漸最后的選擇孫柔嘉,這些在最美年華里的女孩子和方鴻漸或正式或曖昧的情感都被作者用最直接明白的語言展示在眾人面前。
本該蒙著紗的情感被直接攤在世人眼前就沒有那么美妙的感覺了,讀者在心底默默責怪作者不該把男女愛情寫的一針見血,一邊又忍不住暗暗學習。
比如里面關于男女借書就是一個很有趣的論斷。男女借書是戀愛的開始,男人肯給女人買化妝品、衣服、首飾都不是用心之舉,借書就不一樣了。一借一還就有了來往,借此可以大談特談,十分有利于感情的促進。這就有點像白娘子和許仙的故事了,白娘子在西湖上借了一把傘給同船躲雨的許公子,這就有了后面糾纏癡戀的一生。看起來錢鐘書真的很懂男女情感套路,都可以具體到做一件事來開始一段感情了。
再比如孫柔嘉可能很早就愛慕方漸鴻卻因為女子的矜持沒有直接告知,但從她步步為營成為方鴻漸的妻子來看,這真是個有心計的女子。孫柔嘉利用輿論,讓旁人都以為方鴻漸和她有著“非一般”的關系,接著用陸子瀟的追求逼出方鴻漸的嫉妒心更是如愿以償成為了愛慕之人的妻子,盡管這段婚姻最后沒有給予雙方幸福而是成為束縛。
無論男追女還是女追男,《圍城》這本小說分析男女交往中的心理變化,都提供具體有效的實踐方法,是一本為數不多的“打開天窗說愛情”的“愛情小說”。
老人與海讀后感心得一千字篇7
初讀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印象最深的當然是桑迪亞哥,老人身上的堅強不屈、剛毅和永不言敗的“硬漢”精神深深打動著我。但是回過頭來再次翻開這本書沉浸其中時,我卻癡迷于里面的小男孩——馬諾林。當老人84天沒有捕到魚時,村里的人都瞧不起他,只有小男孩死心塌地的想要跟著他,對他不離不棄。當他的父母認為桑迪亞哥交了背運,不允許他和老人來往,男孩還是每天都會來看望老人,還會假裝提出一些問題,給孤獨的老人增添了生活的樂趣,是小男孩的善良給了老人希望和勇氣。在出海的日子里,小男孩甚至成了老人的精神支柱,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老人總會自言自語的說:“如果小男孩在就好了”。正是對小男孩的念想,使老人克服了孤獨和困難。可見小男孩這份善良對老來說是多么重要、多么珍貴。
小男孩堅守的這份善良是值得我們現代人深思的。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時常能聽到這樣的話:“看到有老人摔倒千萬別去扶,小心被訛上”、“這社會,善良就是傻”……之類的言論,我覺得雖然碰到有人利用“善良”來謀取利益,甚至有時做了好事反被誤會之類的事的確會讓人心寒,但我們不能因為這一兩件事而丟掉了善良,這個社會,如果善良都會被嘲笑,那么這個世界一定是不美麗的。不管人類前進的腳步向何處延伸,善良始終是心靈一抹最動人的綠色。
你用善良幫助了別人,你自己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獲。我就有過這樣的體驗。記得有一次坐公交車,我上車的那站人特別多,大家都知道在擁擠的公交車上要能搶到一個坐位舒舒服服的坐著,真可謂是人生一大幸事,這次我就很幸運,成功占到了一個坐位,正當我坐下來時,忽然抬頭看見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望著那張飽經風霜的臉,我不由自主的站起來把那位老奶奶牽到了我的座位上。我想,這應該是善良之心牽引著我,我的心中有一絲絲甜甜的味道,這大概就是善良的美好滋味吧。
同樣,我覺得文中的小男孩用善良鼓勵著桑迪亞哥獲取勝利、鼓勵著他和大馬林魚和各種鯊魚斗下去,他幫助了老人,小男孩自己也會有所收獲,那就是老人的“硬漢精神”,我們相信,小男孩將會是下一個“桑迪亞哥”。
所以讓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并把這一顆顆善良的心編織成一張大網,散布到各個角落,那么我們的這個社會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老人與海讀后感心得一千字篇8
自從讀了《老人與海》這篇文章后,故事內容總是觸動著我,從內心我深深地感到自身的許多不足。
《老人與海》這篇文章,它是由美國的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寫的。主要講了一位老人到海上去捕魚,經歷了艱難的87天后,終于捕到一條大馬哈魚。可是,筋疲力盡、歷盡艱辛的老人捕到的魚卻遭受了“不速之客”鯊魚的攻擊與掠奪,最后,老人只帶回一幅巨大的大馬哈魚的魚骨架。
我覺得那幅魚骨架不是老人失敗的象征,而是成功的代表!雖然老人辛辛苦苦捕到的魚,被不勞而獲的鯊魚掠食,但那副魚骨架永遠代表著老人曾經的成功與堅持。比起老人的堅持不懈,我覺得自己的不足有很多,特別是堅持的品質,連百分之一都比不上。老人為了捕到魚,受了很多苦:在船上吃的很少,渴了,只能喝一點水,餓了,只能拿碎面包充饑。而我的情況卻比老人好很多,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中,吃的,用的,還是家人、朋友的關愛,都不少,條件是如此優越,豐富。可是在自己的付出與堅持上,與老人為捕魚的狀況相比,卻有如此大的差別。就如我前段時間里想學會騎自行車,雖然學時有一家人圍著我:學前,有哥哥理論指導、提醒注意事項;開始上車騎時,有爸爸在后面護推著;不小心摔著了,有媽媽的即時安慰與鼓勵。老人比我情況何止惡劣千百倍:孤身一人,沒有安慰,沒有鼓勵,還要與海上的惡劣環境作斗爭,可卻87天都堅持了下來。那可是87天呀,每天風吹日曬,還可能會遇上巨浪、龍卷風,萬一是冬天更難受,更沒有家的溫暖和幸福。可老人竟冒著生命危險堅定地,堅持著要捕到一條魚!
看完故事,我好慚愧:如果換成是我去捕魚,可能我連一天都堅持不下來。就如之前提的我學騎自行車,條件這么好,可我也居然堅持不了幾天,才學了2天,就不想學了,不愿意堅持了。靠著父母哄我,才勉強繼續堅持,稍稍辛苦點或摔疼了,就哇哇大哭,想隨時放棄,沒有想到付出辛苦后,能騎自行車達到最后目標的那份喜悅與自豪,看完了《老人與海》,我的內心慚愧不已,老人的堅持是因為老人有堅定的目標,那份堅持是因為想要捕到魚的那份強烈愿望,目標達成的強烈愿望就是老人能一直堅持的最大動力。我也要改變自己,做什么都要先豎立目標,有意義的明確的目標,還要有堅持,這樣才能像老人一樣,堅持到最后!
《老人與海》是個有意義的故事,帶給我不一樣的感受,也希望能分享給大家,最重要是給我自己以后有不一樣的收獲!讓我懂得即使面對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