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的讀書心得600字
白鹿原的讀書心得600字篇1
從小說人物性格的刻畫看,也是失敗的。男人女人只有兩張面孔:男人,斗勇發狠、壞透頂;女人,情,寡廉鮮恥。只是鹿子霖壞得徹底;白稼軒倔得徹底。再具體到每一個人,又沒有各自鮮明的性格。尤其朱先生那個書呆子,完全是個莫名其妙的角色。在整個故事中,朱先生這個人的性格也不統一,一會兒神乎其神、先知先覺,一會兒呆呆傻傻、莫名其妙。當然其他的情節也非常經不住推敲。為什么非要把小娥描寫成呢?鹿黑娃為什么不早早回來看她呢?當然可以有很多解釋。但就我想到的'每一個解釋,都不能令人信服。以至于看到最后,越來越覺得《白鹿原》不像小說,倒像一部無聊的野史。
前一段時間聽說《白鹿原》角逐柏林電影節。當時心中有所期盼,希望能夠獲獎。主要是看了太多的媒體炒作,以為這部小說,會有多好!如果當時已經看了這不小說,必定勸勸王全安導演不必前往柏林費心了。這樣一部小說改編出來的電影,怎么可能獲獎?除非編劇有非比尋常的演繹才能。
總而言之,這部小說絕對不是一部中華民族的秘史,而僅僅是作者陳忠實個人的心理秘史。而真正稱得上中華民族秘史的小說,就我個人的認知,大概只有《金瓶梅》和《紅樓夢》,其中尤以《金瓶梅》更好。《金瓶梅》雖沒有《悲慘世界》那樣情節性的震撼,但讀過整部小說,會有那樣直達心靈的感覺,使你真正理解我們中國人、中國人的精神、中國社會到底是個什么樣子?難怪毛澤東說:金瓶梅寫了明朝的真正的歷史。其實就是中國人的心理秘史。
白鹿原的讀書心得600字篇2
斷斷續續看了很久,今天終于看完了。伴隨著每晚10。30—12點的白鹿原電視劇。
鹿子霖的結局讓我很出乎意料,但是看到他把白生生的羊奶奶遞給白嘉軒吃,讓他和他好的時候,又有些不忍。或許這樣便印證了那句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全書看下來,讓我對每個人物都有很矛盾的感受,這大概就是陳老這本書的經典處之一吧。敬佩博學多識又一心為民的“牛人”朱先生;喜歡一生挺直腰桿卻有點封建的白嘉軒;覺得作惡后歸正的.黑娃鹿兆謙感覺很厲害,為他最后的慘死很遺憾;對白靈,鹿兆鵬為新革命做出貢獻很佩服,卻很不喜他們的性格,過于冷漠自私。氣田小娥的不自愛又可憐她身為女人的無助。我意外白孝文從當初的文弱教書先生變成最后子彈穿過別人腦袋眼睛都不眨一下的披著羊皮的狼。憐憫黑娃有血有肉的浪子回頭了卻落得吃槍子的下場。嘆息鹿兆海癡心一片換不回白靈的一顆共產黨紅心最終分道揚鑣。不平田小娥只是想追求屬于自己的平凡生活為何落得慘死別人刀下連亡靈都還被當作邪氣鎮壓的下場。鹿三一代忠仆卻被混蛋的封建思想束縛了自己,也束縛了黑娃,最終被反噬了生命。鹿子霖,是我最意外的結局,最后死的連畜生都不如,真的是悲哀……
或許我們并沒有權利去批判或者怎樣他們,因為我們沒有處于那個年代那個事件中,所以我們不能站在現在的角度去評論對或錯。或許我們可以說我們會怎樣怎樣,但一定說的都是在道德上是對的可以得到認同的。但是當我們陷入和他們同樣的境地,我們會有不同么?永遠不要妄自猜想,因為我們不知道人性有多可怕。
希望自己可以像白嘉軒一樣正直,勤勤懇懇。但是現在卻漸漸有些迷失了本心。
白鹿原的讀書心得600字篇3
好長時間沒有閱讀小說書了,當下放下手中的事,捧讀一本引人入勝的《白鹿原》,久久回想和感悟。
只有靜下心來認真閱讀細細品味,才覺得作者的用心寫作好比一塊口香糖嚼在嘴里越嚼越有味,恨不得一口氣看完這本書。
這篇小說發生在陜西省藍田縣西蘊藏著濃郁的關中風情。反映的是中國文化,反映農村人的心理素養,尤其存在著半個時期漫長歷史,沉淀在那個年代的人們組成白、鹿兩大家族。通過故事人物的描述,如此真實、透明、寫得實事求是。
白、鹿兩大家族世世代代在這塊土地生存繁衍。隨著時代的變遷,兩大家族以及周圍所發生的各種變化而改變不同的命運。
一書主人白嘉軒是個典型淳樸、善良、地道的莊稼漢,是個循規蹈矩的保守派,是兩大家族的代表族長。他雖然文化不高,但明白事理,受過封建思想的洗禮,有擔當、有責任感。自己沒有文化如果遇到最積極不能解決的事,則請教有文化有見識的人作參謀。白老漢尊重有文化的人,要求自己的子女從小讀書,懂得識時務者為俊杰之理。我喜歡老實巴交的白嘉軒。
討厭書中的鹿子霖,一個趁人之危、陰險狡詐、詭計多端的小人。害人害己,埋下的因果最終還是要還的。讀完此書,回味無窮,最大的體會就是善有善報。白、鹿兩家的命運結局截然不同,種什么因就結什么果。
白鹿原的讀書心得600字篇4
白鹿原這書,我從一開始的讀不懂,到有興趣讀,讀到一半感覺快堅持不下去,到最后一章一章讀完,看到結局我真的是在反思,白鹿兩家的爭斗上升到國共兩黨的爭斗,讓我覺得這樣的對比在合適不過了,白嘉軒屬于為民請命的類型,歸為共,鹿子霖屬于狡猾的資產階級,歸為國,用這兩家的明爭暗斗,拉開歷史大戲,真的是精彩,小人物里看到大格局。
其實我不僅一次地感謝自己出生在這個年代,因為如今雖然不能說我們的生活沒有壓力,但是也是幸福的。比起以前來說簡直就像是在天堂一樣,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如今的生活。
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多想想以前的生活是有多么的困難,我曾經想過如果我出生在以前的年代,那么估計早就被游街示眾了吧。
如果是以前的話我聽說了移民是看不起的.,覺得他們有了一點點的錢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不知道自己的國家是中國了。
但是如今覺得每一個人都是有自己的選擇,他們選擇移民就是為了自己能夠更好的生活,所以只要他們幸福就可以了。而且他們也沒有妨礙別人的生活,所以我們也不能夠規定別人怎么樣生活。
我向往美好的生活,而且我相信以后的生活會越來越好的。在這本書中就可以看出自古以來對于高級階層的巴結,我們已經習慣了對于等級比自己高的人巴結,而可憐比自己等級矮的人。
所以我們就希望自己能夠爬高一點,但是有的人用錯方法了,因為他們在成功的路上就會無所不用其極。
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思考是本善還是本惡,相信每一個人都害怕人陰險的一面。所以我們在成功的路上一定要用對方法。
白鹿原的讀書心得600字篇5
“人行事不在旁人知道不知道,而在自家知道不知道;自家做下好事刻在自家心里,做下瞎事也刻在自己心里,都抹不掉;其實天知道地也知道,記在天上刻在地下,也是抹不掉的。”
這句話出自《白鹿原》白嘉軒的口中,所講的人正是鹿子霖。白嘉軒認為做人就是要行的端坐的正,像鹿子霖看似他的一些不義之事包裹得好好的,實際上哪有不透風的墻,總會有風言風語傳出。就像是“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雖不可一概而論,但也是可以借用比擬。
這本書中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白嘉軒,不僅是因為他是本書開篇的人物,更是因為我認為他身上所具備的那種通透,“固執”的特性,及其為人處事都是令我敬佩的。白嘉軒身上繼承的是白家固有傳承的講規矩,以規矩立人、治家、處事,由此無愧于人,更無愧于心。即使他挺直的腰桿被黑娃的一句話打彎了,但他仍舊堅守自己的原則,甚至越發重視,在當時的亂世以“規”保全了自己和家人。
其實在很多鄉村都會有屬于自己的鄉約,只是世事沉浮,不覺流失了。而白嘉軒以身作則,順利地將白家的家風傳承下去,讓后人受益。
在當今的年代,我們宣揚要樹立家風,那怎么才算好的家風?怎樣才能將家風傳承下去呢?我想還需要歷史的浸潤,一代代學習傳承,從書中,從長輩身上。我們可學習的渠道頗多,就像前文提到的那句話,也會令人頗有感悟。
白鹿原的讀書心得600字篇6
看到最后,鹿兆鵬執其信念奔波一生,從未明媒正娶終了也沒歸家入祠堂;黑娃土匪頭子走天下又成為朱先生得意門生,卻也世事難料為小人所害;兆海留下的兒子莫不是一生摯愛靈靈與大哥所生;鹿子霖秉持家法與自己較勁最后逼死自己生不如死…
白鹿原五十年興衰,國家五十年浩蕩被陳忠實老先生匯聚一起,真正洞察世事的莫不是老先生了吧。讀完五十萬字白鹿原,也略有所想:
甭管王朝更替、世事興衰、家境變更,何必與名利相爭,旁人相爭,又何必同自己較勁呢?最后落得鹿子霖一般生不如死的下場,實在可惜。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欺軟怕硬放之四海而皆準。不求勾踐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但求洞明世事,以德報怨不與紛爭。
正如朱先生所說:讀書原為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正世。
“學為好人”,與世無爭。我雖做不到先生那般世事精通,預測未來,卻只求此生能如白嘉軒一般洞明旁事,明事理,雖無大家家法,卻能秉持信念,踏實做事,不與紛爭,活得這般光景才算舒坦。
正如古人所說“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或許今天才知其意,倒也不晚。
白鹿原的讀書心得600字篇7
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陳忠實在這部四十多萬字的小說開篇引用了巴爾扎克的這句話,而在讀完《白鹿原》后,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此話的貼切,黃土塬上的一段歷史,借這部小說充分展現。
起篇的情節是神奇甚至有些荒誕的,配角冷先生借獨特詭異的治病方法、男一號白嘉軒借連娶七房女生的壯舉、關鍵人物朱先生借游學南方的奇趣經歷、故事主場景白鹿原借有關白鹿的神妙傳說閃亮登場,抓人,一下子將我拉進小說。
之后,作者著力描繪的便是原上人們的生活,家庭的紛爭、家族的爭斗、改朝換代的動蕩一一上演,人物眾多,事件繁雜,各種人物的性格特征逐漸明晰,看這一段,我感覺是在觀賞一幅漸漸展開的原上風情畫卷,但,作者的用意絕非如此簡單,在一個個故事的推進中,他已經將小說中的人物按信仰、按人生觀進行了自然的劃分,同樣出生在那片黃土塬上的人們,開始漸行漸遠。
清廷倒臺、軍閥混戰、民國建立、國共合作、合作破裂、兩黨相爭、抗日衛國、解放等一系列的歷史事件將小說情節逐級推向高潮,故事的重點似乎也從老一代逐漸轉移到新一代的已經走出白鹿原的青年身上,他們或國或共、或由共變國、或由國變共、甚至由土匪變國又變共,起伏跌宕,好不熱鬧,其間有情愛、有親情、有義氣、有傳奇、有歷險、有機緣、有命運,有的東西太多,太重,重得讓我漸漸覺得托不動這印本。
到了最后,這些走出黃土塬的人又以各自不一樣的方式回到了原上,或發達、或落魄、或存活、或死亡。白嘉軒老了獨眼了、鹿子霖瘋了死掉了,大劇落幕,戛然。
白鹿原的讀書心得600字篇8
我是一個平時很不愿意讀書的人,看這些我認為像“天書”一樣的文字,確實讓我有些頭疼,尤其是文學類,覺得很是乏味。但是在不經意間,看到了這本小說,起初覺得它的名字很特殊,有一個“鹿”字,在猜想,是不是跟動物鹿有關系呢?因為好奇,隨手翻了幾頁,就仿佛身臨其境一樣。
到后面才知道是陳忠實先生的作品,它的史詩性和那恢宏的氣勢。從清朝末年到解放以后,這一部是記憶了中國近代史清朝末年的革命運動。是民國時期的軍閥混亂,國共合作北伐,寧漢合流后的白色恐怖,抗日戰爭時期的血雨腥風,內戰時期國共之間的殊死搏斗……不僅將這些歷史性的事件生動的體現出來,并且把文章脈絡轉向了農村。
小說主要以白鹿兩大家務的興衰榮辱為主,描繪了半個世紀三代人,生死浮沉的歷史畫卷,古老的“白鹿原”在此起彼伏的明爭暗斗中變得傷痕累累,慘不忍睹。
有的人物,讓人十分喜愛,卻也有讓人恨之入骨的。正是因為這些反差極大的人物性格,鮮活的人物形象,才會完美的構造出,這么一本生動,有影響力的書《白鹿原》。
前段時間,《白鹿原》被拍成了電視劇,更是讓更多觀看的群眾,知道了這本書的精髓,更是了解了,當時清朝末年到解放時期的現狀。
《白鹿原》中的經典語句,如,陳忠實先生說的一句話;“它可以更好的交會你如何去做人,怎樣去生活,讓自己強大。”但是,陳忠實先生的還有一句話我想要送給大家“我們還得學會容納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