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建在連上》紀錄片觀后感
《支部建在連上》回顧呈現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支部建在連上”這一偉大創舉的醞釀發展和定型歷程,揭示“支部建在連上”這一制勝法寶的內在機理和實踐偉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精彩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支部建在連上》紀錄片觀后感1
一支拿著老套筒、梭鏢、大刀的小隊伍,能做什么呢?
除了能博敵人一笑,似乎很難掀起什么波瀾。
所以,彼時的蔣介石并未將新生的人民軍隊放在心上。隨手滅之罷了——歷史往往有個不成文的規律:預料之外才是奇跡,凌然大驚才叫歷史。
1927年9月29日。故事,起承轉合在三灣改編。
行軍途中的一次小憩?敗退路上的一次整頓?或許是一次和過去的揮手。過去如同斷裂的車軸,而此時的車軸開始被進化裹挾,毅然向前。
廣袤荒野,空中浮云。一支軍隊前進的身影,走過凄涼的嘆息,仿佛火燃燒后最偉大的生命。破曉和月牙在交替,生就是為了證明,信仰存在的痕跡。那一刻,我軍如同確立了宏大、超然的氣質。
不言而喻,這是“支部建在連上”攜來的氣質。
那么,這氣質,是如何讓歷史和現實為之傾倒的呢?
斗爭實踐的魔力
為什么說三灣改編對我軍的成長壯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答案應有這六個字——支部建在連上。
字字,足以鑿崖題石摩蒼穹。
它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也從此定下了我軍未來發展壯大的基調和底色。
支部建在連上,到底有多大魔力?
歷數戰史,自三灣改編后,我軍雖偶有戰敗,但部隊潰散這種可怕的情況再也未出現過,哪怕是在艱苦卓絕的長征時期,也沒有一支隊伍崩潰。
反觀國民黨軍隊,不管是在抗戰,還是解放戰爭中,一觸即潰的情形俯仰皆是:戰事不利,長官們則帶著細軟家卷只身跑路;風雨欲來,散兵游勇們則拖著“七斤半”(俗稱步槍)游離。
抗戰期間,傅作義統領的綏軍人送外號“七路半”,團里也像八路軍一樣設了指導員,只不過并非共產黨員擔任。就是這樣一支“山寨八路軍”,仍然打得虎虎生風,成為讓日軍頭疼不已的存在。在1939年12月中國軍隊發動的冬季攻勢中,綏軍以一個師的兵力一天之內打殘了一個日軍騎兵旅團(相當于中國軍隊的建制師),成為最突出的亮點。照貓畫虎的“七路半”尚且如此能打,況真正的八路乎。
原來,人民軍隊把支部建在連上,就像是給建筑安了大梁,給戰機換了新發動機,給導彈裝了導引頭,不但保證了人民軍隊結構穩固、方向明確,還大大提升了戰斗力。
其實,支部建在連上,也建在了心上。心里的力量噴薄時,背后永遠是理論的清醒、是政治的堅定,是一切行動聽指揮催生的無畏戰斗力。
《支部建在連上》紀錄片觀后感2
《支部建在連上》專題片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攝制,全片圍繞“偉大創舉”“制勝法寶”“使命召喚”3個部分展開,重在回顧呈現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支部建在連上”這一偉大創舉的醞釀發展和定型歷程,揭示“支部建在連上”這一制勝法寶的內在機理和實踐偉力,突出習近平強軍思想對新時代軍隊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科學引領,是一部闡釋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根本原則和制度的專題輔導片。
該片對于深化認識我黨初心和使命,弘揚“支部建在連上”優良傳統、加強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建設,具有很強的啟迪教育意義。
“支部建在連上” 是建黨、建軍的一項基本原則和制度。1927年9月,毛澤東同志率秋收起義余部挺進井岡山途中,有感于南昌、秋收起義相繼失敗,“這是缺乏革命中心力量招致革命失敗的血的教訓”。遂確定在江西永新三灣村改編部隊,實行“支部建在連上”:在連隊設黨支部,在優秀士兵中發展黨員,在班排設黨小組,在連以上設黨代表并擔任黨組織書記。在部隊建起嚴整的黨組織體系,為黨全面建設和掌握部隊提供了可靠組織保證。后來,毛澤東同志在領導“工農武裝割據”斗爭中,深切體會到“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經過實踐總結,“支部建在連上”逐漸完善,遂納入1929年底古田會議通過的決議案并形成定制,成為建黨建軍的基本原則和制度延續至今。80年來,盡管我軍的體制編制、官兵成分、使命任務和社會環境等發生很大變化,但“支部建在連上”,確保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大大提高了部隊的戰斗力。
“支部建在連上”這一制度發展到今天,對基層黨組織建設有著更為現實的指導意義。基層黨組織作為黨的細胞,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要靠基層黨組織貫徹落實到基層,上級黨委的各項部署要通過基層黨組織團結帶領群眾去完成,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系離不開基層黨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所以說,基層黨組織的狀況直接關系全黨的組織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延伸作為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基礎,努力將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實到每個支部、落實到每名黨員。
縱觀中國共產黨96年的歷史,基層黨組織建設是黨的力量增長的主要源泉,是黨重要的歷史經驗和特有的政治優勢。基層黨組織的狀況是反映全面從嚴治黨水平和效果的“晴雨表”,人民群眾評價我們的黨,主要是從身邊黨組織的具體形象出發的,就是看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強不強,有沒有給群眾帶來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實惠和便利。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之源、勝利之本、執政之基,從這個高度來說的話,基層組織建設的松懈和怠慢,比任何外來敵人的進攻更具有摧毀性。所以,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怎么強調都不過分。作為基層組織部門,我們要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固本之舉和長遠之計,堅持強功能、抓基本、補短板、重創新,推動基層黨的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為黨的工作和各項事業發展提供最堅實的力量支撐。
《支部建在連上》紀錄片觀后感3
90年,你我的忠誠從未改變!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局、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聯合制作的《支部建在連上》重在回顧呈現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支部建在連上”這一偉大創舉的醞釀發展和定型歷程,揭示“支部建在連上”這一制勝法寶的內在機理和實踐偉力,突出習近平強軍思想對新時代軍隊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科學引領,是一部闡釋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根本原則和制度的專題輔導片。
在古田會議召開90周年之際,隆重推出這部專題片,對于深化認識我黨初心和使命,弘揚“支部建在連上”優良傳統、加強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建設,具有很強的啟迪教育意義。
《支部建在連上》取材于秋收起義部隊攻打瀏陽遭受重挫之后,從文家市轉兵到井岡山會師的那一段艱苦卓絕的斗爭歷史。透過歷史的硝煙,我們感受到了革命的艱辛,也感悟到了共產黨人的大智慧,正是他們的偉大創舉帶領著中國革命走向光明,走向勝利。毛主席說:“紅軍之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深刻地詮釋了90年前的偉大創舉,一副浩大的歷史畫面徐徐展開。
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到達江西永新三灣村。之前,支部一般建立在團以上,組織很混亂,再加上秋收起義失敗籠罩的陰影,革命悲觀情緒彌漫,軍隊士氣低沉,時常有士兵脫離隊伍。為了保住革命的火種,進一步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毛澤東對當時不足1000人的部隊進行了整頓和改編:將原來的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在部隊中建立黨的各級組織,支部建在連上,班排有小組,連以上設黨代表,營團建立黨委,以充分發揚黨員的先進性,模范性;實行民主制度,在連以上建立各級士兵委員會,讓士兵群眾參加軍隊的民主管理,實行官兵一致的原則,一個偉大創舉就此展開。
毛澤東提出的“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是由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和黨的先進性決定的,這對于實現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礎,開創了黨指揮槍的歷史性探索。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集中體現在人民解放軍必須永遠服從黨的領導,聽從黨的指揮,與黨保持一致。任何情況下,決不允許軍隊鬧獨立,決不允許爭個人兵權,要爭黨的兵權,人民的兵權。另外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切活動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要始終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保持隊伍打得贏不變質。在人民軍隊建設的新時期,隨著軍隊建設所處時代條件和社會環境的發展變化,確保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面臨新的考驗和挑戰。反復強調,“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我軍建設和發展的首要問題,是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含糊和動搖”。軍隊建設要始終不渝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做到堅定不移聽黨指揮。歷史證明,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支部建在連上”基本原則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碰撞結合的偉大真理,是在斗爭實踐中探索出來的偉大創舉,是人民軍隊的建軍之本,立軍之魂。
“犧牲個人,努力革命,階級斗爭,服從組織,嚴守秘密,永不叛黨”,葉家祠閣樓上的錚錚誓言響破蒼穹,深深的震撼著現場每一個觀眾。簡簡單單的24個字,視死如歸的壯志情懷,不禁讓人心潮澎湃,熱血翻涌。作為一名國防生,一名共和國的后備軍官,我們雖然遠離了戰火紛爭的年代,但絕對不能忘記那段艱苦卓絕的崢嶸歷史。在新時期新形勢下,我們仍要堅持聽黨指揮,在思想和行動上與我黨共進退。努力踐行“忠誠于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的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打牢軍事文化基礎,加鋼淬火,勵志人生,獻身使命,激揚人生,爭當國家之中流砥柱,攜筆從戎競風流!
《支部建在連上》紀錄片觀后感4
92年前,毛澤東同志領導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創造性地提出和建立“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和制度,從政治上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們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的一次成功實踐。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力挖掘“三灣改編”的時代價值,運用紅色傳統加強部隊思想政治建設、培塑合格紅色傳人,具有重要意義。
1927年9月,毛澤東同志率秋收起義部隊挺進井岡山。途中,在深入分析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相繼失敗的原因后,他認為,“這是缺乏革命中心力量招致革命失敗的血的教訓”,決定在江西永新三灣村改編部隊,實行“支部建在連上”,即在連隊設黨支部,在優秀士兵中發展黨員,在班排設黨小組,在連以上設黨代表并擔任黨組織書記。
習近平主席在中央軍委黨的建設會議上強調,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強則軍隊強。“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和制度,奠定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組織基礎,為鞏固提高部隊戰斗力、有效履行使命任務鑄就了堅不可摧的戰斗堡壘。加強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建設,履行新時代軍隊使命任務,必須繼承和發揚“支部建在連上”優良傳統,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制勝優勢,推動基層建設全面發展全面過硬。
緊緊扭住政治領導這個根本
從我們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開始,到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黨對軍隊的領導是支部建在團上,連沒有設立黨的組織,黨的領導沒有達于士兵、達于全部隊,且官兵成分復雜、思想混亂,導致部隊經不起嚴峻的考驗。“支部建在連上”解決了黨領導軍隊組織體系和制度機制不健全不完善的問題,為實現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提供了重要保證。毛澤東同志在《井岡山的斗爭》中指出:“紅軍之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當前,面對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尖銳復雜、各種敵對勢力滲透破壞加劇的嚴峻形勢,一些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領導功能弱化,履行管思想抓教育的職責不夠,不善于從政治上思考處理問題,集體領導、把關定向凌空踩虛。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在繼承和弘揚優良傳統中強化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確保在多元思想沖擊中穩住陣腳、在復雜社會形勢下站穩立場,確保軍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
繼承和發揚“支部建在連上”的優良傳統,應著眼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掌控和建設部隊,履行好基層黨支部思想政治領導的根本職能。切實抓好理論武裝。嚴格落實理論學習和經常性思想教育制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習近平強軍思想學習綱要》為基本教材,落實好組織督導抓學和官兵自主學習相關機制,切實增強基層黨支部用科學理論建連育人的思想素質和實際能力。錘煉過硬政治能力。組織黨員干部學深悟透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懂弄通軍隊法規制度,深刻領會上級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確保官兵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確保部隊建設始終朝著正確方向前進。提升集體領導效能。適應新體制要求,健全完善基層組織,選取懂黨務、有能力、講原則、威信高的同志擔任支部委員、黨小組組長,結合組織生活搞好經常性幫帶。強化民主集中制的貫徹落實,充分發揚民主、實施正確集中,堅決防止和糾正“家長制”“一言堂”,切實提升支部集體領導質量。
《支部建在連上》紀錄片觀后感5
每名黨員都是一面鮮紅的旗幟,每個支部都是一個黨旗高高飄揚的戰斗堡壘,從而把官兵緊緊團結在一起,真正做到令行禁止、上下同欲,“勝則全力以赴,敗則拼死相救”。
2005年,中俄聯合軍演。俄羅斯一家電視臺在為某部“紅一連”制作的專題節目中,意味深長地指出:“中國軍隊這個連隊非常團結、有戰斗力,因為有一個叫做‘黨支部’的組織在發揮作用。”
“支部建在連上”,是我軍的優良傳統,也是黨領導軍隊的重要原則和制度。1927年9月“三灣改編”時,毛澤東同志親自在“紅一連”建立黨支部,并發展了6名新黨員,開創了我軍“支部建在連上”的先河,奠定了我黨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牢牢掌握部隊的根本原則和制度。自此以后,“像一把豆子那樣,手一松就會散掉”的情況,在人民軍隊里再也沒有出現過。
羅榮桓元帥后來在回憶中說:“三灣改編,實際上是我軍的新生,正是從這時開始,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當時,如果不是毛澤東同志英明地解決了這個根本性的問題,那么,這支部隊便不會有政治靈魂,不會有明確的行動綱領。”
作為黨在軍隊最基層的一級組織,黨支部是我們黨在軍隊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重要基礎,是實現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團結鞏固部隊和完成各項任務的戰斗堡壘。“支部建在連上”,堅持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方向,奠定了鐵心跟黨走的思想根基;建立了基層黨的戰斗堡壘,打牢了黨領導軍隊的組織基礎,把黨指揮槍的原則落到基層、達于士兵,確保“戰旗永隨黨旗飄、軍魂融入靈魂里”。正如當年毛澤東同志在總結紅四軍黨建經驗時說:“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
從浴血榮光中走來,向世界一流邁進,人民軍隊無論體制編制怎么調整,環境任務怎么變化,始終堅持“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和制度不動搖。每名黨員都是一面鮮紅的旗幟,每個支部都是一個黨旗高高飄揚的戰斗堡壘,從而把官兵緊緊團結在一起,真正做到令行禁止、上下同欲,“勝則全力以赴,敗則拼死相救”。
不可否認,現在個別黨支部存在功能軟化、作用弱化、地位邊緣化等問題,有的戰斗堡壘作用發揮不明顯,管黨員、管干部、管思想不力,大事把不住,人員抓不住;有的“存在感”差,官兵遇到矛盾困難想不到組織也找不到組織;有的自建能力不強,書記隊伍不強;還有的在組織設置、職能定位、運行機制等方面同新體制新編成不相適應。歷史和現實表明,沒有堅強的戰斗堡壘,基層建設就不可能搞上去,強軍打贏也就無從談起。
習近平主席在中央軍委基層建設會議上深刻指出,這些年,強軍興軍步伐很快,我軍基層建設在使命任務要求、建設內涵、日常運行狀態、部隊組織形態、官兵成分結構、外部社會環境等方面正面臨許多新情況新變化。這些都需要各級積極適應、研究和把握。比如,基層部隊職能任務不斷拓展,有的是聯合作戰的模塊單元,有的是作戰體系的重要節點,有的是無形戰場的前沿陣地;執行戰備任務日趨頻繁;面對的意識形態斗爭形勢更加尖銳復雜,建強基層黨組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只有讓戰斗堡壘真正能戰斗,才能確保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真正筑牢強軍大廈和戰斗力的基礎。
支部建在連上,更要強在連上。各級黨委要把黨支部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基本建設,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進一步強化黨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應抓好建強書記隊伍這個關鍵,用強書記帶出強班子。應抓住黨的組織生活這個載體,常態落實七項組織生活制度,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把政治導向立起來、政治歷練抓起來、政治規矩嚴起來。應抓實從嚴管理黨員這個重點,確保黨員人人合格、個個過硬。針對基層單位類型多樣化、編成差異化、運用聯合化的實際,積極探索規范基層黨組織設置和運行方式,不斷增強黨支部解決自身問題、領導單位全面建設和帶領官兵遂行任務的能力,真正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制勝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