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手老師450字觀后感
在寫觀后感時,要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電影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主題、情節(jié)、人物關系等。優(yōu)秀的無手老師450字觀后感是什么樣的?下面給大家?guī)頍o手老師450字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無手老師450字觀后感篇1
三尺講臺,三寸粉筆,鑄就的是三千桃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道出的是教師一生的追求。
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yè),在民族復興的進程中,締造出一個個夢想與情懷的奇跡。
看完這部電影時,一股莫名的力量涌入我的心頭,就像那大海里的浪花,一個接著一個涌進我的腦海,頓時,腦海里一片空白,慢慢地從心底冉起一股暖流,你的身影或許永遠也揮之不去。
我知道這是一個屬于你的真實故事,因為導演并沒有多用華麗而炫目的手法來修飾。樸實而沉穩(wěn)的“角色”也略顯生澀,甚至可以說無任何“表演的天分”。是啊,誰又是人生舞臺上天生的“演說家”呢?我沒有離開,而是在淚眼婆娑間與你共同歷經(jīng)了一回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厚德載物的精神境遇。究竟是什么,讓你在逆境中如此的堅強不屈,保全身心?是信仰!是你那堅守的信仰——“做祖國有用的人”,讓你成為強者,讓你戰(zhàn)勝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與痛苦,讓你歷經(jīng)重重矛盾與糾結(jié),仍能在夢想的路上揚帆遠航。
你沒有雙手,卻寫得一手工整好字;你沒有雙手,卻畫得一手精湛好畫;你沒有雙手,卻給貧苦的孩子們描繪出一幅美好藍圖;你沒有雙手,卻給孩子們插上了希望的翅膀。是你,讓他們懂得知識的可貴、學會展翅高飛的本領,想要去做祖國有用的人。
你常常會將那一句:“無手的人一定比有手的人做得更好”掛在嘴邊。這是你前進的方向也是動力,更是一種強烈地奉獻意識與事業(yè)心,無手并不等同于無為,奮進路上,你那艱難的身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感染與激勵著更多有手之人要敢于承擔起時代賦于我們的責任,敢于承擔、樂于奉獻,只有這樣,才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與價值、才能贏得社會的認可,同事、親友的信任與尊重。
而今,在實現(xiàn)民族偉大的復興夢------中國夢的征程中,我們時常會將愛崗敬業(yè)掛在嘴邊。愛崗敬業(yè)不是夸夸其談、盡心盡職也不是紙上談兵,夢想不是那一瞬間的智慧與激情,它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懈與執(zhí)著的行動力來實現(xiàn)。
這時候,我想起了音樂大師貝多芬、想起著名作家張海迪…….雨果曾經(jīng)說過,人在逆境里比在順境里更能堅強不屈,遭厄運時比交好運時更容易全身心。是的,命運之神沒有特別的眷顧某些人,卻教會某些人面對撲面而來的困難,決不低頭屈服。解救自己的機會,就是自強不息,就是奮斗不止。
突然間,我覺得自己做得真的不夠,因為有手的我本可以比無手的你做得更多,更好。
無手老師,感謝你,是你讓我重拾斗志,懂得行源于心、力源于志。堅守讓信仰閃光,奉獻讓生命綻放。
無手老師450字觀后感篇2
《無手老師》是一部具有溫暖情懷和勵志功能的電影.它以我省湟中縣漢東鄉(xiāng)下麻爾村學校教師馬復興為生活原型,真實地反映了馬復興在雙手殘缺的情況下,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堅持在貧困山區(qū)教書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動人事跡.它講述了一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以馬復興的實踐告訴觀眾:在命運之神沒有特別眷顧你的時候,在你遭受了這樣那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后,依靠執(zhí)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你的人生依然可以充滿生機、充滿希望.同時,《無手老師》又講述了一個山區(qū)教師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故事.在展示他們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更著力表現(xiàn)了他們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和讓學生“一個也不能少”的堅定信念,為觀眾提供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這部影片所傳達出的精神內(nèi)涵,既是對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tǒng)的自覺繼承,也是對“五個特別”青藏高原精神的生動詮釋.在娛樂節(jié)目風行的今天,在我們爭相觀看《哈里·波特》、《鋼鐵俠》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看《無手老師》這樣的電影,一定會有不同的收獲.
用一種情節(jié)劇的方式演繹真人真事,無疑是有些難度的.可喜的是,影片《無手老師》的編導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捕捉到了馬復興內(nèi)在的精神氣質(zhì)和對家鄉(xiāng)、對學生的大愛情懷.如果說,樸實及其樸實之中所蘊涵的堅韌、執(zhí)著、自強不息是馬復興最主要的性格特征,那么,與馬復興的性格相適應,影片《無手老師》所采用的講述方式,同樣也是樸實、沉穩(wěn).或許,在編導看來,任何影像技巧都是多余的,只能用最樸實無華的鏡頭語言,才能表現(xiàn)馬復興平凡中的不凡、普通中的崇高.
電影《無手老師》是一部有意義價值的人文影片,畢竟馬復興是個活生生的時代典型人物.這部劇作以及未來影片的出現(xiàn),不光是教育人們?nèi)绾巫詮姴幌ⅰ⒉磺粨舷蚶щy挑戰(zhàn),也不是純粹反映了一個人性的高尚美德,而是道出了社會發(fā)展對文化知識的重要依賴,也反映了國家提倡建設和諧社會以及加強民族團結(jié)的正確性和必須性,更進一步表現(xiàn)了國家逐漸走向繁榮昌盛的時代。
無手老師450字觀后感篇3
既之前的《死亡詩社》、《放牛班的春天》、《大師兄》之后,已然是許久沒有看有關于教育的電影了,難得今天有機會和其他老師一起觀看了根據(jù)中國最美鄉(xiāng)村教師之一的馬復興老師的真實事跡改編的一部教育勵志電影《無手老師》,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觸是堅守。
電影里的一個畫面令我記憶猶新。馬老師和孩子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有調(diào)皮的學生在黑板上寫上了“無臂老師”四個字,馬老師看到后,沒有勃然大怒,相反地,他只是默默地將“臂”字擦去,改成“手”。另外,他做了簡短的自我介紹,并用他殘疾的“雙手”寫了幾個字,并畫了一個美麗的圖案,令下面的學生和窗外張望的家長臣服。
由此可見,教會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不是說自己是教什么學科的,就只懂關于該學科方面的知識。從發(fā)展的眼光來看,我們更加應該及時給自己充電,盡可能地發(fā)展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在必要的時候,給學生露一手,讓學生從心底里佩服你。當然,學生都具有向師性,教師應該起好帶頭作用,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
今后,除了扎實自己的專業(yè)基本功外,我也會多閱讀,給自己充電,“書是一種光學儀器,為讀者照見內(nèi)心”,我會多利用碎片時間,充實自己。
無手老師450字觀后感篇4
周三,全校的老師一起去看了《無手老師》這部電影。聽名字,我以為是很煽情的電影,催淚彈的那種,故事本身確實很感人,電影卻沒有有很煽情的拍攝手法,而是比較寫實地講述了這個故事。主人公是失去雙手的高中生,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無法繼續(xù)上大學又失去勞動力基本就是喪失了生活的所有希望。可以想見,他在村莊里受到了多少冷言冷語和異樣的眼神,甚至不是沒有考慮過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能當一個代課老師其實是很偶然的機遇,他拼命練習抓住了這個機會,也是給自己一個繼續(xù)活下去的動力。
我簡直無法想象他到底是怎么克服那些困難的,電影中只是呈現(xiàn)了他練習雙手寫字全部是鮮血的畫面,背后是多少個默默流血的日日夜夜。這種不放棄的精神和為了一個目標不懈努力的品質(zhì)是現(xiàn)在的人們很缺乏的東西。或許正是這種帶著點傻氣的堅持,才讓他成為一個不平凡的老師。因為這種堅持,他在第一次上課時就用粉筆字板書鎮(zhèn)住了調(diào)皮的學生;因為這種堅持,他千方百計地勸服家長不讓孩子輟學,拿出微薄的薪水幫學生墊付學費;因為這種堅持,他冒著暴雨沖進簡陋的校舍去搶救書本和課桌,還被砸傷了腦袋;因為這種堅持,他終于在很多年后走進大學的報告廳,寫下了我今天上了大學。
電影沒有為了煽情而煽情,時不時還能逗笑觀眾,可是我們還是會為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動,佩服這樣一個無手老師。他的故事不需要刻意渲染苦難的背景,因為他一定是一個內(nèi)心強大有積極人生態(tài)度的人。看看他遇到的苦難,再看看我們平時遇到的困難,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兒呢。
無手老師450字觀后感篇5
2020年12月17日交投集團組織黨員干部觀看了《無手老師》,它是根據(jù)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漢東鄉(xiāng)下麻爾村小學回族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跡拍攝的。馬復興自幼失去雙手,但他身殘志堅,在人生道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難,頑強的與命運博弈,用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堅持到底的行動實現(xiàn)了人生夢想。
我們無法想象沒有手怎么生活、怎么工作。但是,他沒有雙手,字寫的工整漂亮,畫畫的栩栩如生,他又有一雙手,那是一雙自尊、自強、自立、自信的手。在農(nóng)村執(zhí)教30余載,馬復興辛勤耕耘、執(zhí)著堅守、無私奉獻、淡泊名利,譜寫著大愛的華章,是新時代精神的典范。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老師就是學生的標桿,這標桿立得多高,學生的目光就能看的多遠”。他沒有雙手,卻字寫得工整,畫畫得漂亮;他沒有雙手,卻用小小的黑板讓農(nóng)村的孩子們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我們無法想象沒有手也可以這種活法,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更多看到的是向社會乞討,利用大家的理解與同情,變著法子欺騙;有的向親戚朋友索要,更不用說服務于社會了。與影片中的馬復興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一個無手的馬復興以自己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展現(xiàn)了一個農(nóng)村教師的偉大形象。
影片的故事講得很平實,沒有過多的藝術宣染,沒有過多的拔高,處處透露出下麻爾村孩子們那種樸素的人文情懷。雖然影片只有短短的110分鐘,但是,卻在我們心靈中卻產(chǎn)生如此的震撼,在我們的心底蔓延著一種無名的力量,我們該做點什么?然而,現(xiàn)實生活是殘酷的,假如我們像馬老師一樣身患殘疾,能有幾個人有馬老師一樣的情懷?一樣的高尚?一樣的不向命運低頭的頑強信念?一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后,依然有執(zhí)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撐起一片藍天?
通過觀看影片,我們被深深的觸動,雖然我們沒有馬復興老師那樣的高尚,但是,立足本職崗位,不計較個人得失,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工作,難道不應該嗎?我們應該以馬老師的精神為旗幟、為標桿,堅定理想信念,為交投集團發(fā)展事業(yè)貢獻自己一分力量。
無手老師450字觀后感篇6
周三,全校的老師一起去看了《無手老師》這部電影。聽名字,我以為是很煽情的電影,催淚彈的那種,故事本身確實很感人,電影卻沒有有很煽情的拍攝手法,而是比較寫實地講述了這個故事。
主人公是失去雙手的高中生,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無法繼續(xù)上大學又失去勞動力基本就是喪失了生活的所有希望。可以想見,他在村莊里受到了多少冷言冷語和異樣的眼神,甚至不是沒有考慮過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能當一個代課老師其實是很偶然的機遇,他拼命練習抓住了這個機會,也是給自己一個繼續(xù)活下去的動力。
我簡直無法想象他到底是怎么克服那些困難的,電影中只是呈現(xiàn)了他練習雙手寫字全部是鮮血的畫面,背后是多少個默默流血的日日夜夜。這種不放棄的精神和為了一個目標不懈努力的品質(zhì)是現(xiàn)在的人們很缺乏的東西。
或許正是這種帶著點傻氣的堅持,才讓他成為一個不平凡的老師。因為這種堅持,他在第一次上課時就用粉筆字板書鎮(zhèn)住了調(diào)皮的學生;因為這種堅持,他千方百計地勸服家長不讓孩子輟學,拿出微薄的薪水幫學生墊付學費;因為這種堅持,他冒著暴雨沖進簡陋的校舍去搶救書本和課桌,還被砸傷了腦袋;因為這種堅持,他終于在很多年后走進大學的報告廳,寫下了我今天上了大學。
電影沒有為了煽情而煽情,時不時還能逗笑觀眾,可是我們還是會為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動,佩服這樣一個無手老師。他的故事不需要刻意渲染苦難的背景,因為他一定是一個內(nèi)心強大有積極人生態(tài)度的人。看看他遇到的苦難,再看看我們平時遇到的困難,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兒呢。
無手老師450字觀后感篇7
《無手老師》是一部具有溫暖情懷和勵志功能的電影。它以我省湟中縣漢東鄉(xiāng)下麻爾村學校教師馬復興為生活原型,真實地反映了馬復興在雙手殘缺的情況下,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堅持在貧困山區(qū)教書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動人事跡。它講述了一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以馬復興的實踐告訴觀眾:在命運之神沒有特別眷顧你的時候,在你遭受了這樣那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后,依靠執(zhí)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你的人生依然可以充滿生機、充滿希望。同時,《無手老師》又講述了一個山區(qū)教師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故事。在展示他們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更著力表現(xiàn)了他們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和讓學生“一個也不能少”的堅定信念,為觀眾提供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這部影片所傳達出的精神內(nèi)涵,既是對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tǒng)的自覺繼承,也是對“五個特別”青藏高原精神的生動詮釋。在娛樂節(jié)目風行的今天,在我們的孩子爭相觀看《哈里·波特》、《鋼鐵俠》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看《無手老師》這樣的電影,一定會有不同的收獲。
用一種情節(jié)劇的方式演繹真人真事,無疑是有些難度的。可喜的是,影片《無手老師》的編導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捕捉到了馬復興內(nèi)在的精神氣質(zhì)和對家鄉(xiāng)、對學生的大愛情懷。如果說,樸實及其樸實之中所蘊涵的堅韌、執(zhí)著、自強不息是馬復興最主要的性格特征,那么,與馬復興的性格相適應,影片《無手老師》所采用的講述方式,同樣也是樸實、沉穩(wěn)。或許,在編導看來,任何影像技巧都是多余的,只能用最樸實無華的鏡頭語言,才能表現(xiàn)馬復興平凡中的不凡、普通中的崇高。為此,影片采用了紀實化的敘事方式,不去刻意講述一個跌宕起伏、充滿懸念的故事,而是注重于把勵志一類的主流價值觀念,轉(zhuǎn)化為富有質(zhì)感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轉(zhuǎn)化為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視聽畫面;它不主張演員一味地表演,而是讓他們和真實的環(huán)境、真實的人物完全融為一體。它采用了非職業(yè)演員出鏡、實地拍攝、自然照明等多種手段,最大限度地追求影片真實感人的藝術效果。通過這些努力,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的,便是一部不生硬、不張揚、不說教的主旋律電影,其中的人物可信可親可敬,故事如在你的身邊發(fā)生。
為了演好這部影片,演員認真閱讀劇本,主動到馬復興的家鄉(xiāng)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多次走訪馬復興所在的學校,與下麻爾村的村民、馬復興的同事、學生密切交流,認真觀察馬復興的生活習慣、性格特點,從而把人物內(nèi)在的情懷、境界及其人性內(nèi)涵都較好地表達了出來。對于英模人物片來說,觀眾對人物的興趣和熱情,絕不僅僅是人物外在的行為動作,而是從人物經(jīng)歷中所體現(xiàn)出的人性內(nèi)涵和人文內(nèi)涵。在這一點上,《無手老師》的追求和努力是值得稱道的。
這部影片,以張海濤等本土藝術家作為創(chuàng)作團隊的核心。本土藝術家擁有了解青海、熟悉青海的優(yōu)勢,他們在青海的文藝創(chuàng)作、文化建設和文化傳承中,理應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為此,我衷心地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像《無手老師》的拍攝一樣,繼續(xù)以具體的作品、項目為依托,下大氣力培養(yǎng)本土作家藝術家,為他們提供展現(xiàn)才華的舞臺,使他們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哪怕他們一時還經(jīng)驗不足,但假以時日,他們一定可以成熟起來,一定可以擔當重任。
電影、電視是遺憾的藝術,《無手老師》同樣也有一些不足。譬如說,劇中穿插的那一段“花兒”演唱,就顯得長了一些;個別地方,也還不是十分貼近生活,而多少顯露出一些表演的痕跡。但是,瑕不掩瑜,就總體而言,《無手老師》應該說是一部既有思想內(nèi)涵又有藝術創(chuàng)新的成功之作,是我省近年來影視劇創(chuàng)作取得的又一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