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微電影實訓心得
微電影是現在十分流行的拍攝方式。微電影指的是在電影和電視劇藝術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小型影片,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可觀賞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微電影心得,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微電影實訓心得1
1.微電影制作方法有新點子新手法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是很關鍵的。被人們用濫的手法很容易過時,有一點新鮮的手法可以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2.微電影制作方法的新點子新手法清單忘記新點子是輕而易舉的,把你瘋狂的鬼點子新點子記下來。這樣當你在拍攝時你只需要看看清單就可以。
3.攝像機角度當你要運用新的表現手法時,結合攝相機的角度是很重要的(如特寫,廣角,移動等)。想想你怎樣用2-3個鏡頭完成這個想法,并把這幾個鏡頭串連成一個流暢的整體。確保當你移動鏡頭時保持目標物在屏幕上的足夠大小,不要害怕太近,很多時候目標物都太遠太小。當你拍攝移動鏡頭時,從上下前后左右多個角度混合拍攝。把你的思想融進你的鏡頭中。當你拍攝時思考你想要傳達什么,要抓住你的想法,什么樣的鏡頭才是最好的。不要害怕反復嘗試同一個鏡頭。要知道多樣性是生活的調味品。這個方法技巧很重要。
4.錄像長度拖沓的錄相從來都不好。確保你的錄相長度與你片子中的新東西相配。如果你沒有許多新的想法1分鐘長鏡頭的比拖沓的4分鐘強。
5.拍攝場地找到一個好的拍攝場地可能很難,尤其當你很年輕又沒有車時。當你發現新的好地點,把它們記下來,并確保能去那里拍攝。
6.拍攝用軌道車當你拍攝時確保你所乘坐的軌道車舒適并且適合場地。僅僅有一個好的帶硬輪子的軌道車是不夠的,你得確保它滾動時平滑,這樣拍出來的鏡頭才能保持一致。
7.音樂在拍攝之前就選擇好音樂是再好不過了,這樣的話你可以邊聽音樂邊想象你的鏡頭。
8.剪輯剪輯賦于你的視頻生命。剪掉死時間。很多時候我們看見一個剪輯片段沒有必要地拖沓數秒。一毫秒都很關鍵。最好是邊拍攝邊剪輯,因為拍攝一部分然后剪輯幫助你看清這個片子的方向,它帶給你更多的想法,讓你知道下一步該怎樣做的更好。在全片都剪輯好了后,發行之前,等一天,然后帶著全新思想再看一遍,看看有什么新的印象。不要把開篇字幕弄得太長。保持開篇字幕的新鮮,簡潔,扼要。選擇好的顏色,遠離劣等的開篇動畫。
9.調色FinalCut程序有一個叫做3向調色的效果。用這個功能可以賦于鏡頭更多的對照和飽和度。合理運用這些程序中的調色效果可以使畫面更生動。這些方法都是從比較細節中捕捉。
澎澎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是專業制作微電影,微電影拍攝,我們期待和客戶能建立長遠的合作關系,成為市場競爭中的密切戰友!我們擁有獨一無二的完美創意策劃和頂級的的專業設備,在注重微電影制作方法的同時,重點突出作品的的品味與個性,以豐富的拍攝經驗和細膩的后期制作來完成每部作品,力求為每位客戶提供一個唯美、自然、時尚、品質的滿意作品。可以說澎澎不但可以為您省錢,還為您賺錢。
微電影實訓心得2
經過一段時間的拍攝,我們的微電影終于完成了。在這次微電影的拍攝過程中,我們獲益良多。
在最開始確定好分組后,我們開始商量確定主題,大家各抒己見。主題的確定經過一番波折,由于大家商討出的第一個主題不合適,于是我們又重新確定主題。這過程中大家一起出力,也在網上查找了相似的事例,最后確定了主題。主題確定了之后,我們幾個女生開始編寫劇本。劇本編寫經過了幾次的修改,存在著各種不足,如內容太繁瑣,場景太大,效果拍攝不出來,甚至編寫的時候還出現了脫了主題。但最后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經過幾次修改最終完成劇本。雖然開頭就讓我覺得困難重重,但是團隊的力量很強大,有的時候也會出現意見不合,但最后都能融洽解決。
劇本完成后,我們將劇本按照分鏡頭腳本編寫并打印出來,這樣便于中期的拍攝以及為了后期的剪輯更加有條理。編寫的時候盡量細化,將同場景的鏡頭分出來,這樣不管是拍攝還是最終的剪輯都更加省時省力。
然后,確定拍攝人員和準備器材,接著就是進行拍攝,這是整部微電影制作比較重要的步驟。拍攝日期我們基本都安排在周六與周日。前面幾次拍攝,感覺大家都像無頭蒼蠅一樣,經過了幾天卻沒有什么收獲,常常在這拍完之后覺得不合適又換另一處。所以,在拍攝之前,我們應該選擇好拍攝場地,對取景的地方進行踩點,不能臨時抱佛腳,各種所需要的拍攝道具一定得面面俱到,提前準備好,一切有計劃的進行。這樣才能保證拍攝過程中更加順暢,否則,會耽誤或延遲拍攝的時間。拍攝時我深深感受到了分鏡頭稿本的重要,根據分鏡頭腳本分場景來拍攝方便許多,不過拍攝時,每個場景我們小組也都拍了好幾遍,如劇中男主角與前女友吵架的畫面,經過了多次拍攝,最后剪輯的時候只取了不到一分鐘的素材。所以拍攝時應注意多拍幾次,這樣方便后期剪輯的時候取材。由于天氣的原因,以及場景的不同,每次拍攝前都需要對攝像機進行調節設置,是畫面色彩亮度等合適。最后,就是后期的剪輯制作,這是我們組的組長主要負責的任務。現場收音效果不好,我們組幾個女生進行了后期配音,因為不是專業人士,配音時也經過多次嘗試,反復錄制,選取出最合適的。
片子拍攝好后,要對已有的素材進行初剪、精剪、配音、配樂、字幕、特效等一系列的制作,讓整個片子井然有序,最后達到視聽結合的效果。通過反復觀看效果,我感受到,再好的畫面,如果沒有聽覺上的效果,會遜色不少,且觀眾無法通過畫面直接了解這個片子的所要表達的思想。最后,根據前期的腳本,通過各項制作,還制作了片頭和片尾,我們的微電影基本完成。
經過這次拍攝,我們的實踐能力增強了很多,對影片剪輯也有了更深入的學習,對以后的攝影學習很有幫助。
微電影實訓心得3
通過前期的理論學習,以及這兩個禮拜天的實訓,使我對攝影機的操作有了進步的理解和掌握,總結有以下幾點:
一、要穩,就是在操作時,把攝像機放在肩膀上,不可來回晃動,以免拍攝出來的畫面不穩,影響畫面所表達的內容,容易產生視覺的疲勞。
二、要平,就是所拍攝的畫面要和地平線一樣平,尋像器中看到的景物圖形應橫平豎直,以尋像器的邊框為準來衡量。畫面中的水平線與尋像器的橫邊平行,垂直線與尋像器的豎邊平行。如果線條歪斜了,將會給人產生某些錯覺,感覺畫面不是很平。
三、要準,一般指落幅要準。當某個技巧性鏡頭(推)結束時,落幅畫面中鏡頭的焦點構圖應該是正好的,做到這點就要求平時能夠多加練習,掌握好時機。
四、在拍攝特寫時,要注意拍攝要勻:勻是指運動鏡頭的速率要勻,不能忽快忽慢,無論是推、拉、搖、移還是其他技巧,都應當勻速進行。鏡頭的起、落幅應緩慢,不能太快,中間必須是勻速的。
五、拍攝時要注意背景的取材,盡量選擇一些以樹木,綠色為景色來做背景,不可選擇一些半截的建筑物來拍,這樣影響所拍攝的效果,給人一種破爛不堪的感覺。
在拍攝人物采訪時要注意,要選擇好的位置,既在一、拍攝時既不影響拍攝的效果,也不使自己拍攝的很累,盡量不要讓采 訪者處于下方,攝影師站在上方。
總之,在以后學習實操中還是要多加以練習,并不斷去總結,才能更好的去掌握這些拍攝的技巧。
微電影實訓心得4
我拍攝的時候,做到了平、穩、清。不過我沒有照相機,只能用手機,道理應該是一樣的吧。
老師講的挺好的,就是有些專業詞匯不明白,但也懂得了一些東西,什么拍攝速度啊,和光線什么的。只可惜時間太短了,老師本來要給看相片的,但是沒有。 我這有兩張照片試著說一下。
人像:在這張“耐人尋味的坐姿”作品中,由于拍攝角度的合理選擇,坐著的人像和呈半剪影狀的樹木求得了畫面的均衡,又由于樹木是呈半剪影狀的,并且在人像后方,使得被攝主體(人)很自然的體現出來。
景像:在這張“開枝散葉”作品中,由于被攝主體外觀比較均勻,所以將其放置在畫面的中央,然后再通過調整焦距,準確地攝取一定的景物范圍,達到通過畫面構圖準確地向觀眾表達出所要闡述的內容的效果。被攝主體前面的花叢畫面有一定程度上的不清晰,被攝主體后面的景象一片翠綠,都是沒有規劃的畫面,也正是由于產生這種不規則的畫面才體現得到外觀比較均勻的被攝主體的不同之處。
很感謝老師能夠安排我們進行這兩節實驗操作課,使得我們能夠根據理論結合實際,在一定程度上親自體會到了攝影的趣味,在此同時,通過作品的反饋作用,我們進一步地提高了攝影的技術與更好地鞏固了攝像的操作要領。在此過程中,手握著沉甸甸的照相機,對準了每一個耐人尋味的鏡頭,“咔擦”一下,留下了永恒的瞬間。還能欣賞到其他同學精彩的作品,又開闊了視野,真是一舉數得的好事!
我愛上了攝像,真的啊!
從對攝像知識的不熟悉到愛上了攝像活動,這是我經過攝像實驗課后最大的體會。在攝像活動之前,老師曾把攝像機拿到教室,讓我們觀摩,接觸,但由于人數過多,那是并不能滿足每位同學都可以實際地操作一下,其中也包括我。
對一個從未碰過攝像機的人,像我,非常了解自己的攝像水平,所以在實驗課之前,我很詳細地看了教材中有關的攝像技術講解,希望到時能在實踐中快速地學習與掌握。
我選取的拍攝題材是:籃球課的師生互動。通過拍攝教師如何授課,學生如何模仿,師生如何交流等鏡頭體現在籃球課上師生互動的內容。由于準備功夫比較充足,所以在拍攝的過程中我很快就熟悉了攝像的一些簡單技術,并且逐漸地得到提升,也正因為如此,我漸漸地對攝像活動產生了興趣。在拍攝過程中,我通過攝像機機位的移動、鏡頭的焦距變換、取景的范圍與聲音的采取等一些比較簡單的攝影技術按時完成了我的作品。我在運動畫面拍攝所用到的鏡頭運動技巧有推鏡頭、拉鏡頭、搖鏡頭和移鏡頭,并且運用得也比較規范。經過攝像活動,我有些感觸,在生活中有許多微妙的細節,我們要抓住時機,盡量去捕獲。在拍攝的同時,盡量增加對其他作品的觀摩學習,有的時候就是一個很好的啟發,再結合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會拍出好的作品來只是早晚的事情。
微電影實訓心得5
2015年寒假的小學期我們接觸了思想政治實踐課,經過小組的討論,最終選擇微電影系列,我們選擇的主題是《手機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這與我們的大學生活息息相關。據調查,77%的人每天開手機12小時以上,34%的人24小時開機。94%的人使用手機在5年以上。而近幾年智能手機和3G網絡的普及,使得手機更是成為隨身必備之務,特別是年輕人,幾乎時時刻刻都離不開微信、QQ、微博之類的社交通信工具。過度依賴手機等科技設備,對身邊人的忽視程度就越嚴重。在網絡上活躍的人,現實中反而更孤獨。建議晚餐時少用手機,多和家人交談。外出社交時,也避免過多使用手機,以免冷落他人,這正是我們拍這部微電影的原因。
經過我們小組的努力準備,寫劇本,終于成功開拍。小組活動的工作有條不紊的分配到個人,而我就榮幸地擔任了攝影師兼演員。猶豫缺乏拍攝經驗,于是我上網查了一些拍微視頻的注意事項,在實際工作中也明白了,做好每件事都是要認真負責的。由此我總結了三點經驗。
第一,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全面,比如,提前準備好拍攝時需要的道具,檢查攝像機是否充滿電,內存是否充足。
第二,要認真負責。拍攝完成后及時把視頻保存到電腦里,處理好以后再做一個備份,以免發意外。盡自己所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第三,要學會隨機應變。要聽取他人的建議,與團隊做好配合,盡力讓視頻的效果達到最好。
手機依賴癥是一種新型的心理疾病,尤其青睞青年白領女性、業務擔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學生三類人。手機作為一種現代化的通訊工具,由于它的方便快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隨著“手機一族”隊伍的不斷壯大,一種由于對手機過分依賴而形成的現代心理疾病——手機依賴癥也悄然現身了。希望這部電影能夠產生一些影響,同學們可以放下手機,多一些面對面的交流,一些心靈的溝通,告別手機依賴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