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觀后感簡短
電影八佰觀后感簡短篇1
沒有天生無畏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題記
告別半年的“冰封”狀態,電影院復工已有一個多月了,近期《八佰》刷爆了我們的朋友圈。疫情雖然讓人懼怕,但觀眾對這部《八佰》電影卻充滿了期待!上周我和同學一起去看了這部電影。
《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后一役,講述了日軍攻打上海時,“八佰壯士”堅守四行倉庫,用智慧、勇氣和鮮血,迎面阻擊敵人四天四夜的故事,《八佰》選擇自下而上的底層視角,以一群臨時并入阻擊部隊的非正規軍為主視點,講述了一群英勇無畏的熱血兒郎們也會眷家戀母,但為國捐軀但死而無憾,怕死畏戰的散兵游勇在迷茫怯懦中找回民族大義與家國情懷的故事。
跳
“快,快給我砸!手不要停!找準點,給我砸!”這是四行倉庫里謝晉元發出的指令,日軍就在樓底下,只有砸開了這面墻,才能與日軍進行搏斗,那墻是用磚頭一磚一瓦砌成的,非常的堅固,想要用錘頭砸開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是面對日軍的進攻,就必須要把它砸開!說干就干,陳樹生和老算盤一起用錘頭砸墻,你一錘我一錘,終于把墻砸出了一個洞來。以陳樹生為代表,一群戰士們義無反顧的將炸藥綁在自己身上,異口同聲的喊著:“綁緊點”!他們將炸藥牢牢的拴在自己身上,然后整齊的排成一字形,跳下樓去,與敵人同歸于盡。這種無畏生死、義無反顧的精神使我感動至極,淚珠在眼眶里不由得的打轉……
護
謝晉元在征求過大家的同意后,決定在天臺上升起旗幟。而這面旗幟代表的不僅僅是他們的熱血希望,更是在向敵人們挑釁!果然旗幟還未到達頂端,日軍的飛機便飛來了,謝長官的第一個命令就是保護旗幟!戰士們紛紛跑上前去,不顧危險,死死地抱住旗桿。即使自己的身體暴露在外面,敵人的炮彈隨時會擊中自己,但他們的手,以及他們的保護旗幟的決心,并未因此而放開……
退
四行倉庫和安全區只有一座橋的距離,謝團長在收到指令后,決定當晚全員撤退。雖然橋并不長,但是這也相當于完全暴露了自己,果不其然,謝團長沖鋒在前,帶著幾個人先行上橋,被日軍擊中了。但他們并沒有倒下,而是用盡自己最后的力氣,為隊友打掩護。最后,他向后面的隊友們喊了一聲:“快過橋,活著就是勝利!”最終大家還是成功過橋了……
八佰壯士最后的堅守,極大地激發了河對岸所有百姓強烈的抗日情懷,猶如星星之火一般,卻可以燎原!
片中有多個觸人心弦的時刻,其中最讓我戳淚戳心的一幕,源于一個看似平常的對話場景:跟隨方記者進到四行倉庫的外籍女老師詢問戰士們,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還這么拼命抗爭,有什么意義?
一位戰士回答:“意義?這里是我們的家!”
《八佰》它不是一部簡單呈現歷史真實事件的戰爭電影,而是一部帶給我們許多“意義”理解的作品:它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了“家國”的意義、“壯士”的意義、“軍民頑強抗爭”的意義以及“舍生取義”的意義。
此刻,我想起片頭打在銀幕上的那句話:“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向所有為保家衛國貢獻過力量甚至生命的烈士們致敬!
電影八佰觀后感簡短篇2
暑假里,媽媽帶我去看八佰這部電影,這個影片選材于1937年發生于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戰為淞滬會戰最后一役,故事圍繞“八佰孤軍血戰四行倉庫”展開。
這部電影最令我震撼的地方是幾位戰士身系炸藥包,舍生忘死的從幾層樓上跳下去并念著自己的籍貫和姓名的時候,說明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懷著對祖國深厚的感情,對父母、親人的思念,肩負著身為軍人保家衛國的責任義無反顧的往下跳時,忘記了死亡的恐懼,舍生取義。
回想整部電影,還有很多讓我熱淚盈眶的場景。這些平凡的人,這些普通人,這些平時根本不起眼的人,在中華民族最危難的時候選擇了寧死不屈,用寶貴的生命守護著祖國的榮譽。
看完《八佰》這部影片,使我對這些用生命守護著國土的軍人,寧死也不讓國旗倒下英雄氣概無比的崇敬!我們一定要延續英雄們的光榮,作為祖國的花朵,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使祖國更強大,成為世界之巔。
電影八佰觀后感簡短篇3
因為疫情,已經有一年多沒有進電影院了,由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暑假有幸和爸爸媽媽觀看了2020年的第一場電影——《八佰》。
通過觀影介紹,我得知這是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也是一部票房很高,又有我喜歡的演員鄭凱和俞灝明,讓我對這部電影充滿了好奇。
對歷史沒有多少了解的我,在爸爸媽媽的初步講解當中,大約有一些模模糊糊的了解。這部電影由管虎導演執導,電影出現的人物眾多。它講述的是淞滬會戰末期,中國軍隊西撤,只留下420余人,固守上海,但是為了迷惑敵人,謝晉元報出虛假人員800人,這才有了“800壯士”之說。在生與死的決擇中,“800壯士”為和平奔赴沙場,發出了“不當亡國奴”的怒吼,他們以血肉之軀誓死堅守上海,彰顯了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氣節。
電影的開頭是一條河,隔著四行倉庫和租借,河這邊斷壁殘桓,滿目蒼夷;河的那邊,萬家燈火,歌舞升平,影片一開始就是以逃兵的世界進入,這個老百姓以及逃兵誤打誤撞被編入了自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十五二四團。
這些人有從鄉下來的青年和孩子,本來想見識大上海的繁華,卻被誤當成逃兵,抓起來送進四行倉庫;也有積極領軍餉,消極上陣的老兵油條,不幸成了敢死隊的一員,這些本來習慣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國人被迫經歷了這場戰斗。
“兄弟們,我們這些軍人一步都沒有退守!東北淪陷,華北淪陷了,但是現在因為有你們,上海還在!”這段臺詞,簡直將現場觀眾的愛國情懷和淚點激發到了極致,全場充滿了嚶嚶的抽泣聲,中國正是有這樣的民族精神才得以日益強大。
電影結束時,全場鴉雀無聲,都在悲痛的情緒中默默地離開,這樣的場景是我沒有見過的,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靈。
沒有人不怕死亡的,也沒有真正的英雄,畢竟他們和我們一樣也只是凡胎肉體,是父母細心呵護養育長大的。歷史雖然過去了,但是要牢記歷史,要努力讓自己更強大,少年強則國強,吾輩應當自強自立!
電影八佰觀后感簡短篇4
疫情以來,第一次走進電影院,看了管虎導演的《八佰》。很是慚愧因為這部電影我才知道這場如此慘烈的戰役,這次戰斗中我國實際參戰人數只有420人,為了迷惑敵人,對外宣稱800人,史稱八百戰士。
當那英演唱的片尾曲《蘇州河》響起,遲遲不愿離開影院,只因想看看很多真實人物介紹,知道他們的名字和籍貫,有的戰士甚至連張照片都沒有留下……
影片盡量給我們還原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拍攝場景震撼,拍攝手法巧妙,鏡頭設計總是巧妙從租界記者的望遠鏡內轉場到戰場,強烈的對比感震懾著每一位觀眾,無論是彩色繁華的租界,灰黑破舊的四行倉庫形成的對比,還是鏡頭的最后,高樓林立的現代大魔都依然挺立的滿布彈孔的大樓舊址。
特別讓人感動的是所有貼近人性的真實表達。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在成為英雄前他們都是普通人,很多角色思想轉變非常貼近人性。害怕,想回家,最后無論是正規軍,雜牌軍,還是游擊隊,都是為了中華民族的榮譽而戰斗,用謝晉元團長的那句話,是作為種子去叫醒另外的人。
看完影片,心中除了感動佩服,更多的是致敬,致敬那場戰役中犧牲的以及幸存的人們,無論是留下姓名的,還是不知名的英雄,無論是軍人還是平民,你們都是好樣的。
電影八佰觀后感簡短篇5
電影《八佰》票房已經突破__億,點燃了剛剛重啟的國內電影市場,同樣也收獲了許多好評。電影的上映也引發了網絡上關于那段慘痛歷史的熱議,故事原型發生地上海四行倉庫遺址紀念館也隨著電影的上映引來了大批市民前來參觀。
《八佰》是什么?
電影從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后一役開始,講述在謝晉元團長的指揮下,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八百壯士”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日軍進攻達四天四夜的英勇事跡,呈現出抗日戰爭的艱苦卓絕和八百壯士的英勇形象。《八佰》是這群勇士共同的名字;是一條河間隔出天堂與地獄的戰爭史奇觀;更是抗日戰爭中千千萬萬的英雄縮影。
電影里中國軍人堅守倉庫英勇抵抗與一河之隔的租界里的歌舞升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聽起來不可思議但事實的確如此。1937年的大部分國人并沒有覺醒,他們不認為這個國家的戰爭跟他們有任何關系。很多人認為保家衛國流血犧牲那是軍人的事情,就算日本人已經轟炸了上海,摧毀了這個城市,也依舊炸不醒租界里的人們。在他們看來,日本人是不敢進入英國租界的,生意繼續做,大戲繼續聽,日子一切如常。就連支援淞滬會戰的地方保安團的民兵,都琢磨著趕緊溜號回家,好把家里的那幾畝麥子給收了。
四行倉庫保衛戰讓租界的國人看到了什么是戰爭,什么是舍生取義,倉庫對岸的蕓蕓眾生也最終完成了從麻木到奮起抗爭的轉變。
在收獲好評的同時,電影《八佰》的熱映也引來了網絡上的不同看法,認為影片夸大了真實的戰況,美化了國民革命軍隊,掩蓋了主力軍隊潰敗撤退的事實。這些批評大多是基于對抗戰初期國民革命軍抵抗不利的不滿情緒。不過,也許對于這部電影大可不必如此苛刻,以電影的形式還原歷史,本身就需要不少的藝術加工。更何況在《八佰》之前,許多人并不了解淞滬會戰這段慘烈的歷史,這部電影起碼讓人們知道了四行倉庫,也知道了上海晉元中學是為了紀念哪位民族英雄。這難道不是《八佰》最大的意義么?
電影八佰觀后感簡短篇6
看完這部電影,有種悲痛和自豪的感情從心底里涌動著。我好像透過屏幕,真實的感受到了那些戰士的勇敢和無畏。這些有血有肉的戰士就是我們的民族英雄,他們放棄小家,保護國家,用生命和鮮血喚醒了我!讓我懂得了身為中華兒女應該怎么去做。
面對日軍無法用手榴彈炸開的鋼板,戰士們把身上綁上炸藥,毅然從樓上跳了下去。他們的犧牲不是無謂的掙扎,無用的表演!每一位高聲報下自己的名字,伴隨著硝煙消失的戰士,都是默默無聞的英雄。
一開始百姓隔岸觀火,硝煙飄到眼前,卻依舊毫無警戒之心,總以為有外國人保護是安全的。后來親眼目睹戰士們用血肉之軀筑起保衛國家的血肉長城時,這些生活在租界的人們慢慢的覺醒了,他們就開始自發的為守備軍捐錢捐物,接電話向,送國旗和藥品,做一些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場戰斗不僅僅是400人的戰斗,更是中華人民的戰斗。
影片最后,軍隊需要向租界撤退時,他們面對敵人的瘋狂掃射一點都不畏懼,看著戰士們身后的血霧,我不禁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一句話:“茍活者在淡紅色的血色之中,會依稀看見渺小的希望,真正的勇士,將更奮然前行。”沒錯,在血色之中。我看見了中華民族的希望。那希望穿越時間。在我胸口燃燒,這800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國人,他們且行在血霧之中,喚醒了沉睡的麻木的自以為是的中國人民!八佰,不僅僅是八佰人,更是一種向死而生的八佰精神。
電影八佰觀后感簡短篇7
八佰是一部戰爭片,它記載著1943年的戰爭歷史和日軍與中國軍的戰爭。
這戰爭的時間有4天。每一天的戰爭都不同。
第1天的時候,日軍大部分的,從中國軍的倉庫趕來。然后中國軍強勢防守,終于把倉庫安然無恙的保存下來,并且將日軍全部打敗。
第2天,日軍他們派出了怪車,這個怪車是用鋼鐵做出來的,連手榴彈都不怕,還有一些日軍,手上舉著鐵板來擋住手榴彈,還有兩個日軍負責鑿墻。于是,中國軍就用自曝兵的形式來,炸開這些鐵板和怪車,最后終于把日軍成功打敗,但是,倉庫現在的人員只剩下420人。
第3天日軍就派出了戰斗機來轟炸中國軍的倉庫,在轟炸機沒來之前中國軍就已經升起了國旗,然后就有了轟炸機,來攻打倉庫,隨后有一個人拿著機槍把飛機打落了下來,但是還有一輛,另一個人就用獵槍把飛機打跑了。
第4天的時候,中國軍決定撤退,因為第4日如果再次打下這句話,可能會讓老百姓受苦,更何況是殺害,所以就選擇撤退,讓他們撤退的那一瞬間的時候,日軍的照明彈就打響了起來,隨后他們就準備沖橋,但是沖橋的過程中,那些日軍用狙擊槍和機槍把那些,把那些沖橋的人全部都殺了。但是沖橋結果如何,我具體也是不知道。
這部電影讓我知道了:“中國的人就要保守中國。
電影八佰觀后感簡短篇8
抗日戰爭勝利的第七十五周年,一部令人熱血沸騰的影片《八佰》上映了,今天,我觀看了這部期待已久的影片。
這是淞滬會戰的最后一役,國難當頭,八百壯士早已將生死置于度外,沖鋒陷陣,孤軍堅守最后的防線——四行倉庫,抵抗住了日軍多番進攻,足足留守了四晝夜。在這些壯士中,很多人都是無名小卒,但他們無懼強敵、孤軍奮守的壯舉,為中華民族留下一個有關血性和尊嚴的傳說。英雄本無名,中國一定強!
舍生取義
當天下午兩點,孤軍用架在樓頂的機槍伏擊并殲滅了第一波來犯的敵人。隨后,100多名日軍在鐵甲的掩護下再次向四行倉庫發起進攻。眼看日軍就要沖進倉庫大門,敢死隊成員陳樹生渾身綁滿了手榴彈和炸彈,從頂層躍下,與敵軍同歸于盡。陳樹生是四川人,生前他在一件白汗衫上給母親寫下血書:“舍生取義,兒所愿也!”
看到陳樹生如此壯烈犧牲,我的眼眶濕潤了。這是有多大的勇氣,才能讓他與敵人同歸于盡啊!他是不怕死嗎?答案當然不是。他的家里還有他的老母親等著他,等著他回去盡孝。可是為了倉庫不過早被日本人攻下,他已沒有時間顧忌生死。“人生自古誰無死”,為國而死,他是真正的中國人!我們永遠忘不了他們!
冒險送旗
當時中國軍隊都沒有攜帶國旗和軍旗,謝晉元突然提出希望有一面國旗懸掛在四行倉庫頂上,以振國威軍威。聽到這個消息,上海市商會迅速送來了一面大國旗。突然一名女童子軍楊惠敏,很勇敢地用油布包了一面大國旗,在槍林彈雨之下,跳入蘇州河,租界的外國人都用大喇叭朝她喊,讓她趕緊回來。可她卻像不要命了似地拼命往前游,最終成功泅水到達對岸,將她帶的國旗送入國軍手中。四行倉庫中所有國軍集體起立,向這位勇敢的女童子軍敬禮。
雖然她沒有像那些軍人一樣上戰爭殺敵,但是她做的事情極大址鼓舞了上海市民和守軍的士氣。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這個叫楊慧敏的女子,她也是我們的民族英雄!
誓死護旗
第二天,國軍早早地把軍旗插在了倉庫頂端,以示軍威。由于久攻不下,急眼的日軍派出了戰斗機,對著倉庫樓頂就是一頓狂掃,在樓頂的國軍來不及躲避,頓時傷亡慘重。而軍旗的旗桿也被亂彈射中,斷裂開來。就在軍旗即將落地的那一剎那,“羊拐”沖上前去,一把抓住旗桿,與此同時,又有幾個人沖了上來,盡管日軍的戰斗機無情地掃射著他們,但他們仍抱緊旗桿,紋絲不動。他們守護地不僅僅是軍旗,更是我們整個民族,整個國家的尊嚴,戰可以敗,士可以殺,但不能丟了尊嚴!“男兒七尺軀,愿為祖國捐!”“中華民族萬歲!中華民族必勝!”
看完電影后,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在想,如果我是四行倉庫保衛戰的一員,也許我就像“老算盤”一樣,連槍都不敢開,總是想著活命,想要逃出去。如果我是被迫到租界避難的平民,我只能隔岸觀火,不能上陣殺敵。
我十分慶幸自己出生在和平年代,出生在如今繁榮富強的中國。這些都是革命先烈們用自己的鮮血換來的,他們用生命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抵御外辱的偉大篇章。我們要銘記這段歷史,繼承先烈們的意志,為國家做貢獻。少年強則國強,只有國家強了,會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