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觀后感450字
觀后感可以作為一種交流的媒介,讓觀眾與朋友、家人、老師等分享自己的觀影體驗和感悟。吶喊觀后感450字怎么才能寫好?這里分享一些吶喊觀后感450字,方便大家學習。
吶喊觀后感450字篇1
在七月的月底,我讀完了《吶喊》,《吶喊》這部小說集讓我感觸頗深。《吶喊》這部小說集的作者是魯迅,整部小說集批判了當時的社會。魯迅先生以筆桿子為武器,充分發揮了“炮筒子”的巨大威力。
其中有幾篇小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篇要數《狂人日記》了。《狂人日記》以一個瘋子口吻來批判吃人的社會,揭露了隱藏在封建社會表層下面的“吃人”本質,小說中人人都想吃人,這個瘋子的親戚、大街上的人都想吃他。《狂人日記》寫得讓人讀著就生起對吃人的人的憎恨之心,使人翻身醒悟。
其次就要數《孔乙己》了。在魯鎮,有一個叫孔乙己的封建社會沒落知識分子,好吃懶做,穿著已經破舊得不行了的長衫,以前他有一個習慣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到咸亨酒店要一壺酒、一盤小菜。現在他已經破落了,但他還保持著以前的習慣。后來,他的小菜只能是最便宜的茴香豆了。再后來,他連茴香豆都吃不起了,并且只能站在柜臺邊喝酒了。我們不能像孔乙己一樣,好吃懶做。
吶喊觀后感450字篇2
老實說,《吶喊》這本書不太好理解,因此,讀起來有點費勁,但讀完后,我還是有了很多的感悟。
其中,印象最深的還是《狂人日記》了。書里說在魯迅那樣的年代,沒有糧食,人們饑餓到了恐懼,便開始有人吃人這樣可怕的行為。還從魯迅先生的描寫“青面獠牙”、“滿眼兇光”和周邊的環境描寫,可以反映出當時的社會是多么黑暗,人是多么可惡、多么殘暴。更可惡的是連自己的親兄妹都吃,何況他妹妹才五歲,可愛可憐的樣子還在眼前…… ……
看這些人多沒有良知,竟然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而去吃親生妹妹呀!還偷偷讓好人也吃人肉。唉!這些人真是些大惡人。他們還披著“仁義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和封建禮數,其實是吃人。同時,作者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呼吁大家覺悟起來,推翻封建制度。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以前生活的艱苦,說明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魯迅先生對封建黑暗社會的憎恨。
吶喊觀后感450字篇3
在這個月中,我讀了魯迅寫的短篇小說集——《吶喊》。這本書用夸張而生動地寫作手法揭露了當時迷信的封建制度和他感受到的人們的愚昧、麻木。
在這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文章有《狂人日記》和《藥》這兩篇文章。《狂人日記》這篇文章主要講了通過一個被迫害者的自述,深刻地揭露和抨擊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生動地塑造了一個封建禮教叛逆者“狂人”的形象,號召人們起來推翻人吃人的舊制度。《藥》這篇文章講了茶館主人華老栓夫婦為兒子小栓買人血饅頭治病的故事。
這兩篇文章都是寫了當時的黑暗、腐敗的社會。而《狂人日記》中的“我”在當時的社會影響下感到誰都想要吃“我”一般,連鄰居家的狗對“我”叫時,都感到它正虎視眈眈望著“我”,想要從“我”身上咬下一塊肉來。當要吃人肉的大哥讓人來給“我”看病時,“我”也認為他是一個劊子手。《藥》這篇文章中我認為康大叔是個殘忍的人,他輕而易舉的奪走了別人的生命,制作成了人血饅頭賣給了華老栓。而華老栓是一個愚昧、麻木的人,用自己的全部家當去買了所謂的包治百病的人血饅頭。
魯迅先生希望用自己的一聲聲吶喊喚醒當時麻木的人們,就算“我以我血薦軒轅”也不能擋住他的決心。
自創名言: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是人活著不是為了吃飯。
吶喊觀后感450字篇4
《吶喊》是魯迅先生的一部小說,也可以說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因為里面描寫的人物形象都是那么的生動,用的語音,詞匯都很形象。同時,我也很敬佩魯迅先生那為國為民的做法,放棄去日本留學的機會,決定回到祖國喚醒中國人那頹廢的靈魂!
《吶喊》里的許多篇文章都很獨特,也很有代表性。里面的“藥”,寫的是一個老翁為了救兒子的命用錢來交換血肉饅頭這份“良藥”。里面的人,個個都是愚昧無知,一心只為自己,自私自利的。血肉饅頭可以治病,這簡直就是胡扯!
還有那可笑的阿Q。阿Q的這一生,我表示同情,也表示無奈。阿Q這個人是個樸實但也是個愚蠢的人。魯迅先生用他當做當時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代表,是很形象的了。他專做短工,窮的只有一條萬不可脫的褲子。他屬于弱者,經常被別人欺負,但是他并沒有反抗的心理,而是用“兒子打老子”的話來安慰自己,來獲得精神上的滿足。他也很欺軟怕硬,被打之后還去欺負比自己弱小的小D。他參加過革命。總之,他的一生很悲慘!
那令人不能忘懷孔乙己。他滿口的知乎者也,沒錢卻穿著那破舊的長棉衫站在人群里,向別人展示自己文化。還經常賒賬,最后,還是死于他那虛偽的內心下。
魯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八個字概括了當時的中國人民。《吶喊》不僅是在批判和反應當時舊社會的黑暗和腐朽!
吶喊觀后感450字篇5
今天,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吶喊》。這本小說體現了一個民國時的無情世界。
尤其是《狂人日記》。文中寫的是“人吃人”,其實反映了當時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害死人的“吃人”的人很多,令人感慨。
就像孔乙己,他是個落魄書生,是舊社會的無用知識分子,已是個底層社會的人,他想保持自己的體面卻每況愈下,他去偷書,偷到了有錢人家,被人家打斷了腿。打斷了腿他還堅持認為“偷書”不叫偷。雖然,凡是侵犯到別人利益,沒有經過別人認同就叫偷,但是一個朝不保夕的讀書人,想看幾本書,為什么還會被打斷腿呢?這是個什么社會?
《藥》寫出了當時社會的愚昧、無知,以為“鮮血饅頭”能治病,卻不知道革命者拋頭顱、灑熱血是在干什么,是為什么。
閏土的成長讓人心碎,他再也沒有金項圈和美好童年了,魯迅對此也無奈。
在魯迅先生筆下鮮活起來的人物很多很多,深刻的現實事實也在他們身上一天天地發生著變化。
吶喊觀后感450字篇6
《吶喊》是魯迅的第一部小說集。共有小說十四篇。我最喜歡《孔乙己》、《藥》、《啊Q正傳》、《兔和貓》、《鴨的喜劇》。
《孔乙己》描寫了一個窮困、潦倒、迂腐、麻木的沒落的知識分子。同時也揭露了科舉踐踏人生,毀滅人性的罪惡。《藥》就更反映了群眾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藥》要憤怒地揭露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兔和貓》通過一件事情反映了作者對黑暗勢力的憎恨。《鴨的喜劇》則是一篇具有紀實性色彩的小說,通過鴨的喜劇——也是:蝌蚪的悲劇”。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阿Q正傳》,它是魯迅小說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杰出最輝煌的作品之一。阿Q是一個生活在江南小鎮的農村流浪漢,他沒有家,住在未莊的土爺祠里,甚至他連自己的姓名籍貫都不知道,而阿Q卻不愿承認這些現實,總是求得精神上的勝利。這個形象具有世界意義的藝術典型,不僅揭示了中國人民性的病根,而且也揭示出來人類普通的共通特征。這個文章有三大特色
《吶喊》對我的的影響很大,讓我更加清楚地認識并了解到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而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更應該由所有人來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