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烈火英雄觀影心得范文
《烈火英雄》呈現出新時代和諧、友善的社會面貌。電影擺脫了某些主旋律題材電影缺乏劇情細節、缺乏有血有肉人物的假大空模式,以真實可感的救災環節和立體多面的主角人物,為觀眾有層次、有順序地呈現了一次大規模的火災搶險過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影烈火英雄觀影心得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影烈火英雄觀影心得范文1
消防員的電影我都會去看,因為我的太爺爺是一名消防員,他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就犧牲了,留下了三個小孩。這算是我對他的祭奠方式。
整個影片看下來,從審美的角度來說,這就是一部爛片,演員演技尷尬得一批,有的邏輯狗屁不通,強行煽情,隔壁女生硬是活生生把我的一包紙巾哭沒了,即使我不認識她。
消防官兵最開始為爭功,個個要當英雄,火真的燒到褲襠來的時候,卻沒幾個人硬得起來。鄭志犧牲的時候也太扯了,不是有對講機么,被火困住了,用對講機叫人來呀。
整部影片我認為最真實的地方就是中隊長扇老總的那一巴掌,“你太不了解消防員了”。
老總是生意人,生意人會權衡利弊。老總為了有人去做轉8000轉的閥門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事先撒謊,讓消防以為任務容易完成,等跳入了火坑,退無可退的時候,才道出實情。一個精明資本家的罪惡嘴臉躍然紙上。
但消防不是生意,是生命。
其實就我現實中遇到過的事情來講,我很難對消防產生尊重。因為消防本身就在把消防做成生意,當然,是以生命為前提的那種。
我多想一念,為什么消防會把消防做成生意呢?原來還是錢的問題。我看了知乎十幾個關于消防員工資的回答,他們的回答大都在3000~6000之間,難怪消防會把手往下伸向商家。
技術員搶修閥門電力,可以得到20萬,而消防員只有功勛和部分物質獎勵,只有犧牲了家才能得更多的錢。可每年的腐敗新聞從未間斷。
護士們討厭被叫白衣天使,因為一旦被這樣稱呼了,一般都意味著要加班,而且很可能沒有加班費。校外培訓班層出不窮,多是老師自己開設,沒名氣的還得一個個給家長打電話,又當老師又當銷售。
非典那年,醫生護士的死亡人數一百多人,更多幸存者生不如死。汶川地震時,向倩殘臂摟著三個失去呼吸的學生,袁文婷永遠活在26歲。
兩者矛盾么?不矛盾,前者生活得有血有肉,憑自己本事掙飯吃,后者讓人對世間充滿希望,更安心地掙飯吃
電影烈火英雄觀影心得范文2
今天,我去電影院看了《烈火英雄》這部電影,《烈火英雄》劇情根據報告文學作品《最深的水是淚水》改編,故事源于“大連7·16大火”真實事件,講述了沿海油罐區發生火災,消防隊伍上下級團結一致,誓死抵抗,以生命維護國家及人民財產安全的故事,場景1:1還原。
電影一開始,描述了一個飯館著火的場景,消防隊去滅火。消防隊長江立偉帶領隊員滅火,大火被撲滅,江立偉讓新兵去熟悉火場,結果新兵被煤氣罐炸死,江立偉被貶到了郊區做隊長。
沿海地區,石油罐意外著火,如果相鄰的化學罐爆炸的話,整個城市,甚至相鄰的韓國都會炸到,這部影片圍繞第二次火情展開,非常的危險,全省的消防部隊全部趕來支援。
趕到了火場,那熊熊烈火不禁讓人望而卻步。但消防隊員們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消防隊員們開始滅火。
于大火交戰了好一陣子,仍然沒有什么效果。原來石油罐和其它石油罐是通著的,必須要關閉閥門,于是江立偉毛遂自薦去關閥門,但由于火勢太大市區停電了,所以只好手動關閉。
與此同時,現消防隊長馬衛國帶領消防隊員死守化學罐區,他們以視死如歸的心態去滅火。但遠程供水出了問題,供水器被海洋垃圾堵住了,負責人徐小斌在清理海洋垃圾的過程中溺水身亡。在奮戰的過程中,消防隊伍被困在了火海中,只有消防隊員鄭志在外面,隊員們讓鄭志去搬救兵,但鄭志卻往反方向跑,大家都說鄭志逃跑了,其實他拿來了水管,趕來救火,救出了隊伍,自己卻葬身火海。
火勢越來越大,消防英雄死傷人數越來越多。就在化學罐即將爆炸時,江立偉關上了所有閥門,但江立偉卻葬身火海。大家齊心協力,火勢慢慢變小,最終,火滅了。
這部電影講述的不僅僅是消防員的故事,更是一個個為人民安全、國家安全而奮斗的一個個背影,他們就是我們最需要敬佩的人。
電影烈火英雄觀影心得范文3
因為期待了好久,小編在前幾天就去看了點映,看完電影后感想頗豐,真的是非常好的一部電影!小編覺得這部電影值得一看!也向辛苦付出的消防員戰士們致敬!
一開始取的題目是《烈火英雄》——一部值得一看的多元電影。
之所以把“一看”改為“深入”是因為這部電影不僅僅值得一看,更值得思考。看,只停留在感官和觀影時的直接感受,而思考,是在回味的同時,發現更多的內涵與價值。
英雄
毫無疑問,我們在整部影片中最先感知到的,也是影片最核心的內容——消防戰士的辛苦付出與頑強拼搏的精神。從一次次的爆炸,到戰士與火的斗爭,無一不顯示出消防隊員的雄心壯志與不畏艱難的精神。這是一種為人民為國家為社會奉獻的精神,是無私的巨大力量。
隊長在出發前說,希望能活著看見老婆孩子。
其實誰不怕死呢?
死亡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陰影,即使提到,都有可能讓人感到喘不過氣。
在隊長幫助下成功逃生的隊員,可能大家都未必看得起他,但自問沒有資格評價他,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又會如何選擇呢?是像大部分人一樣逃命,還是留下來和其他人一起戰斗?
消防隊員也是人,也會怕疼也會受傷,我們看到隊長觸碰到閥門的一霎那,是痛苦的,轉了幾千圈的時候,手套便已被磨損,掌心已是血肉模糊,那是多么痛苦而又艱辛的過程,高溫、缺氧、負重,而支撐隊長到最后的,是他的信念,是救人的信仰,是不服輸的精神。
消防隊員也有自己的生活與期望,但在危難之際,他們選擇責任與擔當,就像每一個濱港中隊一樣,雖然與整個消防系統相比,他們只是一只小小的中隊,但他們不平庸,他們每個人都是英雄。
真情
友情、愛情、親情貫穿始終,但每一段感情戲沒有一絲多余的成分,不拖沓不冗長,恰到好處。
母親對孩子的擔心,陌生人的關懷,醫生、消防隊員的堅守;
孩子對父親心愛之物的呵護,軍人父親的嚴厲,桌上的煙頭透出的擔憂,愛人間的賭氣……
在細節中,每個觀眾都能切切實實地感受到消防員在大局面前的那種擔憂與堅強,雖然有太多情感,但在大局面前,只能壓抑內心的痛苦繼續投入戰斗。
信念
很多人會問,為什么火逼近化學罐區、束手無策的時候,濱港中隊的消防隊員們寧可手挽手擋在化學罐前,也不逃跑不撤離。不是因為沒地方逃,而出于消防隊員對紀律對命令的嚴格服從,還有對隊友的信任。在最后一秒之前,都要保證裝備的正常運行,只要有一絲期望,就有可能成功,最終供水得以恢復,化學罐區得到了保護。
反思
當然,電影中也暴露了許多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我們可能沒有想過,扔在大海里的垃圾,會阻礙消防的供水;
到了最危急的時刻,人性才會真正地被毫無遺漏地展示出來;
你可能不曾想到,一個小小不嚴謹、不誠實,累積而來的漏洞是多么巨大;
在最關鍵的時刻因怕麻煩而帶來的后果又是多么致命;
人類在改造自然的時候,還是缺乏遠見,帶來種種問題。
人必須承認自己的渺小,承認大自然的強大,但我們也要感到慶幸,慶幸能夠認識到這個問題,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我們定能夠找到一種合理的舒適的相處方式。
請相信,無論世界如何變化,無論處境多么嚴峻,總有一些溫暖的人們,總有那么一些英雄守護者我們。
只要心懷希望,就有無限潛能,只有努力,才能看見光明。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是那個英雄
電影烈火英雄觀影心得范文4
近日,電影《烈火英雄》的點映,為我國的電影市場加了一把火,影片中兩個片段讓我深刻印象,一是成立消防員敢死隊時,要求黨員向前一步走,敢為人先;一是特勤一中隊在化學罐區手拉手直面烈焰,以血肉之軀阻擋烈焰,絕不退縮。向消防英雄致敬是電影的主題,而在我看來,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應當如電影中的消防員一樣,應對危難,挺身而出,為國,為民。
共產黨員要有敢為人先的勇氣。作為基層黨員干部,作為人民群眾的榜樣標桿,我們肩負重擔,但必將不辱使命。我們要牢牢樹立敢于擔當,扎實苦干的精神品質,牢記宗旨使命,不斷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發揚黨員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優良品質,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
共產黨員要有不懼犧牲的精神。不怕犧牲是共產黨員薪火相傳的光榮傳統。革命戰爭年代,共產黨員沖鋒在前,不怕犧牲,夏明翰、黃繼光、董存瑞等感人事跡就是這種精神的最好詮釋。和平建設年代,我們新時代的共產黨員仍然高揚著不怕犧牲的旗幟,并將其賦予時代內涵,把不怕犧牲的寶貴精神發揚光大。
和平年代,發展和改革是新時代的主旋律,新時代的共產黨員作為主旋律中的最強音,要高度發揚敢為人先、不懼犧牲的精神,在發展與改革事業中敢于動真碰硬,真抓實干,負重奮進。時時刻刻把自我放到工作第一線,放到矛盾聚焦、問題集中的地方,在處理復雜局面中攻堅克難,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勇挑重擔。
電影烈火英雄觀影心得范文5
在烈火面前,只有他們會迎面向前!作為一部向消防員致敬的電影,《烈火英雄》非常清楚的知道觀眾想要看到什么,于是從頭燃到尾的烈火災情與義無反顧的消防員,成為了這部作品的全部,然而電影在聚焦這兩點的同時,卻忽視了起承轉合應當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過猶不及的煽情,使電影空有情緒,卻難見真英雄。
開門見山的手法,一場爆炸使觀眾在第一時間便被電影所呈現的場景抓住了眼球,且《烈火英雄》在呈現火場災情上,有著并不遜色的特效制作,可以說,如果電影能有著能立得住的人物,那么其未嘗不會是一場關乎消防員的佳作,而從電影多線敘事的展開,也能看出電影的野心并不單只是想完成一場特效感人的災難片,只可惜這些被穿插在火場救援中的支線,并沒能真正被凝聚為一股真正感人至深的力量。
在《烈火英雄》中,其所穿插的支線不可謂不多,這里面除了黃曉明飾演的江立偉,他的過往救贖犧牲外,電影還夾雜了隊員的愛情,親情與成長,這些支線的故事其實都不遜色,然而遺憾的是這些故事并沒能得以被有效的組織起來,在電影中既看不到人物性格的轉變,也無從真正感受到人物之間的矛盾,作為導演的陳國輝,從他過往的作品便可看出他根本就不善于人物情感的描繪,在這部電影中對情感的刻畫更是聊勝于無。
于是當《烈火英雄》自以為是在不斷打動觀眾的時候,其實所做的只是在強行制造煽情,而電影中從末日危城的設定,到不勝枚舉為了體現煽情而罔顧消防員常理的種種,還是把作戰指揮部變成擺設的存在,這些相當然為了煽情而煽情的劇情,不但讓人看不到身為中國消防員的專業性,甚至讓人想不禁反問面對重大火情,真實的救火會向電影中呈現的這樣無組織無規劃嗎?《烈火英雄》只注重了煽情,卻忽視了所有關乎消防員的細節,薄如紙片的人物,經不起推敲。
電影對煽情的專注不僅在于劇情,過多的慢鏡頭、造作的臺詞、“恢宏”的配樂,都在不停的試圖打動觀眾,這種煽情或許能換取不少觀眾的淚水,但對比同類型題材的佳作《勇往直前》,如此做法其實也扼殺了電影更進一步的可能,面對本就蒼白的人物,其只是將真情顯得浮夸,這使《烈火英雄》所帶來最多的感動,已然并非是演員的演技有多么精湛,更不是電影的劇情真的有多么的感人,而只是基于真實,基于他們理當被人銘記的身份——消防員。
《烈火英雄》擁有中肯的特效制作,擁有一個本就能催人淚下的題材,卻不懂節制,不見細節,陳國輝的導演更為消防員的犧牲蒙上了一層有勇無謀的尷尬,但不得不說一群以凡人之軀,逆火而行的英雄,仍舊鑄就了這部電影最不平庸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