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150字觀后感
在寫觀后感的過程中,觀眾會對電影中的人物、情節、主題等進行深入思考,有助于豐富自己的思想內涵。好的亮劍150字觀后感要怎么寫?小編給大家帶來亮劍150字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亮劍150字觀后感篇1
電視劇《亮劍》終于看完了,除里面的炮火連天的畫面不斷的浮現在自己的眼前外,更令我銘記于心的是里面李云龍及其所領導的無所畏懼、不怕犧牲的部隊的那種軍人的氣質。軍人除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外,更重要的就是要有在強敵所至而毫無畏懼、敢于亮劍的氣魄。
令我深思的是劇末李云龍的那段“亮劍精神”的精彩演講,使我突然心里有個疑問:亮劍精神與現代化企業管理中的團隊精神是否是如出一轍呢?我給自己的答案是否定的,為什么呢?因為我個人認為:亮劍精神應該與現在的團隊精神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我這么說,你們可能不明白是為什么,下面是我摘自《亮劍》里的亮劍精神的演講稿,看完后你們應該就找到答案了。
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有多么強大,就算對方是天下第一劍客,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即使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猶榮。這就是亮劍精神。
事實證明,一支具有優良傳統的部隊,往往具有培養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優秀軍人的出現,往往是由集體的形式出現,而不是由個體的形式出現,理由很簡單,他們受到同樣傳統的影響,養成了同樣的性格和氣質。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蘇聯空軍第16航空團-P39飛蛇戰斗機大隊就產生了20名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王牌飛行員,與此同時,蘇聯空軍某部,施羅德飛行中隊產生了21名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模范飛行員。
任何一支部隊都有自己的傳統,傳統是什么?傳統是一種性格,是一種氣質。這種傳統和性格是由這支部隊組建時,首任軍事首長的性格和氣質決定的,他給這支部隊注入了靈魂,從此,不管歲月流失,人員更迭,這支部隊靈魂永在。
同志們,這是什么?這就是我們的軍魂。我們進行了22年的武裝斗爭,從弱小逐漸走向強大,我們靠的是什么?我們靠的,就是就是這種軍魂,我們靠的就是我們廣大指戰員的戰斗意志。縱然是敵重我寡,縱然是身陷重圍,但是我們敢于亮劍,我們敢于戰斗到最后一個人。一句話,狹路相逢勇者勝,亮劍精神就是我們這支軍隊的軍魂!劍鋒所指,所向披靡!——摘自《亮劍》
亮劍150字觀后感篇2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亮劍》這部經典的電視連續劇,自從這部戲2006年在央視上映就好評如潮,不知獲得了多少觀眾的贊賞,深受觀眾的喜愛,創了當年的電視收視記錄,堪稱當時電視界一個不可多得的奇跡,從而推動影視界創作很多類似《亮劍》這種風格題材的革命電視劇,激發很多觀眾朋友的愛國熱情。
《亮劍》是一部軍事題材的電視連續劇,是根據都梁的同名的小說改編,由張前,陳健導演,李幼斌、童蕾、何政軍、張光北等演員主演。它主要描述了我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八路軍129師獨立團團長李云龍帶兵打仗的故事,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極具個性色彩的有血有肉的軍人的故事。
李云龍在劇中是一個讓人過目難忘的人物,他的形象個性鮮明,特點突出,十分貼合觀眾的口味。86.是一個地道的農民,幾乎沒有文化,性格粗暴,愛說臟話;但又極為豪邁,善于指揮,擁有天馬行空般的作戰想象力;他很會帶兵,提高士氣,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他向來要求自我的士兵要像野狼一樣,是一群嗷嗷叫的野狼,用‘狗行千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這句話激勵士兵,部隊在他這樣的精神影響下,構成了悍不畏死,勇往直前的精神,不論是什么樣的部隊到了他手里都會成為386旅最有戰斗力的部隊,打了一個又一個勝仗。比如說,在第一集里面說到為了掩護八路軍總部首長撤退的任務中,李云龍所部被數倍日軍包圍,李云龍做出了令日軍將領不解的舉動——實施反沖鋒,一炮炸掉敵人的指揮部,從正面突出重圍。這一戰使晉綏軍358團的團長楚云飛(張光北飾)不禁肅然起敬,不得不佩服李云龍的指揮才能。
李云龍直率,粗糙,無矯飾,心底透亮,有一顆赤子之心;血氣方剛,男人氣十足,打起仗來詭計多端,方法千奇百怪,很有創造性思維。比如說,在劇情進行到第四集的時候,在戰友屢攻日軍戰地不下而傷亡慘重的時候,李云龍帶領部隊,施行土工作業的方式向前挖戰壕,依托掩體工事投擲手榴彈,打得山崎大隊全軍覆沒。
在嗜血的拼殺中,在為戰友之死的復仇中,表現出一種鐵血軍人不計生死、要壓倒一切的豪氣。他在長期的軍事生涯中,一步步走向了成熟,構成了獨具一格的“亮劍”精神:“應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亮劍”精神,就是我軍官兵英勇頑強,不怕犧牲、勇往直前、敢于勝利、敢于壓倒一切敵人的精神和作風。這就是李云龍的形象,讓人不得不感嘆!
在我看來里面的演員把劇中的人物形象表演得很成功,能夠把歷史人物的性格特點表演得淋漓盡致,尤其,我十分佩服李幼斌的演技,李幼斌把作品中的主人公李云龍表演得很形象,很充分。李幼斌把李云龍的喜怒哀樂表演得十分到位,包括他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表情,每一絲心里的波動,都活靈活現,能夠說是經典中的經典。相信看過《亮劍》的觀眾都會被李幼斌的軍人形象折服,深入每一個觀眾的內心。李幼斌也憑借在《亮劍》扮演李云龍這一主角的成功,深受觀眾們的喜愛而獲2006年第23屆金鷹獎最受歡迎男演員獎和最佳表演藝術獎,2007飛天獎最佳男演員獎。
《亮劍》這部戲除了演員能把人物的性格特點表演得淋漓盡致之外,劇中的臺詞也是出奇的經典,能把人從心底逗樂,雖然有點通俗,可是很經典。比如說“什么他娘的精銳,老子打的就是精銳”“要我自我搞武器,行啊,你不能限制我的自由啊,總要點自主權吧!又要我當乖孩子,又要我自我想辦法搞武器,又限制我的自主權,這叫不講道理!”“就是地上兩只螞蟻打架,他都要分出個公母來。”(形容趙剛)“我看上的,就是我的”……還有李云龍在離開醫院向田雨示愛時所說的話至今讓我忍俊不禁“同意就兩個字,不一樣意,就三個字”“我給你5分鐘研究”這些話干凈利落,絕不拖泥帶水,讓人不僅僅獲得聽覺上的感受,還獲得語言帶來的歡樂,同時這些語言也表現了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使人輕而易舉地看到了。比如說李云龍向田雨求愛時的話既簡潔明了,一針見血又趣味,同時又表現了李云龍的干凈利落,絕不拖泥帶水的豪爽性格,并且又凸顯了李云龍霸道的特點,讓人感覺好像田雨非他不嫁的想法,讓人不笑都不行。這部戲的臺詞真是醞釀得太經典了。
總而言之,《亮劍》這部戲雖然有穿幫鏡頭的瑕疵,可是它卻不能掩蓋《亮劍》的光芒!不會忘記亮劍精神的內涵:應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縱然是敵眾我寡,縱然是身陷重圍,我們也要敢于亮劍,敢于戰斗到最終。一句話,狹路相逢勇者勝。亮劍精神,是我們國家軍隊的軍魂,劍鋒所指,所向披靡。同時“亮劍”精神也激勵與教育我們年輕的一代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不管是遇到挫折還是挑戰,都要勇往直前,坦然相對,豪不退縮!
亮劍150字觀后感篇3
央視巨作《亮劍》開播以來好評如潮,深受觀眾喜愛。我覺得它確實是2006年的一部非常優秀的電視劇作品。《亮劍》主要描寫了我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八路軍129師獨立團團長李云龍帶兵打仗的故事,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極具個性色彩的有血有肉的軍人的故事。
李云龍幾乎沒有文化,性格粗暴,愛說臟話,但又極為豪邁,善于指揮,擁有天馬行空般的作戰想象力,他的部隊在他的帶領下也感染上了悍不畏死,勇往直前的氣勢,打了一個又一個勝仗。李云龍直率,粗糙,無矯飾,心底透亮,有一顆赤子之心;血氣方剛,男人氣十足,打起仗來詭計多端,不擇手段,在嗜血的拼殺中,在為戰友之死的復仇中,表現出一種鐵血軍人不計生死、要壓倒一切的豪氣。他在長期的軍事生涯中,一步步走向了成熟,形成了獨具一格的“亮劍”精神:“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亮劍”精神,就是我軍官兵英勇頑強,不怕犧牲、勇往直前、敢于勝利、敢于壓倒一切敵人的精神和作風。
亮劍亮的并不只是劍,而是亮的一種勇氣和魄力,一種大氣、豪氣,一種壯志豪情,一種威信,一種精神氣概。言而總之,成功的企業家要具備這種“亮劍”精神,并在實際的經營管理中努力拼搏,創造出一片天地。
亮劍150字觀后感篇4
《亮劍》是一部戰爭藝術和傳奇色彩融會貫通的主旋律作品。小說中愛國精神與英雄主義、鐵血丹心與人世常情、斗智與斗勇、友情與愛情交相輝映。《亮劍》最能打動我的地方就是,它表現出來的英雄主義、豪邁粗獷、血脈賁張,正是今天所缺少、人們所期盼的東西,小說中的主角李云龍,他好戰、善戰、直率、蠻橫勇猛、有血性、嫉惡如仇,是一個性格多面、打仗勇猛、鬼點子特多、尊重戰場實際,不按照戰爭游戲常規作戰、敢于抗命、有血有肉的主角,也是一個注重生活注重情感的人物,更是一個精忠報國視死如歸的真實的中國軍人和優秀的共產黨員形象的再現,他身上體現出來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
試問,二戰時中國為什么戰勝了無論是在軍事武力還是人力科技方面都比自己強的日本呢?我想,我們大家都能毫不猶豫地說:“是軍魂!”我很欣賞主角李云龍說的一句話:“古代劍客和高手狹路相逢,假定這個對手是天下第一劍客,你明知不敵該怎么辦?是轉身逃走還是求饒?當然不能退縮,要不你憑什么當劍客?這就對了,明知是個死,也要寶劍出鞘,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這就叫做亮劍”。壯志凌云,豪氣在天。給人生無限的啟示。在那個年代,我們的士兵有著超越一切的毅力,面對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這便是“亮劍”精神,也是中國軍人的軍魂。
所謂亮劍精神:狹路相逢勇者勝!一個軍人需要亮劍精神,一個民族需要亮劍精神,一個國家同樣需要亮劍精神,而在今天的和平環境,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對官僚和腐敗,又有多少人敢于拿出亮劍精神?在和平年代的亮劍精神,應該是怎樣的呢?我想,它應該是強國面前不卑不亢的國家形象,應該是團結拼搏、奮勇爭先的民族風貌;應該是敢于攀登,善于啃硬骨頭的不畏艱難的英雄主義精神。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周恩來總理所說的那樣把振興中華作為己任,為自己的祖國竭盡全力,民族崛起指日可待,中華民族必將巋然屹立于世界之林!和平年代,不再需要我們以命相搏,但,英雄主義精神絕不能丟!亮劍,是在攀登科學技術高峰時遇挫折不氣餒、敢于向科學最前沿發起猛攻;亮劍,是在金錢權勢面前保持純潔高尚的情操;亮劍,是在思想領域和其他意識形態的堅定不動搖;亮劍,就是在中華民族崛起的征程中,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什么樣的艱辛,我們都敢于面對它,研究它,戰勝它,哪怕失敗一千一萬次!
讓我們記住,以后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要想活出自己,那就敢于亮劍!這就是我看完《亮劍》的感受。相信我們中國人敢于面對任何挑戰,中國軍人敢于亮劍,“縱然敵眾我寡,縱然身陷重圍,但是我們敢于戰斗到最后一個人”,這就是中國軍人,這就是中華兒女保家衛國的意志。“滾滾黃河,滔滔長江,給我生命,給我力量”,我們有能力抵御任何困難,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屹立于世界之林!
歷史已經逝去,但留下了不朽的精神!
亮劍150字觀后感篇5
大概一兩個月把電視劇從頭到尾又刷了一遍,之前都是斷斷續續看,沒什么頭緒,這次看了之后,發現真正說戰爭中的事情并不多,大概只有整個電視劇的1/3,甚至更少,現在看完原著,印證了這點,戰爭后李云龍的故事才是真正的“亮劍”。
讀第一章的時候就有強烈的感覺,畫面感太強了,電視劇簡直就是直接搬的原著的詞,贊嘆原著寫的好的同時還是要說下李幼斌演得也是超級棒。
也查過李云龍的原型,但我想沒必要和小說里去做對比,小說人物設定本身就是各種人物的合理或者不合理的結合,不必要字斟句酌,那樣太費力了。
還是和很有優秀的小說一樣,畫面的呈現很難達到文字的高度,大概是文字給人想象的空間更大一些,而畫面的的呈現是眾口難調,我想沒有人會否認這是一部很棒的小說,文字接地氣,還有頗多笑點。
關于“亮劍”精神,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理解,我的理解,就是真實的做人做事,不違心,不刻意,對得起天地良心。可能這樣不會活得光鮮亮麗高人一等,但問心無愧,是做人的根本。
滿分好評,推薦,比電視劇精彩太多。
亮劍150字觀后感篇6
這期間看到電視系列高于忠實于生活,這是最大的亮點,該劇。播出后的電影,追求真實、客觀的地區。該劇改編自小說的復員軍人梁,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炮擊金門,和文本--大-皮革-生活史革命軍人在革命素質的故事并沒有改變。光明劍處理個人命運與時代大背景矛盾的敘述,已成為主要問題的戲劇敘事。
期待。李云龍,它不僅僅是一種普通的貝奧武夫。表面上的無禮,事實上,不乏智慧,他是合理的,充滿正義感。雖然他沒有文化,他有一個鄉村,農家風味的讀后感亮-劍600字智慧。他用這種智慧轉移在戰場上,更是少;鼓舞士氣的軍營,指揮千軍萬馬;有時也用智慧去扮演傻瓜在上司面前充驚呆了。
光之劍,所以做出妥協?一直走的文學標準,欺騙觀眾欺騙自己?李云龍,誰的缺點只是玉缺陷,不使他身體閃亮的士兵的勇敢智慧光之國。
一個士兵的戰斗,比其余的自己的.生活,放松自己的精神?云龍性格塑造完美的不完美?如果是這樣的話,這部電視劇將眼鏡小不說其他的人,我不看這部劇,像一個浪漫,成天無所事事,只是說說而已,人能飛,氣功,如炸彈的電視劇我絕對不同意。李云龍敢大膽的戰場上興豐冒著自己的生命在戰場上,軍事的人,根據實際戰場并摧毀敵人尋求最大限度的消耗敵人,有利于保存自己壯大自己的實力,我們可以做期貨可以借鑒,偶爾
戰爭,戰爭文化升華自己的戰爭,最終成為主體的中華民族讀后感亮劍600字,這是我們應該驕傲。我們沒有理由責備他們缺乏文化保護,有什么理由說他們閉上嘴。
劇中展現命運的李云龍,但不是單獨的李云龍,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其實我感動和震撼著所有這些無名英雄。中隊奮勇殺敵,王徐州師范的寧死不屈和自我犧牲的球隊多次讓我哭泣。
亮劍150字觀后感篇7
前不久,由于老爸開始看《亮劍》這部電視連續劇,我出于好奇也跟著看了起來。
這部電視劇講的是在戰爭時代的故事,所謂亮劍,就是一種精神,就是說在古代有的劍客想和高手挑戰,但是實力卻遠遠不及,可是還不懼怕,勇敢地亮劍。本劇主人公李云龍就勇敢地向楚云飛亮了劍,雖然開始還不如楚云飛的軍隊,但是卻越來越鋒利,讓對手產生了懼怕隨之取得勝利,這種精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明知不敵也要亮劍,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是我對電視劇《亮劍》感悟最深的一句話。當以“一比一”的比例迎戰日本侵略者精銳時“亮劍”,那是血性;在戰爭中失控對敵人出兵時的“亮劍”那是責任;面對惺惺相惜的楚云飛,對外敵時他們攜手抗戰,而在內戰相遇時,他們毫不猶豫的給對方以致命一擊,這時的亮劍則是胸懷,是性格。對待敵人我們要亮劍,對待困難也是如此。我們要發揚亮劍精神,面對困難不屈不撓,永不言棄,在沒有看到結果時奮力一搏,勇往直前!楚云飛說:“李云龍是一個不拘一格的人才”日本侵略者說:“李云龍是一個善于逆向思維、不拘泥于格式、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然而就是李云龍這種與眾不同的創新精神,使他打贏了一個又一個戰役。他敢于突破,想別人不敢想的,做別人不敢做的。由此看出:我們要敢于打破陳規陋習,破除條條框框的束縛;敢于弘揚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做一個敢于創新的人!
讓我們多一些勇氣,少一些退縮,多一些創新精神,少一些陳舊陋習,亮出自己的劍,成功就在眼前!
亮劍150字觀后感篇8
這一段時間看了電視連續劇《亮劍》后也是感嘆頗多,《亮劍》給我最大的震撼是該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忠實于生活,這是本劇最大的亮點。《亮劍》播出后,就創下了2005年電視劇收視率新記錄。《亮劍》最大的成功所在就是脫離了以往戰爭題材影片那種追求真實和客觀的范疇。本劇改編自轉業軍人都梁的同名小說《亮劍》,主要描述了革命軍人李云龍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炮轟金門、等歷史時期革命軍人革命本色始終不改的故事。《亮劍》是一部英雄傳奇,是一個英雄的成長史。它的敘事圍繞李云龍展開,它的背景是戰火紛飛的動亂年代。如何調和歷史背景的濃淡,怎樣處理個人命運和宏大背景在敘述上的矛盾,成了本劇敘事的主要問題。
《亮劍》是一部“男人味”很濃的電視劇,但同時也吸引了很多的女性觀眾。《亮劍》最能打動觀眾的地方就是,它表現出來的英雄主義、豪邁粗獷、血脈賁張,正是今日所缺少、人們所期盼的東西,對這種情感的渴望不分男女,并且女性的感受應當還更強烈一些。因為她們更加呼喚男子漢的回歸。李云龍是英雄,出身貧寒的平民英雄,所以他的所作所為容易引起觀眾共鳴。他身為八路軍將領,卻草莽之氣未除。說話做事略帶匪氣,打仗從不按理出牌。他勇猛、有血性、嫉惡如仇,他滿足了人們對英雄的想象和盼望。李云龍又不僅僅是一介武夫。他表面上粗魯,實際上不乏理智,他是明理的、富于正義感的。他雖然沒有文化,可他身上有一種質樸的、農民式的智慧。他用這種智慧在戰場上聲東擊西、以少勝多;在軍營中鼓舞士氣、統率千軍萬馬;有時還用這種智慧在上司面前裝傻充愣。而《亮劍》的“男人”風格正好滿足了觀眾對此的心理需求,所以受到歡迎并不奇怪。
《亮劍》成功地塑造了李云龍這個主角,把他好戰、善戰、直率、蠻橫表現的淋漓盡致,這是一個有血有肉、性格多面、打仗勇猛、鬼點子特多、不按照戰爭游戲常規作戰、敢于抗命、尊重戰場實際、有點歪邪的主角,也是一個注重生活注重情感的人物,更是一個精忠報國視死如歸赤膽忠心的真實的中國軍人形象的再現。在李云龍身上是有一股“匪氣”和“霸氣”,他酗酒、罵娘、臟話常掛在口頭,“老子”不絕于耳,這看上去不貼合革命軍隊軍人的作風行為,可他不失為一個真正的軍人,這都是在特定的戰爭環境下產生的一個軍人的毛病。人無完人,金無赤足,十全十美的人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用“高大、完美”的眼光來審視電視劇中的主角人物是可笑的,電視劇也應當尊重現實生活,更要尊重人格的發展人性的張揚。為什么一些人就那么的委曲求全呢?為什么總要按照“文藝標準”的那一套路子來欺騙觀眾欺騙自我呢?李云龍身上的缺點只是玉之瑕疵,并不會暗淡他身上熠熠生輝的中國軍人之勇猛智慧愛國的光芒。
“明知不敵也要敢于亮劍,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是中國軍人的軍魂。”這就是本劇導演所要向觀眾傳達的一種“亮劍”精神!此刻的中國,我們的中國,千真萬確需要這種精神!何嘗不是呢?現階段的中國雖然如日東升一路凱歌,可是危機伴隨著機遇如洪水猛獸般襲來,內在的外來的威脅時刻在考驗著中國人。應對威脅應對危機我們中國人怎能安步當車?怎能不居安思危枕戈待旦?“敢于亮劍”這就是我們的回答!我們的精神!是的,李云龍是草莽出身缺少文化涵養,他不知鋼琴不曉洋畫不懂花前月下的浪漫,但這不是他的錯,而是特殊歷史環境所造成的。在我們解放軍將軍行列里,像他這樣的將領很多,憑著他們頑強的毅力,憑著他們對國家對民族對黨的忠誠,他們經過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戰爭中學習文化,在戰爭中升華自我,最終成為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這是值得我們驕傲的。我們有什么理由去責備他們缺少文化涵養,有什么理由說他們張口“老子”閉口“弟兄”的呢?
全劇以展現李云龍的命運為主,但并不單憑一個李云龍打動觀眾。給我感動和震撼的居然全是那些無名英雄。騎兵連的奮勇殺敵、王喜奎的寧死不屈、小分隊的自我犧牲幾度讓我落淚。這是《亮劍》的魅力,它的魅力在于壯烈,在于軍人的膽識和骨氣,在于充盈其中的英雄氣,也就是劇中所說的“亮劍”精神。《亮劍》的熱播的確牽動了不少人的心,不用論人物的真實性,可能是一個人的身影,也可能是多個素材合成的人物,不必深究。無論怎樣畢竟給我們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英雄的硬漢形象,為這個人感動,為這個團體感動。一個大老粗的帶兵者,形象的在劇中靈活表現,給人的印象是頗深的,畢竟這是戲,沒必要雞蛋里挑骨頭,我覺得李幼斌是好樣的!說實在的,《亮劍》這部片子所塑造的李云龍有血有肉,棱角分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影視作品。藝術創作是講究規律的。這個規律的核心就是塑造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毫無疑問,《亮劍》中的李云龍是一個不好管理的主角。可是這個李云龍,對國家、對民族、對抗日大業有著無比的忠誠。這個人的“粗口”不僅僅不讓人感覺反感,反而讓人覺得親切;這個人的大大咧咧也給人一種視死如歸的大將風度。個人感覺,這才更像是一名驍勇善戰的將軍。相反,如果一味要照顧什么“高級干部的整
體形象”,采取了與此相反的處理方式,那么,這部電視劇的魅力至少會降低一半。
有了以上幾點到達“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無缺的幾要素,《亮劍》不亮都不行了。在韓劇當道的今日,國產電視劇《亮劍》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不是它的演員,也不是它的題材,而是它所塑造的一批讓人看過后“血脈賁張”的男子漢形象,讓人看完后大有“干凈透徹,豪氣萬丈,蕩氣回腸”的感覺。最值得遺憾的是這部電視劇只拍到55年授勛就完了,這個高壓線導演還是沒敢去碰,李云龍人格的升華就在期間,那才是真正體現李云龍作為“亮劍”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