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胡蘭觀后感怎么寫
讀過《紅色之旅》的小朋友一定知道劉胡蘭是堅貞不屈的女烈士,就會想起她面對敵人的鍘刀慷慨就義的英勇故事。
這個故事講的是劉胡蘭為革命事業慷慨就義的英雄事跡。它大致講的是劉胡蘭在貧苦中懂得了對勞動人民的愛,對日本侵略者及國民黨反動派的恨。她的家鄉建立了革命根據地,革命前輩的教導和革命斗爭生活的鍛煉,使她從小樹立了遠大的革命理想和為革命犧牲的堅定信念。后來,抗日戰爭勝利后,她積極參加黨組織舉辦的婦女干部學習班,15歲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和堅定的革命戰士。1947年3月,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全面內戰。
一天,劉胡蘭和戰友呂雪梅到附近的南白家莊去找武工隊,因被敵人沖散,第二天傍晚,劉胡蘭不得不回到云周西村。后來,因為石五則叛變投降,劉胡蘭被抓,在敵人的鍘刀前一點也不膽怯。之后她壯烈犧牲,毛澤東主席為她寫下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八個大字。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很奇怪,為什么日本人打我們,中國人也打自己的同胞?我去問媽媽,媽媽說:“個別人為了自己的一點利益,不惜失去人格、尊嚴和國家利益。這種人是民族的敗類,是要遺臭萬年的。”
我想: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那么多人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他們遇到困難是靠自己戰勝,我卻讓我媽媽幫我解決。比如近幾天,我學習刺繡,每當遇到困難時,我都是讓媽媽幫我:打結了讓媽媽幫我解;換顏色讓媽媽幫我換;有時候繡錯了,退針也讓我媽媽幫我。讀了這本《紅色之旅》之后,我想:以后不能太依賴爸爸、媽媽了,特別是學習,經常遇到點困難就問媽媽,以后可得改掉這個毛病。
劉胡蘭觀后感怎么寫篇2
暑假里,我讀了一篇非常感人的愛國故事。這個愛國故事的主人公是劉胡蘭,劉胡蘭是一個勇敢、愛國的小姑娘,讀完了這篇故事,我不禁淚流不止。
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天,日本鬼子來到劉胡蘭住的小村莊,利用各種各樣的鄙人手段脅迫劉胡蘭說出誰是共產黨員,但劉胡蘭并沒有被鬼子嚇倒,面對鬼子的鍘刀反而挺起胸膛說:“要殺要剮由你們,怕死不當共產黨員!”就這樣,劉胡蘭為了黨的事業,獻出了她年僅15歲的寶貴生命。
15歲,是一個花樣年華。15歲,我們還在父母身邊享受著天倫之樂!而劉胡蘭卻被敵人屠殺,但是她的愛國愛民的光輝形象與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一直在傳頌著,因此,毛主席為她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劉胡蘭的英雄事跡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決心要向劉胡蘭學習,做一個勇于拼搏、不怕困難、好好學習,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為祖國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斗!
劉胡蘭觀后感怎么寫篇3
今天中午,我讀了劉胡蘭的故事,感觸很深。
面對兇殘的敵人,劉胡蘭說:“怕死不是共產黨員!”,隨后英勇犧牲。我覺得她很善良,也很堅強,不怕犧牲。
她為了保護別人,她寧愿自己犧牲,也不愿讓別人犧牲。我長大后要向她學習,做一個堅強的人,一個不怕困難的人,還要好好學習為國家做貢獻。
劉胡蘭觀后感怎么寫篇4
我通過讀劉胡蘭英雄故事,我體會到了,劉胡蘭出生一個貧窮的家庭,她小小年紀就參加了革命,十五歲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的時候由于叛徒的出賣,她被捕了。一匪徒想從她口中得到情況,可她什么也不說。匪徒十分惱火,就把她給殺了。她奉獻了年輕的生命,毛澤東親自為她提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讀了劉胡蘭的英雄事跡,我明白了兩個道理,一是人的理想和信念是從小立志的,從心的時候堅持這個信念不斷地去努力,長大后一定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二是每個人的工作崗位和學習崗位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而言都是重要的,只要不懈的努力,最終都會為社會做出貢獻,都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堅持以后學習劉胡蘭的精神,從小做起,回報社會。
劉胡蘭觀后感怎么寫篇5
劉胡蘭是共產黨員,她才十五歲。有一天,敵人來了,劉胡蘭讓其他村民先跑了,自己被逮住了。敵人問她其他的共產黨員再哪?劉胡蘭不回答,敵人用刀架在他脖子上問,她還是不回答,最后敵人把她殺死了。
觀后感:劉胡蘭很勇敢,不怕敵人,她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劉胡蘭觀后感怎么寫篇6
前段時間我看了關于劉胡蘭的電影,她是我國共產黨女烈士中年紀最小的一個,她從小就加入兒童團,接受黨的教育。
她的一生短暫而光榮,雖然她經歷了凄慘的童年,但她小小年紀就協助游擊隊鎮壓漢奸,積極向黨靠攏,在危險的環境中臨危不懼,英勇不屈,15歲就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最讓我感動的好似劉胡蘭面對殘酷的敵人的鍘刀毫不畏懼,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為黨的人民的事業流盡了最后一滴血。因此,毛主席親自為劉胡蘭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與劉胡蘭對比一下,我覺得自己太不堅強了,平時遇到一點困難就垂頭喪氣。劉胡蘭的故事給了我很深刻的影響,我決心要向劉胡蘭學習,做一個永于拼搏、不怕困難、英勇不屈,為了人民幸福,默默的奉獻!
劉胡蘭觀后感怎么寫篇7
她是一位年僅十五歲的革命烈士,她是一位一絲不茍,不怕受委屈的好干部;面對敵人的審訊,她面不改色,寧死不屈,最后慘死在敵人的屠刀下。她,就是劉胡蘭。
她是一個一絲不茍的人。就拿她當婦聯干事時做軍鞋的事來說吧。繳鞋時,二寡婦的鞋不合格,她不顧二寡婦是有后臺的人,直接了當地指出了二寡婦的鞋有假。她不顧家人反對,嚴懲二寡婦。她對工作勤勤懇懇、一絲不茍的態度讓我反思自己。我對待學習有她那么認真仔細嗎?我沒有。她是我學習的榜樣。
她是一個不怕別人說閑話的人。土改結束后,有幾位傷員住進了他們村子。其中一位是王根固連長,他得了疥瘡,是很嚴重的傳染病。有些婦女覺得王連長得了傳染病,不愿為他洗衣服,劉胡蘭就攬下了,還四處去找治療疥瘡的藥方。當時很封建,一男一女接觸多了,難免引來別人的議論。這些話傳到劉胡蘭的耳朵里,她并沒有太在意。她覺得不能因為這些風言風語,就扔開傷病員不管。她寧可自己受委屈,也不愿傷員受損失。而生活中的我呢,一聽到別人背后的議論,就會悶悶不樂,甚至動搖自己的決心。一想到這里,我覺得和劉胡蘭相比,自己真是太狹隘了。
由于叛徒的出賣,劉胡蘭和其他六位同志被捕了。一場殘忍的大屠殺開始了,六位同志倒在了敵人的屠刀下。敵人指著他們的尸體逼劉胡蘭投降,但她寧死不屈,從容地走近了鮮紅的鍘刀,為新中國奉獻出了她十五歲的花樣年華!
這位年僅十五歲的大姐姐,竟有如此不怕犧牲、堅貞不屈的革命精神。而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呢,一碰到困難就愁眉不展,一心只想著退縮。看了這本書后,我突然發現自己需要改變的太多太多,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劉胡蘭觀后感怎么寫篇8
有一個人,讓歷史變得輝煌燦爛;有一個人,為歷史的明天打造美好的新生活;有一個人,使我們迎來和平美好的今天。她就是劉胡蘭。“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這是毛主席對劉胡蘭的評價,也是我看《劉胡蘭》這本書的感受。
劉胡蘭出生在舊中國的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就幫大人干活。在艱苦的日子里,劉胡蘭入了黨,黨的教育,先烈的影響,使劉胡蘭無畏地在斗爭中鍛煉成長。一個烏云低垂的冬日,敵人包圍了云周西村。由于叛徒的出賣,劉胡蘭和其他六位革命同志被捕。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開始了,六位同志倒在了敵人的鍘刀下。敵人指著烈士的遺體威逼劉胡蘭投降,但她寧死不屈,從容地走向被鮮血染紅了的鍘刀,為新中國奉獻了她十五歲的花樣年華……
劉胡蘭是中國共產黨女烈士中年齡最小的一個,那年她才16歲。在敵人鍘刀面前,她視死如歸,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 悲壯而光輝的篇章!我還記得,當劉胡蘭得知自己入黨時,她激動得淚流滿面;在她累病了的時候,還是和鄉親們一樣,一起下地干活;她在敵人的閘刀前寧死不屈,說出那句“怕死不當共產黨”……劉胡蘭雖然在人世之中只是匆匆走過,但是這一路走來卻是那樣精彩紛呈!
歷史的記載告訴我們,有多少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是啊,沒有革命先輩同敵人不屈不擾的戰斗,哪有我們現在自由幸福的生活?沒有他們的犧牲,哪有我們這一代人繁榮昌盛的生活?作為一個生活在幸福年代的孩子,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掌握知識,長大為祖國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劉胡蘭觀后感怎么寫篇9
在那個風雨交加,貧窮落后的時代里,紅軍戰士們齊心協力,一同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趕跑了。但是有誰見證了紅軍戰士們與日本鬼子激烈的戰斗。我想,只有書見證了吧。但在這本書里邊,我最愛看的就是——《劉胡蘭》
《劉胡蘭》這個故事講述了劉胡蘭從小就被踩在地主的腳下,有些事是要經過地主的允許才可以進行。劉胡蘭長大后,覺得自己已經受夠了地主的屈辱,選擇了入黨,想要把地主打垮。但地主卻勾結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讓村民不得好受。可不幸的是,劉胡蘭在一次任務中被抓。敵人想讓劉胡蘭歸順他們,可劉胡蘭一心向黨,不同意歸順日本,最后光榮的犧牲了。
讀了這篇故事,我感覺我沒有具備像劉胡蘭那樣堅持自己的想法,永不放棄的精神。例如說:我想每天都畫一幅畫,提高自己的畫畫水平。可我才堅持了三天,我就不畫了,弄得我的畫畫水平怎么也提不高。其實,我只要按照原來的想法去做,我的畫畫水平就一定能提高的。困難像迷宮,如果你克服了困難,堅持下去的話,你就能找到成功的寶藏。但如果這是不對的而你卻堅持了下去的話,那對不起,你只會得到失敗的寶藏。有一個成語說得好:隨機應變。不對的要及時改過來,同時也聽聽別人的意見,這樣才能找到成功的寶藏哦!如果你找到了“指南針”,“地圖”,也就是成功的秘訣,那么你就能更快的找到成功的寶藏。我們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