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代的觀后感
小時代3是由郭敬明的小說小時代改編的,之前的小時代1和小時代2 對我感觸很深。
當我聽說周崇光死了之后,激動的眼淚都留了出來,看到林蕭那絕望的樣子,更使得我淚流泉涌,當我看到四個姐妹反目成仇時,一種心痛涌上心頭,昔日里的姐妹花如今一個個如敵人一般對立,南湘為了錢背叛了顧里,顧里沒有告訴林蕭周崇光死得真相,林蕭沒有告訴顧里她會被ME辭退,而唐宛如喜歡衛海,可是南湘卻搶走了衛海.......一切的背叛都使得這四個昔日里的姐妹花破碎,直到唐宛如為了南湘,被磚頭砸中頭部,厄運的一切才結束,三個姐妹們重新聚在一起,照顧宛如,一切的一切都很美好.......
整場電影,我看到從小到大的時代姐妹花一起攜手度過無數個風風雨雨的日子,她們時而會吵吵小架,但卻總是不離不棄,她們是最美的姐妹,也是最真實的姐妹,她們之間沒有一點虛實,沒有做作,沒有勾心斗角,她們真真正正的為彼此互相付出,她們是時代姐妹花!
這部電影對于我的感觸真的很深,為什么現實生活中再也找不到這樣的時代友誼呢?取而代之的又是什么?這個問題真正值得我們沉思!
小時代的觀后感篇2
看完刺金時代,是真心被打動。不單是林蕭的自卑軟弱,南湘的美麗蛇蝎,顧里的冷傲完美,唐宛如的奇異天真。我想,更多的可能是心靈的沖擊。
其實,不管最后他的結局有多悲慘,不管那時多么親近的好友為什么變成今天這種局面。我們都應該明白,生活是戲劇化的。正像崇光所說過的那句話一樣“你并不知道生活在什么時候突然改變方向,陷入像墨水一般濃稠的黑暗里去。”因為,生活總是比小說要恐怖得多得多得多。
這是一個以光速往前發展的城市。
旋轉的物欲和蓬勃的生機,把城市變成地下迷宮般錯綜復雜。
這是一個匕首般鋒利的冷漠時代。
在人的心臟上挖出一個又一個洞,然后埋進滴答滴答的炸彈。財富兩級的迅速分化,活生生把人的靈魂撕成了兩半。
我們躲在自己小小的被窩里,我們微茫得幾乎什么都不是。
不得不說,郭敬明對時代的感知是細膩的。的確,我們微茫得幾乎什么都不是。就不說什么著名人物了,我相信哪怕就是顧里,我們也做不到像她那樣。哪怕她得了子宮癌,那又能怎么樣呢?哪怕她最后的結局的確是在大火里死去,那又怎么樣呢?她依然以一臺高級電腦,以外表冷漠內心熱情的性格活在我們心中。
生活中確實有很多事情是想不到的,就像小時代里一樣,難道我們會想到,簡單天真甚至有些傻的唐宛如有一天也能變成像南湘一樣眼神深邃,變得蛇蝎嗎?不會,我們不會,我們只會抱著保證坐在沙發上期待著美好結局罷了。可是偏偏這就是事實。難道我們會想到,那么高大那么強大的宮洺有一天也會像一個平凡人一樣為普通的人情世故而傷心么?不,我們不會。我們根本就不會,也不想想到這種結局,可是偏偏這就是事實。
當然我一直認為這本書是充滿著正能量的,就算不說林蕭顧里他們拼搏向上的精神,就只說崇光吧,他為了宮勛,為了宮洺的事業,從一個吸引了無數女孩子瘋狂迷戀的全國著名作家,忍受整容的痛苦,忍受不能與親友相認的痛苦,變成一個當紅模特陸燒,這種精神難道不是充滿著正能量的嗎?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嗎?
有人說,林蕭,顧里,南湘,唐宛如她們的友情不堪一擊,那我倒是想問問他,你最好的朋友能和你一起光著腳,只為了你的夢想,而飛奔在高架上嗎?你最好的朋友能在所有人都背棄你甚至唾罵你的時候依然像把傘一樣堅定地為你撐腰嗎?如果不能,那么,你們的友誼,又算得上什么呢?一盤散沙嗎?
小時代,為友情,為愛,活下去。
小時代的觀后感篇3
郭敬明的《小時代》為我們編織了一個夢,我覺得就像一個中國夢,電影里那寫場景,那些故事似乎李偉民很遠,那些情感似乎又李偉民很近。
家長夢見自己的孩子能實現自己從未實現過的夢想而無視自己沒能實現其實并不只是因為外部條件的不足;少女夢見能在收獲愛情的同時收獲物質并且二者都是頂級的;少年夢見自己能改變這個城市,這個國家,甚至這個世界就憑自己那些中二到極致的見解;文人夢見能在依然清高的基礎上同時得到市場的認可,社會的熱捧,和各大獎項的&39;青睞;商人夢見自己在能使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不必接受自己良心,或那些所謂的社會良心,的問責質疑;股民夢見滿場飄紅一路大牛而不會有人告訴他們這是泡沫經濟華而不實;球迷夢見中國隊各路大神附體把巴西踢了5:1還不是在漏斗型的球場上;公知們夢見有一天他們不知道能說這個社會怎么了因為這個社會那么美好所以他們只能互相諷刺;而你我夢見整個中國電影市場突然集體達到了奧斯卡戛納的一般水平每部電影都讓我們因為深度而發笑落淚而不是因為低俗的笑點矯情的青春;但是只有給我們夢的那個人知道――這不過是個夢。
你我從未見過如此浮夸造作的青春――然而,親愛的,這是個夢;世界上最殘忍的事情就是給你一個夢,并讓你信以為真。
而這部電影,明確而善意的告訴了你,這就是一個夢,“我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定會有一個愛你的人,他會穿越這個世間的洶涌人群,一一地走過他們,捧著滿腔的熱情和沉甸甸的愛,走向你,抓緊你,你要等。”何妨讓它繼續作為一個我們知道不可能實現的夢存在于心中某處還沒有完全對愛情失去憧憬的地方。
小時代的觀后感篇4
暑假,隨著郭敬明的兩部《小時代》的上映,給整個電影圈帶來了不小的震動。不易于一個重磅炸彈的投入。對于這個外行導演作品的各種聲音從四面八方涌來。其中一方面是來自粉絲的死命推薦和褒獎,一方面是來自電影圈中眾多知名影評人的大力批評。甚至還引起了兩場較大的“戰爭”。又激起了人們對于腦殘粉的厭惡。
對于這里提到的“戰爭”,我想關注那個時間電影類新聞的人都應該知道,這里我就不多加贅述了。但是為什么這樣的一部影片會引起如此大的浪?一方面是一個完全外行的導演拿到高票房,一方面是電影的引來了眾多著名影評人的批評。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影片,為什么罵聲不斷的同時還能收獲到高票房(這樣的案例不止一個,前些時候的《富春山居圖》年初的《快樂到家》)都是這樣的。
而這樣的案例更不是只有中國才有的。當全球的改編電影一次次的引起觀影熱潮,形成死忠粉。這意味著這絕非曇花一現,是所有人都能借鑒的模式。即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的模式。最先的案例應該是《哈利波特》系列,全球都為之震動。也帶起了演員、周邊產品、甚至還有主題公園。接著的《暮光之城》系列就更像是《小時代》的國外版本。雖然在專業人員的眼里一文不值,但是在全球范圍內刮起了一陣吸血鬼風。不但讓頂峰娛樂大賺一筆,公司的業務上了一個臺階。更是讓吸血鬼這個題材更火了一把,《真愛如血》又被翻出來看,《吸血鬼日記》應運而生。由此產生的這種新的電影類型叫做粉絲電影。顧名思義主要的受眾就是粉絲,而這些電影也并不是為了藝術而是商業,更像是營銷,為固定的受眾群做他們喜愛的東西,不管這些東西是什么?也不管有沒有達到一個電影應該起到的作用和責任。只求博得固定人群的喜愛和腰包就可以了。
小時代的觀后感篇5
在暑假的7月19日,爸爸帶我去大地數字影院看《小時代》第三部。
《小時代》的每一部我都會關注。
這是一個夢想閃耀的時代,這也是一個理想冷卻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也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我們的小時代。 這是當下時代一群時尚年輕人的青春故事,也是屬于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更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縮影。
故事發生在經濟飛速發展時期的上海。原本離開了姐妹們,準備離開上海的南湘 (郭碧婷 飾)重新回歸到姐妹們身邊。顧里 (郭采潔 飾) 率領眾人搬進了新的別墅,大家繼續著同一屋檐下的烏托邦生活。林蕭 (楊冪 飾) 、顧里陪同宮洺(錦榮 飾)參加羅馬的時尚活動,還叫上了南湘和唐宛如 (謝依霖 飾),又在羅馬遇上了顧里的混血表弟Neil(李賢宰 飾)。然而當林蕭回到上海,卻接到了男友崇光(陳學冬 飾)癌癥復發不幸去世的噩耗。
與此同時,顧里從未見過面的親生弟弟顧準(任佑明 飾)突然出現,手握顧家20%的隱藏股份,他告訴顧里M。E有一個巨大的財務漏洞,姐弟兩人聯手想要奪回被M。E收購的盛古公司。顧里說服姐妹們借著宮洺生日暨M。E周年慶的機會去宮家老宅偷取關鍵文件。
而在這之后,大家因為一些誤會而遭到友情的破裂。我原本以為在一切重見天日后,林蕭、顧里等所有人的不幸和難過較消失,可卻沒這么簡單。
無論是好朋友也好,親姐妹也好,總會有發生誤會的時候。畫面中那些爭吵那么讓人難以忘懷,難道這不是我們對待在乎的人在乎的事反應的真實寫照嗎?無論事實是否丑陋,它依然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知道真正的友情是難以遇見的,除了那種犯了天大的錯誤還不離不棄的情感!
小時代的觀后感篇6
終于看了郭敬明的電影《小時代》了,沒有辜負我這么久的期望,沒有讓我失望,影片的每一個畫面還依然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人物出場,用了大量逆光,仿佛童話故事里的王子拄著權杖閃閃發光的出場,秒殺一通灰姑娘一樣。可惜童話故事中的白馬王子,到了電影里就變黑臉包公了,毫無美感啊。反正我覺著吧,清澈通透的大自然才配用逆光。
劇情沒什么說的,小說怎么寫,電影就怎么拍。我開始還想著腫么預告片中的很多情節都沒拍出來,后來才知道這部片是分上、下兩部,下集要等到春節才會放出來。 這個上部,基本就是把各種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交代清楚,然后由幾個小插曲串聯起來,最后在高潮部分戛然而止。大部分情節都是為下部做鋪墊。讓我好期待下部能夠早點上映,還有等到賀歲檔嗎?
小時代的觀后感篇7
我在首映的前一天,在揭曉考高分數的那一刻,在電影院看著這個我追了三年的小說的同名電影。當字幕上打出“原著郭敬明;編劇郭敬明;導演郭敬明”的時候,我覺得這大概是郭敬明故意的安排。不得不說,非常霸氣。
我嫉妒這四個小姑娘,在圣誕節的晚上,她們經歷了各自不同的失意,還可以在一起抱頭痛哭。沒有抱怨,沒有說任何關于自己不開心的事,只是抱在一起,一起笑鬧。
我看著林蕭,看著她一直哭一直哭,看著她做每一件事都會因為小瑕疵而失敗,然后開始哭泣。我當時想,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哭,但是我不會蹲下來只哭泣,我會一邊哭一邊想辦法。我鄙視林蕭的膽小和懦弱。但那是因為我知道劇本,我知道后來的一切。所以我知道在這個故事里,下一步是什么。
如果是現實的人生,或許我就只會跟林蕭一樣,哭泣。
我喜歡在任何我看的,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里找可以學到的東西。我在這部《小時代上》里學到的是,宮洺的“PlanB”。不可能所有事情多萬無一失,我們承擔不起因為一個小小的失誤而毀掉整個計劃。所以每一個計劃的背后都要有一個“PlanB”。
雖然我是一個懶人,什么都不愿做。但其實骨子里還是非常向往ME那樣的工作氣氛。每一個人都認真工作,每一個人都忙碌得恨不得再生出一雙手腳。
如果說高中以前我的夢想是站在舞臺上,被聚光燈追隨。那么高中以后我想做一個幕后工作者,因為我覺得拿著對講器,穿著黑色的制服在忙碌的人群里穿梭是非常霸氣的。我并不認為坐在觀眾席上的人有多高貴,我更欣賞在幕后的工作人員們。如果沒有他們,就不會有那么棒的表演。他們低頭私語,說著我們不知道的小秘密,可能與接下來臺上要發生的有關。
你見過崇光撒嬌賣萌的樣子嗎?你見過他被抓到臨時救場,然后咬牙切齒地對并不怎么有交集的顧里說:“我恨你。”像個小孩子一樣,但是又不負眾望的在不曉得一切的情況下完成了任務。甚至連結尾都是非常的……蒼白但是很可愛。
在看預告片的時候我就很喜歡的場景,是四姐妹在高架上冒著大雪扛著箱子往會場奔跑的樣子。當我真正在電影里看到這個場景的時候,我就在想:“我們鍛煉體力,努力照顧自己,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有朝一日,當朋友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可以赤腳在柏油路上一起奔跑,只為了幫她完成她的夢想。那個時候,我們才會覺得自己是被需要的,自己的價值。”
我很遺憾這部電影在高考之后上映,如果我在之前就看過這部電影,當我做到語文試卷的作文的時候,我會寫:“對林蕭來說,最重要的事是宮洺。宮先生要喝水了,就必須拿適應的杯子去幫他倒水;宮先生今天在上班的路上看見一座宅子很漂亮,你必須找到是哪一座宅子然后幫忙購置;宮先生忘記帶充電器了,你要幫他在入住的酒店準備好充電器,盡管你不知道他今天究竟帶哪一個牌子的手機出門……這一切的一切,對林蕭來說,都是最重要的。重要到,在圣誕節的夜晚,她遲到了和簡溪的約會。但是對她來說更重要的,是顧里,是南湘,是唐宛如。所以她要立刻跑回原來的會場,去幫南湘找遺失的衣服,她在高架路上和姐妹們一起奔跑……”
很多沒有看過《小時代》的人覺得它很爛,你們覺得它爛在哪里呢?那是我見過最美好的友情。你有見過顧里這么高傲的人,跟男朋友分手都不肯低頭,卻在南湘出事的時候接受了顧源的幫助嗎?你有這樣的朋友嗎?甚至你自己,會這樣做嗎?那些罵著這部電影,這個故事的人,你們有沒有反省過,在現實的生活中,你們是不是在看到自己朋友有難的時候,只會躲得遠遠的?那絕對不是《小時代》的問題。
青春,《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被埋藏的美好時光》、《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我列舉了三本書,其中兩本被翻拍成電影,一本拍成電視劇。而這三本,我恰好都看過原著,所以我拿來對比。他們的重點在愛情,可是那些滑稽可笑的愛情真的是還沒有體驗透青春的我們能付得起的嗎?所以最后沈佳宜另嫁他人。
顧里說:“沒有物質的愛情只是一盤沙,不需要風吹就散了。”我同意這個觀點。你可以覺得郭敬明這個人怎么樣怎么樣,但是你不能否認,他就是這么現實的。這就是當下的上海,甚至當下的社會。每天晚上我陪著爺爺奶奶看《新老娘舅》,我看著那一些80后夫妻吵著要離婚,他們好意思說這個是他們買的,那個是他們買的,好像一個人擔負了整個家庭。他們覬覦對方的物質,嫌棄對方的自私,卻沒有想過自己擁有相同的問題。
而這個女人,顧里,她雖然沒有經歷過窮苦的生活,但是她看透了。至少她能夠自己賺錢,不然不會在父親死后她還活得這么堅強。
青春留給我們的是什么?是奮斗,是拼搏,是失敗,是成功,是友情。我們什么時候能不那么重色輕友?我們什么時候也能像這四個人一樣,只是在難過的時候,手機沒電的時候,唯一能背出的號碼是對方的,然后什么都不問,什么都不說,抱頭痛哭一頓再說。
《小時代》給我最大的禮物,是成長,是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