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簡單的觀后感
觀后感可以記錄下觀影者對影片的印象和感受,同時也可以通過文字表達對影片或創作者的情感和態度。優秀的紅樓夢簡單的觀后感是怎么寫的?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紅樓夢簡單的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樓夢簡單的觀后感篇1
電視劇《紅樓夢》全劇共36集,由王扶林導演,堪稱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電視劇經典之作。
我未曾看過《紅樓夢》一書,有幸觀看電視劇《紅樓夢》,內心一次次被觸動,整個劇情如曹雪芹在開篇詩中所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在劇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那些爭奇斗艷的丫鬟小姐了。她們指與賈寶玉關系密切的金陵十二釵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史湘云、妙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賈巧姐、秦可卿、李紈。其次是副金陵十二釵甄香菱、薛寶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煙、李紋、李綺、夏金桂、秋桐、林紅玉、齡官、嬌杏和又副金陵十二釵晴雯、花襲人、平兒、金鴛鴦、黃金鶯、紫鵑、白玉釧、白金釧、司棋、麝月、彩云、芳官,她們也都個個俏麗,嫵媚動人。在劇中,三十六釵各具特色,她們都值得憐愛。林黛玉知書達理,心思縝密,擅長詩詞,教起香菱來也是一位好老師;薛寶釵聰明美麗,活潑愛笑,識大體顧大局,從不在小事上與人計較;探春身為賈府的三小姐,她精明能干,志向高遠,不被富貴蒙昏了頭……
在劇中,最隆重,最盛大,最熱鬧,最風光的場景莫過于“元春省親”的場面了。榮國府賈政的大女兒元春被封為貴妃,皇帝恩準她元宵節回賈府省親。賈府為迎接元春省親,專門修了一座大觀園。元宵節之日,元春乘坐繡鳳金鑾大轎,前呼后擁來到大觀園。大觀園內,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既有竹林掩映的江南風景,也有桑榆成蔭的鄉間田舍;大觀園內,上至賈母下到丫鬟,個個穿著綾羅綢緞,戴著金銀珠寶,喜氣洋洋地迎接元春。
在劇中,作為封建社會的叛逆者賈寶玉,他鄙視功名利祿,不愿走“學而優則仕”的仕途。他不喜歡讀追求上進的書籍,卻偏愛讀《牡丹亭》、《西廂記》等雜書。他喜歡和女孩一起吟詩作樂,一比高低。他與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相愛了,愛得純潔,愛得執著,致使他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后導致了兩人的悲劇。
《紅樓夢》可謂大悲劇。起初,隨著元春進宮,賈府逐漸昌盛;隨著元春封為貴妃,賈府達到鼎盛。后來,隨著元春生病暴死,賈府逐漸走向衰敗,大觀園內的不幸事接二連三。被稱為“多愁多病的身,傾國傾城的貌”的林黛玉病死了,當年叱咤大觀園的二奶奶在牢獄受盡折磨,死后用席卷著埋葬,真可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寶玉和寶釵雖喜結良緣,但也難逃厄運……偌大的一個家庭,說敗就敗,一敗涂地,無不讓人惋惜啊!
紅樓夢簡單的觀后感篇2
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被我在三天之內啃完了,這一本名著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發生了一段凄涼但又美麗的故事,讓人不禁淚流滿面。
這本小說講了金陵四大家族之一賈家的興衰史。出自蘇州的林黛玉,失去了媽媽的關愛,爸爸又工作繁忙,只好寄住在外婆賈母的家中,結識了表哥賈寶玉,并且愛上了他。而賈寶玉也同樣喜歡上了她。但是賈母卻沒有把林黛玉許配給他,反而將薛家的薛寶釵許配給了賈寶玉。林黛玉不久得了抑郁癥,離開了人世。雖然薛寶釵討人喜歡,但依舊阻擋不了賈寶玉對林黛玉的思念。賈家開始衰敗,而賈寶玉只好去當了和尚。
而書中也有不少我敬佩的人,如林黛玉。她善解人意,多愁善感,還十分富有智慧。他曾為花寫了一首詞,名《葬花詞》,充分地體現出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特點。詩將是她的靈魂,詩將她精神的寄托。我一定要像林黛玉一樣,努力學習,成為一位多才多藝的人。
紅樓夢簡單的觀后感篇3
有一本書世人皆知,讀過它的人都流下了或悲天憐憫或感動的淚水。這本書就是曹雪芹先生的著作,也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
《紅樓夢》這部古代長篇小說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生活為基礎,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以及寶玉和寶釵的婚姻悲劇為主線。“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癡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償。”這副對聯就已經感嘆了寶玉和黛玉的悲劇。寶玉的身材飄逸、黛玉的純潔脫俗、寶釵的通情達理……都仿佛讓我進入了他們的生活環境。而大觀園中的每一個女孩都有辛酸的歷史,我好像就生活在她們之中,能感受到她們的純潔也能看到她們的悲苦。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副對聯足以說明了那時的真實生活面貌。“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真的是讓我哭了許久,為曹雪芹先生,也為《紅樓夢》里的人物。有誰又能真正的讀懂作品的含義呢?
《紅樓夢》故事中的悲歡離合,一點一滴的進入了我的心中。這本書猶如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心中的.一扇門。
紅樓夢簡單的觀后感篇4
大家應該都聽過《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這首歌吧。我們只要一看見這首歌肯定就會想到《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所以我今天要說的就是《紅樓夢》的讀后感。林黛玉所個紅顏多簿合的人,她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死了。賈寶玉從生下來嘴里就含著一快稀世寶玉,所以就起名叫寶玉。從小到大都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長大的。薛寶釵所賈寶玉姨娘家的女兒,薛寶釵從小知書達理、善解人意。很多人都很喜歡她。王熙風所賈老太太娘家的親戚。后來嫁給了賈鏈。做了賈家的二奶奶,她仗著賈老太太的寵愛很霸道,很壞,賈府的人都很怕她。
黛玉十幾歲的時候就搬到了賈府去住,所以她和寶玉從很小就在一起玩。感情非常的好。后來薛寶釵也搬進賈府,所以黛玉就因為這件事就落下了命根,寶玉因此也很擔心她。
后來因為寶玉的玉不見了就變得癡癡傻傻,賈老太太為了給寶玉沖喜,想讓寶釵嫁給寶玉。所以王熙風就想出一個掉包計,騙寶玉說,給他取的新娘所戴玉。就在寶玉的新婚之夜可憐的黛玉就歸天了。寶玉揭開蓋頭的時候看到不所黛玉非常的生氣。之后大病一場后就去出家當了和尚。
所以在人之間不應該一欺騙,都應該坦誠相對,才能一美好的大結局。
紅樓夢簡單的觀后感篇5
提起《紅樓夢》,人們總是想到電視劇,我個人頗不以為然。我認為一部好的小說,電視劇是演不出來的。電視劇眼的只是情節,而其中的感情是極難把握的。而且,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觀眾卻只有一個林黛玉,這時電視劇之所以不能稱之為文藝的原因,他的畫面感太強了,讓人無法聯想到別的。再者說,電視劇怎能不參雜著導演的感情?所以電視劇是萬萬不能代替原著的。《紅樓夢》作為我國古典文學的最高峰,經久不衰,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總之我建議大家都讀讀他,他真真正正是一部好書!
如果要分析一部小說就一定少不了人物分析。紅樓夢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林黛玉,這個人物我一開始是怎么讀怎么討厭她,但讀者讀者確實不由自主的喜歡上他了,我最討厭的人就有很多了……
《紅樓夢》的經典不僅僅是因為他描寫了許多生動的人物,還是因為它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紅樓夢所處的年代是中國最黑暗的年代,社會的矛盾不僅僅是婚姻自由問題,矛盾存在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紅樓夢看似隱晦其實一針見血的揭露社會的矛盾。這就是《紅樓夢》的魅力。
紅樓夢簡單的觀后感篇6
每一個階段讀《紅樓夢》,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這一次重讀竟然有了那么多的悲傷和無奈。
重讀紅樓夢,放下了青春期的幻想,多了對人生的思考,那一個個女人的人生,無論走過歷史長河的幾百年,依然有我們的性格,我們的影子,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的人生經驗,喜歡曹雪芹的文筆,歷經滄桑,經歷繁華與貧窮的人生百味后的深刻,喜歡那其中的每一個女人,喜歡他們活的淋漓盡致的人生。《紅樓夢》在封建歷史上第一次將女子作為主要人物,附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她們不僅擁有美貌、更擁有才華,在經歷玉堂金馬到陋室蓬窗的世事沉浮中,表現出了很多值得贊嘆的品質。“絳珠仙子”林黛玉敢于追求真愛,雖然超凡脫俗但是察言觀色間依然接得了地氣,以自尊掩飾小小的自自卑,小心眼中又不失真誠,確實是個我見猶憐的仙子。“大家閨秀”薛寶釵則擁有封建社會女子最標準的品德,行為豁達、隨分從時、罕言寡語、安分隨時,她包容身邊所有人的性格缺陷,以雍容大度的姿態面對所有的挫折和挑戰。“英雄闊大寬宏量”的史湘云,她心直口快,開朗豪爽,“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她的曠達不是一種出世孤傲,而是一種入世的情趣,她既無視高低貴賤,又不拘于男女之別、與人相交、一片本色、無功利之心。史湘云是全書中我最喜歡的女子,沒有之一,她身為女子卻有男兒的疏朗與開闊胸懷,她不為女兒的皮囊所累,當她如春風般掠過我的視野時,我滿心都充滿了欽佩和仰慕。“警幻之妹”秦可卿,雖然她是書中轉瞬即逝的一個女子,但是從篇幅不多的文字中依然能夠感受她婀娜多姿的風采,雖然的命運讓人唏噓,但在臨終托夢給王熙鳳的言語中,能夠感受到她對家庭榮衰的深深掛念。
紅樓夢簡單的觀后感篇7
“花謝花飛花滿天,魂消香殞有誰憐?”這是紅樓女子的悲傷;“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是紅樓女子最真實的生活。
細讀紅樓不僅為紅樓女子嘆惜。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她們兩個是紅樓夢的主角,是大觀園里的靈魂。
為報神瑛侍者,絳珠草用自己一生的眼淚來回報他。看似神話,曹雪芹硬是把它寫活了。她沒有薛寶釵的圓滑、招人喜歡。她冷傲、自負、多疑,卻又才華橫溢。“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個讓賈寶玉似曾相識的女子,這個不慕榮利追求自由愛情的女子,卻被冷漠殘酷無情的封建制度扼殺了——或許在那個冷酷的世界里,這是一種的解脫。
許多年來,她遭受了多少罵名。所有的人,似乎都認為林妹妹的死是她一手造成的。孰不知,她也是封建制度的殉葬品。漂亮,有心計,有城府又會籠絡人心。這成了一個亙古不變的評價,難道在那個深宅大院里自保也是一種錯嗎?難道獨守空房就應該是她一生的歸宿?
查抄大觀園,一記響亮的`耳光,震響天地:“我若是男兒身,早就出去了!”一句話表明了自己的心志!她精明干練,不墨守成規。
“元迎探惜”四春,只有她敢于反抗,也只有她活得最精彩。
欺上媚下的王熙鳳,寧死不屈的鴛鴦,投井而去的金釧,剛強倔強的晴雯,性格豪爽的湘云,美麗動人的可卿,溫柔賢惠的襲人,孤苦無依的妙玉,看破紅塵的惜春——
一曲紅樓之夢演盡人世間悲歡離合——
紅樓夢簡單的觀后感篇8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讀過紅樓夢,最讓人憐憫的或是林黛玉——這“閬苑仙葩”了。說她貌美擬七仙,文采比易安。唯獨自幼體弱,累弱多病,卻更讓人疼惜。黛玉是如水的女子,她的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沁芳閘葬花吟詩,發出“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悲嘆;大觀園喜散不喜聚,獨身一人也不覺寂寞;她淡泊名利,從不勸誡寶玉考取功名……種.種這般,她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清純。
欣賞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藕香榭魁奪菊花詩,稻香村傳語《桃花行》,無論是“青燈照壁入初睡”的詩情,“殘漏聲催秋雨急”的畫意;還是試看春殘花漸落”的哀婉,“一聲杜宇春歸盡”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氣質。
可惜的是正因為她的清高使得大觀園上上下下數百人沒有一個是她的知音,除了寶玉。可又是因為她的多愁善感,患得患失,那寶玉也總讓她傷心流淚。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我喜歡黛玉,因為她和別人不一樣,她有著絕塵而純粹的美,而且她不堪于屈服命運,她渴望改變命運,她以少女般懵懂的.心,叛逆著,孤傲著,讓人們不得不仰視她,崇敬她,或許這并不是她的本意;又或許,這只是她想偽裝自己,不想再受到傷害。
而這偏偏又為世俗所不容;矛盾無法解決,我們也只有看著瀟湘遠去的背影,獨自落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