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的讀書心得怎么寫
狼圖騰的讀書心得怎么寫篇1
在大一寒假期間表哥極力推薦我看一本叫《狼圖騰》的長篇小說,當時,作為一個剛剛步入大學的我,心態已然浮躁,壓根沒有沖動或者說是毅力去看一部長篇小說。直到這個暑假才真正讀了這本書。
《狼圖騰》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的一部以狼為敘述主體的小說,它是一部關于狼的著作,更是一部從獨到的角度對中國歷史進行解讀的小說。
在以前我對狼的認識就是幾個詞語:冷血、兇殘、貪婪,總之是危險邪惡的象征。但是,在讀了《狼圖騰》這本說后完全改變了我的看法,狼在我眼里變成了智慧,勇敢,團結的象征。狼在蒙古大草原上的主導地位讓我驚嘆不已,狼在捕食獵物、抵抗侵襲等戰斗中所表現出來的勇敢,智慧和團結讓我鼓舞。作者近距離與狼接觸的經歷,對狼的細致的觀察和深層次的思考讓我獲益匪淺,也讓我對狼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我看過這本書后有三點看法:
第一,狼與自然。
在廣闊的蒙古大草原上,狼本是草原的主宰。但隨著人類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狼的生存空間在不斷的縮小,甚至是慢慢消失。這是為什么呢?其實蒙古草原上的人們在很長的時間內是尊重狼的,他們甚至將狼當成神的化身。可是到了近代時期,人們處于畜牧的目的,不斷的侵占草原,侵蝕狼的生存空間,甚至去獵殺在他們眼中威脅他們畜牧的狼群。結果是慘痛的,狼群的減少,畜牧業的不斷發展帶來的是草原的面積不斷減少,土地沙漠化不斷加劇,美麗的蒙古大草原收到了巨大的破壞。在我看來,狼在蒙古大草原上扮演的是維護生態系統調節的角色。“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永恒不變的真理。正式以為狼群的不斷沖擊,才為蒙古騎士們篩選出來嘴彪悍的戰馬,為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立下了汗馬功勞。正式狼群不斷捕食人們蓄養的動物,對他們實行了強制性的“計劃 生育”才有效的遏制了這些自然“除草機”的瘋狂擴張,為草原生態的平衡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二,人性與狼性。
草原狼在作戰中變現出的團結精神,勇敢,智慧以及以身殉職皆令人扼腕嘆服。狼群在作戰之前一定會明確任務的領導者,并且狼群在作戰過程中從不盲目行事,一定會指定詳細的計劃。當然了,他們是無法像人類一樣以書面行事表達,但是他們能夠做到各個單位明確自己該做的事情,該怎樣去做。這點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說是非常值得學習的。
第三,狼與中華民族的發展。
在與草原狼群進行不懈抗爭的漫長歷史中,誕生了一個又一個的具有狼性的游牧民族,他們身上帶有狼的氣息,狼的影子,狼的性格。可能在我們漢族文化里面,狼是代表的邪惡、冷酷和殘暴。我并不這么認為,我覺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能夠延續至今,離不開狼。漢族人所崇拜的“龍文化”不是完美的,它有著太多的缺陷,正是游牧民族的“狼文化”一次又一次的為“龍文化”注入活力,才共同造就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受益良多:狼的勇敢,狼的智慧,狼的團結,狼的堅強等等,都值得我們去研究和學習,我相信這對我們今后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狼圖騰》讀后感200字1
額侖草原是匈奴、蒙古數十萬騎兵先后喪命的地方。這片傳奇的土地,生活著信仰狼圖騰的牧民們。狼,它的勇敢率領匈奴騎兵;它的智慧使蒙古沖向華夏大地;狼,是匈奴人、蒙古人的導師。
陳陣、楊克是第一個認識“狼圖騰”的漢人。狼以肉食為主,狼在捕食中,為騰格里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它們捕捉的黃羊、沙鼠是草原大害。黃羊、沙鼠吃草,而且繁殖迅速,把草原大量的草吃完。草是草原的生命,草原是畜牧的生命,而畜牧是牧民們的生命。如果沒有狼來捕捉它們,它們大量吃草,草原就會沒了。在蒙古草原里,草原是大命,人是小命。如果草原沒了,沙塵一起,草原東南面的北京就會處于沙塵暴之下,可見狼的重要性。
狼圖騰的讀書心得怎么寫篇2
千百年來,人們對狼的印象一直是刻板、固定、膚淺的印象,腦子里全是對“大灰狼’認識。但是,這本書可以讓我們知道狼們不是漢族老人說的那樣蠢笨,而是生動的、神奇的,充滿了智慧和魅力。
狼之所以讓漢人感到懼怕,讓蒙古人敬畏,被他們視為神,是因為狼身上有許多可以讓我們學習的地方。狼不會盲目的,使用蠻力去抓捕獵物,它會觀察,牢記對方的特點,尋找對方的突破口,一招致命。就像我們平時的學習,光是盲目的勤奮是不夠的,還得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尋找學習的突破口,才能取得好成績。
除了方法,在狼抓捕的過程中,耐心也是它們最顯著的特點之一。三個小時一動不動對它們來說是最基本的,有時候它們為了一個獵物,可以像一尊石像似的趴上一天一夜。這個,我們能做到嗎?就像我,平時最缺乏的就是耐心了。往小的說,解一道數學題,超過十分鐘,我就想要放棄了;往大了說,我學一樣東西,總是急于功利,導致最后什么也沒有學到。
而看了這本書,讓我大有以狼為師的沖動,就是因為狼有著人類沒有的優點,可以做到人類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以才能得到蒙古人的尊敬。
蒙古老人常說:“狼是騰格里(天)派下來保護草原的,狼沒了,草原也保不住了;狼沒了,蒙古人的靈魂也就上不了天了。”
狼圖騰的讀書心得怎么寫篇3
最近我愛上了一本動物小說——《狼圖騰》,它以有趣的寫作手法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深深的吸引了我。書里有北京知青陳陣,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還有令人敬畏的老獵人,更有那稱王稱霸的草原狼,勇敢機智。
這本書是作者姜戎30年的心血,他細致地描繪了倆個北京知青—陳陣和楊克來到蒙古額侖大草原,在一次掏狼崽的任務中收養了一只小狼,通過他們與小狼的朝夕共處,產生生死之情。
文章引用大量的比喻句、擬人句生動形象地刻畫出大草原上狼生活習性和它特有的多面性。
狼生性兇狠毒辣,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價用其超常的智慧才能捕食獵物。其中“狼與老兔決斗”這一片段當我膽顫驚心。小狼看到又肥又大的老兔,先亮出狼牙,使其畏懼三分,接著伸出前爪,試探動靜。老兔也不甘弱抬起強有力的后腿像重炮一般,猛地一擊,差點踢瞎小狼的左眼。小狼立刻退后三步,繞著老兔轉圈試探幾回,終于發現它的弱點,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到老兔的面前,張開強有力的雙爪,抓住兔頭,使勁一拉,發現那對巨炮并沒有傷害它,再用更大的力氣往身邊扯,等老兔氣力用盡,無力掙扎時,用鋒利的牙齒無比精準地咬住老兔的氣管,直至于死亡,最后張開血盆大口,把老兔咀嚼的只剩下幾顆牙齒。在適者生存的大自然里,只有強者才能存活。
大草原上的狼追求自由獨立,擁有不屈不撓的高貴靈魂。小狼拒絕被人類用鐵鏈牽著走,每次主人要牽它時,總會遭到他的極力反抗,露出狼牙,好像在告訴人們,我要自由,要想用鐵鏈拴著我走,就給你顏色看看。即使人們強制套上鐵鏈,它會一動不動趴著,哪怕脖子上已經勒出一條血痕,也可忍受死亡絞索的疼痛,仍然不放棄尊嚴。這是它們與寧愿被牽的動物的區別。
狼也除人類以外天下第一兵家,對近戰、野戰、奔襲站、游擊戰和運動戰都了如指掌,很早就發現低音比高音傳遞更遠……
狼的力量、機敏、紀律性等于或大于人類,這是狼稱霸草原的原因。
讀完這本書,改變了我對狼的看法,以前以為它們是殘暴的儈子手,其實無論食與殺,都不是它們的目的,而是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由、獨立和尊嚴。作為人類也一樣,要活的自由,活的獨立,才能在社會上獲得尊重。
狼圖騰的讀書心得怎么寫篇4
獨在異鄉獨處的時間比較多,難免會覺得孤獨空虛。好在無意在書攤上淘得幾本好書,聊以打發時間。書讀多了就會使人有話要說。
寒假初期讀的是《狼圖騰》,這本書說的草原狼的本色,一個知青打狼,淘狼崽,養狼。生態環境,人與自然的相輔相依的,狼與人相生相克的關系。既要打狼,有要愛狼。天神騰格里護佑著這片神奇的土地。在我看來這里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問題,比如他們的葬,將死去的人送給狼吃。在我看來這本書是值得一看的,且不說他的思想,單憑他的刺激新奇的情節足以吸引人的眼球,你想一個重未去過草原的人,由作者帶到建國初期的蒙古大草原,那里有兇狠狡猾的蒙古草原狼,有數不勝數的珍奇野獸。
思緒隨著主人翁涉獵,馳騁于草原。不能說這不是一場精神盛宴。在說到他的思想,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我個人認為沒什么新意(和社會主流思想一樣),但是他能在這樣的形式下寫的如此出采覺得很值得看。不過最近我好象有這樣的一個認為把不好的東西拿出來(比如說狼),找到他的優點就大書特書以博眼球的也不少。
換個角度來想,用辨證的觀點看問題。萬事萬物都有其優缺點,只是人喜歡把對己有利的一部分認為是優點,而對己有害的部分認為是缺點。在我看來人和動物都一樣為了自己的生存而奮斗,只是方式不同,沒有什么好壞之分。
狼圖騰的讀書心得怎么寫篇5
讀過《狼圖騰》這本書以后,不僅僅讓我對草原生活憧憬向往,也對狼深有感觸。
一說起“狼”,很多人心里都會萌生出一個字——怕。或是打心底把狼認定為“惡”,因為狼性情兇殘,捕殺動物的手段也極其殘忍。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狽為奸等成語,也都是通過人們對狼的厭惡而改編的貶義詞。
正如本書開篇寫的“看到了蒙古草原狼鋼錐一樣的目光,陳陣全身的汗毛又像豪豬的毫刺一般豎了起來,幾乎將襯衫撐離了皮肉。”是的,當有一匹狼盯著你看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會繃緊神經,每個人都會害怕,害怕自己命喪狼口。只是,狼真的是十惡不赦的動物嗎?
如果狼真的十惡不赦,那騰格里又為什么要以狼作為崇拜敬仰的圖騰?
看電視上的自然記錄片,記錄狼捕捉山羊的畫面,它們用兩面夾擊的方法,使山羊沒有退路。然后,一只狼乘其不備,撲到山羊身上咬斷它的脖子,再一擁而上一起用牙剖開它的腹部,最后殘忍地用牙撕下一塊一塊肉來填飽自己的肚子。如果這樣狼就被定為“惡”,那真正的無惡不赦就不能說成是狼了。人類也捕殺動物,只不過多了放血去毛,把肉切成塊,鹵肉、炒肉、放料這幾門工藝罷了。最后不還得用嘴嚼碎,咽到肚子里嗎?那這不正是間接的殘忍了嗎?細細想來,人和狼不都一樣嗎?只是人用工具代替牙齒把獵物殺死罷了。那由此看來,人類也是“惡”,而且比狼還要殘忍得多。
我讀過一本書,關于狼的書,叫《狼王夢》,是中國著名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創作的。他真實形象地從狼的角度記錄了狼的生活。讀完這本書,我感慨母狼紫嵐對幼狼的愛就像人類對自己子女的愛一樣。母狼紫嵐在山洞里艱難地哺育著三只小狼,她為了自己的孩子與蒼鷹作對,與黑熊作戰,甚至是拼上自己的命。母狼對幼狼的愛,難道不是一種可憐的愛?難道就不是“善”嗎?
如果要替那些命喪狼口的動物而感到惋惜,我們站的更高遠一點看,試想一下后果:如果沒有狼,羊、馬和牛會一直吃山上的青草,它們吃草時也總是把草根一起咽下,絲毫沒有給草再生的機會。這樣一直吃下去,山上的草遲早會吃光,羊、馬和牛也會因為沒有草吃而餓死,這死去的數量便遠遠高于狼捕殺的數量了。所以狼捕殺動物,不僅僅是能填飽自己的肚子,也是幫助大自然和人類維持生物平衡和環境保護。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狼極大地幫助了人類,幫助了地球,這不是一種“善”嗎?
與其說狼是一種“惡”,還不如說狼是一種“善”。每個生物都要自食其力生存下去,人也是一樣。
狼圖騰的讀書心得怎么寫篇6
坐在沙發上,沏上一壺清茶,展開書卷,再次為那一幕幕的場景而震撼。自古以來,狼一直扮演著一個兇惡狡詐的角色,人們用狼狽為奸、狼心狗肺,來形容“壞”的含義。其實,在蒙古族人的眼里,它是毅力、勇敢、智慧、團結等的化身。狼群的團隊精神,狼王的主導地位,帶領身經百戰的狼群,捕獲大量的獵物時,被狼群的超群智慧所吸引。當狼群陷入困境的時候,絲毫不膽怯、不退縮,而是齊心協力共同解決困難。為了生存,那與自然、與族群間的抗爭,體現了自然界的四字真言“弱肉強食”。為了團體的整體素質,為了生存,老的、弱的為強壯的所殺,死去的狼尸也會被其它的狼吃掉。為了生存,為了族群,為了繁衍生息,狼群無時不是保持高度的警惕,捍衛自己的領地……
合上這本書,被封面上那雙幽幽的眼睛而震撼。那目光像錐子一樣,讓我打了個寒戰。
狼圖騰的讀書心得怎么寫篇7
饕餮一般,讀完了這百余千字的鴻篇之作,合上書的最后一頁,仍然意猶未盡,覺得這本書實在是太“薄”了,應該再厚一些,再厚一些。《狼圖騰》已然不是我第一次讀,然而這次讀罷,有如初次,不由得感嘆,之前對這本書的理解真是太膚淺了。
《狼圖騰》在我看來的確是一部曠世奇書,翻開它的書頁,那浩渺遼闊的大草原就浮現在眼前,每每讀它便覺得心胸也變得前所未有的開闊,像是一間漆黑的屋子,頓時被打開了所有的窗子。書中壯麗豪放的自然景觀,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無不驅使我的手翻到下一頁,然而這本最吸引我的還是蒙古狼。
長久以來,狼一直為“真理”所不容,從狼子野心到狼心狗肺,從狼貪鼠竊到狼狽為奸,狼,一直被人們當作狠毒,貪婪的象征,殊不知騰格里下的草原狼是如此智慧、狡黠、堅韌。草原上,草原狼是最團結的群體。這種團結是在千百年實地作戰的經驗中得出的生存之道,因為在弱肉強食的大草原上,孤軍奮戰只能是自取滅亡。蒙古狼爭奪食物的戰場就是死亡的前線,群狼有組織、有紀律、有忍耐、有章法、有配合,在頭狼的指揮下,從容作戰,不搶功,也不貪利,個個兇猛強悍,我不禁愕然,這群蒙古狼儼然就像是是一群訓練有素的蒙古騎兵。
狼是草原上的策略家,不似獅子或老虎等其它動物那樣只是伏擊,它們有自己的一套“狼子兵法”,絲絲入扣,無懈可擊,就連機敏善戰的蒙古牧民有時都連連失手。開篇草原狼圍捕黃羊的戰役,被作者描寫得波瀾壯闊,縱橫捭闔,動靜結合,一氣呵成,也讓我看得緊張而又亢奮,實在佩服蒙古狼的作戰智慧。耐心的伏擊、精妙的設圍、細致的觀察,營造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緊張而又亢奮的氛圍;而作戰時的迅雷不及掩耳、放掉還有戰斗力的黃羊而擊其余部的智慧、頗有些卑鄙卻極其實用的狼抓黃羊的絕招,又讓我拍案叫絕,贊嘆不已。
狼的血性和狼的狠勁決定了它們在蒙古草原上戰無不勝的狠角色,失去小狼的母狼可以不顧自身的生命安危,使用自殺式的方法襲擊馬群為小狼們報仇;一個被夾子夾住腿的狼可以為了逃生而狠心斷掉自己的一條腿。我才突然想到,從來沒有人在任何一個馬戲團里見到狼的身影,訓虎易而養狼難,狼的血性使得它們孤傲、自尊,小狼寧死也不愿被人圈養在家中,陳陣的執意,造就了它最后注定悲慘的結局。一只狼可以沒有腿,沒有肚皮,但絕不能沒有牙,狼牙是狼身上最值得驕傲的地方,也是它們生存的價值所在,陳陣也就是看清了這一點,才狠心將小狼打死,這也是它最后的尊嚴吧。但陳陣心中,何嘗不深深的自責呢,再臨小狼的故洞,那個錯誤開始的地方,他向小狼懺悔:如果騰格里愿給小狼一副新牙,就讓它狠狠的咬我吧。
蒙古人對狼的愛和恨交織纏綿,猶如蒙古長調般凄婉動人,而我也終于察覺作者力透紙背的文字中那一抹淡淡的憂傷:當陳陣再一次回到額侖草原的時候見到卻是騰起沖天的沙塵黃龍,遮天蔽日,狼群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昔日小狼的故洞也被黃沙淹沒,“蒙古草原狼像宇宙中的暗物質一樣”,漸漸遠離了地球和人類,只留給人們一陣的遐想。
我不禁想,也許它們從未進入到我們的世界中,因為它們似乎太過完美,它們就在自己世界里繁衍生息,奈何我們連這一點也要讓他們放棄:草原的過度開發,導致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當我們興高采烈的迎接自己的幸福生活時,有沒有想過給其他生物帶來的災難;當我們說狼子野心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我們妄想戰勝自然的野心。蒙古草原狼見證了這一切,然而它們什么都沒有說,它們也什么都不會說,它們只是默默的看,默默的離開,逃往不知名的地方。只可憐,蒙古草原的牧民們,再沒有人會將他們靈魂帶上天堂,失去草原的他們,或許只能流浪。
狼圖騰的讀書心得怎么寫篇8
它們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群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即使是它們被牧民和獵狗圍困,四面楚歌,它們依然鎮定自若,陣形不亂。
狼是勇敢的。
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群,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于盡。與群狗的爭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繼,即便是戰斗到最后一條也毫不畏懼。在那片草原上它們是實實在在的王者,誰與爭風?
在草原上,人類成了名副其實的學生,人從狼那里學來了智慧,團結和勇敢。
暑假里我閱讀了《狼圖騰》這本長篇小說,我讀了之后使我受益匪淺。
在《狼圖騰》中,首先讓我感興趣的是對人物和狼的生動的描寫。主人公陳陣是作者的化身,30多年前,作為一名北京知青,自愿到內蒙古邊境的額侖草原插隊,長達11年。在草原上,他鉆過狼洞,掏過狼崽,養過小狼,與狼戰斗過,也與狼纏綿過。故事以狼為主題,寫出了當時的環境,展開了由幾十個有連貫的“狼故事”。但是整本書最吸引我的,還是作者所描寫的關于狼性的思考。狼抓黃羊有絕招。在白天,一條狼盯上一只黃羊,先不動它。一到天黑,黃羊就會找一個背風草厚的地方臥下睡覺。這會兒狼也抓不住它,黃羊身子睡了,可它的鼻子耳朵不睡,稍有動靜,黃羊蹦起來就跑,狼也追不上。一晚上狼就是不動手,趴在不遠的地方死等,等一夜,等到天亮了,黃羊憋了一夜尿,尿憋漲了,狼找到機會就沖上去猛追,黃羊跑起來撒不出尿,跑不了多遠尿泡就顛簸了后腿抽筋,就跑不動了。
在我看來,我們人類應該將狼性與羊性很好的結合才能夠在有限的能力的條件下充分發揮自己的水準。所以我們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千萬要記得不能像羊一樣任人宰割,也不能像狼一樣貪得無厭,我們要學會羊一樣平和穩定的性格,也要學會狼一樣積極拼搏,團結合作的行為方式。將二者好好的結合在一起,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