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城》的觀后感
小時候,我常聽人說“萬里長城真是雄偉啊!真美!”也時常聽人說:“八達嶺那段險著呢!”
于是,從小我便有了一個夢想——去長城看看。多年來,由于各種原因,我的夢想遲遲未能實現,但我依然抱著希望。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假期中,我和媽媽一起到長城旅游。
凌晨三點多,我便興奮得睡不著覺了,索性爬了起來,早早地洗漱完畢,迫不及待地跟著旅游團出發了。雖說之前聽人描繪過長城的美麗,自己也想象過許多神奇的場景,但當我身臨其境時,我依然被長城的雄偉給深深地震撼了。
太陽沖破云霧冉冉升起,放出萬丈光芒,雄偉的萬里長城聳立在金光之下,顯得格外神秘;滿山的云霧在太陽面前翻滾、舞蹈,形成了獨一無二的美景;路邊的花兒盡情地開放著,散發出誘人的香味;不知名的綠樹揮舞著大葉子,在風中使勁地鼓掌……無論是什么,都在歡迎著我們的到來。我鼓足了勇氣,踏上了萬里長城的第一階。
然而,當我真正地爬上了長城,我才明白了長城的“險”,整個坡幾乎成60度角,斜極了。我不得不扶著扶手,小心翼翼往上走。經過長達兩個小時的攀爬,我們終于登上了長城最高的峰火臺。這里涼風習習,空氣清新,極目遠眺,巨龍般的長城盤踞在崇山峻嶺之中。
哦!看著這飛舞的巨龍,撫摸著這古老的長城磚,我心里竟涌上了一絲絲的傷感,不禁想問,當年建設長城時有多少人累倒在這兒了?城墻下會不會還有累累的白骨?這國寶級的城墻,經過了多少風雨的侵蝕?戰爭年代有沒有飽受炮火的襲擊?這靜默不語的長城承載了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游萬里長城帶給了我極大的震撼,讓我產生了一連串的疑問,讓我陷入了沉思。
電影《長城》的觀后感篇2
跨越文藝和商業,類型多變以及風格化的畫面都是導演張藝謀作品里最常被人們提起的特點。作為當年以《英雄》一片打開中國商業大片之門的導演,張藝謀一直保持著探索求變的姿態,此番首次操刀奇幻題材,就選擇了怪獸元素,而與東方文化的結合也著實讓人眼前一亮。掌控好萊塢的技術班底、奇幻風格的故事想象力、大場面的掌控能力,“顛覆”兩字可以描述張藝謀執導《長城》的經歷,這個國內首屈一指的導演接軌世界流行文化,開啟“老頑童”冒險之旅,展露出瞄準好萊塢一線導演的位置的野心,讓全世界都矚目以待。
此次電影好萊塢制作班底可謂業內頂尖水平,其中,視效團隊工業光魔是全球視覺效果制作的行業領先者,作品包括著名電影《侏羅紀公園》、《阿凡達》、《星球大戰》系列等等。怪獸設計和武器道具設計團隊維塔工作室,曾榮獲多項奧斯卡金像獎,作品有《指環王》三部曲以及《霍比特人》三部曲等,其在設計風格化和尊重史實的兵器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造詣。正是因為如此,《長城》毫無疑問兼具國際化巨制標準和品質,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電影定檔12月16日早于北美足足2個月率先上映,跟以往好萊塢大片檔期比較,屬于破例之舉,開創先河的同時也顯示出中國電影市場在全球的超強影響力。
電影《長城》的觀后感篇3
“中外合資電影”這個名詞我們早就不陌生了,如此國際化的詞匯總是充滿了很多誘惑性,就好像那句“中西藥結合療效好”的廣告語,讓我們能在大銀幕上同時看到自己喜歡的中國和外國的演員,或者用好萊塢的特效來講咱們中國的故事。然而中國觀眾被無情欺騙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遠有《功夫之王》,近有《勇士之門》,背后的尷尬更像是中藥和西藥起了對抗反應,更別說時不時會有某些不要臉的國產片宣傳套路,說自己是《阿凡達》團隊打造的了。
《長城》似乎是真正對得起“中外合資”的意義了,尤其是擁有維塔和工業光魔這樣世界頂級特效團隊的資助,加上導演是我們很熟悉的國師,總會讓我們相信,特效絕對是有保障的,而即便是好萊塢的編劇,至少在老謀子的把控下,文化表達上應該不會太走偏,畢竟,演員們終于不用從頭到尾都說英文了。這樣的改變,其實是中國電影市場發展到今天的必然產物,而張藝謀順利接過此棒也不算意外。畢竟,論國際影響力,國內范圍的導演張藝謀說自己第二,也沒人敢說是第一了吧。說白了,《長城》其實就是老謀子不出國門進軍好萊塢的作品。
而事實是,《長城》真的是太國際化了,這樣的國際化,不是“中國的就是世界的”,而是原來“世界的也可以是中國的”。全片主要講一件事,人打怪獸,類似的題材,在好萊塢數不勝數,并且,通常都是以科幻片的方式出現。美國人民缺乏足夠悠久的歷史,所以總愛幻想未來,并且標榜自己在地球上的代表力和先進性,以及個人英雄主義的美國精神。看完《長城》才發現,原來美帝人民打外星人那套東西放在中國古代的背景也是可以說得通的,于是我們可以直接從傳說中找到“饕餮”的名字,設計出有青銅器質感的樣式,你看,多么有中國特色呀。然而本質上,還是把一個通行的故事強加上了中國元素的標簽。如果以后廣電總局開放了,我們早晚有一天也會像當年打饕餮那樣去手撕外星人呢。于是長城變成了為了防御饕餮而建的工事,本質上又和《僵尸世界大戰》還有《進擊的巨人》里建的高墻差不多。當然,咱們的長城機關重重,畢竟要對得起片名嘛,不然干脆起名叫《饕餮大戰》或者《進擊的饕餮》好像也沒毛病。
這樣一來,好萊塢編劇在本片的存在感就很強了,全程套路滿滿,bug滿滿。比如,既然黑火藥那么厲害,為什么一開始一直不用,你哪怕說明一下因為黑火藥比較稀有,只有關鍵時刻才能用也是可以的嘛。呆萌同學的轉變也是有點突兀,您要非說這是真愛的力量可以抵過幾十年的顛沛流離我也是服的。“擒賊擒王”的設定實在是太《獨立日2》了,而且朋友們,這回干掉反派的又……T……M……的是炸藥!
除了套路和bug,本片居然沒有一個配角的塑造是成功的也是蠻厲害的,是的沒錯,是沒有一個,沒有一個,沒有一個,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請問諸位看完本片之后到底記住了幾個除了外國友人和景甜老濕之外的角色呢?記住了,只能說,你是那位演員的真愛粉。我能說直到最后字幕出來我才反應居……然……還……有……陳……學……冬老師么!當然這也不能全怪編劇,據說老謀子自己也刪了不少戲,而角色的單薄也無形中加大了表演的難度,《長城》很有可能成為諸位小鮮肉表演履歷表上的一塊黑歷史。
如此不走心的《建國大業》式的數星星,加上簡單粗暴絕對夠分量的無腦特效場面,不乏霧霾突擊那種驚悚效果,還有各種朝你扔東西提醒你瞧瞧咱這3D多逼真,自然少不了老謀子標簽式的色彩運用,區分各個軍隊的隊服,還有最后《金陵十三釵》教堂附體的寶塔之戰,擊鼓陣仗、人海戰術、祭奠儀式又充滿了謀式行為藝術,所有這些形式上的飽滿與酷炫都塞進這短短的90分鐘正片里,國內外通吃的圈錢意味溢于言表,這不就是“饕餮”嗎?
如果《長城》票房大賣,只能說好萊塢這種被驗證了100多年的敘事方法在今天依然是可以吸引國人的,而《長城》票房失敗,也許能說明觀眾對商業大片內容上的注重吧。饕餮吃到肉反哺了獸王就是勝利,《長城》賺到錢喂飽了投資方就是勝利,這注定是一部以票房論成敗的電影了。
最后,不知道為什么,突然想起今年《釜山行》熱的時候,有人問中國電影跟韓國電影差多少的問題。
電影《長城》的觀后感篇4
是的,我是國師的粉,我也覺得《長城》挺好看的。
這片的明星很多,但所有的爭論都在景甜姑娘身上,甚至大家都自動過濾掉里面還有陳學冬、王俊凱、鹿晗、鄭凱、林更新……我第一次認真看景甜的電影,肯定沒演多好,但差也湊合吧,畢竟這樣的.角色沒有相似的參考性,且這也不是部看演技的電影。
很多年以后,如果提起張藝謀的電影,標簽肯定是“色彩”。開篇不久,幾路軍種以不同的顏色出現在觀眾面前,黑的、紫的、紅的、黃的,還有藍衣姑娘集體敲鼓傳遞信號。說實話,我很激動。我覺得以后不再會有人拍出這樣的場景來,雖然它看起來也不難。
它是一部商業片,故事的邏輯和好萊塢的爆米花電影不無二致。不是說它不好,而是它完成爆米花的任務了。這是外國人找中國人拍的電影,外國的編劇外國的特效外國的美術,所以怪獸還是像外國的怪獸,那線條杠杠地,就差加流光了。
不同的是它加了中國人喜歡的“家國情懷”還有一首“秦時明月漢時關”的歌,范很正。中間士兵唱起歌時,感覺很奇妙,是好的。
看電影的時候,我腦子里一直都是成龍的身影。在想外國人看這片的感覺會不會就是我們以前看成龍電影的感覺。中國人在外國人堆里找事情,當關鍵先生,和另一方的美妞發生點情愫。而且呆蒙和紅毒蛇的互動不就是動作喜劇的設定嘛,感覺紅毒蛇演得比呆蒙好,呆蒙一如既往的面癱。
然后,我竟然覺得鹿晗是里面演得最好的,就是本色出演啊,和《重返二十歲》《我是證人》一樣,是沒深度很青澀,但是契合啊!本來以為張涵予會負責演技,但便當領太早。
還有,劉天王的戲份雖然還可以,但是配成這樣子真的很讓人心疼。他最后“你們先走”的樣子,讓我想起小時候看的《上海灘十三太保》,再心疼天王一下。之前做宣傳時他說的“這就是生命”,現在看來真的是有感而發誒。
電影《長城》的觀后感篇5
由張藝謀執導的賀歲饕餮巨制《長城》將于12月16日全國公映,影片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樂視影業、傳奇影業、環球影業聯合出品,匯集了馬特·達蒙等中外豪華主演陣容。
今日,片方發布“饕餮圍城”版預告,首次曝光長城不為人知的“秘密”,各種威力強大的精巧機關,還有鎮守長城的神秘軍隊無影禁軍,將長城變成巨大的陸上航母,而他們的對手就是上古神獸饕餮。預告中戰斗場面恢弘壯大,處處顯露出的中國文化元素,更表明張藝謀從未放棄“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初心。
“很多東西是你從未見過的”。正如《長城》預告中威廉·達福所言,這款“饕餮圍城”預告曝光了大量信息,馬特·達蒙飾演的雇傭兵,千里迢迢來中國尋找一種神秘武器,意外發現了長城的驚天秘密。長城原來不止是一段城墻這么簡單,預告中所展現出來的各種威力強大的精巧機關只是這個“陸上航母”的冰山一角。還有鎮守長城抵御上古神獸饕餮進攻的無影禁軍,“他們一輩子都在為這場戰爭做準備”。
電影中的無影禁軍分屬五個不同的兵種,各軍各司其職,協同作戰。虎軍是工程和機關部隊,操控著長城上各種威力強大的精巧機關,和弓箭部隊鷹軍一起,負責遠程打擊;熊軍和鹿軍則是兩支主力近戰部隊,熊軍厚重鹿軍靈活,他們將和饕餮貼身肉搏;還有套著飛索的鶴軍,她們手持長槍從高空躍下,利用重力各種角度全方位進攻,這些在預告中都可以看到。
據悉,影片中的饕餮,每60年一次降臨人間,它們并非無意識的野獸,而是有組織有計劃地“掠食人類”。在預告中,饕餮首度以群像現身,速度極快,有組織的瘋狂地攻擊人類、摧毀建筑物,戰力極其恐怖。
長城是中國在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標簽之一,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無數的神話傳說,對于電影創作來說更是一個數不盡的寶藏,攫取其中一點就可以發散出很多的想象空間。
此次張藝謀將它們與長城相結合,創造了一個中國文化特有的故事。在此次曝光的預告片中就有頗多亮點,神秘的長城關城、《山海經》里的`上古神獸、精銳的無影禁軍、瑰麗的皇宮、如畫的五彩山、神奇的中國火藥和中國功夫,還有炫酷的中國冷兵器作戰方式等。
張藝謀曾明確表示:“這(長城)是中國電影走出去、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一步。”通過娛樂電影,去普及一些基本的觀念,他覺得這會是一個非常好的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方向,“至少讓全世界愛看娛樂電影的年輕人,看到這個電影讓他們知道火藥是中國發明的,”張藝謀調侃稱。
電影《長城》的觀后感篇6
去年電影票房火爆收官的時候,沒有人會想到今年的電影市場會出現如此大的下滑,不僅600億元無望,能夠保住個位數增長就已經算完成了任務。被視為國產片“自留地”的12月,今年也涌進了《血戰鋼鋸嶺》、《薩利機長》等進口大片。而2016年電影市場的最后一戰,還需要國產電影和中國電影人挑大梁。張藝謀、成龍、王家衛、葛優、劉德華、梁朝偉、章子怡等老面孔重登大銀幕;特效大片、犯罪題材、喜劇題材、紀錄片等多種類型齊聚,就看能否守住440.69億元(去年電影票房)這道“長城”。正如曾經以《英雄》開辟了中國商業電影時代的張藝謀所說:“如今的電影市場,就是以票房論英雄!”
老面孔老招數:
要憑票房論英雄
電影專資辦公布數據顯示,12月前11天累計票房達到14.0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超過60%。不過,這一成績的取得并非本土“選手”的功勞,全靠“外援”給力。湯姆·漢克斯主演的《薩利機長》、梅爾·吉普森執導的《血戰鋼鋸嶺》貢獻了大量的票房。12月16日起,電影市場將迎來一輪國產片上映的高潮,其中不乏中國觀眾非常熟悉的老面孔——張藝謀、成龍、葛優、劉德華、章子怡等,他們的電影作品用的都是各自最擅長的招數,就是觀眾是否依然買賬。
張藝謀執導的《長城》,是他職業生涯耗時最長的一部電影,從劇本到拍攝到后期用了三年時間。前天試映后,雖然劇情和邏輯受到了詬病,但張藝謀沒有在他最擅長的畫面上失分。他坦言,如今的電影市場就是以票房論英雄,“我當然希望《長城》的票房能夠很好”。和張藝謀類似,成龍的《鐵道飛虎》也采用了他最擅長路子——動作片。只不過這次成龍把動作和紅色經典題材《鐵道游擊隊》結合了起來,希望得到更多內地觀眾的認同。
多類型多元化:
想以品質贏關注
老面孔各有吸引觀眾的老招數,電影新勢力就選擇在類型化和多元化上做文章,希望用品質和風格贏得觀眾的青睞。北京電影學院科班出身的程耳,執導了一部以舊上海灘為背景,融合了黑幫愛情與國仇家恨的故事——《羅曼蒂克消亡史》。全片大多數臺詞都用上海話對白,演員則選擇了葛優、章子怡、倪大紅、閆妮等演技派。這部電影的演員陣容既夠商業也夠實力,導演的個人風格依然十分強烈,試映多場之后評價兩極,觀眾喜歡和討厭的程度都非常強烈。在電影圈內有“才子”之稱的楊樹鵬執導的《少年》,選擇了國產片極少涉足的少年罪案題材。雖然在類型化方面比他之前的《我的唐朝兄弟》、《匹夫》做得更加淋漓盡致,個人風格卻一脈相承。
往年的賀歲檔都是國產商業片的天下,今年卻出現了可喜的變化。12月16日將有兩部國產紀錄電影上映——《生門》和《我在故宮修文物》。《生門》由陳為軍執導,耗時700多天多機位跟蹤拍攝,從40個家庭迎接新生命的故事中選取了4個作為代表,講述了4位遭遇極端情況的產婦及其家人在醫院生產過程中經歷的種.種考驗。《我在故宮修文物》由蕭寒執導,是熱播同名電視紀錄片的電影版,將展現故宮文物修復者的日常工作,以及背后所展現出來的“匠人精神”。
電影《長城》的觀后感篇7
《長城》不僅采用好萊塢班底制作,還是英文和中文混雜對白,全球上映,雖然它名義上是一部中外合拍的商業大片,但《長城》承載的更多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沖出亞洲,與好萊塢抗衡的重任。
這部耗資1.35億美元(約8億人民幣)的電影,也是像奧運會一樣的超級大制作,主創團隊是好萊塢商業大片的頂配。《指環王》三部曲的動作指導、國內最擅長器械格斗的兵器專家、《阿凡達》《魔獸》的服裝主設計師、全球頂級的新西蘭維塔工作室、工業光魔……這么多人湊在一起,講的是一個以長城為背景的中國故事,這還是第一次。
意外發現長城不止是一段城墻,還鎮守著許多抵御上古神獸饕餮進攻的無影禁軍,“他們一輩子都在為這場戰爭做準備”。
這是典型的好萊塢奇幻冒險片的模式,主角無意中卷入一場風波中,從最開始的被迫,到后來的主動選擇,漸漸成為任務核心,并起到決定性作用,這中間主角也經歷了從小我到大愛的升華。《指環王》《霍比特人》均是如此。
但電影又不全是好萊塢的套路,《長城》最大的特點是,融合了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氣息。
大怪獸是中國古代神話中四兇之一的饕餮。 傳說黃帝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它極為貪食,貪吃到連自己的身體都能吃光光。
張藝謀花了一年的時間和新西蘭的維塔工作室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淘汰了大概1000多種怪獸才實現想要的樣子。
饕餮又被設定為每60年來一次人間,暗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六十一甲子”的概念。
面對這樣一群既有僵尸特性又懂中國陣法的升級版怪物,隨隨便便的路人放不倒它,“這座長城,是保衛世界和平的唯一屏障。”
因為古代人平均壽命不到60歲,所以每代士兵幾乎都沒見過饕餮,只能憑借書籍資料來戰斗,而有戰斗的地方就會有犧牲。這些統帥士兵們誰會活下來,誰又將死去?!
而從預告中可以看到,冷兵器對單個饕餮可能還行;但面對饕餮群的時候,完全沒法形式致命攻擊,那怎樣才能制服它們?
預告里有一個關鍵人物,是由威廉·達福扮演的被關押許久的神秘人物,他熟悉東西方情況,是兩邊交流溝通的使者。但為什么被關押,他又知道些什么,預告里沒有揭曉,只是說了一句“很多東西是你從未見過的”,讓懸念更深。
電影《長城》的觀后感篇8
整部電影緊張有序,分別按五個方隊,六個階段展示了我文明古國的長城、響箭、孔明燈、鼓樂隊、火藥等神器,場面壯觀,氣氛熱烈,令四夷賓服!特別是結尾,中國撐桿跳水女運動員和外國射箭男運動員的聯合表演,簡直珠聯璧合。這屆表演整體是好的,團結的,但有些外國友人在表演儀式中試圖偷取火藥的小算盤遭到可恥地失敗!最終我們友好地送給外國有仁兒一些火藥以資紀念——沒想到多年之后忘恩負義的洋鬼子用這些東西來欺負我們,良心大大地壞了。
講真,這片子故事真的很乏味,我本來還期待結尾景甜將軍能代表中國給洋人上一課,告訴他們火藥者兇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結果打完怪獸就完了…除了兩位外國主角和劉德華、張涵予(兩人分別為全程有戲的醬油和半程有戲的醬油),其他演員可以統一打0分——不是不努力,是真的沒戲,全都是紙片角色。
特效和場景么,真的很熱鬧很花錢,堪稱人山獸海!可看幾段就有點犯膩,這大魚大肉的風格比《黃金甲》有過之無不及,簡直就是五彩版《神戰》…讓我實在有點消化不良。饕餮的造型、習慣、組織方式、聯絡手法都太西方化,和禁軍、長城、皇宮等符號放在一起頗有些違和。結尾消滅饕餮的方式也有點簡單化,最后一戰很草率。
真的就是一部故事中規中矩(節奏倒是還不錯,至少不拖沓),角色平平淡淡,特效熱鬧華麗的二流怪獸大片啊。想去影院看個熱鬧的倒可能不會太失望,打發時間是可以的,再多就沒有了。
哦,對,3D效果挺明顯,動不動就沖著觀眾射箭扔槍,提醒你3D的錢花得不冤!
電影《長城》的觀后感篇9
緊鑼密鼓的宣傳讓人期待,也意味著更大的失望。看完電影的感覺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四不像。
大場面,大陣容,大紅大綠,這次更加上3D饕餮的大陣仗,張藝謀電影的看家本領,會不會讓人生膩?
借助偶像吸引人,其實不自信的表現。可惜劉德華,自毀形象。
長城,中國符號,讓人想起綿長,古老,想起中國文化。《長城》,好萊塢加中國元素,四大發明的火藥當起引子。長城腳下,一個強扭的瓜只能是西方個人英雄主義被東方集體主義感動,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電影和電視劇不同,電影有更大的空間突出場面,張導緊緊抓住了這一點,成就有目共睹。但互聯網時代的觀眾(上帝)早已不是一個普通的傳感器,畫面后面的思想張力才是電影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云山霧罩,不知所云,電影走向堪憂。
最后,弱弱的提個建議,張導,電影,你們要往前走。
今天下午上完機器人課,媽媽帶我去名邦影院看新上映的電影《長城》,我們到電影院的時候電影已經開始放了,這是一部講述人類與怪獸戰爭的影片。
因為中國的黑火藥很厲害,能把空氣變成火焰,一下子能殺死十幾個人,外國人威廉和托瓦爾一直想獲得黑火藥,他們跋山涉水來到了中國,在途中遇到了怪獸饕餮,無意中砍掉了怪獸的爪子,并撿到了磁石。
60年降臨人間一次的饕餮怪獸來到了長城邊上,在長城上的中國無影軍為了保護國家和兇猛的饕餮發生了戰爭,戰爭中很多勇猛的戰士都被饕餮吃了,但他們是為了人類為了國家而犧牲,他們的英勇感動了外國人威廉,他并沒有趁戰爭時偷走黑火藥,而是加入了和饕餮的戰爭中,最后利用磁石控制了饕餮獸王,并將所有的饕餮都消滅了。
這部電影告訴了我,保護人類是全世界共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