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觀后感怎么寫
觀后感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對影片的看法和感受,從而促進人們的相互交流和理解。好的人生大事觀后感怎么寫要怎么寫?小編給大家帶來人生大事觀后感怎么寫,供大家參考。
人生大事觀后感怎么寫篇1
昨天晚上我一個人去看電影,《人生大事》這部電影很精彩。
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句話是“人生大事是死,其他的都不是事”,讓我深感,生活中,我們所遭遇的失戀時的難過、傷心,家人之間拌嘴的`煩惱,亦或是生活壓力帶來的恐懼,和“死”相比,都不是事兒。
電影的開始情節是這樣的.,莫三妹(朱一龍飾演),他的職責是一份特殊的事業,開靈柩車,給火化場的死人穿衣、化妝,他的家庭條件很不好,父親對他嚴格,談一場戀愛,因為女朋友瞧不上他,沒錢還干著這樣一份職業,結果給他戴綠帽子。
面臨種種的壓力,直接快要崩潰了,他有點牛氓,有點耍無奈。
其實,后來他過上了快樂的生活,所遭遇的這一切,與“死”相比,不值得一提。
人生大事觀后感怎么寫篇2
看電影是精神的享受,是文藝的代表,是精神的寄托,電影《人生大事》是由演員朱一龍、楊恩又主演的一部以死亡為題材的電影。《人生大事》講的是市井生活、小人物生活,更加貼切現實的生活,語言用的是方言。《人生大事》不僅有著生活氣息,更直擊人心的,是其對死亡頗具銳度的思考,這一點通過隱喻設置和追問來達成。三哥和小文的.人物關系,尤為值得品讀。
電影給我們的是生活的體驗,是對人類生活的一種追溯。一部優秀的作品能帶給一個人的東西是難以估量的:就像《肖申克的救贖》安迪教會我們信念與希望;阿甘教會我們如何去面對人生;忠犬八公教會我們動物也有一往情深電影已經成為現代人類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電影是人們無聊時的消遣,一部好的電影會使人陶醉其中,發泄我們的情緒,升華情感,讓人翱翔在充滿藝術與美的空間里。
人生大事觀后感怎么寫篇3
昨日上午同學選了4D電影《侏羅紀世界3》,我則選了看起來不那么鬧騰的《人生大事》。
初聞其名,我聯想到古人的四大樂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看完電影,個人認為,名字改為《種下滿天星》,或是《種星星的人》,可能更妥帖。
電影用的是四川方言,莫名有些親切。
主角名字是莫三妹(朱一龍飾演,孫大圣),實際是三哥。另一位主演是小文(楊恩又飾演,哪吒),父女情深。
電影中的哪吒,孫大圣,有傳統,也有童趣。
電影中討厭的舅媽,懦弱的&39;舅舅,木偶般的哥哥,讓人反省現實生活中的麻木。
幾處哭點,止不住的眼淚,也只是聯系到自己的親人,心有遺憾的映射。
看電影,何嘗不是觀自己?
死是人生大事,但人生處處的過程,其實也是結果。
且蹲下身來,沉下心去,保持善良,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人生大事觀后感怎么寫篇4
看電影是精神的享受,是文藝的代表,是精神的寄托,電影《人生大事》是由演員朱一龍、楊恩又主演的一部以死亡為題材的電影。《人生大事》講的是市井生活、小人物生活,更加貼切現實的生活,語言用的是方言。《人生大事》不僅有著生活氣息,更直擊人心的,是其對死亡頗具銳度的思考,這一點通過隱喻設置和追問來達成。三哥和小文的人物關系,尤為值得品讀。
電影給我們的是生活的體驗,是對人類生活的一種追溯。一部優秀的作品能帶給一個人的東西是難以估量的:就像《肖申克的救贖》安迪教會我們信念與希望;阿甘教會我們如何去面對人生;忠犬八公教會我們動物也有一往情深電影已經成為現代人類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電影是人們無聊時的消遣,一部好的電影會使人陶醉其中,發泄我們的情緒,升華情感,讓人翱翔在充滿藝術與美的空間里。
人生大事觀后感怎么寫篇5
昨天看了人生大事這部電影。從頭到尾,主人公是以一個市井小民,沒錢確又有骨氣,做事不計后果的一個人物形象,給我的感觸可能沒有那么那么鮮明。整體給我的感覺,是一個人的成熟,冷靜,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無論什么樣的糟糕與驚喜,日子都要一天天的過。電影里的每一個人都有成長,如果是一個聽人勸,又有人勸的人,那么成長的過程可能少了很多的&39;錯路與荊棘。
青少年的沖動哪有那么容易平復,不過是有人擔著,沒人就自己擔著。
“人生,除了生死,沒有大事。”可能大家都知道這句話,所以電影了雖然有很鮮明顯露生活的。卑微,在窮人間的掙扎,很狼狽,確又那么現實。除了生死,好像一切都能過去。
下地獄,在人間,上天堂。
人生大事觀后感怎么寫篇6
小文經歷了三次離別,一次是她的外婆的離世,一次是舅媽的拋棄,一次是親媽上門后不得不與莫三妹的分別。
外婆的離開對小文來說是突然的、無意識的,甚至在一切結束之后,小文依舊是一種很懵懂的狀態。對于她來說,她知道的,是那個喊她多喝水的外婆不見了,是那個喊她回家吃飯的外婆不見了。在外界的喧囂中,她只能躲在衣柜里,默默地注視著這一切。她想要用她的槍趕走那些“壞人”,最終,與她相伴的,只有外婆給她縫的小老虎“豆角”。
“我外婆呢?”
小文一遍又一遍地問。這是她唯一的尋找外婆的方法。
在與莫三妹一次次的為人送終過程中,她慢慢明白了死亡的含義,夜空下,聽著外婆曾經的聲音,一遍又一遍,滿天的星星中有一顆屬于她的外婆。
舅媽的拋棄對于小文來說無疑是第二次的傷害,哥哥的不爭氣,舅舅的軟弱,最終全部都歸結到了小文的身上,她被貼上了“拖油瓶”的標簽。雖然小文面對這些從來不會哭,但是她心里都明白。在意識到自己闖禍后,小心翼翼地補救,看到莫三妹的難處后無聲的幫助,她在小心翼翼,卻又堅強不息地生活。
第三次的別離,對小文來說是最痛苦的。這次別離,發生在從小依靠的,有外婆的家不見了之后,發生在與莫三妹一行人一點點積累起來的溫情之后,發生在她逐漸適應這里的一切之后。親眼目睹,親身經歷,那個雨夜,但是與前兩次一樣,面對這樣的別離,她依舊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在用力地敲打著車窗,乞求車子能夠停下,不停地喊著“爸爸”,“爸爸”。所以最后,她拼勁全力也要回到“上天堂”。
因為這是她的家。
人生大事觀后感怎么寫篇7
殯葬一直是我們諱莫如深的一個話題,但《人生大事》卻用真摯的情感直面避之不及的忌諱,在市井煙火氣的生活里用人情味將本無瓜葛的兩人,完成了彼此間雙向的救贖。正是這種從陌生到熟悉,再到彼此依靠的羈絆,使電影雖不乏刻意的煽情,卻仍舊令本自沉重的話題變得治愈感動。
在中國傳統文化里,鮮少會去討論死亡,連同著涉足殯葬行業的人,也成為了不少人眼中的不詳之人。《人生大事》里作為主人公從事殯葬業的莫三妹同樣不喜歡這個行業,只不過因為犯事坐牢,出獄后找不到工作,也為了能繼承家里的房子,才迫不得已選擇了子承父業,此時的他對這個行當既談不上認可,內心更充滿著抵觸,這不僅是莫三妹的看法,電影里大眾對殯葬從業者也大多認為是不吉利的。
小文的出現,改變了莫三妹。電影里莫三妹安葬了小文過世的外婆,年幼的小文尚不能理解死亡,認為是莫三妹把外婆藏了起來,兩人因此不打不相識,而莫三妹發現除了外婆,再沒有親戚愿意收養一無所有的小文,同為天涯淪落人,從未當過父親的他居然動了收養她的善心,因為在小文的身上莫三妹仿佛看到了自己,電影也從這一刻起,將他們之間的羈絆衍生出了細膩動人的情感。
收養了小文的莫三妹開始學著給女孩扎辮子,接送小文放學,還去參加家長會,透過生活點滴的凝聚,電影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原本脾氣火爆的浪子,也能變成體貼入微的奶爸。莫三妹身份的變化也使他理解了父親的苦衷,而面對曾經嫌貧愛富,如今有孕在生的前女友來請求他能去給意外離世的老公整理儀容,此時的莫三妹心中更多的也只是同情,他逐漸明白了殯葬這一行的意義,體會到了這個職業同樣能有著被他人尊重的地方。
透過一波三折的劇情,《人生大事》看似說了很多事,但其實電影的主旨只是在闡明一件事——生死面前無大事。人一生總會犯錯,生活也總會遇到挫折,但只要生命不息,那么我們便不應該失去愛與被愛的能力,正如同電影中開始渾渾噩噩的莫三妹,最終懂得了如何去愛去尊重生命。不論是對故去的亡者,還是對在世的親人,只有好好活著,才能實現生命的價值,才是對故去親人最好的慰藉。
當然談到劇情,用一波三折來形容《人生大事》并非完全的褒義,過多且不合時宜的支線劇情稀釋了電影的主題,例如小文母親的突然出現,看似意外,實則只是讓劇情變得突兀,而電影又沒有足夠的鋪墊和經歷來支撐這一情感延續,最終只是顯得畫蛇添足。同樣的原因也造成了電影對殯葬行業的聚焦,更像是電影的楔子,而缺乏真正具有現實意義的深度。從這部電影雖然能看出導演能對人物情感以細膩的駕馭,卻還不懂該如何取舍提煉。
作為一部新人導演自編自導的處女作,《人生大事》在我看來是瑕不掩瑜的,對每個人來說,死亡固然不可避免,但我們卻可以決定自己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向死而生,向陽而活,才不枉這人世間。
人生大事觀后感怎么寫篇8
今天睡的昏昏沉沉,晚上摸去電影院看了場電影《人生大事》,難得的不做作的電影,笑的前俯后仰,又哭得稀里嘩啦,順便還被朱一龍圈粉了。
“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孟子·離婁下》
我想,這可能是電影名的由來,在中國傳統的觀念里,只有死亡才是大事。
電影里幾乎把人生所有的&39;雞零狗碎都揉到了一起,單獨攤上每一件事,可能的都覺得是“大事”,比如:
準備結婚的你,對象跟別人跑了;
童年的你唯一真正的親人去世了;
新婚不久的另一半在車禍中面目全非;
好不容易剛剛開始理解年邁的父親,他又去世了…………
但把這些放在一起,你可能會發現,那些你以為過不去的坎兒,和下一個坎兒相比,根本都不是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