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后感1000字西游記
中國有四本書非常有名,它們是四大名著:《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還有《西游記》。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西游記》。
《西游記》的作者是羅貫中,是一部充滿了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講述的是唐僧和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經過、九九八十一難西天取經的故事。
在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大師兄孫悟空。他原來是一從石頭里蹦出來的,他是一個天真爛漫、調皮任性的無拘無束的“野猴”。他奪走老龍王的鎮海之寶——定海神針;游樂地府撕碎“生死簿”;大鬧天宮,偷吃仙桃仙丹,不把玉皇大帝放在眼里,還自封“齊天大圣”。用他的七十二變大鬧天宮,惹怒了如來佛祖,便被佛祖壓在五指山下,唐僧救了他,他便跟著唐僧西天取經。為了師傅的安危奮不顧身的他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克星,他對付這些人從來都不手軟,盡管許多時候并不被唐僧所理解,他仍是義無返顧地將他們掃除。哪怕事后又被各路神仙將妖魔領了回去,甚至招致唐僧狠心驅逐,除害護航之心全不曾改。
其次是二師兄豬八戒。他貪財好色,有著一身毛病,好吃懶惰,愛占小便宜,怕困難,總是退縮,還特別愛吃,每次孫悟空叫他去找食物,他總是打著找食物牌子,卻總是在半路睡覺,或者是找到了食物在回來的路上也吃得一干二凈了。它相對來說小腦筋比較多,我很清晰記得有一集,某條河流結了冰,但這樣馬就不容易前行了,當大家都在困擾之時,豬八戒立即就說可以給馬蹄裹上布,增加摩擦力。雖然他很貪吃,但是也非常護主,絲毫不比孫悟空差,一旦唐僧有危險也會那把九齒釘鈀奮不顧身的去救他。
然后是三師弟沙悟凈。他心地善良、安于天命,他的本領更比悟空,八戒是弱一些。他淳樸憨厚,忠心耿耿,總是挑著行李默默跟在身后,任勞任怨,憨厚和淳樸的形象生動的展現出來。
最后是師傅唐僧。他胸懷天下,惠及黎民百姓,善良閔誠的苦行僧,不辭勞苦,不畏艱險,為了求取真經而不惜遠行,而且他心思縝密,能注意到事物的細節,自我要求嚴格,堅持原則,規范嚴謹,善于發現問題,低調不張揚,遵守時間。
就是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
觀后感1000字西游記篇2
吳承恩先生寫的小說《西游記》,我們耳熟能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生動有趣的文字,個性鮮明的人物,使我記憶猶新,從小就對它百看不厭,愛不釋手。
今天,我又一次翻開《西游記》,武功高強、正義大膽的孫悟空;貪吃貪睡、好色好財的豬八戒;任勞任怨、心地善良的沙和尚;意志堅強、誠心向佛的唐玄奘;勤勞勇敢、忠心耿耿的白龍馬……精彩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寫也又一次深深地打動了我。合上書本,我不禁感嘆:唐僧師徒四人,真是艱難啊!一步一步地走完了十萬八千里。路上是多么辛苦,九九八十一難,大家都受盡了煎熬!
其實,我們學習也像取經,有些人像《西游記》中的豬八戒,懶惰,對任何事情都是草草了事,沒有一點兒耐心。有的人像唐僧,堅定不移,百折不撓。唐僧遇到過那么多困難,但從來沒有氣餒過,從未打消過取得真經的念頭。我們有的同學也是,遇到難解的題目毫不畏懼,一定要不斷地演算,哪怕到最后算不出來,也要找老師弄懂為止。有的人像沙和尚,誠懇老實,對任何事都不敷衍了事,總是一點一滴踏踏實實地把事情做好!有的人像孫悟空,活潑好動,足智多謀,特別聰明,對學習有很強的興趣,回到家,總是把當天所學的復習一遍,把沒有學的預習一遍。如果大家都像唐僧、沙和尚和孫悟空一樣,有對學習有堅定的決心,就會像他們一樣,“取得真經”。
看著師徒四人的堅定不拔,想想我自己的所作所為,真是自形慚愧。
6歲那年,瞅著別人如小鳥般在溜冰場上“飛翔”,我也禁不住動了心,非纏著媽媽要買一雙溜冰鞋。媽媽拗不過我,便說:只要你學會了滑冰,我就給你買。”“好!一言為定!”不過,當我摔了幾腳后,就氣呼呼地把溜冰鞋給扔到垃圾桶里去了。瞧著別人溜冰時輕盈矯健的身影,我也只有望“鞋”興嘆啦!可唐僧師徒呢?一十四年后才取得真經,一路上遇到了多少妖魔鬼怪、艱難險阻也沒有放棄。這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后。
唐僧四人都有缺點,孫悟空的毛躁,豬悟能的懶惰,沙悟凈的沉默,唐玄奘的懦弱。可是他們卻帶著各自的缺點取到了真經,并修成了正果。這說明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是完美的,取長補短、團結他人,就能在學習上,在生活中取完真經,修成正果!
觀后感1000字西游記篇3
這幾天中央電視臺播出了那部投資甚巨、期望甚大的《西游記續集》。然而,對于這樣一部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巨著”,我卻實在無心再看下去。原因很簡單,續集中的血腥氣實在是太濃了。
首先無可否認的是,看什么樣的電視劇就要有什么樣的心態。譬如槍戰片,再血肉橫飛也不會讓人皺幾下眉頭——要的不就是個刺激?而古裝武打片要的也正是拳拳到肉、掌掌生風的氣勢——可是,問一個不需要回答的問題:把這些鏡頭插入到一部愛情劇或是兒童劇中可以嗎?當男女主人公正在綿綿情深或是孩子們正在歡快玩樂的時候,屏幕上突然出現一個七竅流血的死人腦袋,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是準備拍手叫好呢還是惡心的想吐?這恐怕也是一個不需要回答的問題吧?
廢話說了不少,咱們還回到《西游記》的正題。我是看到第三集的時候對他產生反感的。斬妖除魔是理所當然,血腥點也就湊合了;可是殺個強盜干嗎還非要做的血淋淋的?干嗎非要孫悟空一棒子把強盜頭子的腦袋打飛?孫悟空這個曾經被稱作“正義的化身”的精靈還是原來的他嗎?在他騎在一個強盜的頭上用力扭斷他的脖子,并且鮮血從強盜的口中噴出來的時候,我從孫悟空的眼睛里已經感受不到半分正義的力量,那只是一雙象征著廝殺、象征著邪惡的血紅的雙眼!我當時非但沒有懲奸除惡的喜悅,反而感受到的盡是恐懼;在我后來想起那幾幕的時候,仍然會不自禁的不寒而栗!——《西游記》,你是想向我們展現寫什么?
《西游記》,難道只有高科技手段出神入化般的運用才能讓你我引以為榮嗎?難道只有青松、煦日那清新背景下觸目驚心的喋血鏡頭才能大快人心嗎?《西游記》,難道你是憑這這些而入選為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的嗎?難道你已經忘記了,那源遠流長的藝術內涵、文化思想才是你自身的靈魂和精髓所在嗎?
或許是出于對第一部《西游記》的深深喜愛才引起了我這么強烈的感受,才能讓我的思想有這么強烈的反差——由喜愛一下子墜落到了厭煩,甚至憎恨!說的是不錯,中國文化的確需要不斷的進步、變革 ,是應該讓中國的古典文化在各個方面和那些外來文化、藝術相融合,但是,我們需要的不是《西游記》中所表現出來的新路啊!我們要的是不是這個俗不可耐的文化的怪胎啊!看了《西游記》的續集,您覺得這樣來融合中國的古典文化、高科技手段、外來文化應該嗎、可以嗎?
中央電視臺不是也發表過評論,說《西游記》的續集可能會帶起新一輪的收視熱潮。雖然我只看了短短的四集,我已經對這鐘說法產生了深深的懷疑:中國人庸俗到那種地步了嗎?
這個問題,是真的需要我們好好來回答了。
觀后感1000字西游記篇4
吳承恩先生寫的長篇小說《西游記》也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個性鮮明的人物特點使得我記憶猶新,那我就在這里給你們介紹一下吧,孫悟空是西游記里的主人公,是個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不但會七十二變,而且聰明機智,天不怕地不怕,也把天宮鬧的一塌糊涂。他有著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小缺點。他機智、勇敢、聰明、急躁。他最大的缺點就是自認為是對的東西會不計后果,敢與玉皇大帝斗,被稱為“齊天大圣”的美名,敢于妖魔鬼怪斗,絕不退縮,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明磊落的神話英雄印象。
影響最深刻的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天,他們師徒四人來到了一個叫做白虎嶺的地方,這山上有一個妖精,他看見唐僧的大師兄孫悟空不在身邊,見唐僧坐在地上,心中暗暗歡喜,于是變一個非常漂亮,又可憐的女子,想盡辦法想讓唐僧吃東西,可是任憑他怎么說,還是不吃他給的食物,這可急壞了一旁的豬八戒,八戒說人家姑娘好心給您食物您不吃,他正準備要吃,正在這時,孫悟空來了,他火眼金睛一看,那是個妖精,孫悟空拿出金箍棒將妖怪打死,只留下一具尸體。這次妖精又變成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太婆,拄著拐杖,路過這里,來尋找他們的女兒,悟空一看其中必有詐,也沒有多說,又是當頭一棒,又留下一尋找他的老太婆和自己的女兒,悟空不容分說拿起金箍棒,將老頭給打死了。
唐僧太善良了,以至于不分好壞,見悟空這麼不盡人意,于是讓唐僧讓沙僧拿了筆和紙,寫了一紙貶書,對悟空說,這一次再也不讓你留著身邊做我的徒弟了,悟空長嘆一聲,轉身握住了沙僧的手,含著淚說好好保護師傅,說完悟空就回花果山水簾洞去了。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但這個形象同樣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滿身的毛病,貪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愛撒個謊,可笨嘴可是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大師兄孫悟空吃點苦頭。沙僧的勤快能吃、勤勤懇懇整天挑著沉重的擔子,不好出風頭,白龍馬的腳力好,聰明、勇敢、機智。師徒四人都有一點點缺點,師傅的善良、懦弱被別人利用、悟空急躁、八戒的懶惰、沙悟凈的沉默,可是他們卻經過不屈的努力,取到了真經,并修成了正果。
這說明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是一帆風順,一個團體應該相互取長補短,團結他人,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觀后感1000字西游記篇5
不少成人喜歡看武俠小說;不少成人喜歡看科幻小說;不少成人喜歡看神話小說;但絕少有成人喜歡看神話小說中的杰出作品《西游記》。
兒童富于幻想,故兒童喜歡神話、童話、科幻、武俠;成人承載著生活的沉重負擔,成人又往往不堪生活的重負,故成人亟需放松,成人更需要看武俠、科幻、神話。
生活,不會永遠沉重,但也決不會永遠風平浪靜,一帆風順。生活中不時會有驚濤駭浪,那么在挫折面前我們是選擇逃避還是勇敢地面對?想不想“乘長風破萬里浪”?如果不甘于當生活中的庸者,在千斤重壓下的我們就需要學會調節。調節的方法有很多,節假日外出踏青或旅游;閑暇時聽聽舒緩的音樂;朋友聚聚會聊聊天,等等。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看書,看書既可以達到放松休息的初衷,又可以在不知不覺間擴充自己的知識面,提升自己的修養。而看神話小說無疑是一種很好的消閑方式。
人都或多或少擁有想象力,人或者會拒絕平庸,向往成功,而現實生活中又不可能事事順利,不可能人人都逃離平凡,所以人又往往習慣于平凡,流于平庸。但每當夜深人靜時,每當做完手頭的工作時,每當靜下心來時,每當看到別人輝煌時,不經意間會喚醒自己沉睡的靈魂,故人又常常在頭腦中幻想自己成功,飛檐走壁,呼風喚雨,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無疑,神話是很適合人的這樣一種心境的。
一直不理解為什么成年人一般都不喜歡看《西游記》。
《西游記》寫到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到了極至,大鬧天宮后就沒啥看頭了,這是看過《西游記》的不少人持有的觀點。確實,大鬧天宮前的孫悟空何等瀟灑,何等自由自在,想到哪兒就到哪兒,想干啥就干啥,上天入地,任逍遙,閻王老子在他面前都不敢喘大氣,一根金箍棒打得十萬天兵天將淅瀝嘩啦,這也極大地滿足了人的補償心理。大鬧天宮后的孫悟空就不行了。自從跟了只會念念阿彌陀佛緊箍咒的唐僧后,幾個小妖怪都能把原本神通廣大的大圣攪的頭痛不已。這也太叫人傷心了。一個敢于向惡勢力宣戰的造反者就這樣被馴化了,這是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不可以容忍的。對于這樣一種結局讀者卻無能為力,于是只好逃避,只好選擇不看,作無聲的抗議。
但人可以逃避一時,卻決不可以逃避一世。人不能永遠活在幻想中,人在需要的時候就必須正視現實,正視人生。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魯迅先生給我們的教誨。我們不能回避歷史上和現實中絕大多數反抗者都不能堅持到底的事實。我們同樣不能回避《西游記》。
觀后感1000字西游記篇6
花果山的一個猴形石頭得天地之靈氣,一日石碎而孫悟 空出世。他一降生就“自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驚動了玉皇大帝,后因發現水簾洞,群猴推他為尊,便占據花果山,與群猴為伍,“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閻王爺的拘束”。又只身飄洋過海,訪師學道,學得七十二般變化和十萬八千里筋斗云。回花果山后,先鬧慈繅飩鴯堪簟4喲爍由褳ü?
大,法力無邊,先后三度大鬧天宮。他吃仙桃、盜御酒、偷仙丹,攪亂王母娘娘的蟠桃宴,面對十萬天兵天將、一十八架天羅地網,他橫沖直闖,只打得“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最后他向佛祖提出:“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并且定要玉帝讓出天宮,否則要攪個“永不清平”。最后終被佛祖降服,壓在五行山下。唐僧去西天取經,在觀音菩薩的指點下,救出悟空。孫悟空被迫皈依佛教,與豬八戒、沙僧一起保護唐僧取經。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戰勝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功成圓滿,終成正果。
我讀了《西游記》一書,深有感觸。書中的師徒四人,一路不畏艱險,迎著困難而上,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了真經。俗話說得好:容易干不成大業績。在生活中也一樣,要迎著困難和艱險向前進。為什么有人會取得偉大的成就?為什么有人很快就在中途放棄了呢?這是因為成功的人懂得:要干成大業績,路途是非常坎坷的,困難也是很多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所以,一定要迎著困難、坎坷而上,第一次失敗,不用怕;第二次失敗還是不用怕。困難在自己面前,你軟它就硬,你硬它就軟。一次又一次地與困難做斗爭,再怎么巨大的它也會慢慢倒下,慢慢地退卻。很快就放棄的人見到困難就躲避,永遠都不敢去正面地面對困難,即使這個人與困難斗過,但也一定失敗了一次就甘拜下風了。小時候我聽外公說:“甜美的果實往往就在困難的身后。”躲過了困難,好像現得是多么的幸運。其實恰恰相反,躲過了困難,也錯過了果實。對于放棄,也許某些人認為:只不過是暫時的退讓。人生的路畢竟還很長很長,這次放棄了,以后還有機會東山再起。我不否定這種想法,但是時間是有限的,每一次東山再起都需要時間準備,算起來,人生就做不了其他什么事情了。
我們生活中就有這么一個實例。這個人與困難做斗爭,最后取得了成功。他就是霍金。他在二十一歲時得了絕癥。在他身上,如果放棄了,那么就是平平淡淡地死去。可是,他努力與困難做斗爭。后來,他只有兩只手指可以動了,他是個科學家。這位科學家遇到的困難是一般人難想象的。但是,他并沒有放棄,最后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做事意志總是不堅定的人聽我一句勸吧,做事不要因為怕困難而放棄,堅持下去!去得到心目中最甜美的果實。
觀后感1000字西游記篇7
星期天,我做完了作業,便在書柜里找書看,不經意間看到了那本角落里的、落了些許灰塵的書——《西游記》。
還是三四年級看過的呢,后來就一直放在這兒,位置一直沒有變。我一邊想著,一邊抽出了那本書,拍拍上面的灰,然后翻到目錄,選感興趣的章節看了起來。一邊看,我一邊回想,還記得幼兒園時,看過《西游記》的動畫片,那是我年幼無知,想法也很簡單。聽媽媽說,那時她問我,看了這個動畫片,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我回答說,覺得妖精很可惡,連人肉都吃。
三、四年級時,語文老師讓看《西游記》,說這本書很好,有助于我們學習語文,我便去書店買了這本書,帶著好奇,我翻開了這本書,這可是四大名著之一啊!還依稀記得當時,媽媽笑著對我說:“你看完《西游記》,有什么感受啊?覺得書好還是動畫片好呢?”我想都沒想就說:“最大感受就是他們師徒四人中,孫悟空最厲害,每次都能帶著大家逃離危險,豬八戒最懶,如果要我形容,就是好吃懶做。書比動畫片好看一些,因為書中講的內容豐富一點、生動一點。”現在想起來,那是只看到表面,卻沒有真正走進書中。
現在,當我再次捧起這本書,思緒萬千。我覺得書中的每個人物都值得我學習。孫悟空本領高強、正直勇敢,對師傅也十分忠誠,我要向他學習,不能害怕危險;唐僧堅持不懈,意志堅定,我要向他學習,不能放棄;豬八戒雖有些懶,可為人十分忠厚老實,我要向他學習,誠實守信;沙僧話雖不多,但卻吃苦耐勞,不喊一聲“累”,我要向他學習,肯吃苦,不怕累,更加勤奮。師徒四人西天取經,堅持不懈,值得我學習。一路上,他們翻過了多少山,走過了多少片樹林,打敗了多少妖精,這是多么艱難的一路啊!可他們卻沒有放棄的念頭,從來都沒有過,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嗎?想到這兒,我不禁低下了頭,他們那么困難,都挺過去了,還有什么是戰勝不了的呢?我遇到的困難與之相比,不是顯得太渺小了嗎?
我想到了我自身的例子,不知從哪天開始,我原本端正的握筆姿勢變得又難看又別扭,爸爸媽媽發現后,都讓我立刻改正,可我卻總是克服不了困難,長時間下去,就更難改了,每當爸爸媽媽提起,我總是說:“太難改了,我改不掉。”現在想起來,我感到十分慚愧,和唐僧師徒比起來,我這點小困難根本算不上什么。如果唐僧師徒像我這樣,他們都不知死過多少次了。可我,卻......我難道連這么小的困難都克服不了嗎?我怎么可以遇到怎么小的困難就放棄呢?真是太不應該了!所以,我決定,從現在起,努力改掉握筆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