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觀后感八佰
在寫觀后感時,觀眾需要對作品或場所進行深度思考,從而加深對作品或場所的理解和認識。這里分享一些400字觀后感八佰下載,供大家寫400字觀后感八佰參考。
400字觀后感八佰篇1
暑假里,媽媽帶我去看八佰這部電影,這個影片選材于1937年發生于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戰為淞滬會戰最后一役,故事圍繞“八佰孤軍血戰四行倉庫”展開。
這部電影最令我震撼的地方是幾位戰士身系炸藥包,舍生忘死的從幾層樓上跳下去并念著自己的籍貫和姓名的時候,說明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懷著對祖國深厚的感情,對父母、親人的思念,肩負著身為軍人保家衛國的責任義無反顧的往下跳時,忘記了死亡的恐懼,舍生取義。
回想整部電影,還有很多讓我熱淚盈眶的場景。這些平凡的人,這些普通人,這些平時根本不起眼的人,在中華民族最危難的時候選擇了寧死不屈,用寶貴的生命守護著祖國的榮譽。
看完《八佰》這部影片,使我對這些用生命守護著國土的軍人,寧死也不讓國旗倒下英雄氣概無比的崇敬!我們一定要延續英雄們的光榮,作為祖國的花朵,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使祖國更強大,成為世界之巔。
400字觀后感八佰篇2
昨天天氣挺好的,下午飯后媽媽帶我去看了新上的電影《八佰》。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只在書本里看到過董存瑞和我的戰友邱少云的故事,這次在電影院里看到很震撼,也很觸動。
故事背景是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說的是松滬會戰期間,中國國民革命軍88師的一個德械加強營,在營長的帶領下留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與英租界一墻之隔,孤軍奮戰4天4夜,當時日軍進攻太過于猛烈,留守的傷的傷,死的死,他們為了突破敵人的裝甲坦克進攻為了阻擊日軍進攻,把自己的渾身綁上了炸藥,給家人寫下書信,然后報出自己姓名,英勇地跳上了日軍的裝甲車……其實只有四百人對外卻稱有八百人,歷史上為了銘記他們的英勇就義,史稱“八佰壯士”。
我們的民族經歷了慘痛的災難,是這些英雄們的壯舉和革命先烈們一輩輩的付出,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我們生活在今天的每一個人都不要忘記歷史,忘記過去,忘記英雄。
400字觀后感八佰篇3
古往今來,我們從不同的電影中看到了中國悲哀與痛苦的歷史,中國的歷史短短幾部電影怎能講完,所有的電影結合起來也只不過是中國屈辱史的四分之一罷了,每一個事件的失敗與勝利都被記錄下來,永不會忘卻,在那棟大樓中只有四百人的軍隊,卻對外打著有八百人的口號,河的北面是繁華的大街,南面則是炮火不斷的戰爭。在那棟樓中,有人被無顧卷入想要逃走,有人熱血澎湃想要加入,記著想要告訴中國人民,那些戰士憔悴的臉龐是為了保護他們的安全,為了將國旗升起,中國軍隊用身體當旗桿立起他們的希望,也是中國沒有倒下的標志,一個個戰士從四行倉庫跳下,為了不讓日本得逞,以自己為炸彈的承載物去為祖國效力。
其實在這部電影中,沒有主角,但在中國人心中他們是中國的主角,他們都怕死,又有誰不怕死呢?他們也有自己的孩子,母親,家人,但是在那樣的情況,他們別無選擇,只有犧牲才能讓未來的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不讓他們承受像自己一樣的痛苦,或許在他們的電影中不是主角,但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卻留下了比主角還重要的地位。
400字觀后感八佰篇4
明天就是國慶節了,王老師為了培養我們的愛國情懷,在香江電影院包了場,帶我們班的同學們一起去觀看了電影《八佰》。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走進了電影院。
影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叫陳樹生的烈士。之所以對他印象深刻是因為這樣一個片段:當日軍要炸毀四行倉庫時,戰士們為了保住倉庫,陳樹生帶頭抱著炸藥包從樓上跳下去與敵人同歸于盡。在他跳下去的那一刻,他大聲喊出了自己的名字,隨著一聲巨響,我甚至都沒有看清他的臉,就這樣一位年僅21歲的小伙犧牲了,連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下,只留下了他的名字。像這樣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戰士還有很多很多,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把他們永遠銘記在心!
看完電影后,我深深地感受到: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了建設國家,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更加繁榮昌盛!
400字觀后感八佰篇5
一條蘇州河,一岸是槍林彈雨的人間地獄,一岸是霓虹璀璨的人間天堂。人與人的隔膜障壁,近乎絕望的刺眼對比,再現了抗日戰爭背景下真實的上海,真實的中國。
《八佰》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而這起歷史事件,便是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淞滬會戰。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后,日軍便加快了侵華的步伐,并提出了三個月的計劃。為了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中國軍隊奮起反擊。而電影《八佰》,便講述了發生在淞滬會戰期間一個著名的歷史故事。
電影里年僅13歲的小湖北,跟隨著叔叔哥哥落難逃命,卻在偶然交錯間被帶入四行倉庫。他看著對岸的燈光戲曲,眼中唯一的光芒是活下去,活著才有希望。所有人都照顧他,七月給他帶來洋飯店的蛋糕,端午告訴他打完仗一起去照相。然而戰爭殘酷,戰火無情,叔叔被日本人切腹示威、七月被窗外飛過子彈一槍斃命、端午在對抗敵方戰機中掏空五臟六腑,愛他的人、可以依靠的人一個接著一個在眼前驟然離世。后來,他放棄活的機會,用小小臂膀端著槍,眼神堅定地盯緊前方,恨不得一槍斃了日本兵!
最后雖然沒有取得勝利,但是在中國人眼里,是最棒的。
400字觀后感八佰篇6
1937年淞瀘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團留守四行倉庫。面對日軍數萬人的圍迫堵截,他們沒有退縮,而是死守陣地。
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幕是:國軍戰士們面對敵人撐起的鋼鐵陣,他們立刻了解到敵人的意圖。以鋼板為保護罩,掩護下方日軍砸開墻體。即使子彈無法穿鋼板,手榴彈被鋼板一次次彈開,他們想出了一個極端的辦法,一個戰士率先在身上綁上炸彈,站在窗口前,拉下引線,雖然此時他已中彈,但還是縱身一躍,重重地砸在鋼板上,順利落入鋼板下方,正在此時,伴隨著敵人目瞪口呆的眼神,炸彈引爆了,那一片的敵人無一生還。奈何敵人這么多,又補上了鋼板陣,于是戰士們紛紛效仿之前那位英雄,前赴后繼地與敵人同歸于盡……
“這些日本人簡直是屠手!”隨著代表團的驚呼,我才幡然醒悟:是啊,日本人以幾萬人來圍攻524團420號人,甚至動用了重炮、毒氣彈以及飛機,甚至殺死了租借的平民,哪怕是租界也無法阻擋貪婪的日本,而524團的全體人員,就是數位屠龍勇士,屠的是日本人的邪惡之龍、貪婪之龍!
400字觀后感八佰篇7
看完這部電影,心里會涌動出一股豪情。
就好像是透過屏幕,我親眼看見這些勇敢的戰士,民族的英雄,用鮮血,用生命喚醒了我。
在這部電影中,沒有準確的主人公;確切地說,每一位奮戰到最后戰士都是主人公。
面對日軍無法用手榴彈炸開的鐵板,一名戰士毅然選擇將炸藥綁在自己身上,面對子彈,迸開的血花也不值一提;他的犧牲絕不是無謂的掙扎,無用的表演。每一位高聲報下自己的名字,伴著轟炸聲消失在血煙中的戰士,都是無畏的英雄。
一開始,百姓隔岸觀火,硝煙彌漫到眼前,卻依舊毫無警戒之心;但這其中有一直憂心耿耿的民眾,他們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這讓所有人都看見,這場戰斗不是這單單四百人的戰斗,是全中華民族的戰斗。
而在最后,向租界撤退之時,他們面對彈雨無所畏懼;我坐在椅子上,看見他們身后濺起的血霧,腦中忽然浮現魯迅先生的話:“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p>
是的,在這血色之中,我真正看見了希望,那希望穿越時間,燃燒在我胸口之左;這八佰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國人,他們前行在血霧之中,喚醒了沉睡的、麻木的人民。
八佰,不止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