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1000字觀后感
寫觀后感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觀看的內(nèi)容,還可以鍛煉我們的批判思維和表達能力。怎么寫出優(yōu)秀的培根隨筆1000字觀后感?這里給大家分享培根隨筆1000字觀后感,方便大家學習。
培根隨筆1000字觀后感篇1
前些日子,我讀了《培根隨筆》這本書,讀后感想很大。
這本書主要講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簡潔,警句迭出,深受各國人民喜愛。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shù)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于“美”的經(jīng)典之作,語言簡潔,內(nèi)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nèi)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nèi)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fā)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yōu)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tài),是后天的,是內(nèi)在美的折射表現(xiàn),在三者中最高……
這本書很不錯,建議大家都去讀一讀。
培根隨筆1000字觀后感篇2
《培根隨筆》給我很多的感觸。簡潔優(yōu)美的語言讓人忍不住讀完全文,讓每個讀過的青少年受益匪淺。此書分為《論求知》,《論真理》等許多隨筆。很多都聯(lián)系到了我們的生活,與我們息息相關。
其中,最讓我感慨的還是《論死亡》這篇隨筆。因為,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沒了生命,那還談何友誼,因此,只有活著,才能實現(xiàn)你的愿望。然而,人活著并不是虛度年華,而應該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錯過,人生在世就會使你的生命更有意義,所以要為自己的目標、追求不懈努力。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運會因你而改變,人生會因你而絢麗多彩。所以,挑戰(zhàn)是必不可免的。只有挑戰(zhàn)自我才能讓你更上一層樓。其實,生命就像一首優(yōu)美的歌曲,只有挑戰(zhàn)自我的人才能譜出優(yōu)美的旋律。
所以要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奮斗為你的人生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培根隨筆1000字觀后感篇3
這個暑假,我讀了《培根隨筆》雖然只是一些筆錄,但讓人感觸很深。
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nèi)说拿\,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在《論美》中,培根說道:“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yōu)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培根的話語既使人們開闊了眼界,也能使人們頓悟。
倘若因為榮譽問題而出現(xiàn)問題,要么就是學校的評價機制出現(xiàn)了問題,要么就是個人的姿態(tài)出了問題,抑或兩者兼而有之。
培根在《論稱贊》中談到:“名譽好像一條河,能飄起輕浮之物而淹沒沉重堅實之物。”這話是何等的分量!所以榮譽面前我們一定警醒,要慎重!慎重!慎重!否則學校就會變成這樣一個地方:“一群沒有意思的人,做著一些無聊的事情,他們?yōu)榱藰s譽爭得不可開交。”
培根追求權力的一生是如此失敗;培根追求知識的一生又何等輝煌。權力能左右榮辱于一時,思想的余輝則能澤及萬世。
“知識就是力量”。培根的人生經(jīng)歷和思想遺產(chǎn)為此做了最好的注釋。
培根隨筆1000字觀后感篇4
我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你知道這句名言出自誰之口嗎?它就出自赫赫有名的英國哲學家、作家兼科學家的弗朗西斯。培根之口。說起培根的名字就要想起他的《培根隨筆》,今天我讀完了這本哲理性很強的著作,深有感觸。
這本書中重點寫了培根對人生、死、財富、健康以及萬物的看法,詳細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也顯示了他的主張,推崇科學、發(fā)展科學、崇尚知識。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shù)學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yǎng),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我最喜歡的就是《論求知》和《論美》了。《論求知》一篇中說到:”求知太慢會弛惰,為裝潢而求知是欺人自欺,只會照書本條條辦事會變成偏執(zhí)的呆子。“就是說要求到真知,就不能太慢,可是如果只是從外表、形式上的求知,那是欺人自欺。但只會照著書本上所寫的那樣辦事而沒有思考創(chuàng)新的只是一個妄想的呆子。培根就是讓我們用心讀書,不要只存在于形式,但不可照搬原書,要學會靈活運用。
《論美》是一篇關于”美“的經(jīng)典之作,語言簡潔,內(nèi)涵深刻,充滿哲理。培根說:”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而優(yōu)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最高的美食畫家所無法表現(xiàn)的,因為它是難于直觀的。“自己形體上的美要勝過任何打扮裝飾,但你的談吐優(yōu)雅之美更比形體之美要美得多,這種美并不能直接看見,而是要長時間觀察才能發(fā)覺,這是本身的一種美。所以培根教我們做人不但要注重外表,而且要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培養(yǎng)一種內(nèi)在的品德高尚的美,內(nèi)在的美才是真的美。
讀《培根隨筆》,讓培根帶你遨游精神世界!
培根隨筆1000字觀后感篇5
《培根隨筆》這本書是由弗朗西斯——培根在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家。
這部書包括五十八篇散文隨筆,重在對人性中的某個側面或人生的某種境遇闡述風解。其中涉及了真理,宗教,信仰,婚姻,愛情,善良,勇敢,貴族,旅行,友誼,強國之道,財富,言談,青年與老年等人生各個方面,涵蓋范圍廣,同時也都有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在真理篇里,他診斷人的弱性在于:寧愿追隨詭言,也不去追求真理,其原因不僅由于探索真理是艱苦的,真理會約束人的思想,而且是由于詭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惡習,從面使人們認識自己的弱性,克服弱性去追尋真理,因為世上沒有比攀登于真理的高峰之上,而俯視塵世中的種.種謬誤更愉快的了。韜晦篇指出在人的各種處理問題方式上以及政治中是一種防御性的自全之術。也教給我們不管遇到什么問題,深刻而明智的判斷是必不可少的,嫉妒篇里指也在人類的各種情欲中,嫉妒是最為感人心智,最持久的了,使我們認識到嫉妒是一種卑劣下賤的情欲,是一種屬于惡魔的品質。趣也嫉妒的黑暗牢籠,我們方能活得輕松,自由,陽光。勇敢篇論述勇敢雖是盲目的,但勇敢之盲目正是他作為實施的理由。因為他不會過多的考慮途中更多的危險與困難,而會變成一種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
在生活中,當我們遇見困難時要堅強的面對,不要畏懼困難,只要有信心,有勇氣,有毅力沒有過不去的困難。我們要學著用微笑和勇氣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培根隨筆1000字觀后感篇6
這本書我看他的目錄時,嚇我一跳,每個都是《論……》為題的,但是內(nèi)容并非單調,還十分富含真理。
在這數(shù)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友誼》。他在這篇隨筆中寫到:“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在我們的生活中,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角色,他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朋友是一個可靠的支柱,讓我們可以得到依賴;當我們跌倒時,朋友是一枝拐杖,扶助我們站起來,并告訴我們:“從哪里跌倒就從那里站起來!”當我們做事想半途而廢時,朋友是一本備忘錄,提醒我們一定要堅持到底;當我們獲得成功時,朋友是一本字典,教我們下一步應該怎樣做,且時刻告戒我們“勝不驕,敗不餒”。朋友是可以傾訴、可以依賴、可以尋求幫助的人,我們應該珍惜身邊所有的朋友,他們不僅是一種角色,他們還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在這五十八篇隨筆中,我們可以看出各有各蘊涵的深遠意義,而且弗朗西斯?培根曾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一個好學深思的讀書人,往往是一個才情并茂,文采飛揚的人。而培根正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隨筆展現(xiàn)了他的文采,展現(xiàn)了他的人格,也展現(xiàn)了他的論點。我們可以將這本書讀多幾遍,必定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培根隨筆1000字觀后感篇7
培根,這個名字對人們來說,并不陌生。至少,人們都知道他擲地有力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
《培根隨筆》中記錄了培根對人生的思考,分為《論美》、《論善與性善》、《論真理》、《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談美》中,培根向我們揭示了外貌美不如德行美。”美者猶如夏日蔬果,易腐難存“,外貌美容易逝去,古今以來,有多少美人因青春不再而人老色衰?而”德行猶如寶石,樸素最美“,德行之美不僅樸素,并且不易逝去。正如寶石,歷經(jīng)千百年不被埋沒,依然光彩照人。
在《論拖延》中,培根談論了拖延與機會,拖延與危險的關系”‘機會先把其前額頭發(fā)讓你抓,如果你不及時抓住,就給個光頭讓你抓。’“因為拖延而錯失機會并不少見。秦國在與趙國進行長平之戰(zhàn)后,秦國坑殺了四十萬趙軍降卒。如果這時秦軍揮師直取邯鄲,趙軍主力盡喪,趙國亡國是必然的,秦國一統(tǒng)天下就會提前。然而秦軍并沒有。因為拖延,秦國統(tǒng)一的大業(yè)就被延后。
”危險一度看來無足輕重,并非真就無足輕重“。就像蔡桓公的病,先是在紋理,然后在肌膚,發(fā)展到腸胃,又深入骨髓。這時,就連神醫(yī)扁鵲都無力回天。危險的可怕之處就在于人們察覺不出它的可怕。
培根建議我們把大行動的開端”交由百眼巨人阿爾戈斯照管“,把結束”交由百手巨人布里阿柔斯照管“,告訴了我們要當機立斷,迅速行動。優(yōu)柔寡斷,不僅會錯失良機,甚至會招致危險。
《培根隨筆》對于普通人來說,不僅僅是名人的思考,還是指導人生航行的”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