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的演講觀影心得體會
《國王的演講》中國王原型為喬治六世,根據史料的記載,片中提及的“幼年鋼板夾腿矯形”以及口吃、緊張等經歷均確有其事,這使得他不想做國王,在眾人的鼓勵下,他能否成功的做一次演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王的演講觀影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王的演講觀影心得體會1
身為政治人物,最重要的能力便是演講。政客欲征服民眾,只消一副好口才。一條三寸不爛之舌,勝過百萬雄師,可撥動萬眾心弦,可不戰而屈人之兵,可驅懦夫昂揚赴死。幾乎每位政治家都有彪炳史冊的演講事跡,但是他卻是一位說話結巴的領袖,這也是本劇的一大亮點。
《國王的演講》開篇破題,上來就是一場“(未來)國王的演講”。寥寥幾筆,將主要人物定格在畫板上。在直播間里,專業播音員用矜貴的手勢操持精致的器具,漱口、開嗓,躊躇滿志如一方之主;真正的尊貴王爺卻正瑟縮在妻子身邊,惶然四顧,絕望得像個沒有溫書、自知考試要交白卷的小孩子;賢惠的王妃輕吻丈夫臉頰,無聲地在他手臂上捏一捏,主教和工作人員各自道出鼓勵話語。但一切鼓勵與溫情
最后一場戲,當然就是那場華彩樂章:圣誕演講。就像爐火上燉著的一壺水,雖然火苗始終溫文,然不知不覺中水溫已至沸點。一道道窄門敞開,賢妻良友隨侍在側,盛裝的國王面沉如水,如赴戰場。
最后的舞臺是小小的密閉的直播間。在伯蒂第一次閱讀的時候,萊昂納爾的動作便是推開窗子。這一點在最后的“圣誕演講”中得到呼應。
統統作廢,公爵張口結舌,演砸了一場原本輕而易舉的演講。又是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
最后關頭,我們都知道國王和治療師要說一句溫情脈脈的表白。果然,國王至誠道謝,而萊昂納爾的最后一句話則是:忘掉其他一切,對我說,對我這個朋友說。三次紅燈閃爍在伯蒂面上,照應了影片開初他的失敗。在艱澀地起頭之后,為隱蔽口吃而頻繁做出的停頓,反而益顯凝重沉痛,具有別樣的力量。
穿插出現在伯蒂演講畫面中的幾組人,幾乎回顧了全片情節,像協奏的器樂,令這一曲更調和與雄壯,更具有深度厚度:曾領教了約克公爵那糟糕透頂的演說的工廠工人,如今聽得全神貫注、如癡如醉;曾多次鼓舞喬治六世的主教與首相,莊肅端坐,想必堅定了抗戰之心;獨處小室、守著孤燈的王太后,嘴邊逐漸浮起微笑,自是對兒子的贊許與自豪。
歷盡艱險,伯蒂終順利完成最后一個詞:“勝利”。始終抓緊座椅扶手的王后,欣慰地與女兒互望,面頰上有恰如其分的一滴熱淚。那滴淚只星光似的一閃。大功告成后,萊昂納爾與國王相視微笑。萊昂納爾并未恭喜,一切美好如童話。最童話的結局字幕是:從此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做了一輩子的好朋友。
做為一部獲獎電影,確實有許多閃光之處,讓我們感受到了愛、勇氣、力量,人性的光輝,激勵著我們、引領著我們,沒有什么是不可辦到的,只要我們付出努力,一切的不可能都會變成可能,成為現實。我們特一樣,面對理想我們應該不退縮。
國王的演講觀影心得體會2
和影片的片名一樣,《國王的演講》一開始給人的感覺是波瀾不驚,和好萊塢大片的氣質相去甚遠,與去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拆彈部隊》對現代戰爭背景下的人性思考也十分不同。但波瀾不驚決不是清湯寡水,《國王的演講》仿佛一出內斂而精致的戲劇,在低調中醞釀出深厚,在深厚中鋪展出令人動容的力量。
影片的故事情節非常簡單,取材于真實的歷史事件。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從小患有嚴重的口吃,最后,在萊昂納爾的治療下,終于克服口齒,發表了振奮人心的演講。這個簡單樸實的故事之所以會產生那么大的戲劇張力,首先就是因為細小的事情發生在了重大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身上。時值二戰,作為一國之象征的國王,需要發表演講來凝聚人心。在這樣的背景下,口吃治療就變得尤為重要,細小的事情變得茲事體大。
國王能否被治好口吃,成為整部影片最大的戲劇張力,一直到最后,在萊昂納爾的"指揮"下,喬治六世終于完整進行了戰前演講,觀眾才會舒一口氣。影片的張力還來自于國王和治療師本身,這是兩個身份差距很大的人,一個是國王,一個只是普通的治療師,國王的性格不僅內向,還容易憤怒,總有居高臨下的氣勢。這種因為身份差異帶來的個性碰撞也成為影片的亮點。治療師萊昂納爾的角色在這個碰撞過程中顯得尤為出彩,他并沒有因為治療對象是國王而卑躬屈膝,他要求國王打破常規,到自己簡陋的治療室來接受治療,一副"我的地盤聽我的"的架勢,他用自己不卑不亢的耐心和誠懇,最終打開了國王堅固的心扉,找到了國王幼年的心理陰影。他甚至故意激怒國王,讓國王流利地說出罵人的話。而正是這種不卑不亢的真誠交流,讓萊昂納爾獲得了尊重,國王也把他當成了一生的好友。
與此同時,影片對國王的描述,也是用的一種平視的鏡頭,國王雖然有著崇高的地位,但同時有著普通人的缺點,影片把喬治六世飽受口吃之苦的情狀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別人以為當眾說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喬治六世那里,卻是一件艱難無比的事情。在這個意義上,《國王的演講》也是一部勵志片,而且因為是國王克服內心困境的努力,勵志的力量就顯得更大。當國王在麥克風前憋得滿臉通紅,痛苦萬分,但終于完整做完演講,影片的勵志力量也讓人生出了綿長的感動。
網上有人建議陳凱歌導演看看這部影片,這個建議真是恰當得很。一拍國王,我們總是忍不住宏大敘事,但《國王的演講》卻在一個普通和細微的故事中,拍出了深厚、浩渺的意味,奧斯卡的評委們肯定明白,感動人心的力量不一定個來自于宏大的命題,國王的口吃,同樣能讓人思索良多。
國王的演講觀影心得體會3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敵人,而是你自己的心魔,無論對于誰來講都是一樣的。
你會甘心情愿自己是個結巴的嗎?我想沒有人會甘心一生就此結結巴巴地過去的。當然也包括歷史上留名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國王的演講》正是以他為背景來展開敘述的。
約克公爵為人正義有責任感,正是因為這樣,他不斷的嘗試治好自己的口吃,可依舊不能克服障礙。失去了父親不久后,又無奈接受了哥哥大衛的讓位,這對無論他,還是對任何人來講都是難以承受的。他那細致的表情,將其內心的自卑、畏懼、無奈,表現得如此生動。而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他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可惜的是他卻“不擅長講話”。
一個國王,代表著一個國家,他責任深重。影片最精彩的部分,莫過于是他成為國王之后做的第一次正式演說,在此前他說過:“如果我是國王,我的權力又在哪里?我能宣戰么?我能組建政府?提高稅收?都不行!可我還是要出面去坐頭把交椅,就因為整個國家都相信…我的聲音代表著他們。但我卻說不來!”即使內心還存在多少掙扎,但在羅格的支持下,他終于發聲了,()精彩地完成了演說,并且得到了大臣以及萬千國民的掌聲。而到了這時候,我們應該思考的不是影片給我們帶來的視覺感受,而是它的人生價值。
我們往往會有自己的弱處,歸根究底其實都是心魔惹的禍。我們對自己的弱處會很自然地產生畏懼,于是不敢面對,便好像國王之前那樣,結結巴巴卻手足無措。沒有人會甘心自己有缺陷,所以他們立下決心要將其克服。喬治六世的內心很強大,可就是缺乏了那一份自信。國王到了最后終于能夠克服心魔,很大原因取決于他的語言治療師――羅格,羅格一直以他過人的膽識、獨特的治療手法著稱,與喬治六世的相處始終堅持平等,且態度誠懇。一段時間后他們彼此間有了信任,最后更成為了摯友。國王的超越,事實上給了我們不同層面的啟發,因為有了彼此間的信任,國王也漸漸產生了自信,而羅格的話也才能夠對國王起作用。這位國王是值得被歷史尊敬的,盡管到了最后還是有些許的拘謹。但在重溫歷史的同時,請記住他的“重生”,請記住他的超越!
國王的演講觀影心得體會4
大家都知道,作為一名國王,就必須要發表演講。不過演講不是一件很輕松的事。特別對于有一位從小就口吃的國王而言,是個天大的麻煩。
這位國王就是英國國王喬治六世——伯蒂,伯蒂國王是一個結巴,不過大概是上天的戲弄,讓他到二戰時期作英國國王。他父親年老病死,哥哥為了追求美女而拋棄江山,留下了“不愛江山愛美女”的典型。他臨危受命,但當起英國國王的重任。
伯蒂因在五歲時的一次驚嚇而口吃,他為了治好口吃而嘗試了許多秘方,都沒治好。在一次偶然中,他妻子發現了一個神秘的語音糾正所,在那兒,伯蒂開始他奇妙的語音修復路程。
伯蒂怎樣從對醫生的不信任,到絕對信任,最后成為醫生成為親密的朋友呢?讓我們去看電影《國王的演講》。這部電影講述了伯蒂與語言治療師萊昂納爾的故事。
由于伯蒂經歷了太多的失敗,所以一開始伯蒂并不相信萊昂納爾真的能治好他的口吃。伯蒂脾氣急躁,并不配合萊昂納爾的治療。不過,萊昂納爾知道伯蒂的煩惱和病因:他哥哥和他的不自信。所以,萊昂納爾并不生氣,按照伯蒂的性格開導他。
由于眾議院的干涉和伯蒂哥哥愛德華八世的不負責任讓王室民心下跌,在有一段時間內,伯蒂經常不理萊昂納爾,甚至不去他那兒了,但萊昂納爾并不生氣,耐心的開導他,讓他開心起來。在治療中,他們時而大笑,時而生氣,經過兩人契而不舍努力,終于在面對德國法西斯的侵略時,伯蒂在萊昂納爾的幫助下克服重重困難成功的進行一次振奮人心的演講,成為了偉大的喬治六世。
在這個電影中,我明白了,包容才能讓友誼天長地久。
國王的演講觀影心得體會5
“國王”兩目炯炯亮,卻是個結巴。沒有絕對的強者,太陽都有黑子,絕對的美好和絕對的殘缺都是理論上的存在,而那些在某些方面特殊杰出的人物便會成為豪杰、英雄、偉人。這些偶像級人物對于蕓蕓眾生的意義千千萬,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可以拿來“勵志”,進行“心向往之”的期望、憧憬,當然還有行動。《國王的演講》中國王原型為喬治六世,根據史料的記載,片中提及的“幼年鋼板夾腿矯形”以及口吃、緊張等經歷均確有其事,而遜位的其兄正是那位大大有名的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對乎,錯乎,關乎風月,關乎政治,留于后人評說。生活從來比電影豐富,更厚重,然而電影卻始終以“管中窺豹”的角度,以杜康釀酒的提煉濃縮展現,力求集中。
一、弱者與強者
當國王還是王爺時,伯蒂口吃地一塌糊涂,在公眾面前的出丑似乎已經是家常便飯,這樣的人生中貴族的身份以及職責都成為沉重的負擔。片中第一次的診療過程中,伯蒂滿口滿口的玻璃球,在醫生極力的催促下,努力地發出了幾個含混不清的音節,繼而難過地低下頭,又迅速地揚起,無奈焦慮地看了醫生一眼,忍耐,忍耐,終于一口吐出了所有的玻璃球,暴怒而去。在這個場景里,醫生始終站立,伯蒂坐在椅子上,多個仰拍醫生的鏡頭和俯拍伯蒂的鏡頭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伯蒂其實是極端無助的,他的暴怒既是對這種壓力和痛苦的反抗,也是對自我的一種保護,所以他才會不時地看向后方的妻子和旁邊醫生。他像一個溺水者,掙扎呼吸,等待救援。
“無照行醫者”萊昂納爾的出現正扮演著救贖者的角色,他迅速成為伯蒂的拯救者。兩人的密切聯系由醫者與患者的簡單溝通開始,進而復雜升華為朋友與知己。在口吃者和治療者這一層面,萊昂納多是絕對的強者,他一再地強調:“我的地盤,我的規則。”(一下子想起周董的歌兒,“在我地盤這兒,就得聽我的”,酷呵。)伯蒂必須服從。然而伯蒂的身份卻賦予了伯蒂凌駕于萊昂納爾之上的尊嚴和權利,對于伯蒂第一次的拒絕治療和第二次的拂袖離去,萊昂納爾都無能為力。當萊昂納爾的妻子偶遇已經成為國王、王后的伯蒂夫婦時,這位平時生活中游刃有余、頗能掌控的女人也有些手足無措起來。而伯蒂對萊昂納爾的信任既給予了后者機會,也給予了后者榮耀。因此,二者的強弱關系始終是雙向的。(這點類似于《女人香》中上校和大學生二者之間的雙向拯救。)
二、瀟灑與責任
愛德華的角色拒絕了對王室責任的承擔,選擇了自己的愛情,雖然說愛情依然是一種責任,但是影片的濃墨重彩更在于國王對于國家民族的責任。因此愛德華的瀟灑率性只在于愛情,伯蒂的隱忍堅持對于大眾和人民更具意義。這里,筆者不做進一步的評判。
三、有聲與無聲
片中的伯蒂對白并不少,他一直在近乎努力地說,正是這種執著,凸顯了這位國王的人格偉大。古羅馬哲學家塞捏卡說:“真正的偉大,即在于以脆弱的凡人之軀而具有神性的不可戰勝。”海明威說:“人生來不是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毀滅他,但是不可以打敗他。”他并非無法發聲,而是不能流暢地說,這種斷斷續續惹人嘲笑,令伯蒂難堪,更嚴重地是,無法履行王子和國王的責任。影片中對伯蒂緊張時的結結巴巴的刻畫以及對那些顫抖到幾乎無法發聲的細節描繪正達到了“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白居易有詩:“別有幽愁暗恨生,此處無聲勝有聲。”結巴的伯蒂和基本不結巴的伯蒂都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前者在于努力,后者在于持久地,長期地努力。片尾的伯蒂在萊昂納爾的“圈圈點點”中略顯緩慢地艱難演說,幾乎沒有結巴,這是一個奇跡,當然也是全片的高潮段落。無論前面崎嶇坎坷了多久,這最后的高潮總讓我等H了起來!所以觀眾并不厭倦高潮,關鍵在于片子能不能讓大家真正地緊張、糾結、感動。
四、嚴肅與活潑
小學時校門上左右各書四個大字:“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當時很費解,團結緊張啥,嚴肅咋活潑?后來聽人說這是毛爺爺老人家說的,再后來才知道這是說的不同層面。《國王的演講》是部嚴肅的片子,這點毋庸置疑。對歷史的尊重是嚴肅的,演員的表演是經典級別的,片中所講的責任與承擔、掙扎與成長也是嚴肅的。能稱得上活潑節奏的場景屈指可數,一是36分鐘至37分鐘萊昂納爾對伯蒂進行結巴治療時的肌肉訓練,二是萊昂納爾夫人偶遇國王夫婦的一場,剩下的也僅有伯蒂夫婦重新上門就醫并道歉的那句:“等一個國王來道歉是需要很長時間的。”總體而言,這個貴族man確實是一個“嚴肅的男人”
在壓抑、痛苦、掙扎之后,他涅槃重生,成功地讓自己成為真正的國王,而不是笑柄。影片的最終,伯蒂輕吐一口氣,帶著王后和女兒們走向群眾,揮手致意。這個男人仍然有些拘謹,有些緊張,可能永遠不能成功地活潑起來,但是無妨,因為他畢竟超越了自己,履行了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