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觀后感900字
暑假的一個下午,媽媽帶我去看電影——《我不是藥神》。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坐在電影院里,因為大家都說這部電影是神作,口碑票房都很好,所以我也非常期待,希望能一睹它的風采。電影院非常火爆,大家都在討論:藥神是什么?在我看來,藥神就是手上有大量的藥資源,效果好,還賣得比醫院便宜很多。
影片開始了,它主要講述的是:一位白血病患者找到一位賣印度神油的店老板,希望他到印度走私一些印度格列寧。走私是犯法的,而神油店老板程勇,因為老父親生病,需要高昂的手術費,迫不得已答應了這個要求。那位病人告訴程勇,雖然藥效相同,可價錢卻相差20倍。中國醫院賣的格列寧四萬塊一瓶,印度格列寧才兩千一瓶。程勇跑到印度,結果按五百塊一瓶的出廠價買了一百瓶。程勇和這位白血病人,及一位群主、一位神父開始了他們的賣藥之旅。
他們生意越做越大,當然錢也賺得數不過來,程勇本人也因為賣的藥效果好,價錢便宜,被病友們尊稱為“藥神”。
這時,另外一個賣假藥的人找到程勇,要以高昂的價錢買走程勇的進藥渠道。程勇因為害怕坐牢,所以把代理權拱手讓出,用拿到的錢開了一家紡織工廠。
時間過了沒多久,程勇身邊的朋友一個個離他而去,他感到內疚,又以出廠價重新販賣起藥來。這時,中國控告印度賣假藥,要想再買藥,必須按兩千一瓶。而程勇還是按原來的價格賣給病人,一個月虧損幾十萬。最終,警察找到了他,幾千名白血病人知道消息,為他送行……
我最喜歡里面的程勇,雖然他開始只是為了賺錢,可是他最終還是扛起了幾千人的生命。他知道這是犯法,被抓到會坐牢,可他還是沒有放棄。正應了這部電影的名稱,《我不是藥神》。是啊,他不是藥神,他沒有義務幫病人,可他還是做到了。這種精神難道不可貴嗎?如果換成我們,我們能做到嗎?
這個世界上并沒有藥神,有的只是善人。我們周圍有很多善良的人,他們默默地做著善事,只是有時我們沒有發現罷了。希望今后,我們人人都能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寬容,多一些善良,人人都做個善人。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900字篇2
昨天老婆的朋友請看這部電影,她是個非常喜歡看喜劇片和美國大片的人,居然請我們看這部電影,著實很吃驚,因為之前她從來沒想過去電影院看這種類型的電影,不得不說,現在人的觀影水平在提升。
真的是部很不錯的電影,幾次鼻酸,王傳君先生演技太亮眼了,對他印象還停留在關谷神奇的階段,但這次表演,實在驚艷,臨走時,看著愛人和孩子,讓初為人父的我特別感觸,不想拖累他們那種心情,看著扎心的疼。明明想好好的活著,但是卻只能不舍的離開。里面的黃毛,感覺就是身邊的某些人,沒有死于白血病,卻因為逃避警察追捕被卡車撞了,程勇抓住警察領子質問,他只是為了活下去,有什么錯,是的,他沒做傷天害理的事情,僅僅想活下去,回去看看自己的家人,像是個沒根的人,消逝在塵世間,連點念想都沒留下。
電影里,人物都是鮮活的,其實最讓我覺得驚訝的是那個賣假藥的,從程勇一幫人跟假藥販子打起來,就覺得這事兒肯定要毀在這家伙手里,越往后,越這么覺得,到最后敲詐程勇的時候已經是確定無疑了,但是被警察抓住后,他冷笑笑,把所有過錯一肩承擔了,當時覺得不可思議,病友們要保護程勇,因為他給他們帶來了生的希望,哪怕里面的警察,在人性的拷問面前也難以抉擇,這個讓人覺得喪盡天良的假藥販子,居然為了保護個只見過幾面,砸了自己攤子的人,說出他名字還能減刑的人,選擇了自己承擔,這一段真挺震撼的,他說出了人世間的無奈,做救世主,但救不好窮病,窮也是一種病,很心酸。
人世間有太多的苦難,但是總的來說還是光明的,我真的很敬佩導演的功力,這么多的人,每一個都不是扁平的,他們好像就生活在我們的身邊,里面的牧師一直對程勇說,上帝保佑你,上帝不管存不存在,后半部分主演確實在做著上帝做的事情了,主角一開始對牧師說的一堆大道理,最后居然都應驗了,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主角最后被抓,與全國范圍的發藥不是沒有聯系的,那時候他想的就是能救一個是一個了。
看到這樣的電影,真的欣喜非常,已經好久好久沒進電影院了,說真的,很多電影,真的沒法看,不知道在宣揚什么,里面的導演到明星,也毫無對作品和觀眾的尊重可言,多的是為了票房,慶幸的是,這些人好像也漸漸失去了觀眾的尊重,我不是藥神這部原來我認為的小眾電影,首日票房居然突破了三個億,不得不說,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觀影水平肯定會有所提升,走向文明社會的雙腳雖然沉重,步履蹣跚,但是她依舊在堅定不移的前進著。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900字篇3
首先,我要說我欠徐崢一張電影票,因為在騰訊開放播放之后我才看。我說我欠他一張電影票,不為別的,就為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的現實意義。無疑,我不是藥神的定位是喜劇,但是我想,沒有幾個人在看這部作品時是能真的笑的出來的,哪怕是幾個本來應該特別搞笑的鏡頭,也不能帶給觀眾笑容,反而有著一股濃濃的悲傷,讓人更加不自覺的潸然淚下。所以,其實我不是藥神作為一部喜劇來講,可能是失敗的,但是作為一部電影來講,它是極為成功的,因為極好的觸碰到了觀眾的神經,引動了觀眾最真實自然的感情。
老實講,于我個人而言,看電影電視,不會特別注重演技特效,只要不是特爛,我都能接受,但是我尤其注重劇情。現在的電影大都是膚淺而沒有營養,純粹只是為了賺錢而拍,找幾個長得好看的流量小生,美女花旦,找一些消費性高的,沒有多大意義的題材寫個劇本,例如無厘頭喜劇,愛情主題片,豪門商場劇,后宮爭寵戲,傳奇英雄故事等等。完全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喜好,為了謀利而誕生,于這個社會毫無營養。
其實生活中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所以正確和正義不一定能劃等號,但那也應該抱有一顆善良之心。隨著我不是藥神的劇情推進,一種讓人窒息的悲傷,從那一雙雙絕望的眼睛里擴散。他只是想活下去,他有什么罪?黃毛走的'時候,程勇這樣一句話不知道讓多少人潸然淚下。當然,法不容情,不過這無關對錯,只關于善惡,或者說人性。老奶奶在警察面前說的那番話,為了吃藥,吃沒了房子,吃垮了家庭,不知道又戳中了多少人淚點。“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藥就在那里,我卻買不起”,所以他們最大的錯,就是得了最難治的病:“窮病”。所以窮人就應該窮著,就應該等死;所以想活下去,想聽到孩子叫自己一聲爸爸,就成了十惡不赦的罪?所以遏制著別人的生命,去賺取暴利就成了理所當然,甚至是天大的好事?
我不是藥神,它直接將這些雖然大家都知道,但沒人說的,像是隱晦的一種規則似的東西,就那么明目張膽的曝光在了太陽底下。無疑,是膽大妄為的;無疑,是善良且正義的;無疑是極有營養價值的。我們對于“好電影”的定位是什么?應該是能夠為社會帶來一定積極影響與改變的,能夠喚起大家的一致共識的電影,這才叫好電影。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900字篇4
150分鐘的片子,一氣呵成。確實無尿點。看到結尾處,警車慢開,病人群體脫罩注目之場景,卻控制不住,眼淚流出。英雄氣概,瞬間感悟。這部取得幾乎一致的好口碑的片子,交織了諸多人性認知。估計不同行業的從業者,看完都有不同維度的感悟體會。這幾天的保險朋友圈已經做出了證明。有不少看完后的不同方面的體會,想著與不同的群體做一些分享。
今天先聊最為直接的與銷售技能相關維度上的體會轉介紹。也許您會不屑,這樣的好片子,你給來個銷售技巧提煉?是不是糟蹋了。
先不管了,重點是談感受,多一種印證。程勇從印度弄來了格列寧。盡管這么便宜,但究竟怎么賣出去,事實上暫時成為最大的一個難題。直接銷售-找到若干當事人,告知他們藥很便宜,甚至做出了證明-呂受益一直在說“我也是病人,這藥我在吃”。但是,無濟于事,銷售不出去,完全打不開市場通道。這個瞬間,讓我想到,我們在FABE的模壓訓練中,特別強調這個E的價值,能夠對客戶產生一種強有力的吸引佐證作用,但是,我們發現在電影里是無效的。其實不僅在電影里,這樣場景下的銷售,可能在任何的實際生活中都無法有效展開。
藥品銷路的打開,在電影里依靠一個人,一個女人。思慧是白血病患者QQ群的一個群主。正是在她的鼎力支持和參與下,才得以在程勇和呂受益面前展現出上海市內各QQ群的群主脈鏈。也正是這條鏈,才將格列寧的銷路打開。思慧,就是轉介紹的緣起,或者說影響力中心。在電影中,沒有思慧的出現和參與,賣藥這個事情,確實沒法往下進展,或者說,可能需要花費數倍于現在的時間才有可能打開銷路。因此,電影給出的第一個感悟就是:找到最合適的關鍵影響源,銷售市場才能有效打開。
而之所以能夠讓思慧具備有這個作用,是因為她的處境和她的身份。女兒是一名白血病患者,使得她能夠跟病友們形成一種連接;QQ群主的身份,又讓她在無數的服務群員的過程中,獲得大家的認可與信任。信任,的確是銷售中最為關鍵的要素。轉介紹之所以有效,就是背后的信任價值。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900字篇5
警車在慢慢地向前行駛,街道兩旁全是為勇哥送行的人……《我不是藥神》已經落幕了,可影里感人的片段卻不斷在我腦海里浮現。
陳勇是位賣印度神油的中年大叔,因為經營不善,他過得很潦倒,老婆也和他離婚了。正在他焦頭爛額的時候,慢粒白血病人呂受益找上門來求他去印度帶回一種叫格列寧低價特效藥,陳勇沒有同意,因為販賣假藥要坐牢。可是他老婆出國要帶走唯一的兒子,父親也因為病重住進了醫院,再不醫治將要離開人世,而且由于無錢交房租,房東把店鋪的門也給鎖上了,最終陳勇同意了呂受益的請求。他進來了藥然后賣給慢粒白血病人,賺了不少錢。但是假藥販子張長林威脅他,他只好將藥品代理權轉給了張長林。后來看到那么多需要便宜藥的可憐病人不斷死去,陳勇橫下心來再次販藥,最終落入了法網。
看完電影,我很難受,那么多人得了可怕的慢粒白血病,他們和家人承受著無法想象的痛苦和折磨,要是沒有病痛該多好啊。還好電影最后告訴我們,現在治慢粒白血病的藥已經進醫保了。
我喜歡電影里面的主角陳勇,他非常善良。他經營的保健品藥店生意不好,再加上父親得病也需要錢來醫治,所以就鋌而走險,從印度進了一些格列寧回來賺錢。可還是有些病人買不起,陳勇給病人都打了八折。很快,他賺了一些錢。可是賣假藥的藥販子張長林威脅他讓交出代理權,否則就要舉報,他只好同意了。后來已經成了服裝廠大老板的陳勇看到慢粒白血病人吃不起藥不斷死去,良心受到譴責就又販賣格列寧,但是這一次他不為賺錢,而是為了幫助病人。原本一瓶進價兩千塊錢的藥,他只賣五百元,然后自己倒貼一千五。最終陳勇因為觸犯法律被抓了。但是在警車押他去服刑時,所有幫助過的病人們都在馬路旁為他送行。
看到這里我的眼眶濕潤了,我覺得陳勇是個善良的人,他雖然是個商人,卻比那些為了賺黑心錢的商販高尚很多。他為了幫助病友倒貼錢,為了幫助病友鋌而走險,他盡了他最大的能力在幫助那些病人。我想,如果世界上多一些這樣的人,我們一定會覺得更加溫暖,更加幸福的。
勇哥,你雖然是個普通人,卻是那樣的善良,在我的心中,你就是一個大英雄!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900字篇6
徐崢不愧為一代名導,他的喜劇總是這樣娛樂,這樣獨特,這樣高深,這樣奇妙,這樣誅心。尤其是今年的大作—《我不是藥神》,除了票房高賺之外,更是口碑上佳,直擊人心。
《我不是藥神》中徐導演繹了一個名為程勇的藥販,他從一個貧困潦倒的油店老板,在一個機緣巧合之下,一下子成為了一個名聲赫赫的“藥神”,賺取了豐厚的利潤,實現了人生的逆轉。程勇之所以成為大名鼎鼎的“藥神”,正是因為他一躍成為了一種印度仿制藥“格列寧”的獨家代理商,而這種藥不但價格昂貴,更是有價無求,十分難得。可是,令人欣慰的是,叫人欽佩的是,程勇并沒有在物欲橫流的世界里丟失自己的本心,自己的善良,自己的良知,自己的人性。當他設身處地的進入白血病這一個群體之后,他真正成為了一個“藥神”,他開始為病人著想,為病人爭取機會,即便自己深陷牢獄之災,也在所不惜,在所不辭。
當然,程勇的蛻變叫人拍手叫絕,但是除了程勇之外,無論是正義的警察曹斌,還是重病患者劉思慧,都讓我們充分體會到了現實的殘酷,人生的不易,生活的辛酸,也讓我們從一個客觀的角度了解了什么是現實,什么是現狀。試問,這樣大膽反映社會的影片,這樣直接觸碰人性靈魂的佳作,怎不叫人產生共鳴呢?
徐導的作品就是這樣,讓我們在歡樂中感受辛酸,在不幸中體會痛苦,在絕望中感受希望,在跌宕中領會人生,在坎坷中得到升華,在心酸中得到啟迪。
但是,我知道,徐導想要傳遞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時的感慨,一陣的討論,他帶給我們的是一種長久的反思,永遠的思考。為何印度的仿制藥這樣昂貴?為何走私的藥販這樣肆無忌憚?為何窮苦的人們這樣可悲可泣?為何悲哀的患者這樣可憐無措?再者,為了解決白血病人用藥的現狀,國家該制定什么樣的法律?政府該執行什么樣的方針?醫院和藥販該保持什么樣的仁心?病患和家屬該秉持什么樣的態度?
總之,《我不是藥神》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歡樂,更多的是關于人性的思考和反思,但愿每一個人都能從這部影片中得到關于自己感悟。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900字篇7
最近我看了一部名叫《我不是藥神》的電影,令我感受剖深。該影片講述了神油店老板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保健品商販,因一次偶然的機會開辟了去印度買藥做代購的新事業,一躍成為印度仿制藥“格列寧”獨家代理,讓他擺脫了貧窮,同時造福了病友,但也觸犯了法律。它塑造了一位我們身邊真實的商販,他有小貪心,有脾氣,有各種小缺點,但正是這樣真切的人形象,當他內心的善良閃光時,那種光芒是耀眼的,會讓人淚水決堤很多次。
其實,當我看完他第一次販賣后,我對他并沒有什么好印象。首先,他賣的不是正版的格列寧,而是從印度販賣過來的禁藥“印度格列寧”;其次他不僅賣“印度格列寧”,而且還把價格增加到之前的10倍,盡管這樣的價格也比正版的格列寧便宜很多,但我內心還是對此嗤之以鼻;最主要的是,他明知道這樣做是犯法的,但他卻還拉其它人下水,在最后分別時竟然說“這藥不會吃死人!”。這樣的行為,這樣的言語,足以證明他做這件事的初衷并不是為了救人,而是為了錢。
然而,當我看完整部影片之后中,我被深深地觸動了。影片的后半部分,程勇經過第一次販賣后,挖到了第一桶金,他改邪歸正,成了一個紡織廠的老板。原本可以安享后半生的他,有著一顆善良的心。所以當他看到他原來并肩作戰的好友因為買不起正版藥而不得不走上不歸路時,他悲痛欲絕,毅然決定重拾舊業。但顯然,這次他的目的不一樣了,不再是為了賺錢,而是想要拯救更多的生命。這一次,他不但不加價,而是把價格一降再降,做的全是虧本生意,只是為了能幫助更多的人。這么多人需要他,他知道自己身上的責任有多重,他已經沒有辦法放棄那一雙雙渴求生命的眼睛了,他的善良、奮不顧身、舍己救人的精神感動了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對他肅然起敬。
雖說法不容情,最終他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法外有情,所有因他受益的病友都為他送行,而他的行為也為改寫高價搞癌藥歷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我明白了任何時候都不能以身試法,更讓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終極善良。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900字篇8
首先,我要說我欠徐崢一張電影票,因為在騰訊開放播放之后我才看。我說我欠他一張電影票,不為別的,就為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的現實意義。無疑,我不是藥神的定位是喜劇,但是我想,沒有幾個人在看這部作品時是能真的笑的出來的,哪怕是幾個本來應該特別搞笑的鏡頭,也不能帶給觀眾笑容,反而有著一股濃濃的悲傷,讓人更加不自覺的潸然淚下。所以,其實我不是藥神作為一部喜劇來講,可能是失敗的,但是作為一部電影來講,它是極為成功的,因為極好的觸碰到了觀眾的神經,引動了觀眾最真實自然的感情。
老實講,于我個人而言,看電影電視,不會特別注重演技特效,只要不是特爛,我都能接受,但是我尤其注重劇情。現在的電影大都是膚淺而沒有營養,純粹只是為了賺錢而拍,找幾個長得好看的流量小生,美女花旦,找一些消費性高的,沒有多大意義的題材寫個劇本,例如無厘頭喜劇,愛情主題片,豪門商場劇,后宮爭寵戲,傳奇英雄故事等等。完全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喜好,為了謀利而誕生,于這個社會毫無營養。
其實生活中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所以正確和正義不一定能劃等號,但那也應該抱有一顆善良之心。隨著我不是藥神的劇情推進,一種讓人窒息的悲傷,從那一雙雙絕望的眼睛里擴散。他只是想活下去,他有什么罪?黃毛走的'時候,程勇這樣一句話不知道讓多少人潸然淚下。當然,法不容情,不過這無關對錯,只關于善惡,或者說人性。老奶奶在警察面前說的那番話,為了吃藥,吃沒了房子,吃垮了家庭,不知道又戳中了多少人淚點。“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藥就在那里,我卻買不起”,所以他們最大的錯,就是得了最難治的病:“窮病”。所以窮人就應該窮著,就應該等死;所以想活下去,想聽到孩子叫自己一聲爸爸,就成了十惡不赦的罪?所以遏制著別人的生命,去賺取暴利就成了理所當然,甚至是天大的好事?
我不是藥神,它直接將這些雖然大家都知道,但沒人說的,像是隱晦的一種規則似的東西,就那么明目張膽的曝光在了太陽底下。無疑,是膽大妄為的;無疑,是善良且正義的;無疑是極有營養價值的。我們對于“好電影”的定位是什么?應該是能夠為社會帶來一定積極影響與改變的,能夠喚起大家的一致共識的電影,這才叫好電影。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900字篇9
20年9月26日,電影《我不是藥神》獲得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讓這部曾經一夜之間占據各大熱搜榜,上映三天票房超過十億,十多年來第一部豆瓣評分高達9分的這部國產電影,重新火了起來。
電影是取材于一個真是的故事,講述了一個通過走私進口抗癌藥,救活很多患者,但最后被司法處理的爭議人物與爭議故事。
這部電影為什么這么火?因為他觸動了中國人最敏感的神經,揭示了一個深層次的社會問題,悲慘和幸福的距離只是一場病,中產和底層的距離只是一場病,一個北京中產的流感故事已經觸動了一次國民的神經,這次大家的小心臟再次有點受不了,是不是感覺到脖子后面在嗖嗖地冒冷氣?
進口抗癌藥國內的價格是國外的數倍,我們可以解釋各種稅呀費呀如何如何,但患者要的是實際結果,我們的外匯儲備超4萬億美元,進口一些國內患者需要的救命藥是毛毛雨呀,我國的財政收入在13年就超過了10萬億,放棄了救命藥的那點稅影響應該不會太大,其實拋開進口藥來說,即使很多正常的治療費用又何嘗不是天價?那年北京的中產一次流感已經證明,你辛苦半生,你小有成就,一場病就會將你打入地獄。
還有多少患者由于無法支付醫藥費被拒之醫院門外,又有多少患者被終止治療,在得知孫子患病消息后,患病的爺爺選擇自盡來為孫子省下醫藥費,這樣的故事起止是心酸可以形容的!
問題是,我們的國家已經很富強了,我們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20年我們外投資已經超120億美元,我們的飛船已經上天,我們的航母已經下水,我們確實已經不是40年以前的中國了。
我們的醫療資源也是很豐富的,我們造房子的的能力世界第一,多造幾個醫院應該不是問題吧,我們的醫學院在校人數400萬,每年畢業生超100萬,醫療人員也不應該缺吧,我們生產的藥物及醫療器械還能大量出口創匯,20年我國醫藥出口達607.99億美元,20年我們的醫療器械出口達217.03億美元,保證自己國家的患者享受這些資源應該不是問題了,老百姓的生存權是壓倒一切的。
值得欣慰的是,這部電影以后,我們終于實現了很多種抗癌藥進口零關稅,并將大量抗癌藥納入醫保,這些進步的取得,不能完全否認沒有《我不是藥神》的功勞。
《我不是藥神》的火爆已經超出了電影本身,不是因為它的藝術成就,而是因為它讓社會產生了共鳴,并推動了一些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