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美麗人生的觀后感
寫觀后感是一種記錄個人成長的方式,可以幫助你回顧自己看過的電影和電視劇,總結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變化。寫好電影美麗人生的觀后感有什么技巧?這里給大家整理電影美麗人生的觀后感,方便大家學習。
電影美麗人生的觀后感篇1
《美麗心靈》這部電影是我在上學期看的,在《美麗心靈》這部影片中,講述了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癥但卻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潛心研究并且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數學家。這是一個由真實的故事拍成的電影。這位偉大的數學家叫做納什。納什的行為在其他人的眼里是極其古怪的,性格孤僻,不善于言語。納什是一位非常天才的數學家,在天才如云的普林斯頓大學里面,特別在數學系里面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他喜歡解決一些折磨人的數學問題。正因為他在數學方面有著獨特和過人的理解,為他在數學方面的陳舊奠定了基礎。
在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人的心靈起到的'強大作用。你可以身體殘廢,但是你不可以精神殘廢,身體上的殘廢,那是生理上的一種阻礙,只要你意志堅強,你的人生一樣可以活得很精彩,你的生活一樣可以充滿陽光。可是,如果你是一個四肢發達的人,然而因為一件小事情而患上精神病的話,那么你的人生從此被你涂上了黑暗,是你把自己給填埋了。相信自己,這個世界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過不去的心靈枷鎖。
電影美麗人生的觀后感篇2
看了這部電影,我的心里除了感動,剩下的還是感動。
“這是我的經歷,這是我父親所作的犧牲,這是父親賜我的恩典。”——這是影片最后一句臺詞。
同時,他也讓我感到了父愛的偉大。
羅貝托?貝尼尼主演,深刻的表現了父親和兒子之間的親情。看影片的一開始,我原以為是一部充滿幽默感的家庭影片,可是當他們一家包括他的年邁的叔叔一塊被送進猶太集中營的時候,我不禁為之震動,因為我了解德國納粹二戰時期對待猶太人的記錄,但是電影沒有大伏筆的描寫納粹如果殘害猶太人,而是巧妙的刻畫父子之間那種真摯的親情,直到最后,父親為了掩護郵箱里的兒子而被納粹所迫-害,臨死的時候還樂觀的大步走去,示意兒子不要出來。這是一部充滿黑色的喜劇片,但是我想更多深入人心應該是被父親的這種樂觀精神所打動。我一直都不會寫什么電影的讀后感,但是這還是我看過頗為感動的一部電影。擁有溫暖的質感,清新、達觀,而又生機盎然。父母是偉大的,無論你成敗與否,父母的眼中,你永遠是他的好孩子,他時時刻刻都用慈祥的目光看著你。再有困難的時候他總是用那些善意的謊言安慰你。就像影片中一樣,自從這對父子被抓入軍營里開始,整部影片就成了一個善意的謊言。不錯,這只不過是個游戲罷了——游戲罷了……父愛,一個鐵打不動的硬道理,父愛給了我們多少 我們又還了父愛多少 我的父親,老說,哪里要你還喲。他的語氣老是把“喲”拉得老長老長,有一種“爛泥扶不上墻"的味道。作為兒子,又何曾不想回報您呢,天下沒有哪個父母不愛兒子,同樣,沒有那個孩子不愛父母呀!
前幾天,因為作業的事我和父親吵了起來,現在,我還真有些后悔了,為了讓他們省點心,以后還是別那么任性了吧.現在長大了,父母供我上了好學校,父親沒為我少操心,我真想為他們做點什么呀。哎,不想再說了,說多了,就沒得說了,只有眼淚。
看了這部電影,我的心里除了感動,剩下的還是感動。
電影美麗人生的觀后感篇3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對猶太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一個被冠以“雜種”稱號的民族危在旦夕。現今,我們無法想象當時場景的可怕,只能靠著文字和影像,努力地去感受猶太人心中的恐懼無助。
光明與黑暗是相依相存的,它們互相襯托,又各自獨立,正如快樂和傷心,平和和恐懼,希望和絕望一樣。
電影中的男主角奎多是一個看似笨拙,但善良憨厚,樂觀向上的人。在全家被抓入集中營后,為了讓年幼的兒子不受傷害,稱這只是個游戲,積滿一千分就可以贏得一輛坦克。這個善意的謊言保護了孩子喬舒亞的童心,但也改變不了奎多最后死在納粹搶下的結局。
影片開頭描繪了一個普通的幸福家庭,快樂的極速轉變令人揪心。作為千萬猶太家庭的縮影,讓人感受到彌漫在他們心中的濃云般的恐懼。不知道會被帶去哪里、不知道為什么要被這樣對待、不知道未來會怎樣。每一個片段都讓人震撼與納粹的殘暴和猶太人的堅強。
在集中營里,沒有希望,無望逃走,在很多人看來除了死沒有別的出路,但樂觀豁達的奎多把每天無人道的活動編造成獲得坦克的任務,以此來保護幼子。在每天的折磨下想必已經精疲力盡的他,還要強作精神,強顏歡笑的一邊鼓勵兒子喬舒亞一邊打聽妻子的下落。此等責任感和勇氣讓每一個看客都忍不住在心里為他鼓掌。集中營中不乏如奎多一樣樂觀堅定的人,但更多的是滿懷憂愁絕望的受盡煎熬的猶太人。奎多的心態和他們形成鮮明對比,如果快樂和不快樂都是一天,該來的總會來,那么為什么不選擇前者呢?誰也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我相信,如果還不夠好,說明還沒有到最后。
影片中再現的納粹的暴行,讓人思考,總有一些危險是突如其來的,也許只降臨在一個人頭上,也許降臨在一群人頭上,但無論如何,都要保持快樂與平和,懷著一顆希望的心,沒有什么是過不去的,看似無敵的納粹最后不也被擊敗了嗎?回顧自己的曾經,當初認為無論如何都過不去的坎最后不也跨過了嗎?在面對未知的世界時,要堅信日子不會永遠黑暗,光明總會到來。
影片的結尾,當喬舒亞從躲藏的箱子里走出去時,看到一輛坦克從他身邊經過,游戲結束了,光明到來。
電影美麗人生的觀后感篇4
昨天晚上,媽媽和我一起看了一部電影,叫作《美麗人生》。我特別感動,流下了許多眼淚。
故事的男主角叫圭多,他特別幽默、風趣。女主角多拉是一位善良、溫柔的女子。他們經歷了許多困難終于結婚了,生了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叫喬舒亞。原本他們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沒過多久,他們被抓進了猶太人納粹集中營,過著艱難的生活。
圭多為了不讓兒子喬舒亞受到驚嚇,就騙他說這只是大家玩的一個集中活動,是要靠不怕苦、不怕餓、不能哭才能獲得積分的活動,獲勝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一輛真正的坦克。喬舒亞信以為真,就和爸爸一起開始了這個“游戲”。
納粹要撤退前,想把所有人的都殺了,聰明的圭多把兒子藏在了一個安全的`鐵箱里,告訴兒子任何情況都不能出來。他沒過多久被士兵抓住了,藏在鐵箱里的喬舒亞看到了這一切。為了不讓兒子害怕,仍然相信這只是一個游戲,即便馬上要死了,他依然邁著夸張的步伐,擠眉弄眼逗兒子開心,最后被士兵槍殺在了角落里。喬舒亞獲救了,他最后坐著一部真正的大坦克安全地回到了媽媽的身邊。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不僅感受到了父愛的偉大,更明白了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樂觀,相信希望。我們作為祖國的花朵,要好好讀書,建設國家,永遠不讓自己的國家被欺負。
電影美麗人生的觀后感篇5
該片講述了發生在二戰時期的感人故事,猶太青年圭多和好友駕車來到阿雷佐小鎮準備開一家書店,途中邂逅了美麗的女教師多拉并終成眷屬。然而好景不長,二戰爆發后,圭多和兒子被強行送往集中營,多拉為了能和兒子、丈夫在一起,毅然同行。圭多不愿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他騙兒子說這只是一場游戲。他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自己卻最終慘死在納粹的槍口下。
看完影片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故事的前段是輕松的,每當男主人公圭多出現,必定會引起一陣混亂,但他總能以自己的幽默機智將危機化解,并最終贏得女主人公的芳心。影片的后段,當男主人公與自己的兒子被帶到集中營之后,他仍然沒有丟失自己樂觀豁達的本性,他用美麗的謊言呵護著兒子幼小的心靈,即使是在與死亡如此接近的地方,他依然輕松面對,不斷告訴兒子:這只是一個游戲,只要獲得1000分就能離開這個地方。即使是兒子想要放棄“游戲”時,他或鼓勵或用激將法,使得兒子能夠繼續堅持。
電影美麗人生的觀后感篇6
小的時候,父母總喜歡對我們撒謊。他們會說如果你不聽話,會有人把你拐走;如果你不說真話,鼻子就會變長;如果你好好表現,圣誕老人就會在你期望時到達。然而,長大后發現就算自己撒再多的謊,鼻子也不會變長,匹諾曹的故事只是童話。
所以當看到影片里的父親對孩子說,他們在納粹集中營里只是參加一場游戲,積滿1000分就可以獲勝,獎品是坦克,但是不能哭,不能找媽媽,不能吃點心時,我不禁就想到我童年里父母對我撒過的那一個個謊言。他們讓我相信童話是真實的`,世間的一切美好都會被溫柔以待,一切不美好都應該笑著去看,即使他們知道這不是真的,即使他們也曾為生活的不美好郁郁寡歡。
這就是父母對我們的愛啊,他們希望我們的童心一塵不染,希望世俗的苦難不要太早降臨在我們的身上。電影里的父親,雖然每天都在納粹集中營里經受著折磨和虐待,但是每次回去,都假裝著開心對孩子說,今天的游戲很好玩。他讓這個謊言撒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當自己要被士兵槍決,路遇過兒子藏身的箱子,他沒有表現出半份恐懼,只是向兒子眨了眨眼,邁著滑稽的步伐走向死亡的角落,仿佛在說,哈哈,這只是一個游戲。
《美麗人生》是羅伯托·貝尼尼自導自演的電影,有人說這是一部喜劇,有人說這更像一個悲劇。我覺得無論怎樣,也許羅伯托·貝尼尼飾演的父親經受的是悲劇,卻把悲劇演成了喜劇。如果結果注定是悲劇的話,那我們是否一定要把過程活得也郁郁寡歡?或許在落幕之前,讓悲劇笑著上演是更好的選擇。
電影美麗人生的觀后感篇7
美麗人生確實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影片,影片中夾雜著很多的情感。看完整部影片之后使人心中激蕩而無法平靜,一種難過的感覺。片頭放的是一個無厘頭的男人邂逅一個女人,給人看起來似乎是癩蛤蟆吃了天鵝肉。他把女人從婚禮上用白馬帶走似乎像童話般。上半部結束于他們家中的后花園,而這里也是影片的轉折點。
下半部分開始時從花園中出來的是三個人,他們有了個聰明而可愛的孩子。一家三口騎著自行車上班,放學,其樂融融,似乎生活有些許艱苦當卻是幸福的,到此誤以為影片就是這樣表達主旨的。影片中父親帶著孩子路過幾個商店,門上寫著"猶太人與狗不得入內",這顯示出了當時的時局已是不安了。孩子問父親"他們為什么這么寫呢?"父親說人們都有個人喜好的,然后問孩子你不喜歡什么,孩子說蜘蛛,父親說那好吧我們的書店呢就不歡迎蜘蛛。父親只是想保護孩子的純真。
當他們的外婆來參加孩子的生日時,事情出現了轉變,家里一片凌亂。猶太人被納粹關入集中營。母親沒有拋棄家人主動要求加入了去集中營的列車。這里男人一組,女人一組,老人和孩子一組。老人和孩子一組不用干活卻是死亡組。父親從踏入集中營那天就給孩子編織著美麗的謊言。說到這里是做游戲,贏了的人可以得到坦克,是一輛真正的坦克,只要按照游戲規則能攢夠一千分。孩子將信將疑,當納粹軍官來宣布紀律時,問誰懂德語,男主人公搶先上前,宣布的確是給孩子聽的游戲規則——不許提前叫肚子餓,不能吃糖諸如此類,著實給人捏了一把汗。父親已經意識到事態危急性了。和小孩兒一起玩的玩伴都消失了,而且小孩獨自一人時聽到大人們說的用人身體制造紐扣、肥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