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感悟心得
紫手環被喻為不抱怨的禮物,書里說它有著無窮的力量,戴上它我們就已經踏上了成功的道路。多么神奇啊!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不抱怨的世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各個名人對書的評價,再往后翻就是序言中胡志強妻子的親身經歷。車禍給她的身體帶來了重大的傷害,而她自己卻選擇了勇敢的面對,她不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她不抱怨,她感恩,她感謝為她搶救、醫療、付出辛勞的天使們,她謝天謝地,感恩自己可以浴火重生。
為什么,我們總是在不停的抱怨,人都是有欲望的,欲望促動進步,可欲望太大會象氣球吹得太大而破裂。學習了這本書之后才明白以前對生活的抱怨是多么的無知,我發覺我有了小小的進步。其實所謂的公平和不公平誰也說不清,每個人每天都有不同的不滿足。我喜歡那些不抱怨的人,因為他們心里往往憋著一股勁,他們知道,抱怨沒有用。抱怨者抱怨的對象往往是上帝、命運之類虛幻的東西,或者是他對之無能為力的人,他抱怨是由于他不能使他們變化。而不抱怨的人則會針對具體的困難做出具體的對策,他憋著的那股勁在背后支撐著他,是他永恒的動力。人越是報怨自己不快樂,自己就會越不快樂,因為我們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不該注意的地方。有些時候我自己總是去計較別人怎么怎么樣,而忘記了自己該怎么怎么樣。去抱怨別人,其實就是在抱怨自己,因為每個傷害別人的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受傷者,而且是一個長期的受傷者!其實想想我們真的可以不去抱怨,至少做到不在自己的嘴里說出去!對于無可改變的事情,不要去抱怨,愉快地接受、勇敢地承擔。是的,不去抱怨,你會擁有解決問題的從容;不去抱怨,你會擁有陽光燦爛的心情;不去抱怨,你會擁有天的廣袤、海的胸懷。
世界經濟不可能永遠箭頭向上,人生不可能總走上坡,情緒也一樣會有高峰和低谷,所以經濟進入蕭條期是常態,心情遭遇低氣壓也是常態。
戴上紫手環,想抱怨的時候,換到另外一只手上,讓自己停止抱怨。日復一日,你的行為,你的思維都已悄然改變。當你看到有人佩戴紫色手環時,就會知道他正在激勵自己連續21天都不抱怨、不批評、不講閑話。也許要真正做到確實需要一點時間,但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努力。
活出感恩的生命,拒絕抱怨的時間。總有一天我會真正活在不抱怨的世界,找到真正屬于我的成功之路。
不抱怨的世界感悟心得篇2
我們開端把穩本身的言語措辭,以緘默沉靜代替訴苦。這著實不是一個能方便勝任的挑戰,只管訴苦和評議如口臭般污染著本身的生活情況,但風俗性的工具總是會帶來安全感,縱然是替換式的。我們每每在高興維持不訴苦與落回近況之間掙扎,轉變自我的勇氣、不懈地自我發覺,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鑰匙--這把鑰匙,讓我們恒久以來關閉著的意識緩緩敞開。很多時候,我們并非意識不到這一點,但便是不肯意直面,并且積極做出轉變,有時候,隨著心理的慣性,也不知道怎樣轉變。不外,轉變不快意的.近況,也是人類的本性,訴苦帶來的消極作用,人們意識到了之后,照舊會有轉變的欲望天然升起。當轉變之光隨著感情上的沖突被帶進了生活,就由“有意識的能干”踏入了“有意識的有能”。
對舊有習性的挑戰必然帶來生活層面上的某些變動,鮑溫溫和而又剛強地指出:在這場把生命導向光明、積極的內涵轉變中,要是其他工具簡直是阻礙,工作,大概朋友都應該思量放棄。
放下訴苦,這并不即是在困境眼前不作為,大概放棄對社會不公正的言說權。帶有負面感情的訴苦,恰恰才是不具建設性的消極。而源于生命的酷愛,并由今生發的感恩、寬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何機構以任何名義竊取盜用。
有一次風暴將船只打翻,魯賓遜一個人被波浪拋到一座荒無人煙的海島上,在那邊度過了二八年孤單的時光。小說的重要部門便是對他這段荒島生活的生動記述。除了精彩古怪的故事外,小說最吸引人的中央便是魯賓遜的性格。
他敢于冒險,敢于尋求自由自在,自由自在的生活。縱然漂泊荒島,也決不氣餒。在荒無人煙,缺乏最根本的生活條件的小島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許很多多凡人無法想象的困難。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地活了上去。沒有屋子,他本身搭建。沒有食物,他實驗著打獵,種谷子,訓養山羊,曬野葡萄干,他還本身摸索著做桌椅,做陶器,用圍巾曬面做面包。在島上的第二四年,他還援救了一個野人。給他取名為“星期五”。在他的教育下,“星期五”成了一個老實的奴婢。就這樣,魯賓遜在荒島上創建了本身的物質和精神的王國。面臨人生困境,魯賓遜的所作所為,顯示了一個硬男人的堅貞性格和英雄本色。
不抱怨的世界感悟心得篇3
《不抱怨的世界》——正因為有"書香浙郵"這樣一個活動,讓我有幸拜讀了威爾·鮑溫的佳作《不抱怨的世界》,也因為它改變了我很多的想法和態度。這本書是作者獻給他妻子的,而他妻子正是一個有著積極生活態度的人。
從每一章的重點來看,威爾·鮑溫自始至終都在討論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只要我們積極地思考和行動,就能得到肯定的和理想的結果。他一點點的從思維、心理、信心、行動力等各種方面給讀者們灌輸積極的力量,積極的方式,積極的態度。他給我們列舉了很多成功人士的案例,那些成功的人們一開始也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更多的是通過積極的采取行動克服所面臨的困難從而得到成功。這其中也不乏一些殘疾人,他們更是將自身不利的因素變為積極的動力。他們都可以做到如此,那么更何況我們這些正常人。他在很多章節中也會給讀者們一些測試,讓我們自己從中認識到自身害怕的或者消極的東西,更是會給予我們擺脫消極態度的指南,讓我們朝著積極向上的人生邁進。
讀這本書時,剛巧局里組織了一次理財經理競聘。在面對這樣的機會,我想很多人會像曾經的我一樣,害怕去嘗試。但是《不抱怨的世界》有一種魔力,它說要敢于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書中那種樂觀向上、積極的力量帶動了我。于是我鼓起勇氣參加了理財經理的競聘,并且認真地備好演講稿和演說PPT,為競聘做足準備。做一件事,不去做怎么知道自己不可以?因為我相信抓住機會才有成功的可能,如果讓機會跑了成功的機率只能為零。通過這次競聘,讓我的身心都得到了極大的鍛煉和成長。我想競聘成功與否都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我突破了自身害怕的防線,去嘗試鍛煉自己的膽量。我找到了積極面對問題的方式。我想在此之后,我將會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并且希望這種積極的力量能傳播給每一個人。
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靈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我不想太多,從自己做起、從今天開始,讓自己也可以有一個"不抱怨的世界"。最后,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他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感悟心得篇4
早在兩個月前就拿到了這本書,只是一向沒有好好閱讀,直到最近,我才靜下心來認真翻閱了一遍,深感受益匪淺。
事實上,我一向對勵志書籍或者成功學書籍抱以不屑的態度,正因它們絕大多數都是“空談”,資料無非是眾多例子+說教,不具有必須的操作性,往往起不到實際效果。起初以為這本書也是如此,但是真正閱讀之后,才發現這本書強過很多勵志書籍,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
我以前受到過專初中的教育,很少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管理。但《不抱怨的世界》的作者用若干個小故事利用抱怨這一種普遍存在的行為,從側面再次的提醒了我,只憑著專業知識理論及公司規章制度來領導部門是遠遠不夠的,內部關聯和內部的環境氛圍也是前提之一。下方我就對《不抱怨的世界》一書的讀后感向大家談談我的感想:
一、要想改變別人首先得改變自己
書中反復提到的一個理念就是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才能認真客觀的分析出任何事件的真實本質。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在所難免的都會遇到任務緊、壓力大、幫忙別人彌補漏洞的狀況出現,在這樣的狀況下,迫于工作任務、壓力,很容易出現心煩氣躁的狀況,從而引起各種摩擦。這時必須要克制自己不好向自己部門或者是關聯好的同事說某某人、某某部的不是,以此來宣泄和抱怨別人給自己造成的麻煩和緩和心中的壓力。俗話說育人先育己,在部門管理過程中作為一個管理者其實就是下方員工的一個榜樣、一個風向標,我們抱怨別人一句下方的人就會埋怨十句,如果養成了習慣那么就會有百句、千句,到那個時候我們如果提出工作上的要求或需要改善的地方,同樣我們也會遭到員工的抱怨,正因他們已經養成習慣、抱怨已經成為部門里的一個風氣一個趨勢,他們會認為抱怨會讓他們的工作來得更加簡單,這個趨勢的興起也就相當于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群策群力的消亡。到那時一個部門也不再會有生產效率和對部門的向心力,將成為一盤散沙。這樣的危機感提示了我不能小看自身的素質養成,其實在工作中我們也不少動員過大家極力的提高員工的用心性來完成突擊性任務、安撫和調劑情緒低落的員工。如果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以一顆平和的心來處理問題,少了抱怨,我想效果會更加事半功倍。
二、深入基層、營造信任和快樂是我們工作中的一部分
書中看到了幾個關于意識形態的故事,“珍的葬禮”和“如果你快樂,就按喇叭”故事中的兩個主人翁都應病魔纏身,中風不久便可康復的珍正因太過于自我的擔心造就了他的去世,令醫生們頗感意外以及“快樂提示牌”故事中,讓病痛折磨然而快樂去世的女主人。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夠得到啟發,體會出在必須的空間必須的時刻里氣氛是多么重要的。員工的用心性靠調動而工作中的快樂度更能穩定員工情緒,對于一個管理者在實踐的工作中我們都有一種體會,那就是當員工對待工作的態度熱情高漲時能夠創造出更高更加優質的效率。這種效率它與要求趕工或者單純的完成數量上來說更加有效、更加出色,能使我們產品一次合格的幾率提高。部門里的氛圍我們作為最主要的調劑人只有在多溝通多了解之后才能真正的扮演起這個調劑人的作用,按照預定的方向循序漸進的發展。試想一下,每個員工都是大社會里的一員,來到我們小群眾里規章制度遵守是務必的,但他們都有著不一樣的文化背景、不一樣經歷、不一樣思想,如果當員工出現一般問題的時候我們怎樣辦。肯定得第一時刻上前做起教育、疏通思想。如果互相了解不深,給員工一種我們高高在上的感覺勢必做工作的難度會大大增加,而在這樣做完工作后員工受到的教育和認識到的錯誤往往
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我們在這些事情來臨之前做好我們的感情鋪墊工作,至始問題來臨之時我們才能真正的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來調劑部門里來自于工作上、同事之間的問題和沖突。長期下去整個部門的員工有了凝聚力維系住良好的內部關聯和簡單的工作氛圍,從而引發出員工自覺尊規守紀和圍繞部門任務剛好各項工作的良好習慣,成為一個用心、快樂的工作者。
三、把心放開在制度框架內能讓自己快樂翱翔
作為公司的一名管理者務必要為部門員工思考甚至于為了持續良好的工作氛圍而做出舍取,正因我們是公司的中流砥柱,是連接高層領導和基層員工的'重要橋梁。和公司員工之間,由于任務職責的分工本來就是處于一種管理和被管理相互沖突和矛盾的狀態里。那么我們對員工的關心愛護就不能等同于放松要求、一味的放任自流,必須要把這種愛護建立在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公司的規則制度這平臺上方。在公司這個大舞臺上方難免會出現極個別的員工因個人感情色彩的緣故給我們出上道德觀念的難題,影響我們情緒甚至尊嚴。但我們必須要認清管理與被管理者之間的差距和區別,要持續住一個成熟管理人員冷靜,盡量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學會體諒員工的一時之錯,畢竟他們在平時工作中為了公司發展比我們付出了更多的體力,而我們在管理之中也不是為了爭奪這一時之威。況且有了良好的風氣以后,公道會自在人心。管理者合理的讓步往往會換得更多的尊敬,這種尊敬往往比高姿態、高要求使員工獲得的工作動力大得多。讓我們大家在規章制度框架內都成為快樂的工作者吧。
本書對于我的幫忙是十分大。它讓我明白在以后的工作中,就應調整自己的心態,減少抱怨,發奮地接納自己、確定自我價值。遇事多從自己身上尋找問題,發奮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任何時刻都要發奮持續用心良好的心態。馬云說過,“不抱怨的態度是人生的第一態度”。我不能將眼光只著眼于眼前的困境電影觀后感,而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到未來,看到我漫長的生命歷程。正因,在漫長的生命中,眼前的困境僅僅是滄海一粟而已,我堅信自己會有很多機會來改變的。正如書中所說:“停止抱怨,你就已經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雖然這條路還很長很遠,還需要我付出無法想像的發奮和代價,但是既然做了選取就就應用心地走下去,勇敢地應對前進道路中的各種不確定。
不抱怨的世界感悟心得篇5
近來,我們單位領導給我們推薦了美國心靈導師威爾鮑溫的這本《不抱怨的世界》,讀該書后,讓我對抱怨有了嶄新的認識,讓我感到受益匪淺,對我的工作和人生規劃等方面有了極大地指導和幫助意義。下面我就用一直支持著自己走下去的一些話說說吧。
‘認清自己的卑微是你奮進的力量’。不要抱怨別人會在你的背后說閑話。反而要感謝那些說你閑話或絆你腳的人。因為你還不夠優秀。感謝她們提前告訴了你讓你早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而加強自己,不斷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在這里我也提醒那些老是在別人背后說閑話的人:‘要想絆倒別人,首先你自己得足夠優秀,否則他將抓住你的弱點,到最后絆倒的是自己’。還有要認清你們彼此間是否系在同一條繩上,否則你自己受到的傷害會更大,后悔莫及,兩敗俱傷。
‘有些東西你在別人的心目中一旦定位,那任憑你怎樣對待或者為她做多少事,她依然如此’。不要抱怨,因為你還不夠優秀。換個角度去看風景,用心去對待、去感受,或許會更加美麗,更值得珍惜。用心去做,你將會無怨無悔。
‘執著你的追求,你將獲得成功’。在這點上,我做得還好吧。在畢業后我感覺我的身體越來越差了,也許是多方面的因素吧。當然我也沒有去抱怨自己的病,只是當時下了一個決心——回家,相信有了好的身體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就這樣我在家呆了一年。當然這個決定也不是憑空敢下的,而是有備而做出的。我在之前查了大量的資料,最終綜合總結出來的一種藥方。在那一年里我確實出現了好些痛苦的癥狀,我當時感覺我回不來了。期間我也記不清自己有過多少次清晨起來全身酸痛,邁著沉重的步伐慢慢移動著。還有可能是因為藥的副作用吧。我有一次清晨感覺頭暈直吐,讓我臥床一整天,還是自制的豆漿吸附毒素,才好起來的。不管有多困難,有多苦,我都堅持走了下來。在家期間也發生過很多事,我都控制自己的情緒,‘不管別人說什么做什么,永遠做自己認為對的打算’。就這樣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我健康而且也找到了自己現階段感覺還好的工作吧。所以不要抱怨,因為抱怨也是枉然,不管你怎樣對待,它依然存在著。要積極主動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生活就這樣,既然活著就一定要好好地活著,永不放棄。
‘把什么看得太重,就得在什么地方付出代價’。抱怨就是把自己的觀點和注意力放在自己都不想要的東西上,談論負面出錯的事。其實把注意力放在什么上頭,那個東西就會擴大。抱怨的潛在目的是獲取別人的關注和同情以逃避現實中不敢面對的事情。通過抱怨獲得同情和幫助得不償失,因為得到的微乎其微,失去的卻是最寶貴的信心,他人對自己的信心,自己對自己的信心。抱怨就是把注意力放在不該放的事上說閑話。不但于事無補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浪費我們的時間精力、還會招引來更多的麻煩與不順利。如果我們集中精力于我們自己的能力能夠應對和處理的事上,不在別人的事和上帝都管不了的.事上浪費時間、精力,我們的進步一定突飛猛進,我們的面貌一定日新月異,我們的生活一定幸福美滿,這不就是我們想追求的嗎?
‘我們是普通的人,對于我們來說,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我們的人生由我們的想法所創造’。心想事成這句顯然不絕對,但首先要心想事才可能成卻是絕對的。你連想都不敢想、想都沒想過的事怎么可能成就呢。
‘付出不一定有回報,但也只有付出它才會有回報’。別指望別人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候來幫你,因為你們彼此誰也不是誰的誰,該自己面對的一定要勇敢面對!沒有人有義務對你好,很多關系都是相互的,只要有一方的退出,那么這種關系也將變得不乎存在。所以好好做人,好好做事,認真對待,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在現實生活中,每當我們和朋友、家人聊天時,常常會說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點點滴滴,這里面有苦,也有樂。苦,我們希望得到對方的安慰和同情,所抱怨的事物也是我們想實現或想得到的東西。樂,我們希望對方能夠對自己的觀點給予認可,展現自己的魅力。要想改變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不斷抱怨,永不滿足的壞習慣,讓我們大家一起不抱怨,懷著積極的心態從容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并接受它,從今天開始…
說明一點這是幫一個朋友寫的她們單位要寫這個讀后感,我在5月3號答應的所有就幫寫咯亂寫一通呵呵
我也買下啦這本書預計7月1號到。我也希望那天到就當作是自己的禮物吧。等到我真正看過這本書后,會不會感覺自己有多幼稚多無知。當然我自己寫啦上面的一些是不是也在抱怨呢?我也不知道。也沒必要知道。哈哈,傻傻的自己。
不抱怨的世界感悟心得篇6
美國史上最著名的心靈導師之一威爾·鮑溫,發起了一項“不抱怨”運動,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制的紫手環,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只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為止。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個國家600萬人熱烈參加這項運動,學習為自己創造完美好的生活,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悅。活力四射的正面力量。而你也可以成為其中一份子,戴上紫手環,接受21天的挑戰,為自己創造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
這是我在《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中看到的,當時我看了這本感覺很郁悶,因為我們生存的世界當中充滿了抱怨,當然我相信每個人都非常的討厭抱怨,但是這個就跟人們的七情六欲。喜怒哀樂差不多,勢不可磨滅的,不抱怨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這個貌似離我們很遙遠,因為抱怨不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同生活情境不同事物,表示我們的不滿,如果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抱怨我們就會在腦海里抱怨給自己聽。《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提出這一項神奇的“不抱怨”運動正是我們當代的人們需要的,我們應該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著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著抱怨轉成祈禱,這樣人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轉變。人的人生也會更圓滿、和諧。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從來就沒有想過生活中關于抱怨的問題,沒有仔細想過原因。過程,因為在我們當代社會抱怨在生活當中是理所當然會出現的現象,沒有從不抱怨,我相信就算是“圣人”也不可能做到不抱怨,鮑溫認為,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的任何事情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比如說:抱怨自己的身體健康,抱怨自己在工作中為什么會出錯等。這些都是都是能讓自己取得附帶的好處,在我們的抱怨中,我們也對世界傳遞我們也是受害者的訊息,而這樣做的話,只會帶來更多的受害者,而不是減少受害者。
從現在起,我們應當做一個積極的人,談自己想得到的東西,而不是抱怨不喜歡的事物。談自己在一件事上得到了什么,而不是去抱怨為什么要去做一件事,這樣我相信大家都會變得更加美好,和諧。
不抱怨的世界感悟心得篇7
書中提到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有意無意的種.種“抱怨”細節,一下子把我的回憶拉到了大學時光自我評價。有一個同學至今使我難忘。他就是一個無時無刻都在抱怨生活的人,他生活得痛苦,他四周的同學也覺得與他在一起很難過。
記得那個同學從新生報到的那一刻起就開始抱怨,一進宿舍門抱怨學校怎么沒為學生預備床上用品,接著抱怨住宿費那么貴還沒有配洗衣機,之后抱怨飯堂飯菜難吃,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沒有一點使他滿足的。之后的日子,抱怨得越來越厲害,抱怨廣東夏天太熱冬天不冷,就連天上下雨,他都覺得是老天專門與之作對。同學們都不喜歡跟他一起,從他嘴里聽到的,總沒有一件開心的事情,不是這不好就是那不好。然而抱怨這些,對他來說,又有什么實際作用呢?他只會越來越不開心,心態一不好,干什么事情都不會順利,抱怨就越厲害,如此惡性循環,生活還有什么樂趣呢?
看完《不抱怨的世界》,再結合身邊活生生的例子,不難發現,我們經常抱怨的事情,只是在當時的心境下覺得像晴天霹靂一樣,但只要恢復平靜之后,回頭看,我們就會覺得一切都是過眼云煙,神馬都是浮云。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事似乎連性質都變了。實在,事情還是那件事情,唯一改變的只是我們的心境。
假如我們碰到題目時,一開始就能以冷靜的態度和平和的心境往看待和處理,很多題目都不再是題目。當工作不順利時,是否能夠暫時放下一切,或許到空曠的地方走一走,呼吸下新鮮空氣,再重返辦公室,煩躁的心情只會讓工作越來越糟。當生活不如意時,是否可以將其當成一種難得的經歷,人生因起伏而出色,橫看成嶺側成峰,或許換個角度就能發現另一處風景,換個心情便能重新啟程,怨天尤人只能使自己陷進困境不得自拔。不抱怨的人看世界總是天堂,總抱怨的人走到哪都像是地獄,你愿意過那種人生呢?答案無疑是前者。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總是如此。有時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把自己逼到一個死角,痛苦不已。但也只有自己,才能救贖自己,關鍵就在于是否能改變心態。這也是領導們為什么總不停告誡地我們,在工作中,必須要先處理好自己的心情,再處理事情。不同的文字,實在闡述的都是同個簡單卻很難做到的道理:心態決定一切!
讓我們用《不抱怨的世界》來警醒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努力工作,專心生活,做個快樂人吧!
不抱怨的世界感悟心得篇8
讀了《不抱怨的世界》,我感覺到這不只是一本心靈讀本,更像是一本工具書。它不只是從理論上闡述了抱怨的負面影響,還提供了一個非常實用又操作簡單的方法,來解決“怎樣可以不抱怨”這個問題。
我也是因此帶上了隨書贈送的紫手環,發現我自己的抱怨實在太多了,常常在上班的時候抱怨“又沒睡好”,常常在下班的時候抱怨“累死了”,抱怨客戶填單“又”不完整,開車的時候抱怨出租車不講規矩,抱怨紅燈太久等等,這都是我之前從沒有意識到的。有人說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會對你笑,你對它皺眉,它就會對你皺眉。
常常在抱怨之后發現自己心情也跟著糟糕了起來,抱怨確實給我帶來了不少負面的影響。但仔細想想,我們平時抱怨的事都是些小事,再回頭想想,根本就不值得因此不高興,而抱怨以后像是把不開心的`事放大了好幾倍,讓自己又回味一遍,也讓身邊的人也跟著受到了負面的影響。
本來我只是好奇,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發現了這些自己平時不會注意到的言語舉動,自己也大吃一驚,于是就跟著書里的方法自己嘗試了一下。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