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士兵突擊觀后感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自己的電影文化圈子,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討電影藝術和文化。如何撰寫優秀的關于士兵突擊觀后感?這里分享一些關于士兵突擊觀后感寫作案例,供大家參考。
關于士兵突擊觀后感篇1
《士兵突擊》是一個沒有任何愛情戲的連續劇,講述的是一群軍人的故事,主線是許三多入伍到他成為步兵之王-老A的成長經歷。劇情刻劃了一群最優秀的男人--成熟、睿智、懂得生活的袁朗,憨厚、心地善良的史今,性格直爽的伍六一,鐵骨錚錚的高城,知錯能改的成才,堅強、執著的許三多,以及他們共同的個性--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對事業的熱愛,對原則的堅持以及對他人的真誠與坦率。在看這部片子中,我思考了很多: 一是他們的人生態度:許三多可以默默地守衛七連半年,每天堅持軍事訓練,打掃衛生;高連長因為團報報道錯誤,堅持要求團報公開道歉;伍六一因為流動紅旗給別的班贏走了火冒三丈;許三多為了拿回流動紅旗,一口氣做了史無前例的333個單杠回轉
在他們看來,這些都是“有意義的事”。 二是許三多成功的經歷:從一個傻乎乎,連原地轉身都轉不好的步兵列兵,到步兵之王老A,許三多的成功有其必然性--他從來沒有放棄自己,也從來沒有拋棄戰友。人生在世,有所成就最重要的因素不是聰明,而是認真、堅持、責任、愛心和來源于以上幾點的勇氣--就如同送信給加西亞的羅文。 三是他們對事業的驕傲和執著:印象最深的是三多背著伍六一沖刺的那段戲,“不拋棄,不放棄”這就是鋼七連。在沖刺的最后一刻,這六個字越顯的珍貴。三多要背著戰友,和戰友一起到終點。但是到了終點呢,他一定會放棄,他要把這個機會留給斷了腿的伍六一!如果沒有許三多,相信伍六一是一定不會棄權的,名額已經占滿又算的了什么。就算爬也要爬到終點,但是為了戰友,為了朋友,他放棄了。他放棄的是一次機遇,他也明白他可能也同時放棄了自己的軍人生涯。但是他沒有放棄什么?如果不是為了激勵三多去拿到最后一個名額,伍六一他爬也要爬到終點,這是他骨子里的驕傲和堅持。
就像運動會場,那遠遠落在最后的人始終堅持向終點沖刺,無關獎牌,無關榮譽,只為一種精神和堅持。 四是如何看待得失成敗:成才在失意后,有個地方可以讓他充分的自我反省,自我覺悟,這個地方,就是"孬兵的天堂, 班長的墳場":駐訓場。在這個地方,方圓幾十里沒有任何人煙,全班只有四個人,從早到晚看守著一塊訓練場地。在這樣單調、純粹的環境里,成才慢慢學會了自我思考,看淡了成敗得失,學會了享受過程,而不是那個終點的結果。練定力,他可以一天10多個小時不動盯著一堆屎殼郎如何把食物分解掉;練槍法,他可以用一個簡易的不能再簡易的許三多送他的玩具瞄準器來作射擊訓練,即使一年只發兩次實彈。 中國的教育體制改革是失敗的,教育產業化和急功近利的心態,導致了小學初中化,初中高中化,高中大學化,到了大學和出來社會后的成人,反而要重新學習如何做人。現在的90后還只是不韻世事的少年,80后還沒有真正成為社會的中堅,已經開始承擔起社會責任的70后,由于教育的缺位使得這一代人只能在迷茫中摸索著前進...《士兵突擊》是一本厚厚的教科書,它讓我們突然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無論如何,既然來了,就要用心經營好人生這份事業,不拋棄,不放棄,用責任、堅持、勇氣和愛,去詮釋人生的意義。
關于士兵突擊觀后感篇2
“一聲霹靂一把劍,一群猛虎鋼七連;鋼鐵的意志鋼鐵漢,鐵血衛國保家園。殺聲嚇破敵人膽,百戰百勝美名傳。攻必克,守必堅,踏敵尸骨唱凱旋。”
《士兵突擊》是一部好電視劇,更是一本好書。蘭小龍用一部的完全沒有情愛的小說,打動了很多人,更打動了我。喜愛那里的每個人,正因每個人都讓我看到自己,看到身邊的人。愛那里的每一個主角,正因每一個主角都給我不一樣的感受。
它講述了許三多由一個孬兵變成一個兵王的故事。許三多由招兵進入軍隊。可從新兵連剛出去他就被送到孬兵的天堂—草原五班。那里沒人喜愛他的固守成規,沒人理解他的堅持。可他卻正因他的堅持完成了一條路的鋪設。于是他從那里走進了鋼七連。許三多是幸運的。他遇到了愿意招他想帶好他的史今,史今的職責心讓他覺得必須要帶好許三多,于是有了333個腹部繞崗。三多留下了,可正因成績,史今班長走了。三多成了兵王,可七連也散了。最后,最后無論他在哪,許三多還是許三多。
許三多是幸運的,他遇到了史今,遇到了老馬,他有成才這個老鄉,有袁朗的器重。可最重要的是,他有種精神。那是不拋棄不放下的精神,那是好好活有意的活的精神,那是認真對待每個人每件事的傻子精神。
喜愛三多的堅持,他也羨慕剛出新兵連就進了鋼七連的成才,,特也顧慮大家的感受,可他還是一個人完成了一條路,一條走出那里的路,雖然他不想走。
喜愛三多的倔強,為了他認定的朋友成才,他拼盡全力活捉了A大隊的隊長袁郎。這也為他到A大隊做了鋪路。
喜愛三多的承諾與職責,他永遠銘記是鋼七連的人,即使應對的是更強的老A;他也永遠不會把戰友丟在后面,正因他把他們當成兄弟。
喜愛三多的剛毅,在他得知家里發生變故時,他沒有躲閃,而是勇敢的承擔,喜愛他在電話里對袁朗說“我要還錢”。
喜愛伍六一“許三多,你說得對。我們不是朋友又是什么呢”;喜愛高成“信念這玩意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喜愛馬小帥“別以為我來鋼七連沒幾天,就長不出鋼七連的骨頭!”;喜愛成才“當兵的,窮,真窮。此刻想想,除了團隊,戰友,堅持,可能最后啥也剩不了。但是如果,如果,如果一個人這一輩子當一次兵。能明白那六個字,不拋棄,不放下”;喜愛吳哲“我做不了他,但他也代替不了我”……。
“有一個道理不用講,戰士就該上戰場!是虎就該山中走,是龍就該闖海洋;是鷹就該搏風雨,好鋼就該用在刀刃上!誰沒有爹?誰沒有娘?誰和誰的親人不牽腸?只要軍號一聲響,一切咱都放一旁!誰沒有愛?誰沒有情?誰沒有一串秘密心中藏?只因人民一聲喚,一切變得都平常!”
也許我們的更多時候還是成才,也許我們在人生路上沒有許三多的那么多貴人,還有很多也許,但是那有什么關聯呢,我們能夠成為下一個許三多,只要想成為。“世界上有能喝酒的人嗎?沒有!只有能扛的人”真心的期望有一天會有更多的許三多出現,也包括我。
關于士兵突擊觀后感篇3
他們的生存原則很簡單,只有六個字:不拋棄,不放下。由于許三多初入軍營的木訥和懵懂,他被稱為“傻瓜”,一個十足的笑柄。這時,班長史今的教育和幫忙使他在乎,一個做什么事情都出洋相,走路都不知道該邁哪條腿的許三多,憑借著執著與單純,一步步“爬”向成功。能夠說,史今和許三多,就是老師和學生,老師沒有拋棄,學生沒有放下,終究能夠成功。
“要做有好處的事。什么是有好處的事?就是好好地活!”這是許三多的另外一句座右銘。軍營中不乏一點就通的聰明人,但他們的小聰明卻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他們的失敗和出局。表面上對任何事都不放在心上的許三多,事實上卻是對任何事都異常認真;表面上什么都落后的許三多,卻正因永不言棄的精神變成了事事在行的“兵王”。不善言談的許三多,用笨拙甚至讓人噴飯的語言,表達的卻是人生至高無上的真理!生活的真諦,便如大俠郭靖的武功,練到之后,已經與聰明無關。木訥的許三多,在絕望的狀況下孤軍奮戰,在“A大隊”的選拔中得到了最高的成績。
劇中的另一個主人公,天資過人的成才,在考核中卻正因思考的過多而放下,最后在第一年的選拔中出局。還好,他遇到了袁朗,正是袁朗運用其獨特的方式,讓驕傲的成才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徹底成長起來,再第二次選拔中獲得成功。《士兵突擊》這部電視劇以戰友之間的友情貫串始終,以許家的親情做點綴,即便是“A大隊”非人類般的磨練中,依然是“道是無情卻有情”。
寂寞的人更有承受潛質-----不信,生活中自己體味吧。許三多剛到五班時,隊友和他說了一句經典的話:再五班做事是做光榮而偉大的事。為什么光榮、偉大?他們做的事正因平庸而偉大,正因漫長而艱巨!我們大多數人還只是做一些平庸而漫長的事情,如果平庸的事都要放下,那還能做什么大事呢?
關于士兵突擊觀后感篇4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又讓我想起了士兵突擊,題目是《中國需要什么樣的文藝復興》,文章的開頭是這么寫的:"當代中國在創造物質財富高速增長的奇跡的同時,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確顯的蒼白貧乏。就在西方人驚嘆中國物質技術的進步、驚呼" 21世界將是中國世紀"時,拜金主義、實用主義成了中國人的精神面孔。這種物質進步和精神墮落的反差,不但使中國人有愧于"中國世紀"這個偉大的時代,也必將使物質的進步難以持續。"用精神墮落可能有點過了,但是我覺得我們的社會確實生病了,或者所處于亞健康狀態,。拜金主義和實用主義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是呀!我們的社會太浮躁和太焦慮了。
我們的物質文明確實進步很多也很快,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我們在追求富裕生活的過程中,我又失去了什么,或者我們缺少什么,當我們看到成才一次次為我們做實用主義的范例的時候,難道我們從心底里不是很認同這樣的行為嗎?因為這合乎社會主流價值觀。成才說,從踏上火車的那個時候開始,就慢慢的變成了電線桿,在老 A遭受挫折后,反思要去尋找自己的枝枝蔓蔓,那么我們的社會是不是也要經受過類似的挫折后,才開始反思呢?
關于士兵突擊觀后感篇5
《士兵突擊》看了二次,每次都有新的感動,一個起點如此低的人,經過自己的努力,經過組織的培養,由一個不合格的士兵成長為一個各方面表現突出的老A(特種兵,士兵的最高境界),這部電視劇能引起巨大的反響是因為許三多就是千千萬萬個草根的代表,現實中草根逆襲上位,憑著自己的努力拚搏做出很偉大的成就的例子非常多,所以《士兵突擊》就是現實社會的縮影。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1、一個人的起點在人的一生中并不是特別重要,當然你的出身好,天生就家庭條件優越,各方面的資源充足可以隨意為自己使用,可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上流社會的人脈關系,以及豐厚的物質條件。這些都不是一個人成長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優秀人才的必要條件,也算不上是特別重要條件,重要條件是你如何努力修煉,聽從組織安排,不耍小聰明,讓自己從思想道德修為和個人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具備一個優秀人才的素質和修養。
2、許三多從鋼七連學到一些真理的東西,并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這說明一個人發展的方面很重要,并不斷檢討修正自己,這幾句話真理的話概括起來非常簡單:做有意義的事情,面對自己的目標和身邊的戰友,不放棄,不拋棄。看起來簡單的幾句話,但就是大部分人做不到,而是看到機會就耍小聰明(這在許三多連班隊中很普遍)。什么是有意義我想許多人都知道,符合社會和組織價值,為社會和人類幸福做貢獻的事情就是有意義。但有些人知道也不去做,有機會就偷懶,缺乏團隊精神,還自以為聰明;有些只會講大道理,對有意義的深層涵義沒有深層思考,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吃透,喜歡迎合世俗價值觀(當然我們不是說世俗權勢或金錢價值觀就完全不好,但只能造就平庸),結果當然是一事無成,突破不了平庸的人生。
3、一個人在一生的修煉過程中有許多重要成長為優秀人才的特質,這些特質就是:肯虛心學習技術知識,有團隊合作精神,踏實肯干,堅韌頑強,敢于承認錯誤,不斷修正自己的缺點。這與和君集團文化中有目標、沉住氣、踏實干是一脈相承的,道理非常相同。
4、一個人在努力修煉的過程中,理想和信念很重要。所謂理想和信念就是自己真心愿意付出努力的目標和方向,說淺顯一點就是我們想到哪里去。我們如果把理想上升到一定高度就是自己的信仰,你自己真正愿意接受和認同的價值觀。許三多幾乎是全盤接受組織的目標和價值觀,一個起點低的人反而更容易接受組織或社會賦予的價值觀,把它奉為人生的信條,這樣才不會走彎路和歪路,才能真正快速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才。偏離人生目標或社會價值目標是最得不償失的事情,偏離個人目標,人會內心失落;偏離社會價值目標,個人會遭到社會的打擊,在社會中受阻。所以看準正確的目標,不斷修正自己的方向和缺失,實現人生理想才能快速和有保證。
5、一個人達到的成就結果應該比起點更重要,當人們談起你的時候,決不會只談你是誰的后代,你的出身多么高貴,你的家庭多么有錢,特別是當你百年后人們回憶起你的時候,你的起點更是過往煙云,你的成就和你給社會留下的財富才是人們值得談論的對象,精神財富比物質財富給后世的影響更深遠更持久,財富越多越值得人們去紀念。所以根本不需要站在自己家庭或前人的肩膀上炫耀自己,因為那些不是你自己創造的,你可以利用這些有利態勢做出自己的成就,留給后代或后世人寶貴財富才是真正值得驕傲的事情。
以上只是個人的幾點理解,認識不一定深刻。《士兵突擊》的意義還遠不止如此,每個人理解的角度也有所不同,限于時間和篇幅,暫寫到此。
關于士兵突擊觀后感篇6
《士兵突擊》可以說是繼《亮劍》之后,國產電視劇中又一部體現中國人精神的抗鼎之作。它不但讓我感動,震撼,也讓我反思工作,反思人生,許三多經常說:"好好活就有意義,有意義就是好好活。"而將許三多化腐朽為神奇的鋼七連為他的"有意義"加了一個特殊的注解:不拋棄,不放棄。我想,作為云南白藥的一名銷售人員,在工作中不就是需要這種精神嗎?銷售工作不是哪個人能夠獨立完成的,作為一個銷售團隊不但要有它的銷售理念,更需要有靈魂。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又讓我想起了士兵突擊,題目是《中國需要什么樣的文藝復興》,文章的開頭是這么寫的:"當代中國在創造物質財富高速增長的奇跡的同時,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確顯的蒼白貧乏。就在西方人驚嘆中國物質技術的進步、驚呼"21世界將是中國世紀"時,拜金主義、實用主義成了中國人的精神面孔。這種物質進步和精神墮落的反差,不但使中國人有愧于"中國世紀"這個偉大的時代,也必將使物質的進步難以持續。"用精神墮落可能有點過了,但是我覺得我們的社會確實生病了,或者所處于亞健康狀態,。拜金主義和實用主義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是呀!我們的社會太浮躁和太焦慮了。
我們的物質文明確實進步很多也很快,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我們在追求富裕生活的過程中,我又失去了什么,或者我們缺少什么,當我們看到成才一次次為我們做實用主義的范例的時候,難道我們從心底里不是很認同這樣的行為嗎?因為這合乎社會主流價值觀。成才說,從踏上火車的那個時候開始,就慢慢的變成了電線桿,在老A遭受挫折后,反思要去尋找自己的枝枝蔓蔓,那么我們的社會是不是也要經受過類似的挫折后,才開始反思呢?
我想,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可能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但是也不能苛求于環境,從自我做起,許三多說,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做有意義的是就是好好活!這樣的話放到十幾年前肯定沒什么,但是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下,有著非常的意義!我能不能這么理解?好好活是為自己,做有意義的事是為社會。不拋棄,不放棄是好好活的精神支柱。為社會做有意義的事能讓社會更健康的發展,反過來都能讓我們都能好好活!我以前覺得奉獻這個詞離我們遙遠,甚至很假,因為奉獻會讓我們沒有回報,會讓我們吃虧,真的沒有回報嗎?看了士兵突擊我學會了兩字:我信,但這個回報不是金錢,不是名利,而是友情,是親情,是一種經歷。過程可能是艱辛的,但它卻是能讓我們長成大樹的枝枝蔓蔓。
可能每天的銷售工作就是簡單而枯燥的重復,但是簡單不代表可以忽視,枯燥不代表沒有意義,認真去做自己的工作,平凡中就會孕育出偉大,身體力行就會感染身邊的人,我們同樣不是被劇中的人物,老馬,班長,伍六一,所感染和感動嗎?
關于士兵突擊觀后感篇7
失敗和成功,是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很多人都說:“只要給我相同的機會,我也肯定能成功。”但關鍵是,如果有一天,機會從天而降,人們真的能把握住機會嗎?
有一部曾在電視臺熱播的軍旅劇,叫做《士兵突擊》,講述了一個叫許三多的農村孩子從孬兵成長為一代兵王的故事。劇里有一句很經典的臺詞:“想要和得到中間還有倆字,做到。”許三多在家里排行老三,從小在農村長大,家境貧寒,是一個沒見過世面的“許木木”。很多人都嘲笑他的木訥,可這種木訥卻沉淀在他的血液里,反過來制造了機會,滋養了他獨特的人生。
進入部隊后,曾經有一次模擬演習,許三多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抓住了對方一個中校,搏斗中傷痕累累。中校不解地問他“你這樣拼命是為啥?”許三多干脆地回答:“因為你把我在演習中想好好表現的戰友一槍干了,我很生氣!”并非為了自己的成績,心思全在為他人——中校被這種不帶功利的,少見的質樸與單純打動了,接下來,他欣然幫助許三多從連隊轉入了特種部隊,變成了一個真正的老A,攀登上一個步兵成長的巔峰。
《士兵突擊》里還有一個主角——成才。他和許三多同村,父親是村長,家境相對富裕。成才是一個聰明人,懂得見風使舵。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新一批士兵選入A大隊,有場實戰考試,五十多人只選三個,當時第一名已被搶了,而許三多、成才和受傷的伍六一是一組的,危急時刻,成才拋棄了受傷的伍六一,自己跑向終點,而許三多不拋棄,不放棄,死死地等待著戰友跟上。最終,伍六一體力不支,遺憾地宣布放棄選拔,許三多這才一步一回頭地含淚跑到終點。選拔結束了,成才這艘高揚風帆的船進入了A大隊這個大湖,他自我感覺良好,卻不知山雨欲來。還在演習時,中校袁朗就目睹了成才在危急時刻對戰友的狠心拋棄,心中有所疑慮。訓練結束后,袁朗狠狠地呵斥了成才,他的那番話,如龍卷風襲來,撞斷了成才生命的桅桿。耍小聰明的成才此時才知,自己的行為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啊!
人生漫漫,究竟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敗?德不配位,必有殃災——學業的成功,如果沒有品德的相隨,似乎并沒有更大的意義。這部電視劇中,透過熒屏,許三多和成才的成長故事,闡釋出了別樣的人生哲理,留給無數觀眾們去感受去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