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建國大業的觀后感
從抗日戰爭勝利的重慶會談到最后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中間四年多時間中的共產黨,國民黨和各個民主黨派之間的種種變化,糾葛都一一的展現。有人在看完后說,電影顯得有些倉促,各個時期過的有些太快了,我只能說在兩個小時的時間里面展現出全景的建國過程,不管對誰來說都是相當困難的,韓三平的這種表現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我是接受了。
最讓人難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后,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那一刻,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
解放上海,我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么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更有無數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萬眾沸騰。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踏向了越來越美好的明天。
臺灣那邊,落寞的是蔣介石那悲情的身影。我們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的生活更應該珍惜。因為這是用鮮血換來的。
影片建國大業的觀后感篇2
國軍的軍裝還是比咱的漂亮,據說腕兒們今年搶著做國軍,就是為了跟劇組要一套衣服,整部劇中的明星大體掃一眼,兩伙陣營還是分得很明顯:我黨領導人還是那些特型演員,基本特征就是形神俱備,名氣就基本上扔一邊了;扮演國軍的諸人就是不折不扣的明星,范兒要緊,像不像就不算問題了,王學圻、尤勇、胡軍、李連杰、陳寶國、劉德華等人赫然在列,就是為了能壓得住場。還是有些演員的戲份被剪掉了,比如侯勇版的陳賡,李幼斌版的報社記者、鄧超版的徐悲鴻都沒了,那些有笑點的演員卻都還保留著,范偉、葛優、王寶強、郭德綱、馮鞏等人出來就是讓你樂,這也反映了咱們的“主旋律影片”向“主流電影”的跨越,《建國大業》告訴我們革命歷史題材不必瞪著眼握著拳看,咱們完全可以靠著椅背伸懶腰,可以大笑,還可以吃爆米花,所謂的嚴肅,都可以丟垃圾桶了。
除了國共兩黨,民主黨派的刻畫同樣很有力道,民革、民盟等黨派屢屢受主席邀請北上,雖心有所屬,采用的策略還都是打太極。張瀾、李濟深、宋慶齡等人還是很好的反射出“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以及他們的軟弱(這是主席說的),他們作壁上觀、靜待時局,不輕易為動,更加重了他們本身的復雜性以及身處這個水深火熱時局里的身不由己。這些民主黨派在大局落定之際投誠,主席不計前嫌親迎接納,并許以國家副主席和人大代表之席位,從而將共產黨、主席的豁達胸懷鋪展的淋漓盡致。影片最后以定國歌、國旗而結束,眾代表在激烈討論選定四星環繞的五星紅旗,只是再度重申了建國大業其實是人心所向的道理,在那個風口浪尖的年頭,也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影片建國大業的觀后感篇3
《建國大業》以抗戰勝利為背景,主要講述毛澤東與蔣介石舉行和平會談達成共識后不久,國民黨單方面發動內戰,并對民主黨派人士大肆迫害。共產黨堅決進行武裝反擊,不少民主黨派人士和國民黨內人員紛紛倒戈,與中共站在同一立場。在人民解放戰爭節節勝利的同時,大批民主人士在共產黨的誠懇邀請下歷經艱險,奔赴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舉國歡騰。
電影里曾數次切如錄像,與前后比較有顯突兀。但毫無疑問,作為紀念的公益電影,旨在告訴人們沒有偏差的歷史。畢竟過去再怎樣漫不經心做的事,在當前都不可能原樣復制,并且我們不必須明白過去真的發生了什么。片尾的開國大典或許是很多人最不陌生的片段。帶領共產黨走向勝利的毛澤東同志顯然年事已高,可他的話語,卻是億萬中國人在腦海中揮之不去的驕傲。
國共內戰期間,條件上佳的國民黨卻秘密殘害無數提出正確思想的人才。李公樸的公然殺害,直到聞一多身體橫在亂槍下,人民還會支持渴望拿下中國的國民黨嗎?蔣介石被動地或主動地將每步棋下到最好,但當前情景也始終僅有一種下法,斗智斗勇,兵、將都投了,降于共產黨。終是敗給人民和信任。
最讓人難忘的鏡頭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后,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革命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毛澤東同志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于是,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齊喝酒,喝醉了一齊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克制不住自我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觀眾的眼睛似乎也在這一刻濕潤了,多么艱難的歷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團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么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
勝利!定下國旗國歌的那一刻,是國旗國歌作者的為自我正名的那一刻,經過多少反駁、爭吵、拼命挽回,不都是為了國家未來的自豪嗎?
毛澤東同志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影片建國大業的觀后感篇4
在歷史課上老師讓我們看《建國大業》這部片子,只不過一節課時間不夠,我們沒有看完,不知什么原因,我特別喜歡歷史的一些事件,于是我在家里將它看完了。
在學校里我們看到了39分鐘,這一部分講了抗日戰爭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多個政黨不和諧,其中有共產黨、國民黨、民盟、民革四個有影響的政黨,其中民盟和民革保持著中立,則國民黨想獨裁專制,而共產黨一心想著和平,但國民黨懷著想消滅共產黨的思想,與共產黨簽訂了“雙十協定”,并且毛主席為了表達共產黨的和平意識,,然而這只是緩兵之計,蔣介石實際上是在等美國的援助,當美國物資抵達中國時,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因此國共內戰全面展開,于是進行了遼沈戰役,結果共軍勝,國軍敗;隨后又進行了淮海戰役,結果還是一樣共軍勝,國軍敗;最后一次戰爭是平津戰役也打響了,因為前兩場戰爭勝了,共軍士氣大漲,一口氣將國軍打敗了。三大戰役結束了,共軍全勝,國軍屢戰屢敗,蔣介石給自己留了條后路,結果他率領國軍主干退守臺灣,直至今日再無返還大陸之意。但他還不死心,他準備了空軍兵團,在毛主席開國大典的時候,投彈。可是當一切都準備好了,美國卻變卦了,不給空軍加油,導致無法返回,于是蔣介石被迫無奈的放棄了這次任務。我猜想直至蔣介石臨死時,他都是含恨而終的,他不忍心毛澤東的山溝主義能壓過三民主義,他不忍心“我”堂堂黃埔軍校校長還比不過毛澤東的小學學位。
從這部影片中我懂得了得民心者得天下。
影片建國大業的觀后感篇5
23日晚,市環保局組織觀看了電影《建國大業》。這是一部給建國60周年獻禮的好作品,講述了從抗戰結束到新中國建立的這段歷史。新中國成立是那么來之不易,當影片演到革命黨人聞一多被國民黨暗殺時,那槍聲來的是那么突然,不只是聞先生沒有想到,也同樣出乎在座觀眾的預料。
國民黨為了維護自己的獨裁統治,迫害了那么多共產黨人和民主進步人士。手段卑劣殘忍,令人發指。在記住歷史的同時也讓我們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印象最深的是窮途末路的蔣介石對蔣經國說,腐敗已經長到了國民黨的骨頭里,要反腐敗,可是現在,反,則亡國,不反,則亡黨。
當年建立新中國,真是無數人的鮮血鋪的路。共產黨在當年可以迅速的獲得各黨派人士的支持,奪取政權,應該說還是民心所向!60年過去了,看著夜幕下霓虹閃爍,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的城市,不知道如果當年他們都還在,會是種怎么樣的心情?看完建國大業,想到的是,國家的進步,言論的進步。建國大業是兩條主線,蔣中正和毛澤東,沒有一再的去詆毀敗的那方是如何的背信棄義,如何的奸猾狡詐,也沒有再洗腦式的宣揚我方如何正義凌然,民之所向。反而我看到了一個演的十分出彩的蔣中正,和劇中我認為最亮點的陳坤的蔣經國。政治斗爭始終是殘酷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國民黨敗就敗在內部,敗在了國民黨自己人的手上。建國大業確切的說講的是,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是如何召開的,毛澤東等人是如何取得民主的。毛澤東請到了國內各民主黨派人士,名正言順,堂堂正正;而蔣中正自立為王,不得民心。
淮海戰役勝利之后,彭德懷,周恩來等人,唱著《國際歌》,流下了眼淚,英特納雄爾,就一定要實現。鏡頭轉向了毛澤東的一雙兒女,他們用無知的眼光觀察著世界,不解著他們的叔叔為什么唱著歌,喝著酒,就抱著頭哭了起來。在北平檢閱軍隊時,劉燁扮演的紅軍老戰士說,僅代表活著的死了的紅軍老戰士,向毛委員長致敬。毛澤東回想起了抗戰,內戰的場景,落下了淚。是我們的祖先,用鮮血換來的勝利啊,五星紅旗,就是用血染成的啊!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時刻提醒自己要踏實,勤奮,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新形勢下為環保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讓中國的明天更加美好!
愿中國欣欣向榮,繁榮昌盛,永遠像巨人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影片建國大業的觀后感篇6
最近看了《建軍大業》,胸口滾燙,握緊雙拳!作為一個中國人,每一段歷史都應牢記在心!
無論過往成功或失敗,此刻開始,從零開始,當勇士!
每一場硬仗,都要全力以赴!
幾場硬仗,比如南昌起義、三河壩大決戰,每一場都驚心動魄,每一場都讓人感嘆指揮將領的滔天謀略,對將士們視死如歸的精神五體投地。在影院里,感同身受,驚嘆眼神堅毅背后的內心堅定,下一刻,我就要抗槍上場橫掃敵人的千軍萬馬。
這是一次修煉也是一場磨礪,對于敵情的考量也是對自己的挑戰。球場如戰場,每一次比賽,無人預料結果,也無人知道90分鐘內會出現何種錯綜復雜的情況。作為一名披甲上陣的戰士,你的選擇,只有全力以赴。
一個有信仰的人,才能組建一支有信仰的軍隊!
“要創造一支有革命信仰的軍隊!”當我聽到這句話時,胸腔熱血,雙拳緊握。在三河壩決戰大軍撤退的畏難之際,需要死鐵部隊掩護。三萬敵軍壓境,這些年輕的生命毫無懼色,“當勇士,不要當烈士!”成為每一個人年輕戰士的信仰,你看,蔡晴川的眼睛里有光有血性!即使身中幾槍,但仍要跨過戰壕,點燃引爆器。以蔡晴川為首的掩護軍隊,無法稱為勇敢,而是孤勇!
生死的較量、大我與小我的權衡,這些年輕卻飽受征戰的命運,倘若沒有堅毅的靈魂和信仰,如何成為一支勢不可擋的雄獅部隊?
剛開始比賽的那幾年,得失心很重,會在意每一個球的得失。但現在深感,比賽結果固然重要,但無論輸贏,我們對于足球的信仰沒有輸贏得失。
在一次又一次的訓練和比賽中,汗水、淚水、血水,凝結在一起加深和兄弟們在一起并肩作戰的決心。是在心里大聲吶喊:“我不認輸!”的體育精神!
不能讓任何一個人倒下!
賀龍帶領的部隊要端了敵人的老窩。拿著炸藥包的小戰士在槍林彈雨中倒下,炸藥包也隨之掉落在地上。幾乎在同時,另一位小戰士火速搶救起炸藥包朝老窩的方向狂奔而去,我疾呼過癮。
炸藥包存在的意義是直搗黃龍,那在他為完成使命前,他便不會也不應該在任何一個地方爆炸。這是使命!是所有人為之努力的方向。
“一個人倒下了,千千萬萬的人站起來!”
我們告別了生死的戰場,但在球場上一爭高下,賀龍的炸藥包,我們的那顆球!
炸彈爆炸前,不能讓任何一個人倒下!
每一場比賽結束,無論輸贏,都是磨礪!于我而言,下一場,一切從零開始!
我們球場見!
影片建國大業的觀后感篇7
寒假里,我觀看了影片《建黨偉業》,影片中主要講述的是: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國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我國的東北三省及青島都被西方侵略者占領了,并且還逼迫清政府在不平等條約上簽字,清政府的懦弱激起了國人的公憤。當蘇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傳到中國,社會上出現了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分子。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秘密召開了共產黨的首次會議,他們對中國革命的勝利充滿了信心。
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他當時積極推崇“共產主義”,讓國人都理解“共和”之真理,大家團結起來,萬眾一心,拯救中國。在影片中這樣一個鏡頭讓我印象深刻:毛澤東站在高高的臺階上高喊“人民萬歲,中國萬歲!”的口號,臺下則是報以排山倒海的掌聲和激昂的吶喊聲。救國,刻不容緩!
在中國的革命道路上千千萬萬偉大的革命先輩為了救國灑下了無數的鮮血和汗水。1919年,李大釗等領導學生上街討伐賣國賊,并在北京大學和陳獨秀一起大力宣揚“共產主義”精神,激情高昂地高喊“打倒溥儀‘打倒張勛!”得到了廣大學生的支持。那時,他們的手不約而同地緊緊地握在了一起。大家都明白,緊握在一起的手,不僅僅是對北京大學學生激情澎湃的鼓勵,也是預示以后中國革命一定勝利!同時,在辯論會上李大釗他們與辜鴻銘等人的保守思想的沖突與絕妙的辯詞。讓在場的所有人拍手稱快。
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帶領我們一路風風雨雨、披荊斬棘地走來,已經走過了100年了,今天我們國家昌盛、民族興旺、人民安居樂業。觀看《建黨偉業》讓我更深刻地理解和懂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影片建國大業的觀后感篇8
《建國大業》還是一部可看性比較強的片子,較同類型影視而言,對主要人物的刻畫更為細膩,尤其是和現在央視放的《解放》比。不過由于要表現的東西太多,跨度太大,所以大多只能蜻蜓點水,沒有些歷史常識的人看起來是非常累的(光辨別這么多明星演的這么多名人,就很累人了)。當然,只要你讀過初中歷史課,且有些記性的話,應該還不至于云里霧里。
我以重溫歷史的心情,看完了這部片子,內心頗有些激蕩的。那是一個激情燃燒的時代、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一個錦上添花的時代、一個承前啟后的時代。
片中淮海戰役后,毛、朱、周、劉、任把酒慶賀,相擁唱起國際歌的場景讓我久久不能忘懷。這些老弟兄從長征開始,一步步走向奪取全國政權,我相信是堅強的信念支撐著他們,這是一種類似虔誠宗教徒的信念,他們可以毫無保留地、全身心地托靠在這種信念上。現在大多數人可能已經沒有類似感受了,也很難對他們的激動產生共情。還有就是西苑機場閱兵時,劉燁扮演的紅軍老兵那發自肺腑的吶喊,這份真誠讓人感動,這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當今中國的一線電影明星,幾乎都在片中露了個小臉,這恐怕和追悼會上的名單有得一比,因為在片中的出現,說明了在中國影視界的地位。這種盛況與那個年代也是類似的,鄧小平、賀龍、彭德懷等也僅僅在片中露面片刻。李云龍之輩,最多只能在北京城下放個照明彈。那個年代有多少人讓我們無法忘懷,無論國共還是第三種勢力。
至于弱肉強食之說,片中更是借蔣介石之口點明:“對毛澤東要邊打邊哄,那一天毛的軍隊打完了,也就不用哄了”。毛澤東也說,和蔣談判的資本就是幾十萬條“破槍”。等到遼沈、淮海、平津戰役獲勝之后,其實也就不需要再和國府談什么和平,一鼓作氣解放全中國便是了。毛、蔣都明白,槍桿子里出政權。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民主黨派,則從來一樣,只是政治協商會議中的點綴,無論誰掌權都要拉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廣泛性。記得筆者在尼泊爾遇到個初中生問,中國是不是只有共產黨,筆者義正嚴詞地告知,中國有九個黨派,一個執政黨、八個參政黨。回答這個問題時,真真切切感受到民主黨派存在的必要性。
承上啟下之說,無需細言。沒有建國大業,就沒有社會主義改造、就沒有改革開放,也就沒有和諧社會的今天。只是在看到毛、朱、周、劉、任把酒慶賀、激情燃燒的場景時,想到了后來1969年開封的“劉衛黃”;看到西柏坡會議,想到了1969年北京的“王玉”、1972年的溫都爾汗、1974年的“王川”、想起了1992年南海邊畫的圈……
影片建國大業的觀后感篇9
看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毛主席飛赴重慶,和國民黨和平談判。國共雙方簽訂了《雙十協定》。然而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在美國支持下,一面偽裝和平,一面加緊部署____內戰。中國人民在毛主席的領導下,進行了一場偉大的革命戰爭。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等,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戰役,轟動了全中國,乃至人世界。共產黨組織群眾,關愛百姓,得到了大家的信任與尊重,擁有了許多的人才。打了一個又一個的勝仗,解放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市,老百姓歡天喜天地,載歌載舞……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央選定《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他代表著全國人民大團結!
每當我看到與革命戰爭有關的電影,我就想到:革命烈士的辛苦,是他們用一點一滴的鮮血,換來了今天幸福的生活。如果沒有他們的英勇,也就沒有現在的我們,也就沒有現在的生活,也就沒有現在強大的祖國。他們是我們尊重的人!
毛主席曾經講過“全國人民大團結萬歲”這句話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可是總有那么一些人不自覺,比如:新疆打砸搶事件,聚眾鬧事等。他們妄圖破壞我們的家園、團結。難道他們不想擁有和平、幸福的生活嗎?他們的這種行為是不會得到大家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