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觀后感怎么寫簡單
通過寫觀后感,你可以了解其他觀眾的觀點和態度,從而更好地了解社會和文化背景。好的奪冠觀后感怎么寫簡單是怎樣的?這里給大家提供奪冠觀后感怎么寫簡單,供大家參考。
奪冠觀后感怎么寫簡單篇1
有很多看過的電影我都忘記了,但有一部電影是給了我很大激勵的,那就是在這個月初爸爸帶我和妹妹去影院看的電影《奪冠》。
《奪冠》主要講的是女排精神。這部影片講述了以郎平為主的中國女排,在20世紀80年代團結一致、努力奮斗、敢打敢拼、勇于奉獻,終于為祖國奪得了五連冠的巨大榮譽的經過。又講述了郎平退役以后當了教練,在中國女排屢次失敗后,郎平勇于承擔責任,帶領中國女排再次走向輝煌的經過。
這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郎平教練帶領中國女排去巴西里約熱內盧參加奧運會的過程。當時中國女排已經連輸了好幾場,如果再輸一場就會被淘汰。在比賽的前一天晚上,新女排的年輕隊員們,自發組織了會議,一起討論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一起討論怎么樣才能打贏這場比賽。在那一天晚上,她們也真正懂得了女排精神。第二天,她們在比賽中努力拼搏,相互配合,奪得了勝利。在之后的幾場比賽中連續奪得了勝利,最終獲得了冠軍。
通過這部電影,中國女排精神激勵我要團結一致,努力奮斗才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我一定要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努力學習,不怕苦,爭取不斷進步。
奪冠觀后感怎么寫簡單篇2
電影《奪冠》,主要展現了中國女排自1981年首次奪冠至里約奧運會重新奪冠經過的艱辛歷程。
電影從是個世紀八十年代到2016年,將近有40年,我國的女排事業大起大落,女排曾被全世界人刮目相待,也曾被全世界人質疑,朝笑,漫罵。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美大戰,一方主教練是當年的代打教練,另一方美國主教練竟是郎平,這也是最后美國獲得冠軍的原因之一,雖然結果我們得了亞軍,但也因此像滑鐵盧一樣,一蹶不振,連世界杯上場機會都沒有了。
一直的失敗并不代表女排放棄了,沒有名譽在身,但是女排那“球可以輸,但人不可以輸”的女排精神仍在,在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上,小組賽輸的一踏糊涂,在最后的淘汰賽上,面對著世界第一,還是東道主的巴西隊,女排并沒有放棄,因為放棄了,就什么都沒有了。最后的比賽結果直接逆轉未來,3比2險勝,之后的比賽上,相繼打敗了美國,塞爾維亞,時隔12年,終于獲得冠軍。
四十年的中國女排,經歷成功與失敗,她們勝不驕,敗不餒,永不言敗,這就是女排精神。
奪冠觀后感怎么寫簡單篇3
今天上午,中國女排在對陣塞爾維亞隊決賽中以3:1獲勝,重現“鐵榔頭”和“天安門城墻”的風采,將奧運冠軍的獎杯重新攬入懷中。中國女排從小組出線到四分之一賽再到半決賽,一路過關奪隘,打得十分艱苦,終于躋身決賽,奪得冠軍。對手雖強悍,但中國女排的霸氣不減當年,氣勢如虹壓倒對方。
中國女排為兩代人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幾十年來,中國女排走過風雨征程,有懷抱大滿貫的狂歡,也有敗走亞運會的懊喪。此間,升騰和隕落輪回,山峰和峽谷共存,榮耀和屈辱同在,贊美和吐槽并行,鮮花和荊棘互映,風光和冷落相伴。
難忘35年前11月16日的那個傍晚,中國隊與東道主日本隊對壘的第三屆女排世界杯決賽叩擊全中國人民的心,男女老少屏住呼吸守候在收音機和黑白電視機前,空氣都似乎已經凝固。中國姑娘頂住主場球迷瘋狂喧囂聲的干擾,奮力拼搏,終以3比2艱難獲勝,世界冠軍的獎杯第一次投入中國女排的懷抱。
中華大地沸騰了,山呼海嘯般狂歡。當晚天安門廣場徹夜燈火輝煌,激情燃燒的市民們振臂高呼“中國萬歲!女排萬歲!”第二天,《人X日報》頭版發表評論員文章《學習女排,振興中華――中國贏了》,“用中國女排的這種精神去搞現代化建設,何愁現代化不能實現?”滾燙的語言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心聲。
旋即,中國女排成了各行各業的偶像。此時,適逢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女排彪炳史冊的戰功無疑是凝聚中國力量、振興中華的精神支柱。
歲月滄桑,歷史積淀。中國女排與中國女乒一樣,一“大”一“小”,在國際體壇上旋轉、閃爍、發光,一個是舍我其誰的王者之氣,一個是不畏強敵的亮劍精神,同樣讓中國人為之驕傲。
在奧運賽場沉寂了的女排精神復活了,又見女排精神,王者歸來,不僅為中國奧運軍團注入一劑“強心針”,還將鼓舞億萬國人以洪荒之力砥礪前行,去追尋中國夢。
我們的女排隊員在“鐵榔頭”的領導下,以“團結奮斗、頑強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登頂世界體育高峰,成就了中國女排的輝煌。
廣大球迷力挺女排姑娘們,“我們不奢望一定拿到冠軍,但會期望感動國人的‘女排精神’能夠持續閃耀里約、綻放光彩?!?/p>
這種精神早已超越競技體育的時空界限,成為一種意念一直滲透進各行各業。今天的中國,已不需用奧運金牌向世界宣示什么,中國力量經年累月的積累已為世界所認知,但拼搏奮斗提煉出的“精氣神”,卻是當下中國社會需要綿延的。這幾天,中國女排燃爆輿論場,引發了一場“全民力挺女排”的狂歡,這是中國社會的主旋律。在實現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中國人民也需要用女排精神克難攻堅,為中國夢再鋪一段五彩路。
冠軍只有一個。但勇冠三軍的精神屬于每一個球隊、每一個人。中國女排奪得奧運金牌,可喜可賀,她們的拼搏精神更可圈可點,中國女排凝聚了中國力量,這才是中國女排贏得這場決賽的真正意義。
奪冠觀后感怎么寫簡單篇4
10月8日晚,我與媽媽一起在電影院觀看了電影《奪冠》。
剛開始是在1978年,中國全面改革開放,我們也組建了屬于自己的女排。
真的很震撼,在最早的排球訓練館中,沒有燈,沒有高科技,只是兩筐球,一張網,幾個杠鈴。當時的訓練很苦,球員們訓練完回到宿舍后,基本倒頭就睡。其實教練也是有苦衷的,因為當時中國科技并不發達,于是,為了防止其他國家通過計算機來得到自己隊員的實力信息,他不得不通過高強度的訓練,使隊員們在賽場上爆發出最強的實力。由于這樣高強度的訓練,才使得我們的女排在日本比賽時,面對著既是東道主,又是東亞魔女的日本女排,我們中國憑借自己的努力,險勝。
我覺得如果把《奪冠》這部電影總結成一句話,那一定是“努力終會有回報”。比如說當時的郎平,教練讓她舉重100公斤后再碰球。這其實就是教練在刻意練她的臂力,因為在球場上臂力與技術同等重要,也正因如此,她才會成為中國女排的主教練,帶領女排走上世界舞臺,成為世界第一。
努力終會有回報,努力、堅持、不放棄,也是女排精神。
奪冠觀后感怎么寫簡單篇5
寫在前面: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阿來:鄉村教育是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鄉村教師是偉大的,卻不應該被遺忘。
閻肅寫下這樣深情的評價:星星和月亮在一起,桂林和建芬在一起,太陽和溫暖在一起,桂林和建芬了不起!
今天我看了感動中國頒獎典禮,里面有張藝謀奧運團隊,唐山十三農民,武文斌,經大忠,李隆,金晶,吉吉,神奇航天員,李桂林,陸建芬,韓惠民。頒獎典禮中我最感動的是李桂林和陸建芬這兩位人物,因為二坪這個過去的"文盲村窮山村",現在成了"文化村"。
昔日的荒涼到今天的精神巨變,與這兩位老師付出的心血是分不開的。他們18年扎根這里為偏遠山區的教育事業撐起了一片藍天。他們的頒獎詞是在最崎嶇的山路上點燃知識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懸崖邊拉起孩子們求學的小手,19年的清貧、堅守和操勞,沉淀為精神的沃土,讓希望發芽。在實際生活中我要學習他們堅持不懈,樂于助人的兩大特點,我在平實生活中也要樂于助人。我看完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讓我很感動,特別是李桂林、陸建芬他們告訴我要堅持不懈,樂于助人。
奪冠觀后感怎么寫簡單篇6
女排精神是中國女子排球隊頑強戰斗、勇敢拼搏精神的總概括。其具體表現為:扎扎實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同甘共苦,團結戰斗,刻苦鉆研,勇攀高峰。她們在世界排球賽中,憑著頑強戰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蟬聯世界冠軍,為國爭光,為人民建功。她們的這種精神,給予全國人民巨大的鼓舞。國務院以及國家體委、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和全國婦聯號召全國人民向女排學習。從此,女排精神廣為傳頌,家喻戶曉,各行各業的人們在女排精神的激勵下,為中華民族的騰飛頑強拼搏。
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終代代相傳,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為我們在新征程上奮進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女排人,身體力行地傳承著“女排精神”。正因為這種精神的薪火相傳,讓大家敢于期待來年在東京奧運會的女排賽場上,再次迎來升國旗、奏國歌的榮譽時刻。
女排精神曾被運動員們視為刻苦奮斗的標桿和座右銘,鼓舞著他們的士氣和熱情。更關鍵的是,它因契合時代需要,不僅成為體育領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強烈地升華為民族面貌的代名詞,演化成指代社會文化的一種符號。它一直與女排的得失、沉浮緊緊聯系在一起,并成為評價中國女排的最難以割舍的標準。
女排精神之所以備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種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強敵、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遠遠比“五連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國人。
郎平看來,中國女排的精神不只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難贏,也竭盡全力。昨天,她更新了“女排精神”的內涵: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有團隊精神,踏踏實實,做好工作。
隊長朱婷認為,“女排精神”就是傳承,從最早的5連冠輝煌延續至今,“女排精神”的實質沒有變化,新一代隊員一直在豐富內涵,一起努力,永不放棄。
張常寧認為,新時代的“女排精神”就是,哪怕只剩1%的機會,也要100%地努力。
奪冠觀后感怎么寫簡單篇7
今天,晚飯后我在家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這十大人物有出自各個行業、各個工作崗位,有兩彈元勛朱光亞;有山區支教十余年,朱敏才;有好心人張紀清爺爺;還有陪孩子同桌陪讀16載的陶艷波母親。
而在我印象中記得最深刻的是朱敏才和孫麗娜兩夫婦,他們是一對年近60的夫妻,朱敏才曾是國家的外交官,楊麗娜是一位小學教師。本應是安養晚年的時候兩位老人卻選擇了遠赴偏遠的貴州進行支教生活。他們倆放棄了美好的城市生活,選擇了艱苦的鄉村生活,艱苦的條件都沒能阻撓兩位老人的心;他們堅持了十年,幫助了許多孩子。但是,在這個時候,朱敏才老師因勞累過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腦出血,倒在了教學的路上。幸運的是,在妻子和學生們的期待下,朱老師戰勝了死神,可他清醒后,卻還惦記著上課。十年的支教生活,是兩位老人十年生活的全部。
這是多么偉大的一個人啊!感動中國給予:為霞尚滿天。是啊,他們寧愿為了鄉村里的小孩子能學習,放棄了安逸的生活;他們寧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華的房子……他們是為了什么?他們是為了讓更多山區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奪冠觀后感怎么寫簡單篇8
你愛排球嗎?你愛你的學習嗎?你愛你的祖國嗎?昨日看了2020年熱播的《奪冠》竟深有感悟。
《奪冠》講的是,從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為主線,記錄了中國女排的進程。
“杯子”為什么能裝水?因為它是空的。這是奪冠中經典的句子,因為只有空的杯子才能裝下水,郎平教練也說,“我們這一代人身上的包袱太重,而我希望你們能放下包袱,輕裝上陣。”你不用成為我,你只要成為你自己,那一刻,我竟真的明白了。杯子能裝水的真正含義。正因為杯子是空的,它才可以裝下水這種物質,人么,亦是如此,心只有一定的空間與內存,它不可能承載得了那么多東西,一但承載了過多,每一件事,每一個人,每一句話都有可能是壓彎駱駝的最后一根草,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的往往不是很強的業務能力和學習能力,是一顆可以調控水體積的樂觀,不要再快滿。不要在快滿時強加入水。
其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是那一個個被排球打出的凹面,這不單單是平面向內凹的狀態,更多的是女排隊員的青春,他記錄了女排們的憤怒,更記錄了他們的青春。
不知怎么面對郎平那一次的排球比賽,面對心跳聲的伴奏,面對心的懸空,明明已知道結果,內心卻無法放松,面對外國人對祖國的嘲笑,我竟心生怒火,這或許就是對祖國的肌肉記憶了吧?緣分真的很奇妙,冥冥之中,沒有出生在擁有種族歧視的美國,沒有出生在多戰爭的中東,而是生在中國,生為中國人,我驕傲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