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長城觀后感600字
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從而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問題。參觀長城觀后感600字怎么才能寫好?這里分享一些參觀長城觀后感600字,方便大家學習。
參觀長城觀后感600字篇1
張藝謀的電影《長城》四天票房破2億,據說是不錯。就去看了,看完了,就后悔去看了。《長城》講的是中國古代某朝代,按照推算,大抵是宋代。故事簡單:宋代的一支軍隊,張藝謀稱之無影禁軍。利用長城作為天然屏障,同兇殘的猛獸饕餮斗智斗勇,在國際主義戰士的幫助下,消滅入侵者,拯救全人類。影片立意宏遠,主題鮮明,政治正確。未曾上映,水軍們斷言:這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好電影,國際元素和中國傳統相結合,代表了中國電影一個新的水平。余生也晚,余智亦低,但人到中年,評價電影優劣自有一套標準。對電影《長城》,我總體感覺是2008年奧運開幕式的電影版、故事版!傳統文化和好萊塢制作茍合,媚上,媚下,向審查者獻媚,向觀眾討好。電影《長城》是自命“國師”的張藝謀在江郎才盡之際,給自己蓋棺定論的作品,是一個老男人在藝術道路上苦尋無果的哀鳴!
電影《長城》的反智主義。電影是光和影的藝術。好的電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無處不閃現人性的光輝,無處不顯現智慧的光華。《長城》一片,以人和獸的對立為開篇,以人最終戰勝獸為結局。通篇刻畫人的勇猛,同時,又處處以獸的智慧反襯人的愚鈍。宋代,是中國科技文化高度發達的時代,宋代的科學技術成就是古代中國科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我們說《長城》是反智主義的,正是基于時代背景、歷史文化發展水平所作出的判斷。誠然,電影不是科教片,不是紀錄片,但電影反映的東西必須有依據,必須要有歷史的事實,可以講故事,但不可臆想。女兵蹦極殺饕餮的橋段,就是典型的反智主義戰術。張藝謀想表現的是戰士的英勇無畏,是面對強敵的舍身取義,而我,看到的卻僅僅是人的無能,以身飼饕餮的無奈。
參觀長城觀后感600字篇2
《長城》從接到劇本到現在,已經快三年的時間。一千人規模的劇組光翻譯就有100多人。張藝謀坦言,在拍攝和后期制作中,中美團隊有大量需要協商與溝通的內容。
而主演馬特-達蒙,更是在《金陵十三釵》時就有過接觸,后由于檔期原因沒能合作。這次出演《長城》開始又是檔期原因未能合作,兩個月后突然“柳暗花明”最終出演也是圓夢。張藝謀表示:馬特-達蒙為人謙和友善,曾獲得金球獎最佳編劇的他,在拍攝時針對臺詞給出多種方案,但他未來是否自己當導演還在考慮中。
各種威力強大的精巧機關,鎮守長城的神秘軍隊無影禁軍,將長城變成巨大的陸上航母,而他們的對手就是上古神獸饕餮。預告中戰斗場面恢弘壯大,處處顯露出的中國文化元素,更表明張藝謀從未放棄“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初心。
電影中的無影禁軍分屬五個不同的兵種,各軍各司其職,協同作戰。虎軍是工程和機關部隊,操控著長城上各種威力強大的精巧機關,和弓箭部隊鷹軍一起,負責遠程打擊;熊軍和鹿軍則是兩支主力近戰部隊,熊軍厚重鹿軍靈活,他們將和饕餮貼身肉搏;還有套著飛索的鶴軍,她們手持長槍從高空躍下,利用重力各種角度全方位進攻,這些在預告中都可以看到。
而影片中的饕餮,每60年一次降臨人間,它們并非無意識的野獸,而是有組織有計劃地“掠食人類”。在預告中,饕餮首度以群像現身,速度極快,有組織的瘋狂地攻擊人類、摧毀建筑物,戰力極其恐怖。
據悉,《長城》將于12月16日上映,屆時全國的觀眾將領略到一場長城上的饕餮大戰。
參觀長城觀后感600字篇3
爸爸去天津學習一年多,媽媽帶我去天津探望爸爸。這期間,我們一起去暢游了北京城。
北京是我向往的地方,聽公公說,明朝和清朝的皇帝都在這里辦公,每天都在故宮里接受大臣的跪拜和匯報。啊,故宮的歷史可真悠久啊!新中國成立后,北京成為了我國的首都。一路上,我的心是那么的激動、興奮,真想看看我們的首都——北京是什么樣子的。記得我二年級時學了《北京亮起來了》這篇課文,課文里寫了每當北京夜幕降臨時,王府井、故宮、天安門、馬路都掛滿了霓虹燈,河面金光閃閃,十分動人。我一定會看到這些美麗的景色。
在北京八天的時間里,我們先后去參觀了長城、天壇、故宮、大觀園、頤和園和天安門廣場,它們真美!想起來時真好玩,我這么小也和大人一樣爬上長城當了一回“好漢”,我真為我能爬上長城而高興。在那兒我還看到了偉大領袖的題詞:“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仿佛是一條巨龍,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長城又像一條長長的項鏈,它戴在祖國媽媽的脖子上,真壯美!
爬上長城,眼見樹木蔥蘢、群山巍峨、山川壯麗、氣勢磅礴,使我進一步理解“自豪”二字的深意,我為中華民族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而自豪,更為自己是中華民族的醫院感到自豪。但當我們參觀人民大會堂后,登上天安門城樓,在樓上望下來,車水馬龍,人山人海,非常熱鬧。在樓上往上看,藍藍的天空中飄揚著五星紅旗,當時那種心情,更是自豪二字未能盡述的。
天安門城樓金碧輝煌,整個建筑巍峨壯麗,又高又大,雄偉極了。我知道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上升起鮮艷的五星紅旗。
北京,我是多么愛您啊!
參觀長城觀后感600字篇4
緊鑼密鼓的宣傳讓人期待,也意味著更大的失望。看完電影的感覺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四不像。
大場面,大陣容,大紅大綠,這次更加上3D饕餮的大陣仗,張藝謀電影的看家本領,會不會讓人生膩?
借助偶像吸引人,其實不自信的表現。可惜劉德華,自毀形象。
長城,中國符號,讓人想起綿長,古老,想起中國文化。《長城》,好萊塢加中國元素,四大發明的火藥當起引子。長城腳下,一個強扭的瓜只能是西方個人英雄主義被東方集體主義感動,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電影和電視劇不同,電影有更大的空間突出場面,張導緊緊抓住了這一點,成就有目共睹。但互聯網時代的觀眾(上帝)早已不是一個普通的傳感器,畫面后面的思想張力才是電影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云山霧罩,不知所云,電影走向堪憂。
最后,弱弱的提個建議,張導,電影,你們要往前走。
今天下午上完機器人課,媽媽帶我去名邦影院看新上映的電影《長城》,我們到電影院的時候電影已經開始放了,這是一部講述人類與怪獸戰爭的影片。
因為中國的黑火藥很厲害,能把空氣變成火焰,一下子能殺死十幾個人,外國人威廉和托瓦爾一直想獲得黑火藥,他們跋山涉水來到了中國,在途中遇到了怪獸饕餮,無意中砍掉了怪獸的爪子,并撿到了磁石。
60年降臨人間一次的饕餮怪獸來到了長城邊上,在長城上的中國無影軍為了保護國家和兇猛的饕餮發生了戰爭,戰爭中很多勇猛的戰士都被饕餮吃了,但他們是為了人類為了國家而犧牲,他們的英勇感動了外國人威廉,他并沒有趁戰爭時偷走黑火藥,而是加入了和饕餮的戰爭中,最后利用磁石控制了饕餮獸王,并將所有的饕餮都消滅了。
這部電影告訴了我,保護人類是全世界共同的責任。
參觀長城觀后感600字篇5
電影的背景設定在北宋時期,無影禁軍為捍衛長城而戰,不懼犧牲,這是本片最為震撼人心的地方。
長城抵御的不是歷史上的匈奴,而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遠古巨獸饕餮。饕餮最早是中國人的圖騰,古代青銅器多雕刻饕餮頭部形狀作為裝飾。《長城》中饕餮的形象取自古書《山海經》,它是貪欲的化身。在這一點上,怪獸饕餮又與西方宗教文化中的“七宗罪”不謀而合,在天主教義中,其中一罪便是饕餮(暴食),在輸出中國文化的同時,又能與西方文化接軌,讓西方人對抵御饕餮產生心理認同,這樣的文化輸出才能正中下懷。
更難能可貴的是,《長城》里的饕餮,補足了中國電影中怪獸的缺失,日本有《哥斯拉》,韓國有《漢江怪獸》,美國有《侏羅紀公園》里復活的恐龍,《長城》之后,中國電影也有了自己文化下的怪獸形象。
在長城上抵御饕餮的軍隊,則是無影禁軍。在前幾日發布的“無影禁軍”特輯中,五軍的.盔甲、武器、作戰功能一一作出詳解。中國文化中,墨分五色,擅用色彩的張藝謀巧妙將其嫁接到盔甲顏色上,同時清代滿洲八旗也有以色分兵的傳統,五軍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視覺效果,對照著他們不同的作戰能力。
五軍特輯則現了五軍將士浴血奮戰的氣勢,同時解密了五軍的詳細特點:張涵予和鹿晗所在的熊軍是近戰部隊,與饕餮短兵相接;景甜統領的鶴軍如飛鳥捕食,從天而降力戰饕餮;彭于晏率領的虎軍將領,操控重型機關,巧借水力痛擊饕餮;林更新統領的鷹軍是一支弓箭部隊,饕餮來犯時,萬箭齊發如大雨傾瀉而下;黃軒統帥鹿軍,如疾馳在密林中的雄鹿,在饕餮群中殺出血路。五軍將士協同作戰,在長城上不同的戰區配合行事,縝密運作猶如精密齒輪運轉,全景俯瞰震撼人心。
參觀長城觀后感600字篇6
跨越文藝和商業,類型多變以及風格化的畫面都是導演張藝謀作品里最常被人們提起的特點。作為當年以《英雄》一片打開中國商業大片之門的導演,張藝謀一直保持著探索求變的姿態,此番首次操刀奇幻題材,就選擇了怪獸元素,而與東方文化的結合也著實讓人眼前一亮。掌控好萊塢的技術班底、奇幻風格的故事想象力、大場面的掌控能力,“顛覆”兩字可以描述張藝謀執導《長城》的經歷,這個國內首屈一指的導演接軌世界流行文化,開啟“老頑童”冒險之旅,展露出瞄準好萊塢一線導演的位置的野心,讓全世界都矚目以待。
此次電影好萊塢制作班底可謂業內頂尖水平,其中,視效團隊工業光魔是全球視覺效果制作的行業領先者,作品包括著名電影《侏羅紀公園》、《阿凡達》、《星球大戰》系列等等。怪獸設計和武器道具設計團隊維塔工作室,曾榮獲多項奧斯卡金像獎,作品有《指環王》三部曲以及《霍比特人》三部曲等,其在設計風格化和尊重史實的兵器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造詣。正是因為如此,《長城》毫無疑問兼具國際化巨制標準和品質,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電影定檔12月16日早于北美足足2個月率先上映,跟以往好萊塢大片檔期比較,屬于破例之舉,開創先河的同時也顯示出中國電影市場在全球的超強影響力。
參觀長城觀后感600字篇7
6月1日,我和爸爸、媽媽千里迢迢來到北京,慕名前往舉世無雙、聞名天下的長城,一覽它那雄偉挺拔、氣勢恢弘的威武身姿,
坐在汽車上,一路風景如畫。臨近八達嶺,只見莽莽蒼蒼的長城蜿蜒盤繞在山梁上,像一條伏臥在崇山峻嶺的巨龍,翹首欲飛!
聽爸爸說,長城是春秋戰國時期,齊、楚、魏、燕等國為互相防御而建筑的;秦國統一中國之后,便把這些長城起來,形成了綿延近萬里的萬里長城。巍巍長城經理歲月的風風雨雨,度過了2000多個春秋,這不正是古老中國悠悠幾千年歷史的象征嗎?
登上長城,撫摸著風雨剝蝕的城墻墻身,我幾乎驚呆了:城墻竟是用如此巨大的條石和城磚構筑而成的。俯視女兒墻下,少說也有6、7層樓那么高。舉目眺望,山勢險峻,有的地段簡直如站在峭崖邊。手扶城墻都不敢探出頭來望望那無底的深谷。遙想當年,古代人民是如何將這么重、這么多的磚石搬運上山,又砌在這險要的地勢上的呢?如果說這是一個謎的話,那么有一點不是謎倒是可以肯定的:萬里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契機,是我們偉大祖國民族精神的象征,
成墻上鋪著方磚,平坦寬闊。可供5、6匹馬并排奔跑。城墻外側有垛口相連,更顯幾分為伍。在長城上,差不多每隔400米,就有一座烽火臺,遠遠望去,如同一支支匕首直插云霄。烽火臺下層大約四米見方,上層是平臺。我和爸爸不顧長途跋涉的疲勞,一個勁的向上爬,一鼓作氣登上了長城北端的制高點,特地在“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石碑前留下了英雄照。
登高望遠,長城漸遠漸隱,在蒙蒙細雨中融入天際。這氣勢磅礴的畫卷令我思緒翻騰,我似乎覺得我們的祖國就像長城一樣,千年永存,威武昌盛!
參觀長城觀后感600字篇8
“秦筑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雖然萬里連云際,爭及堯階三高。”這是唐朝詩人王遵的《長城》。而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一部電影則是張藝謀導演的電影《長城》。
電影主要講述了兩個外國人威廉、佩羅想要一起盜取一個強大的武器——黑火藥。可誤打誤撞殺了一只饕餮,傳說饕餮是中國古代四大兇獸之一。隨后他們又被駐守長城的將士給抓了起來,依靠過人的技術成功留在皇宮,并從一位老者口中得知黑火藥就藏在這城中,于是他們就趁機偷走了黑火藥,可威廉被駐守長城的林將軍感動了,他下定決心要留下來幫助林將軍他們一起對付饕餮,饕餮極為兇猛,而且特別貪婪,殺人無數。同時還結識了一位熊兵彭勇,還參與了與饕餮的戰爭。最終在林將軍的帶領下,成功消滅了饕餮。而威廉卻離開了長城,繼續他與佩羅的冒險之路。
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但那些個性鮮明的人物令我難忘:熱愛祖國、堅持不懈的林將軍;堅強勇敢的彭勇;知錯就改、迷途知返的威廉;舍己為人的軍師以及最后醒悟的佩羅……
古時的人們雖然科技不是很發達,但是卻十分的愛國,愿意為了祖國而不惜一切代價。說到這里,我們是不是也要好好反思一下呢?到底自己有沒有在學會奉獻呢?那我們是不是也要更加的愛國呢?所以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不辜負老師、家長以及祖國的希望,爭取為國家多奉獻一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