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觀后感800字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從而提高人們的交流能力。下面是一些朗讀者觀后感800字免費閱讀下載,希望對大家寫朗讀者觀后感800字有用。
朗讀者觀后感800字篇1
朗讀屬于每一個人,文字之美難以抗拒。也正是《朗讀者》、《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這些深藏文化內涵的節目,如一股股清泉,喚醒了人們許久未被觸摸的文化脈搏。
《朗讀者》已播出兩期,在這些朗讀者中,有大師、有素人、有世界小姐、有童話大王,我們能從他們的朗讀中看到大人物的真實,也能體味到小人物的真情。
有人感動于著名翻譯大家許淵沖先生的“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記住了多少日子。”
有人因花園夫婦“醒來覺得甚是愛你”這樣簡單又充滿情深的話而落淚。
而筆者,則在柳傳志先生給兒子的新婚致辭中,聽到了滿滿的愛與祝福,那一句“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兒女生活幸福還幸福的事呢?”更是道出了天下父母的心聲。
世界小姐張梓琳有感于與女兒的“遇見”,朗讀了學者劉瑜寫給女兒的信《愿你慢慢長大》。“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簡單又平常的小愿望中,我們聽到了一個母親對女兒成長之路殷殷的祝福與期盼。
如果說“遇見”是一種美妙的緣分,那么“陪伴”一定是最長情的告白。
陪伴是無悔的付出:陶艷波媽媽16年如一日陪伴兒子楊乃斌,和兒子做同桌,充當兒子的耳朵,風雨兼程,讓兒子無聲的世界勝有聲。
陪伴是無聲的挽留:童話大王鄭淵潔對爸爸說:“只要您和我媽媽活著,我就一直把他(童話大王)寫下去。”父親又對他說,“只要你一直寫下去,我和你媽媽就一直活下去”。
正像《朗讀者》這兩期的主題,我們和孩子也是緣始于“遇見”,情長于“陪伴”,希望在與孩子的相互陪伴過程中,我們都能收獲滿滿的愛與幸福。
如果說能有一段文字、一篇文章能詮釋“陪伴”的含義,那鄭淵潔的《父與子》當之無愧虧。
朗讀者觀后感800字篇2
《朗讀者》中的眼淚不少,但細細想來,這些眼淚,與文章本身,有多大關系呢?
濮存昕和醫生的故事感人,卻多多少少和老舍與宗月大師的故事隔著層皮;姚晨作為一個媽媽感激月嫂,和魯迅感激自我的保姆阿長又存在著些許出入。人設和情感與文章最恰切的一段,恰恰不是來自本土,而是我早先并不看好、香港的羅家英、汪明荃夫婦。他們的幽默、淡然、豁達、開朗,才正應了馮驥才的《老夫老妻》,既沒有搶戲,又很適宜。
當我看到羅家英和汪明荃拌嘴,突然感到比眼淚更加深刻的力量,那是兩個經歷了幾十年風雨的人,看透世事的平靜。
雖然他們的故事是喜劇收場,但相信許多的悲情故事,也能被演繹得哀而不傷。因為,我們要向孩子傳達的是,比感動更遠的領悟,是即使應對苦難,也能平靜處之,淡然微笑的風度。
學會節制,比只會哭泣更重要。
學會內心深藏悲愁卻不顯露,而不是滔滔不絕去訴苦抱怨。
《朗讀者》好,但它更像藝術人生,講的是嘉賓的故事;但如果它更專注文章,學會控制情緒,我會給更多掌聲。
有人會說,讀書的境界本來就分為兩層,一是我注六經,二是六經注我,也就是說一種是用自我的話解釋好文章,一種是用文章的觀點來說自我的故事,《朗讀者》顯然屬于后一種,它的境界更高呀!
這種觀點似乎也說得通,但對于孩子,連第一種我注六經都還沒有親自體會,直接給第二種不應當是過度拔高嗎?
所以,如果要給孩子看《朗讀者》,還是先讓他讀文章,看書,讓他理解原文的內涵,再看節目更好。
反觀也還算熱的《見字如面》,請兩位教授來解讀文章,就來務實得多。但無奈,比起一本正經地討論文本,還是煽情火得快!
在朗讀面前,每一個讀者都是平等的,他無關乎名望、地位、金錢、曲折的經歷,你能夠飽經滄桑,也能夠不諳世事,閱讀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套用簡愛那句話,我們的靈魂穿過書本,站在作家面前,我們是平等的。
唯有熱愛書本身,才會給孩子終身閱讀的習慣,并賦予他們豐富的精神、情感世界。
朗讀者觀后感800字篇3
近段時間,學校的同學都在談論著一個很火的節目,就是cctv4的《朗讀者》,趁著假期,我也瞄準了時間,按時坐在沙發前,打開電視,看看這很火的《朗讀者》到底是何方神圣。原來,《朗讀者》是一個綜藝節目,是以朗讀名著作為主要內容的。
我看得這一期,主題是《第一次》,這一期的嘉賓很多,有演員王學、棋手柯潔、作曲家許鏡清。這些名人嘉賓都說了他們人生中許多難忘的第一次,并且這些第一次都是他們人生中十分難忘的經歷,帶給他們許多的感悟。
在這么多的名人第一次中,令我影響最深刻的是許鏡清的故事,他是著名電視劇《西游記》的作曲家,也就是說電視劇里面的主題曲、插曲都是他的作品,為此,他花了整整四年的時間去進行創作,四年里他夜以繼日,十分艱苦。那時候,他還有一個夢想,舉辦一個自己作品的演唱會,但是,面臨的困難不是沒有好的作品,而是沒有錢,他缺錢。他嘗試過許多頒辦法去實現愿望,卻都一一失敗。就在堅持了多年后,終于在確定夢想的二十多年后,終于迎來的曙光,有人建議他進行眾籌。他接受了這個建議,終于成功在人民大會堂第一次舉行了他的兩場《西游記》演唱會。在演唱會過后,他深有感觸,就是這樣的一個夢想,二十多年以來,自己都能夠堅持下來,真的不容易,幸好在這二十多年中沒有放棄,終于圓了自己的夢想。同時還感嘆:只要還活著,這一點都不晚。
是啊!夢想只要經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在自己活著的時候實現了,無論什么時候都不會晚。同時,堅持也很重要,不要因為一次的失敗就放棄,更不能因為一次的失敗而自暴自棄。我們要向許鏡清一樣,二十多年的堅持換來的自己夢想實現的一刻。這不正是我們求學、求藝的堅持不懈的精神嗎?
就如我們班的刁子俊同學,他已經練習武術有五年了,在這五年期間,每天放學、節假日都回到學校進行訓練,終于,他的努力沒有白費,參加番禺區武術比賽獲得了一等獎、在學校的舞臺上為我們表演,這也是堅持夢想的結果。
好吧,夢想,我堅持,我來啦……
朗讀者觀后感800字篇4
《朗讀者》每期以一個主題詞為核心線索,嘉賓圍繞主題詞分享人生故事,朗讀一段以往打動自我、激勵自我甚至改變自我的文字。首期的主題是“遇見”,邀請了許淵沖、濮存昕、柳傳志、張梓琳、鮮花山谷夫婦、無國界醫生蔣勵等六組嘉賓來作朗讀和分享。有明星有企業家有學者有素人,嘉賓類型豐富又有層次感。
“沒有他,我也許永遠想不起,幫忙別人有什么樂趣和意義。”濮存昕帶著小時候身患小兒麻痹癥的故事而來,以一段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師》,來感激改變他一生命運的榮國威醫生。別人對你的幫忙,不是理所應當;在有本事幫忙別人時,不要事不關己。
“炮彈要多少次掠過天空,才能被永遠禁止。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風中飄揚。”之后上場的是無國界醫生蔣勵,中國版“姜暮煙”,她遠赴阿富汗進行醫療救助
“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兒女生活幸福還幸福的事呢”著名企業家柳傳志,出此刻《朗讀者》中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可是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柳林婚禮上的致辭。致辭寫得很好,“我榮幸地有機會給柳林當爹有四十幾年的歷史了”幽默開場,勉勵他們“真正理解,有夢想而不夢想化,以強大的心臟去應對未來”。帶著緊張、興奮和幸福綜合的復雜情感,這是企業家的另一面。
“醒來覺得甚是愛你”。成都的鮮花山谷夫婦,一千兩百畝花田是愛的承諾,結婚26年還堅持著為對方讀情詩的習慣。他們為觀眾帶來了朱生豪寫給宋清如的情書。
“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世界小姐張梓琳剛剛生下女兒,她朗讀的是作家劉瑜寫給自我女兒的文章《愿你慢慢長大》,年輕媽媽十分動情。
96歲的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壓軸登場。現場朗誦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的《別丟掉》,動情處熱淚盈眶。他是“詩譯英法唯一人”,給自我定的“小目標”,是100歲前翻譯完莎士比亞所有作品。董卿為了烘托,問場下觀眾:“床前明月光都會背,怎樣翻哪個英文好點的跟我說你敢翻”許老可愛極了,忙不迭地接茬“這個不難翻的”,然后開始解釋,場上場下笑聲一片。許老桃李滿天下,節目的最終是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學生朗讀他翻譯的作品。
朗讀者觀后感800字篇5
對于滿眼的娛樂與喧囂,《朗讀者》節目就像慢慢地翻開一本書,沒有驚心動魄的畫面,更無跌宕起伏的情節,隨著董卿那親切溫和的語速,觀眾情不自禁地投入、并靜靜欣賞著傾聽著。此時,每個朗讀者面帶表情,所朗讀的篇章段落、或唱首歌,都是根據自己親身經歷感受所選,或輕淡細膩如和煦的春風、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撥動并滋潤著每個人的心弦。
這是繼詩詞大會后,央視又一次在一套黃金時段,推出的一檔由董卿主持的又一個好節目《朗讀者》。我看了首播的第一期的一部分,沒看全,又在二月十九日即周日晚央視三套、于7點半進行的重播,感悟頗深。
首期節目以“遇見”為主題,邀請了“詩譯英法唯一人”許淵沖先生、知名演員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等文化領域的嘉賓,還有無國界醫生、為妻子許下一個鮮花山谷的丈夫、聯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譽主席柳傳志等人。他們所處不同行業,有截然不同的生活和夢想。
節目中,有董卿對嘉賓的采訪,有嘉賓帶著不同口音的朗讀,扎扎實實地呈現出、如她給節目的定位“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這檔節目跟《中國詩詞大會》,還有之前爆紅的《見字如面》氣質相仿,豆瓣評分高達9.3。“才女董卿”再次發力,請來演員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等人,把自身的故事融入經典作品中,溫文爾雅地給了大家一碗文化雞湯。
董卿站定在舞臺中央,由衷感慨:“我當了21年主持人,而今仿佛回到了起點。《朗讀者》中的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們要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并感動于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我對于一檔有著人文精神的電視節目的追求,終于要實現了。”說的多好啊,喜歡董卿大氣知性、端莊睿智的主持風格,我在心里默默地由衷贊嘆!
其實這些大多是非專業朗讀者,隨著音樂舒緩起伏、情緒的逐漸醞釀,抑揚頓挫,聲情并茂,加之觀眾用心傾聽,聚精會神的眼神交匯、甚至很多人眼里閃著激動的淚花,致使掌聲不時響起, 收到臺上臺下互動和鳴的效果。
朗讀者觀后感800字篇6
星期六晚上,我一如既往地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朗讀者》,本期節目的主題詞是堅持。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姚明。
他的理想之火,是在十七歲那年盛夏被點燃----要做一個出色的運動員。自此,他告誡自己,不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堅持不懈。姚明在堅持中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從中國男籃最優秀的球員到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的超級球星;從上海大鯊魚俱樂部老板到中國籃協主席。在籃球的世界里,他實現了自己最初的夢想。
2008年奧運會時,姚明左腳骨裂,有幾套治療方案征求他的意見。姚明說:“任何治療方案,都要將奧運放在第一位。”他堅持要參加奧運,決不放棄。
在人生的旅途中,無論是誰,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然后在挫折面前用怎樣的態度去面對,往往一念之差。是放棄還是堅持,對一個人的成長尤為重要。姚明成長的故事告訴我們,選定了目標,只有堅持才能到達彼岸。
記得上六年級時,我的數學常不及格,我一度心灰意冷,埋怨自己怎么這么笨,直到有一天老師找我談話,說:“丁麗潔,數學該加把勁啦,不然上初中時會很吃力的。你要知道,努力終有回報,你再堅持堅持,說不定數學就上來了。”老師的談話對我觸動很大,現在放棄不學就等于宣布讀書的路已到盡頭,我越想越害怕。事實上學習中,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選擇放棄,就好似游戲闖關一樣,一旦放棄就會滯步不前,硬著頭皮堅持一下,或許能沖破黎明前的黑暗。
堅持有時候是一瞬間的閃念,有時候是一輩子的執念。它是一筆財富,擁有了堅持不懈的精神,就擁有了改變命運的力量。海倫?凱勒一個聾啞人,正因為她不懈努力,不放棄自己的理想,披荊斬棘,攻堅克難,最終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作家。再比如剛逝世不久的偉大的科學家-- 史蒂芬?霍金,小時候醫生診斷他活不到三十歲,但他不向命運屈服,一心搞科研,正因為他的堅持,為我們后人留下了一筆筆的財富。
只瞄準,不射擊,不是好獵手;只吶喊,不沖鋒,不是好士兵! 所以,不要為失敗而彷徨,更不要畏縮不前,只要我們堅持行動付出努力,就一定會穿過暴風雨,到達成功的彼岸!
記住:堅持就是勝利!
朗讀者觀后感800字篇7
我有一個非同一般的父親。
觀看了《朗讀者》第七期以后,我感觸頗深。尤其是對惠英紅的父親印象深刻,可能是緣于我們的父親很相像吧。
在我的記憶里,總有那么一道背影,笨拙、沉默、不善言談。毫無疑問,他——就是我的爸爸。爸爸是個不太會表達愛的人,但是他給我留下的記憶,總是有溫度的。
小時候,我對他的記憶是淡薄的。他幾乎從未管過我,他和媽媽都是雙職工,只是下班回家了才抱抱我,給我洗衣服,給我買許多好吃的,但是陪我的時間卻很短暫,我是外公外婆帶大的。所以,我對他的印象很少,很模糊,也很陌生。依稀記得,他很高大。
懂事之后我一直和父母生活,他上班總是很忙,不太見得到他。他只要一回家就會先將我抱在懷里,什么也不說,只是靜靜地看著我。我緊緊地盯著他的大眼睛,希望從中看到些什么。在那清澈的眼眸里,有著深深的思念和無限的愛意,可惜,他不會表達。只是將我的小臉貼在他的大臉上,感受我的溫度。他只會抱抱我,因為對他的愛讓我無限眷戀他懷抱的溫度。又到了分離時刻,他提著沉重的大背包,在我和媽媽的注視下登上了火車,他很刻意地挑選了一個靠窗的位置,沖我和媽媽擺了擺手,意思是他要走了,讓我和媽媽多保重。我失落地低下頭沖他大喊:“一定要走嗎?”他苦澀地笑了笑,笑容充滿了無奈,然后點了點頭。我眼中盡是失望,充滿不舍地看著他,沖他揮了揮手,他落寞的目光定格在我的記憶中……火車“嗚嗚”開動了,帶走了爸爸,也帶走了屬于我的愛。
現在爸爸在家的時間多了,調動到了離家近的車站工作,只為方便照顧我。我別提多高興了。可是隨著我漸漸長大,和他的共同語言愈來愈少,每天不過問的是些瑣碎的小事,他也逐漸變得更加沉默,兩個人的關系越發淡了。我伏案寫作業時悄悄觀察他,哎!歲月不饒人,絲絲白發已向我說明了一切,他仿佛在一夜之間變成了一位垂暮的老人,而他望向我的目光,永遠是慈愛的。是的,他還是愛我的,只是愛得有些笨拙。
是的,我的確有一個非同一般的父親,可他也同其他天下所有的父親一樣,都深愛著自己的子女。時過境遷,滄海桑田,唯有父親那慈愛的目光永不會變。
朗讀者觀后感800字篇8
文化類節目受追捧,使得央視也找到了正確的打開方式。央視,真人秀時代的落后者,出此刻央視平臺上的真人秀顯得那么水土不服,以至于燦星《了不起的挑戰》播出一季后就換了平臺。此番《朗讀者》開播,并且擠掉了《星光大道》的排期,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幾近全面淪陷的央視綜藝,在娛樂化浪潮中前后失據的央視綜藝,似乎明晰了自我的發展定位,找準了與平臺調性相契合的節目類型。憑借《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在綜藝林立的山頭,央視順利安營扎寨。對《朗讀者》,央視也給出了極大的平臺禮遇,節目在中央一套和三套周六日晚八點黃金檔播出,開播當晚《新聞聯播》特意作了節目預告推介。
天時地利之外,《朗讀者》成事更有人和。這是董卿首次擔當制作人制作的節目。作為央視一姐,董卿并不高調,年主持央視春晚的經歷,敵可是《中國詩詞大會》上仿佛是信手拈來的吟誦為她在社交網絡吸的粉。腹有詩書氣自華,媒體似乎發掘出一個新的董卿,爭相獻上贊美之詞。楊瀾之后,中國電視熒屏上要論知性、落落大方的主持風格,董卿確是獨一份。這樣的主持人,與《朗讀者》的節目氣質是契合的,二者互相成就。董卿也把自我的文化趣味帶進了節目中,《朗讀者》“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是過去一年準備的結果,也不是之前一年在美國學習的結果,它是二十年的積淀。”
話雖如此,《朗讀者》的誕生之路亦不乏坎坷。策劃一年多,即使有董卿和央視的背書,找冠名商、拉贊助還是一樣難。文化類節目要怎樣做得抓人這是橫在節目制作方和廣告商面前的難題。文化類節目的呈現出口有限,漢字書寫、詩歌吟誦、成語接龍、國學典故、猜燈謎等形式幾乎已被窮盡;而若不包含競技、PK元素的話,則節目形式又將更為簡單。
《朗讀者》以“朗讀”為切入口,它很像一個讀書沙龍,董卿是知性的女主人。國外有作家朗讀自我作品的傳統,巴黎街頭,隨意走進一家書店,里面就可能有一個作家,在應對聽眾朗讀自我的新書。電影《成為簡·奧斯汀》的最終就是作家朗讀的鏡頭,《冰與火之歌》作者喬治馬丁興致來時也會自我讀一段。與《詩詞大會》中的飛花令一樣,朗讀是一種頗雅的文化活動,但其實并不是作者的特權。朗讀屬于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