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經典電影觀后感
《簡愛》講述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2022我們的新時代觀后感(5篇),衷心希望能為您提供幫助!
《簡愛》經典電影觀后感篇1
其實很早就讀過簡愛這本書,斷斷續續的,又回憶起一些來,在簡愛這部電影里,我們可以看到,宗教意識大于一切,人活著是為了信奉萬能的上帝。
正如9世紀70年代宗教學的宗教創始人馬克斯?繆勒說宗教是人類對于偉大造物主的承認。
英國的宗教史家和人類學家泰勒認為:宗教是人對神的關懷,是人們精神上的信仰,并接受著神性的指引。然而神性的指引只能使得一個人在精神上獲得提高,卻無法排除人的自然屬性。
然而簡愛的宗教意識也是在海倫的死之后,促使簡?愛開始真正去思考理想天堂與地獄的真實含義,對人世間生命的短暫和死亡是通向幸福和命運之門有了進一步理解。未來的國度--天堂是個幸福的地方,人可以毫不擔心地把自己不朽的那部分交托上帝。在海倫的墓碑上,有這么一個拉丁文"Resurgann",意思為"我將再生".其深廣的象征意義,一方面是指圣潔的基督精神不滅的,另一方面是指人類將是這種精神再生的載體。
但是這樣的信仰是建立在相依理里的,當心靈遇到危難,那么就會促使她想到了上帝,"求你不要遠離我,因為急難臨近,沒有人幫助我".憑著對神的旨意的敬畏,宗教精神的支持,例如影片中簡愛在痛苦和絕望之中、在靈與肉的抉擇上,決意出走,這再次顯示了宗教意識的巨大作用。
在西方國家,他們的宗教意識是非常強的,這樣的宗教信仰,雖在所相里,但時刻與能相進行溝通,這就像是打電話一樣,在中間是沒有傳話的,直接與上帝溝通祈禱,由于建立信的念比較強大,從而能撫慰自己的靈魂,但是不論如何,在所相層面里多數神性和人性的沖突的。人性是盲目的,人性習慣性思維是只要遇到或見到不平常的事,或則是超出人類的意識平臺的事,就會認為是錯誤的,或則是不可思議的,而宗教恰恰是超出了人類的意識。
所以在我們這個層面修學佛法,同樣需要建立強大的信念,可是在建立信念的同時,我們也要勇敢,因為勇敢和信念可以使我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但是需要的是先明理,如無明理容易安住在能相中,就像影片中,他們虔誠的信念祈禱上帝賜予他們福,可是他們從未想過,他們就是上帝,并能超越上帝,直至法身向上。
《簡愛》經典電影觀后感篇2
上學時就知道《簡愛》這部名著,作者是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但是未能拜讀。今天閑暇之余,觀看了影片。更加形象逼真的了解了小說的內涵。主人公簡愛頑強的生活及對愛的執著令人敬佩。
劇情:簡愛是個孤女,出生于一個窮牧師家庭。父母由于染上傷寒,再很短的時間里相繼去世。幼小的簡寄養在姨父母家里,但姨父又不幸去世,那之后,她成了姨母的眼中釘,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離開來,簡受盡了精神和肉體上的歧視和虐待。也因此,固執的簡與姨母的對抗變得更加公開和堅決。終于,姨母將她送進了洛伍德慈善學校。
洛伍德慈善學校的校規相當嚴厲,生活又極其艱苦,院長是個冷酷的偽君子。簡在孤兒院繼續受到精神和肉體上的摧殘。由于生活條件惡劣,學校里經常有孩子病死。簡就親眼目睹了自己最好的朋友海倫的離去。
多年后,簡長大成人,此時的她早已厭倦了這里的生活,于是登廣告謀求家庭教師的職業。不久,桑非德莊園的女管家聘用了她。簡終于離開了洛伍德慈善學校,滿懷欣喜地前往桑非德莊園。桑非德莊園的男主人羅契斯特經常在外,很少回家,偌大的宅第只有一個不到10歲的女孩阿戴列·瓦朗,羅契斯特是她的保護人,而她就是簡的學生。
一天黃昏,簡外出散步,邂逅了未曾謀面的主人,他剛從國外歸來,這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面。在這之后,簡發現她的主人是個性格憂郁、喜怒無常的人,對她的態度時好時壞。整幢房子沉郁而空曠,有時還會聽到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奇怪的笑聲。一天,簡在睡夢中被這種笑聲驚醒,發現羅契斯特的房間著了火,簡叫醒他并幫助他撲滅火。
羅契斯特還是一如既往地長期漂泊在外,但每次回來后都喜歡舉行家宴。在一次家宴上,他向一位名叫布蘭契的漂亮小姐大獻殷勤。簡被召進客廳,卻受到布蘭契母女的冷遇,她忍受屈辱,離開客廳。此時,她發現自己已經愛上了羅契斯特。
其實羅契斯特也愛簡,他只是想試探簡對自己的愛情。當他向簡求婚時,簡答應了他。婚禮前夜,簡在朦朧中看到一個面目可憎的女人在鏡前披戴她的婚紗。第二天,當婚禮在教堂悄然進行時,突然有人出證:羅契斯特先生15年前已經結婚。他的妻子原來就是那個被關在三樓密室里的瘋女人。法律阻礙了他們的愛情,使兩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在一個凄風苦雨之夜,簡離開了桑非德莊園。在尋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簡風餐露宿,沿途乞討,歷盡磨難,最后被牧師圣約翰收留,并在一所小學校任教。
不久,簡得知叔父去世并給她留下一筆遺產,同時還發現圣約翰是她的表兄,簡決定將財產平分。圣約翰是個狂熱的教徒,打算去印度傳教。他請求簡嫁給他并和他同去印度。簡拒絕了他,決定回到羅契斯特身邊。
然而,當她回到桑非德莊園的時候,那座宅子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瘋女人放火后墜樓身亡,羅契斯特也受傷致殘。簡找到他并和他結了婚,從此過上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簡愛》經典電影觀后感篇3
《簡愛》是一部經典作品,同它的作者夏洛蒂勃郞特一樣,有關傳奇的故事。這兩天重溫了1996年版本和2011年版本的電影《簡愛》,再次體會著這部傳世名著帶給我們的感動與思考。
《簡愛》是具有最多版本的電影與電視的名著,據稱有20多個版本。我看完了兩個版本以后,感覺還是1996年這個版本最經典。畫面和故事情節設計的都很好。而2011版本雖然畫面高清,但內容與1996版本多有雷同,其中個別情節感覺稍顯突兀。但兩個版本都讓我在簡愛回到羅切斯特的那個橋段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簡愛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有做人的尊嚴,有對命運的抗爭,也有對愛情的歌頌。給我們的啟示是,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放棄對夢想的追逐,即使有再大的苦難和挫折,都要咬牙堅持。就像簡愛的作者一樣,無論別人怎么看待她的作品,卻始終堅持寫作,最終給我們留下了這樣一部偉大的作品。
看完電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19世紀歐洲的場景,建筑,服飾,禮儀,尤其是女性的服飾中那個帽子,很有特點,我想應該是封建時代的產物吧。時代發展到今天,這些傳統的禮儀已經很少了,人們習慣了自由自在,越來越少顧及別人的感受,這是很危險的。
最后一點感受,偉大的作品源自偉大的生活,偉大的成功源于深刻的苦難。關于夏洛蒂三姐妹及其家庭,我們只能用辛酸之類的字眼來形容。正在在苦難的生活中成長起來的三姐妹,給我們留下了傳世的經典。同樣,剛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莫言,每一部名著都與其童年艱辛的農村經歷是密不可分的。反觀今天自己的孩子,生活安逸,衣食無憂,這一點反而讓人為其將來擔起心來。也許我們想的有點多余,但卻是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必須要注意的一點。
《簡愛》經典電影觀后感篇4
《簡愛》是一種膾炙人口的愛情劇,而其中幾乎平凡的故事所揭露的對愛情實質的討論更是被世人一代代的廣為稱道,而今再看簡愛同樣沉醉于愛情的詠調時也引發了我的另一種思考。
這種思考的角度是從伯爵對于他那個瘋了的妻子引起的。簡愛故事的高潮起猶在于舉行婚禮時竟突然發現原來在愛情中竟存在著如此大的障礙。普遍的思考角度都是由此而引起對簡愛他們對世俗不顧而最后忠于愛情的感嘆,而我要說的這種思考角度則是,伯爵如此對待他的瘋子妻子反應了什么?
正如伯爵自己所說,他如此所做已是非常的仁慈,而如今要追求自己的幸福時卻是法律不允許的。自己的仁慈之舉已成為自己幸福的障礙。這對矛盾就是在社會角度的人道主義與自身的角度自我的幸福間的矛盾。這種矛盾自古有之。從來都不曾消失過,微觀來講是一種人道主義與自身幸福的追求間在某一種特定環境中所存在的矛盾。而宏觀來講則是一種社會環境與自身選擇,一種社會道德和個人道德間存在的沖突。而這點也正是簡愛所要揭露的主題,只是在此處用伯爵所面臨的選擇來揭露,則顯得更為深刻點。
《簡愛》經典電影觀后感篇5
“任何人都有追求愛情的權利”這是我看完全部電影的感覺,故事很簡單,就是一個以前什么都沒有的小女孩,沒有家人,沒有朋友,沒有溫暖,沒有金錢最后變成了什么都有,有金錢,有愛人,有親人,有朋友,有溫暖的幸福女人。說實話我對這些灰姑娘的故事已經見慣不怪,我對這種題材的電影實在不怎么看好,但電影中簡的那句經典臺詞卻點明了全文的主旨。“您以為我窮,不好看,就沒有感情嗎?告訴你吧,如果上帝賦予我財富和美貌,我一定要使你難以離開我,就象現在我難以離開你,上帝沒有這樣。我們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經過墳墓,將同樣的站在上帝面前……”
因為她的堅持,她差點就永遠失去了那段真摯的愛情;但也正是因為她的堅持,才會令羅切斯特對她愛的銘心刻骨,才讓無數觀眾閱盡千帆之后依舊對這個雖無美貌但卻堅強、獨立、熱情、純真、善良、癡情的平凡女子記憶猶新。
其實愛情本是個簡單至極的事情,說白了也只不過是一男一女的你情我愿。但正是這簡單的愛,卻讓所有人為之動容。文章最后講到羅切斯特的莊園被毀,自己也殘廢了,但正是有這個事情,才能讓簡放下心中的尊嚴大膽去愛。
在講電影中我比較遺憾的就是當簡和羅切斯特臉對臉時,如此好的`氣氛,眼看著簡就要找到她的愛,卻被那個瘋前妻攪和了,說實話當我看到這里是實在是捶胸頓足。實在是不痛快。
電影告訴我們,愛情并不建立在金錢之上,再看看當今世界的拜金主義,實在是讓人不得不搖頭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