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的觀后感200字
狼到底在我們民族內心深處代表著什么?殘忍、卑鄙、無恥、貪婪……總之,在讀到這本書之前,狼在我的心里并不是什么好東西。狼的世界里有著自己的規則和道德,我們只是在一個又一個傳說中強化了狼的惡毒,卻忽略了對狼的了解。在這本書中,狼性與人性的比較讓我深深的震撼,作者以《狼圖騰》命名此書,要說的不是狼,而是民族的圖騰!
漢武帝,這個把一個朝代的名字締造成一個民族的名字的千古大帝,讓這個匈奴眼中的羊一樣溫順、狐貍一樣狡猾的國家變得讓敵人聞風喪膽,羊性蛻變成了狼性。于此,作者也許并不是想讓我們變成狼一樣的人,而是希望這個民族的血液里流淌一些狼的血吧!
想到了一個插曲:當年這本書紅遍中華時,曾有外媒擔憂的評論——中國最暢銷的書籍宣揚的是納粹!呵呵,可見,外國人對我中華血脈沸騰著的剛健之血是何等的恐懼!
此書,值得一讀。
狼圖騰的觀后感200字篇2
五年級的暑假,我們一家來到一望無垠的內蒙古大草原——呼倫貝爾旅游。在那里,我充分感受了草原的溫和、浪漫的氣氛。但當我觀看完電影《狼圖騰》后,草原的另一面,又展現在我的眼前。
電影《狼圖騰》講述了草原的蒼涼、悲壯的一面。1967年來到錫林格勒盟的陳陣是一名下鄉知青,他發現了一頭小狼并撫養它長大。農場主任包順貴不給狼以任何生存空間,狼寧死不屈、機敏狡猾、團結一心,對付人類。野狼被趕盡殺絕后,陳陣把養大的小狼放歸山野,它成為了一匹真正的草原狼。
在整個大自然的體系中,最不可破壞的就是生態和食物鏈。如果食物鏈被破壞,從高等的人類到低等的小草都會遭到威脅。《狼圖騰》這個震撼人心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人因為食物和狼皮衣服的欲望,在一夜之間把所有凍死的黃羊抓去公社。狼和人一樣,也需要肉來充饑呀!狼群憤怒了,開始義無反顧地攻擊人們的羊群和馬群。可惡毒的包順貴一口咬定是狼群主動襲擊牧民們的財產,對狼開始了浩浩蕩蕩的圍剿。結果,這樣陰險的'行為,遭到了狼群的報復,人們的牲畜一天比一天地少。有一位老人說得好:“這是騰格里(老天)對人的懲罰呀!懲罰啊!”我一下子明白了,人,是不能妄圖踩踏大自然于腳下的,如果這樣,就會遭到大自然、動植物的狠狠地懲罰,后果不堪設想。
電影中的一段場景令我久久不能忘懷。在故事中,狼面對著一堵約三四米高的高墻,里面是渾身肥肉的小綿羊。有一些狼試圖用自己最大的力氣跳上墻壁,可是沒有用。這時,群狼之首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搭狼梯”。一只狼直立著身子,靠著墻壁,兩只狼從第一只狼的左臂和右臂“飛檐走壁”跳上去,以此類推,搭了三層“狼梯”后,八只狼成功地跳入羊群,瘋狂地吃著自己的戰果。等人們來到時,狼已經跑遠了。狼雖然被人們比喻壞人,但狼堅持不懈、機智勇敢、團結的崇高精神,比有些人都高尚!
草原,美麗又令人陶醉,粗曠又催人淚下。狼,磨牙吮血、殺牲如麻,卻勇敢機智、奮斗到底。這,難道不是狼的圖騰嗎?
狼圖騰的觀后感200字篇3
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撓,狼群中的友愛與親情無不震撼著我的心靈。狼在捕食時表現的確極為殘忍,但狼只在饑餓時才捕食,只有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才去攻擊牲畜和人。在草原上,人們成了名副其實的學生――從狼那里人們學來了智慧、勇敢和團結。
整部電影最吸引我的還是狼抓黃羊的時候。在白天,一條狼盯上一只黃羊,但它先不采取行動。一到天黑,黃羊就會找一個背風草厚的地方臥下睡覺。這會兒狼也抓不住它,黃羊身子睡了,可它的鼻子耳朵不睡,稍有動靜,黃羊蹦起來就跑,狼也追不上。一晚上狼就是不動手,趴在不遠的地方死等,等一夜,等到天亮了,黃羊憋了一夜尿,尿憋漲了,狼找到機會就沖上去猛追,黃羊跑起來撒不出尿,跑不了多遠尿泡就顛簸了后腿抽筋,就跑不動了。
通過這個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學習狼的智慧與耐心才能在有限的條件下發揮出自己的水平,要學會和狼一樣積極拼搏團結合作的行為方式,和不懈努力的精神品質。不止在生活中,在學習中也是一樣的,曾廣賢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我們在學習也要學習這種積極拼搏團結合作的精神。
狼圖騰的觀后感200字篇4
在這個學期里,我讀了姜戎先生寫的《狼圖騰》,深有感觸。在這本書里,我讀到了游牧民族與狼之間深深的不蒂與不解;讀到了漢族人民對狼的厭惡與仇恨;讀到了狼的那種狡黠、狼的智慧、狼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性格;也讀到了草原人對草原狼的愛與恨。
在當今這個時代,社會在進步,科技在進步,但人們的精神依舊如前。恨狼、憎狼,漢族人民的那一種比鐵還硬的憎狼“精神”依舊根深蒂固。以至于兒童一出生就被灌輸這種意識,從小聽著《狼外婆》、《七只小羊》、《狼來了》、《小紅帽》這類故事,怎能不憎狼、恨狼?現在說什么與狼共舞、尊重狼道,都是精神上的虛假崇拜,暗地里呢?恨狼都恨得到什么程度去了。為什么一定要將狼趕盡殺絕呢?狼,有著很多人都不具有的才能和精神:尊重戰友、精通戰術、智慧。其實,人,才要去學習狼!況且,狼是怕人的,平時看見人就像看見瘟神似的,恨不得一溜煙跑個沒影呢!狼,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出手傷人!
在故事里,主人公陣陣是一位來到草原生活的知青。在草原上,他掏過狼洞,養過小狼,與狼戰斗過,也與狼纏綿過,并與他的小狼共同患難,經歷了一段極少人有過的時光。在這段奇特的經歷里,他認識到了狼的倔強、狼的頑強、狼的狡黠、狼的團結。最后,小狼因為不愿意勒破喉嚨而死。每讀到這一慘烈鏡頭時,我總是抑制不住奔涌而出的淚水,放聲大哭;仰或一邊仰天而嘆,一邊合上書,不忍心再看下去。是啊,熊可牽,虎可牽,獅可牽,大象也可牽,蒙古草原狼,不可牽!狼,寧可為自由而死,也不愿為囚徒而生!
狼圖騰的觀后感200字篇5
最近我愛上了一本動物小說——《狼圖騰》,它以有趣的寫作手法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深深的吸引了我。書里有北京知青陳陣,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還有令人敬畏的老獵人,更有那稱王稱霸的草原狼,勇敢機智。
這本書是作者姜戎30年的心血,他細致地描繪了倆個北京知青—陳陣和楊克來到蒙古額侖大草原,在一次掏狼崽的任務中收養了一只小狼,通過他們與小狼的朝夕共處,產生生死之情。
文章引用大量的比喻句、擬人句生動形象地刻畫出大草原上狼生活習性和它特有的多面性。
狼生性兇狠毒辣,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價用其超常的智慧才能捕食獵物。其中“狼與老兔決斗”這一片段當我膽顫驚心。小狼看到又肥又大的老兔,先亮出狼牙,使其畏懼三分,接著伸出前爪,試探動靜。老兔也不甘弱抬起強有力的后腿像重炮一般,猛地一擊,差點踢瞎小狼的左眼。小狼立刻退后三步,繞著老兔轉圈試探幾回,終于發現它的弱點,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到老兔的面前,張開強有力的雙爪,抓住兔頭,使勁一拉,發現那對巨炮并沒有傷害它,再用更大的力氣往身邊扯,等老兔氣力用盡,無力掙扎時,用鋒利的牙齒無比精準地咬住老兔的氣管,直至于死亡,最后張開血盆大口,把老兔咀嚼的只剩下幾顆牙齒。在適者生存的大自然里,只有強者才能存活。
狼圖騰的觀后感200字篇6
“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這是我們印象中的大草原。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狼圖騰》,讓我對草原上的狼與人的關系有了全新的認識。
故事發生在一九六七年,陳陣和楊克為了響應上山下鄉的號召,從北京來到內蒙古大草原插隊做知青。在這里,他們結識了蒙族老人畢力格一家。有一次,陳陣見到了草原上最神秘的動物:狼。從那以后,陳陣對狼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冬天,草原上黃羊隊伍逐漸擴大,把草吃得一干二凈。饑餓的狼群在精心布陣后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殲滅了黃羊。狼群吃飽后,把剩下的黃羊埋在雪地里,作為過冬的儲備。但是,它們的黃羊卻被追蹤而至的牧民給偷走了。后來,牧場場長包順貴帶人去掏狼崽,陳陣在參與的過程中偷偷抱養了一只狼崽,他想做科學實驗,想用它給狼狗配種并且馴養它。人們不知道,狼群把人們所做的一點一滴都看在眼里。雖然有人反對包順貴所做的事情,但是事實已無法改變。狼群被人類的舉動徹底激怒了,它們開始實施瘋狂的報復,牧民的牲畜損失慘重。但是,包順貴不知道,發生的這一切,都是由于人類破壞了草原的生態平衡,他領導牧民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滅狼行動。很短的時間內,草原上的狼就所剩無幾了。影片的結局不用我多說,大家也想象得到,由于食物鏈的破壞,草原受到了難以修復的創傷。最后,草原上空那一朵狼型的云,讓我潸然淚下。
影片結束了,可是我的心還在影片中蕩漾。這部影片給我的感悟就是:這一切的一切,歸根結底都是人類造成的。人的貪婪,人的無知,讓整個草原的生態系統遭受重創。草、羊、狼,缺少哪個環節,這條食物鏈都會因失衡而斷裂,而這恰恰是草原生態系統得以維持的關鍵。我既為狼的處境感到同情和悲憤,又為牧民的做法感到無奈和悲哀。
這部影片也讓我看到了與先前我從別人口中得知的不一樣的狼的形象,它們重情重義,聰明機智,富有團隊精神,并且有自尊心,跟人們所傳的卑鄙無恥的形象完全不符。我想,這就如老子所說,凡事都有對立面吧。
我認為這部影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它讓我重新認識了狼,學習了狼的可貴品質,同時也認識到了生態系統的重要性。
狼,愿你做蒙族人民心中永遠的圖騰!
狼圖騰的觀后感200字篇7
今天看了一場電影《狼圖騰》。幾年前曾粗略看過姜戎的原著。本書由幾十個“狼故事”組成。讀者可從書中每一篇章、每個細節中攫取閱讀快感。那些蒙古草原狼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察、布陣、伏擊、奇襲的戰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系;小狼艱難成長過程――無不使我們聯想到人類,進而思考一個個疑問:當年十幾萬蒙古騎兵為什么能夠遠征到歐洲進行大屠殺?中華民族今日遼闊疆土由來的原因?歷史上究竟是華夏文明征服了游牧民族,還是游牧民族一次又一次地為漢民族輸血才使中華文明得以延續?為什么中國馬背上的民族,不崇拜馬圖騰而信奉狼圖騰?中華文明從未中斷的原因,是否在于中國還存在著一個狼圖騰文化?狼性到底是怎樣的?于是,我們發出叩問:我們自詡是炎黃子孫,可知“龍圖騰”極有可能是從“狼圖騰”演變而來?華夏民族的“龍圖騰崇拜”,是否只是前人對狼的一種崇尚?我們究竟是龍的傳人還是狼的傳人?人類社會的精神和性格日漸頹靡雌化的今天,讀到《狼圖騰》這樣一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小說,真正揭示了人性與狼性的一部小說,實在是當代讀者的幸運。千百年來,占據正統主導地位的鴻學巨儒,畏狼如虎、憎狼為災,漢文化中存在著太多對狼的誤解與偏見,因而可以說姜戎的這部小說旨在與狼為伍,去偽存真,把狼的特性和人類的思考揭示的入木三分,不失為一部好書。
回頭再說這部電影,實話實說,還不錯。節奏緊湊的故事性較強,還是挺抓人的。雖然我不是很認同狼性哲學(關于小說是否歪曲了蒙古人的文化也在熱議),但是這部電影所表達出來的一些意思我覺得還是不錯的,比如,人要敬畏自然,遵守自然法則,要與自然保持平衡與和諧,動物遠遠比人想象的更具有團隊精神,也比我們人類更聰明靈異,且重情重義。
劇中有幾個情節挺震撼的,其一是兩個蒙古族人在大風雪夜去照看軍馬,與群狼搏斗以及第二天馬群在冰湖里凍成冰雕的慘狀;其二是人類開著車圍捕狼群,兩只老狼寧可自殺也不愿被人抓住;還有就是天堂一樣的天鵝湖被墾荒移民破壞的樣子。人類曾經是自然的一部分,可是卻漸漸異化成了自然的對立面,可悲。
感覺這部電影狼比人演的好,蒙古族演員比兩個漢族男主演演的好。竇驍老老實實做了一回大綠葉,沒什么發揮的余地,馮紹峰的表演還是稍微有點兒端著架子。
總之,這部電影值得一看,尤其是攝像和配樂非常棒,是一部有誠意并經過精心打造的電影。影片結束以后別急著走,后面龐大的演職人員表足以令人驚嘆,特別是每一只狼都有名字,它們也上了演員表,而且汪峰主唱的《滄浪之歌》也很好聽,喜歡描寫狼的文學作品的朋友,不妨再看看近幾年出版的吉林作家張永軍的長篇小說《青狼閃電》,挺不錯的,我看到顫栗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