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屋的環游記觀后感
寫觀后感需要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避免使用過于專業或者難以理解的術語。這里給大家分享飛屋的環游記觀后感,方便大家寫飛屋的環游記觀后感時參考。
飛屋的環游記觀后感篇1
昨晚和樂賓看了《飛屋環游記》。對于這部早已在8月初就上映的3D動畫電影來說,在即將下映之際才去觀看,確實有點不應時機。起初,我倆還 在為看《飛屋環游記》還 是看《樂火男孩》而猶豫不決,即使是在買了票之后,也還 想將其換成《樂火男孩》,畢竟是大陸的第一部青春偶像歌舞劇。不過看了《飛屋》之后,終于慶幸一個小時前沒能換成票是多么的幸運。
《飛屋環游記》講述了老人家卡爾為了實現亡妻艾麗的童年夢想將自己的小木屋充滿氣球飛往南美洲的“仙境瀑布”的種種歷險經歷。電影里面的很多人物,諸如卡爾和艾麗倆夫妻、小胖子小羅、憨狗豆豆都讓這部影片鮮活了起來,也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雖然本片本身有很多細節無法以常理來思維,然而畢竟只是動畫片而已,所以倘若以多么認真的眼光去觀看,勢必會失去“欣賞”的價值。其實撇開本片的故事情節和畫面制作來講,其帶給觀眾的最大收獲就是對夢想的不懈追求以及對待他人、動物的真摯情感。而這一切的開始都源于卡爾和艾麗的童年夢想。
卡爾和艾麗自小就崇拜冒險家查爾斯·蒙茲,尤其是艾麗,她一直都夢想想著將來在蒙茲常去探險的南美洲的“仙境瀑布”上建一座房子,并且為了這個夢想準備了一個相冊,取名為“My adventure book”,她讓小卡爾和他一起去“仙境瀑布”冒險,并且要將冒險經歷都留在相冊里。時光飛逝,卡爾和艾麗都長大了,之后攜手走進婚姻的殿堂,兩個人盡管沒有小孩子,但都在為兒時的夢想一起努力著——他們準備了儲蓄罐將錢都積攢起來。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直到艾麗去世了,他們都沒能踏上南美的土地。失去艾麗的卡爾過著孤零零的生活,在即將被送進養老院的前一晚,卡爾又一次看到了艾麗的那本相冊——“My adventure book”,終于堅定起實現夢想的決心和行動,因為在他和艾麗相識時曾畫叉發過誓,而如今這個誓言或者夢想又承載著對艾麗無限的思念。就是在這種對誓言的忠誠和對愛妻的思念之中,卡爾在小羅、豆豆、怪鳥凱文的幫助下,突破重重險境終于將自己的房子放到了”仙境瀑布“之上,之后又義無反顧地去解決小羅和凱文。
人必須有夢想,也充滿著遺憾。在卡爾和艾麗之間有著共同的夢想,卻也有太多的遺憾。他倆憧憬著養很多的孩子,結果艾麗被查出來生不了孩子;他倆為了去南美洲的“仙境瀑布”,即使是在不殷實的條件下,依然存錢,但是卻總是遇到突發事情而必須動用儲蓄罐里的積蓄;而最大的遺憾則莫過于艾麗直到離開卡爾都未能實現兒時的夢想。在艾麗去世后,她的相冊也被束之高閣。這是這些遺憾還 有卡爾和艾麗甜蜜的夫妻生活從此不在的凄涼,讓我第一次心酸。最后卡爾實現了艾麗的夢想,坐在屋子里再一次翻開相冊時,無意中發現了原來空白相冊的背后艾麗早已悄悄地將他倆生活的點點甜蜜都用照片的形式留在了相冊里,并在扉頁寫下了一句話“謝謝你陪我走完了人生的旅程,從此開始你自己的冒險吧”,卡爾終于發現其實艾麗一直生后在“仙境瀑布”里,那就是她和卡爾在一起的溫馨、甜蜜的每一天。這一刻,我想在場的所有觀眾的眼睛都會濕潤。不得不佩服皮克斯公司,就是這么不多的戲份卻在短短的一兩分鐘的時間內以輕音樂的形式將卡爾和艾麗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展現給了大家,看似微不足道的情節,份量卻如此之重。
看過這部電影,我明白了其實最大的夢想都融進了與自己另一半攜手一生的幸福之中。珍惜與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的每一天,不期盼生活要多么富裕,人生要多么精彩,因為只要有你在,人生就有夢想!
飛屋的環游記觀后感篇2
昨日晚上熬夜看了《飛屋環游記》。電影的的主人公是一個從小就很喜歡飛行的人,并在一次玩耍時遇見了自我的"偶像"。電影用十分快的手法將主人公的婚姻生活展現出來。妻子去世后,老人迫于開發商的壓力和為了實現許下妻子的諾言,突發奇想,用N多個氣球將自我的屋子帶上了天,去找他們夢想中的那個瀑布。結果一向想獲得幫忙老人勛章的小男孩爬上了老人的飛屋。兩個人在經歷了可怕的暴風雨之后,最終意外的降落在了離瀑布不遠的山崖上。可是由于氣球的浮力問題,兩人必須在三天之內拉著屋子走到瀑布旁邊。走過樹林時,孩子遇見了老人所謂的“沙錐鳥”。此時老人的“偶像”也在此地,養了很多狗來尋找“沙錐鳥”。狗們把老人帶到了主人面前,還有那個在飛屋上趴著的沙錐鳥。很顯然,沙錐鳥被發現了。兩個老人反目,在逃跑中,沙錐鳥受傷了。老人將沙錐鳥送到巢穴,可是跟著他們的“狗們”還是抓住了沙錐鳥。眼看屋子立刻就要落到地面了,老人顧不到沙錐鳥,帶著房子走到了瀑布旁邊。可是執著的孩子還是乘著氣球去找沙錐鳥去了。老人主動地放棄了自我原先的想法,將自我的房子減到最輕,也追了上去···
看完電影的第一感覺就是感動。首先是因為那位老人為了實現給妻子許下的諾言,不顧危險,在自我屋上綁了N多個氣球,靠著氣球的浮力,帶著自我的屋子飛到了南美洲那個夢想的瀑布旁邊。然后就是老人主動放棄了停留在瀑布旁邊,而是主動將屋子變輕,去救那只與自我幾乎毫無相關的沙錐鳥。
雖然電影里面的資料是假的,并且有很多做法都是不可能的,可是影片表達的感情和對觀眾的的教育意義卻是十分真實的。我覺得首先應當看到的是人應當執著。就像老人那樣,為了實現諾言不顧一切。然后就是職責感。孩子為了救沙錐鳥不顧危險,只身一人去追飛船是很能體現這一點的。老人毅然決然放棄千辛萬苦才成功的計劃,乘著屋子去追孩子,在諾言與職責面前,他選擇了職責。也許影片里體現的東西還有很多,我覺得這兩點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對觀眾教育意義最大的兩點,或許還是當今社會上相當一部分人缺少的兩點。可能我說的話夸張了當今社會的灰色一面。可是現今很多新聞或者網絡上流行的各種資料還是讓人們對我們的社會打了折扣。
哎,不知怎的,說話語無倫次次,腦子昏天暗地的。
飛屋的環游記觀后感篇3
這一部片子講述的是一個叫卡爾的老爺爺,他的妻子愛麗有一個愿望就是能住在仙境瀑布旁,可是他們還沒有到仙境瀑布旁,卡爾的妻子就去世了。
有一天,政府派人來準備將他送到養老院,在那些人來之前,卡爾作出決定,帶著屋子一齊離開那里,前往南美,去實現妻子和他共同的夢想!五顏六色的氣球拽著一整幢房子飛向了空中。飛屋在空中俯瞰大地的畫面十分漂亮。可是老卡爾沒想到的是,他的飛屋上搭乘了一個“偷渡客”——8歲小男孩小羅,小羅參加了野外探險者協會,為了成為高級會員,正需要集齊一枚徽章,而經過幫忙老年人就能夠得到這枚徽章。
卡爾想了很多種把這個厭惡的小孩從飛屋丟下去的方法。突然,飛屋飛進了一個風暴云團,艾麗的很多遺物掉下去了,卡爾手忙腳亂的保護這些東西……卡爾醒來之后,“偷渡客”小羅告訴
卡爾,他的GPS能夠幫忙他們飛到“仙境瀑布”,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濃霧中已經接近地面的飛屋撞上巨石,房子雖然躲過一劫,但卡爾和小羅都被拋了下去。眼看飛屋就要飄走,卡爾用水管套住了它,之后飛屋拖著他一向到了懸崖才停住,卡爾這才發現,“仙境瀑布”就在眼前,從那里開始兩個人開始拉著飛屋步行前進。
在叢林里,小羅找到了一個新朋友——長著長長紅色的喙的一只色彩斑斕的大鳥,這只鳥真的很大,還喜歡吃巧克力,小羅給它起名叫凱文,鳥很喜歡小羅,但不太喜歡卡爾。來那個人由于到了第二個朋友,——會說話的狗“逗逗”這只狗脖子上戴著一個項圈,是那個項圈讓它能夠表的人類的語言的,之后他們來到一個峽谷,那里有許多只狗出場,隨后爺倆被帶到一個飛艇里,他們發現這個飛艇的主人居然就是探險家查爾斯·蒙茲,他的目的是抓住大鳥,證明自我。得知蒙茲為到達目的會不擇手段后,爺倆搶先逃跑。在把大鳥放回家時,蒙茲趕到并帶走了大鳥……然后,爺倆就和蒙茲展開了搏斗,要救出大鳥。但蒙茲從飛艇中放出飛機,干擾飛屋前行……
搏斗過后,蒙茲和飛屋都墜下云層。而爺倆和大狗在和大鳥道別后,駕駛著蒙茲的飛艇回到了城市,小羅也獲得了由卡爾獎勵的徽章,三“人”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過著幸福歡樂而愜意的生活。而他們的飛屋最終隨氣球獨自飄落在“平頂山脈”的仙境瀑布邊上實現了艾麗和卡爾一生的夢想。
我覺得這部影片十分好玩,它告訴我們遇到困難不要放棄,要敢于和壞人做斗爭,要愛護地球上的動物。這部影片除了故事生動,3D效果也異常獨特,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飛屋的環游記觀后感篇4
內向害羞的小男孩卡爾,非常崇拜探險家查爾斯·蒙茲,他夢想有朝一日也能成為偉大的探險家。然后他遇到了同樣喜歡探險的假小子艾麗,共同的夢想讓他們牽手一生。影片僅僅用了一組鏡頭的快速轉換,就完成了他們長大,相愛,相守,白頭的全過程。只是那么簡單的幾個動作和眼神,卻讓我怦然心動,心也柔軟下來。如果有一個人,出現在你的生命里,陪伴在你身邊,即使你平平凡凡,也把你當作一輩子的驕傲;記得你的夢想,在乎你的愿望,愛你一輩子那么長。這,就是幸福。
可生活有時候也很殘忍,卡爾的家因為政府筑路,即將被拆除。這個有些沉默和孤單的老人,煩惱無助,他對這所承載了夢想和愛的房子的依戀,讓他做了一個勇敢的決定。成千上萬只彩色的氣球帶著卡爾的房子飛了起來,他終于決定像孩子時和艾麗幻想的那樣,把房子當作飛艇,去尋找他們一輩子的夢想之地——天堂瀑布。這個時候,飛屋里闖進來一個孩子,8歲亞裔小男孩小羅素。這個過分樂觀的喋喋不休的孩子成為了卡爾并不喜歡的探險伙伴。這個胸前掛滿獎章的小男孩太過明朗,就像千萬只氣球里的一只飛鳥,不夠安分和諧。
一老一少在飛行中經過了千難萬險終于到達了天堂瀑布,在步行穿越一座森林時,他們遇到了不會飛的大鳥凱文,讓卡爾驚訝的是他們還遇到了他少年的崇拜偶像——探險家查爾斯·蒙茲,但是他發現蒙茲居然是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壞人。蒙茲抓走了凱文,但是要救凱文就必須放棄飛屋,卡爾選擇了飛屋,但當他翻看亡妻留給自己的冒險相冊時,意外地發現了艾麗在這本冒險日志上貼滿了他們幸福的婚后生活照片,以及一段遺言“感謝你帶給我最美好的一生,現在開始你自己的旅程吧,愛你的艾麗”。驀然回首,卡爾和艾麗的夢想一直激勵著他們的生活,雖然一直沒有實現,卻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收獲了生活的美好。猶如頓悟一般,卡爾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夢想,他明白生活還要繼續,愛也要傳遞。他幫助小羅素解救了不會飛的大鳥凱文。失去浮力的飛屋緩緩的沒入云層消失不見。雖然帶有一絲留戀,但是卡爾仍舊和小羅素說道:You know, it's just a house.最后,老卡爾失去了飛屋得到了飛艇,小羅素贏得了亦父亦友的感情,本應墜毀的飛屋奇跡般的降落在了天堂瀑布旁。這是個讓人心安的結局,那一份滿滿的溫情溢于言表。
我們都曾豪情萬丈,都曾擁有夢想。那個時候我們以為世界是我們的,時間是我們的。我們總有一天可以圓夢。可是生活的平淡和瑣碎,使我們漸漸忘記了當初的堅持,當初的勇敢。于是,在某一天,我們終于停下腳步回首時,更多的是遺憾,是失落。可接下來,還要繼續生活。其實,夢想的美麗只在于它是心底里一處只屬于你的向往,能不能實現,其實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它在你生命里的某一刻,讓你眼睛里有憧憬,讓你有了信仰和執著,這個過程,才是生命的美好。
飛屋的環游記觀后感篇5
PIXAR的動畫片,總是在幽默中帶著厚重感。從我最早看的玩具總動員,到海底總動員,再到超人特工隊,還有汽車總動員,機器人總動員WALL-E。她的電影總是能動員一大群東西,最終把我的眼淚也動員下來。
這部飛屋環游記,同樣能帶給我思索和感慨。在短短的96分鐘里,飽滿地刻畫了4個人物形象。
1、查爾斯·蒙茲。
故事開始時偉大的探險家,偶像般的人物,充滿了活力和愛心,還獲得了無數至高的冗余。到此為止,一個人物理因十分圓滿了。可是世事無常,蒙茲發現的新物種并不被權威所認同,讓他名譽掃地。為了洗刷自我的恥辱,開始了南美探險之旅。在最終老卡爾發現蒙茲時,他已經是一個暮暮老人,但年輕時的恥辱仍然伴隨著他。這時的他內心已經轉變成一種病態。為了得到新物種,他簡直不擇手段,殺死不少慕名前來的探險者。更有勝者,他已不再相信人類,只與狗相伴。他與狗的關系,由最開始的友情變為之后的奴役。可見,這位探險家心理并不成熟。有時候,自我的成就往往就是一種負擔。在獲得成就的時候,他風光無限;在失去光環時,一個人就能很輕易的被打倒。
2、艾麗。
艾麗和卡爾一樣,是個迷戀探險故事的女孩,和卡爾不期而遇。之后的一生,盡管經歷了波折,可是仍然不離不棄。他們都為生活所奔波,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去仙境瀑布看一看,實現兒時的夢想。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艾麗雖然有遺憾,可是她還是幸運的,有卡爾相伴一生。其實到不到仙境瀑布,真的不重要,內心愉悅才是心靈的仙境。就如她的記錄冊,她的感情帶給了她一生的仙境,讓她活得很歡樂很充實,盡管她們沒有孩子。
3、卡爾。
艾麗的愛人,帶著艾麗的遺愿,帶著自我的房子飛到了仙境瀑布。這樣的闖勁,讓我想起來姜尚七十相周、百里奚六十相秦的精神,呵呵。似乎到達仙境瀑布是他的人生目標,可是真正到達了,卻覺得空虛了起來。是他的目標不偉大么?電影用一種很夸張的手法顯示了到達仙境瀑布的便利——一幢飛屋用了一晚,瀑布就已近在眼前。也警示我們,實現一個客觀的人生目標其實很容易,比如賺一筆錢,得到某個地位又或者報仇雪恨。伍子胥在鞭打楚平王尸體三百以泄恨,可是泄恨之后,他也坦言人生從此便失去了目標。
4、小羅。
有時候,旦夕的老人反不如新生牛犢。小羅喜歡那個新物種大鳥凱文,遇到了第二個朋友狗道道。愛因斯坦曾說過,很多優秀的品質來源于幼稚園的教育。孩子的一些善良的天性,在以后成長中,不斷被客觀社會的價值觀所腐蝕。而小羅熱愛生命的情感,不僅僅感染了卡爾,也讓他得到生命中新的活力。
結論
對這4個人的刻畫,這部動畫告訴我一些道理。
人由于受到客觀社會的打擾,格外需要心靈的仙境,而走向仙境的道路,則是對生命的熱愛,無論以哪一種方式。
其次,不必在乎別人的眼光,堅持自我的道路。我終究應當為自我而生活,而不是為了別人而生活。為了自我而生活的人,生命之火越來越旺;反之則越來越暗淡。
最終,生命不止,關愛不止。
飛屋的環游記觀后感篇6
這學期的美術老師在給我們上了最后一節課時,放了迪斯尼皮克斯的電影(也不能算是最新的吧)《飛屋環游記》給我們看。其實對這部影片,我之前是有著一面之交,那還是在舅舅一次給我看他的開心時看到的。是個別著四條杠的小男孩,十分可愛,圓圓胖胖的,一副冒險者的打扮!
這天在家最后把這部電影看完了,也就于此簡單地寫一些影評吧!
其實,在看到影片開頭時,我就被小羅、艾莉與卡爾對于"spiritofadventure"(冒險精神)所感動。他們雖當時年齡甚小,但是卻那么的執著,開朗。我甚至能夠感覺得到他們談起“冒險”時,血液的沸騰,情緒的高漲!能夠那么執著的專注于某一事物,就應也是一種幸福吧!寫到那里,我不禁感覺有些仰止他們的這種境界,感慨自我整日忙忙碌碌的生活、學習,就應對于自我真正喜歡的一門學科再加把勁,加點油了!
迪斯尼公司的影片之所以那么的紅火,我想其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成功因素就是對于細節的刻畫了。舉個簡單的例子,不知各位看過的朋友們注意到了沒有,小羅肩膀上是一個四條杠的標志。
原先外國人也明白中國的干部制度啊!看來我們這天的學生真的要像小羅那樣大膽的想象,學習還有探險!!還有就是,在卡爾翻動那本記錄冊時,手上的老年斑,真的讓觀者覺得十分的真實,更能深入到那個場景里去!所以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這部影片細節的刻畫十分成功!文化、文學、音樂就應都是相通的。
平時自我寫作文,老師都會反反復復地叮囑必須要注意細節的刻畫與描述。當時自我還不以為然,因為我覺得寫作就是內心的流露,根本就不會刻意去造一些什么東西,可自我手中的作品卻往往只能被自我讀懂,沒有感染性,換句話說就是不成功。但是此刻才發現,只要我們獨具慧眼,去發現生活中的愛,就會提煉出精華,寫出好文!
影片情節跌宕起伏,個性是讓飛屋飛起來的的那一大束五顏六色的氣球。卡爾先生真的好聰明,他就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孩子,大膽地做了一些別人不敢做的事,他的生活很簡單,他活得很充實、搞笑。當然他也有柔情的一面:他和艾莉二人精心布置的飛屋多么精致、溫暖……我能夠感受得到的他深情凝視墻上艾莉的照片時,心中難以表達的滋味……
飛屋環游記,讓我們將夢想與情感放飛吧!
飛屋的環游記觀后感篇7
PIXAR的動畫片,總是在幽默中帶著厚重感。從我最早看的玩具總動員,到海底總動員,再到超人特工隊,還有汽車總動員,機器人總動員WALL—E。她的電影總是能動員一大群東西,最終把我的眼淚也動員下來。
這部飛屋環游記,同樣能帶給我思索和感慨。在短短的96分鐘里,飽滿地刻畫了4個人物形象。
1、查爾斯·蒙茲。
故事開始時偉大的探險家,偶像般的人物,充滿了激情和愛心,還獲得了無數至高的冗余。到此為止,一個人物理因十分圓滿了。但是世事無常,蒙茲發現的新物種并不被權威所認同,讓他名譽掃地。為了洗刷自我的恥辱,開始了南美探險之旅。在最終老卡爾發現蒙茲時,他已經是一個暮暮老人,但年輕時的恥辱仍然伴隨著他。這時的他內心已經轉變成一種病態。為了得到新物種,他簡直不擇手段,殺死不少慕名前來的探險者。更有勝者,他已不再相信人類,只與狗相伴。他與狗的關系,由最開始的友情變為之后的奴役。可見,這位探險家心理并不成熟。有時候,自我的成就往往就是一種負擔。在獲得成就的時候,他風光無限;在失去光環時,一個人就能很輕易的被打倒。
2、艾麗。
艾麗和卡爾一樣,是個迷戀探險故事的女孩,和卡爾不期而遇。之后的一生,盡管經歷了波折,但是仍然不離不棄。他們都為生活所奔波,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去仙境瀑布看一看,實現兒時的夢想。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艾麗雖然有遺憾,但是她還是幸運的,有卡爾相伴一生。其實到不到仙境瀑布,真的不重要,內心愉悅才是心靈的仙境。就如她的記錄冊,她的感情帶給了她一生的仙境,讓她活得很快樂很充實,盡管她們沒有孩子。
3、卡爾。
艾麗的愛人,帶著艾麗的遺愿,帶著自我的房子飛到了仙境瀑布。這樣的闖勁,讓我想起來姜尚七十相周、百里奚六十相秦的精神,呵呵。似乎到達仙境瀑布是他的人生目標,但是真正到達了,卻覺得空虛了起來。是他的目標不偉大么?電影用一種很夸張的手法顯示了到達仙境瀑布的便利——一幢飛屋用了一晚,瀑布就已近在眼前。也警示我們,實現一個客觀的人生目標其實很容易,比如賺一筆錢,得到某個地位又或者報仇雪恨。伍子胥在鞭打楚平王尸體三百以泄恨,但是泄恨之后,他也坦言人生從此便失去了目標。
4、小羅。
有時候,旦夕的老人反不如新生牛犢。小羅喜歡那個新物種大鳥凱文,遇到了第二個朋友狗道道。愛因斯坦曾說過,很多優秀的品質來源于幼稚園的教育。孩子的一些善良的天性,在以后成長中,不斷被客觀社會的價值觀所腐蝕。而小羅熱愛生命的情感,不僅僅感染了卡爾,也讓他得到生命中新的活力。
結論:
對這4個人的刻畫,這部動畫告訴我一些道理。
人由于受到客觀社會的打擾,格外需要心靈的仙境,而走向仙境的道路,則是對生命的熱愛,無論以哪一種方式。
其次,不必在乎別人的眼光,堅持自我的道路。我終究就應為自我而生活,而不是為了別人而生活。為了自我而生活的人,生命之火越來越旺;反之則越來越暗淡。
最后,生命不止,關愛不止。
飛屋的環游記觀后感篇8
《飛屋環游記》是美國的一部涉及知識面較豐富的卡通電影。
前幾天和朋友閑聊提及這部卡通影片,卻糟到朋友的嘲弄,或許在部分人眼中卡通僅是兒童的專屬,我卻不以為然,如果你看了《飛屋環游記》或許你對卡通的印象會大大改觀,卡通是大眾的,是老少皆宜的。
最早接觸的卡通電影應當是《千和千尋》也許是看的時間距離此刻有些日子了,時至今日《千和千尋》留下的僅有模糊的鬼魅印象。
隨著此刻卡通電影的高清化,資料多元化和技術的純美化,卡通無不吸引眾多人的眼球。《飛屋環游記》應當算是其中之一。
該影片講述了一位老人用幫已逝老伴完成心愿的方式來表達對愛人至真至純的愛戀。
兩人至小就是好朋友,能夠稱的上是青梅竹馬,在兩人很小的時候妻子就做著環游世界的美夢,遺憾的是夫妻二人婚后無子女,老伴走后,老人獨自一人去完成老伴一生都在夢想的愿望。
影片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個畫面:
畫面一
看到老人用很多系著繩子的氣球穿過煙囪,經過氣球帶來的巨大浮力把自我一向居住的木屋吊起來,并在高空中自由翱翔,我看到了科技的魅力,也領悟了老人的睿智,相信那一刻他的妻子也在另一個世界對著他和飛起的小木屋微笑著。
畫面二
在老人的木屋飛起前,影片中有一個全身佩帶各種獎章的小男孩出現,自稱是一個野外小探險家,曾獲得了多種有關野外探險的獎項,此刻學校評比,教師讓他再拿到一個“幫忙老人”的獎章,于是小男孩找到了這位老人,決心要經過幫忙老人拿到這個獎項。
一開始老人并不喜歡這個全身掛著各種榮譽獎章的小男孩,在之后兩人互幫互助共渡難關的過程中,小男孩贏得了老人的信任,小男孩在途中發現,學校以及爸爸告訴他的一些野外求生的道理都是不實際的,以至于之后那些虛有的獎章被小男孩全部扔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小男孩那里得以驗證。
這部影片吸引我看下去的還有關于人和動物的和諧相處,以及大自然的生物鏈,我們中國人一向以來對狗的忠誠寵愛有嘉,這一點在西方人的影片中也得以驗證。
外國影片同國產影片都有一個共同點,不乏宣揚邪不壓正這一經久不衰的理念,正義得以延續,邪惡被擊垮,此片以歡喜收場。
影片告訴我:夢想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有夢想就有追求,影片中老人的夢想實現了,最終老人和小孩坐在馬路邊數著過往的不一樣顏色的車輛,這一幕也是老人幫小孩完成了他的夢想。
之所以把電影用自我的文字描述出來,一是出于對卡通電影的喜愛,對《飛屋環游記》這部影片的喜愛,同時也是對文字的喜愛,總覺的電影對人物的塑造和刻畫以及對事件的發展掌控是有局限性的,劇本和導演如果不是同一個人,那么影片和劇作者的理解就有差異,而文字能夠有無限大的想象空間,或許能填補某種意義上的差距,但這也是因人而異,我深知我不能填補這種所謂精神層面和現實之間的差異,但我在努力縮短這種差異的距離,如影片中老人堅持自我的夢想一樣,相信堅持就有動力,有夢想追求才會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