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彈飛300字觀后感
寫觀后感不僅可以提升你的寫作水平,還能讓你真實地記錄下自己看完一部作品的感受。讓子彈飛300字觀后感要怎么寫?接下來給大家帶來讓子彈飛300字觀后感,方便大家學習。
讓子彈飛300字觀后感篇1
鵝,在有些地方就是“呆瓜”的別名,電影把故事發生的地方起名叫“鵝城”是有其深意的,“人傻錢多速來”的典故估計出自“鵝城”,哈。
電影中角色的身份表象和實質是倒置的,縣長,那就是長官領導,代表的是本來應該是公平和正義,其實卻是花錢買的官真正的目的是撈錢根本無所謂什么公平正義;鄉紳,本來應該是被縣長管理的公民,其實卻是真正管理縣長兼管理全城老百姓的惡霸;土匪,應該是惡的代表了吧,卻原來是個俠盜,只為義不要錢。可見在某些特殊時期,身份的傳統意義上的表象和其內在實質原來可以竟然大相徑庭的,某些特殊時期指的比如電影說的北洋時期,那時是亂世,而現在是太平盛世這樣的反差當然是不會有的。所以現在呢,領導就是領導,公仆就是公仆,顯貴就是顯貴,犯罪分子就是犯罪分子,官不用買,錢不用撈,盜沒有俠,天下很公平到處是正義。
在鵝城這個地方,因為全城基本上人人是鵝,又恰逢亂世,所以呢,縣長是惡的,鄉紳是惡的,老百姓是懦弱的任人宰割的,縣長和鄉紳合法地打著正義的旗幟從老百姓那里撈錢,剿匪慈善幫助受災地區群眾,等等,所謂的監督還是落在縣長和鄉紳的手里,老百姓如果不支持呢,就說你是落后群眾,如果出言質疑呢,就說你是散布謠言謀圖顛覆,抓起來判你個十年八年,外城給個獎也不能去領,外城批評一下呢就說是鵝城自己的內政,所以你說鵝城里真的全是鵝還是全都被嚇成了鵝?
誰都知道什么是正義什么叫公平,光知道又有什么用呢?鵝們不會為了別的鵝的正義和公平去犧牲自己,所以等到自己的公平和正義被侵害的時候也不要指望有別的鵝會挺身而出,這是事實,這個事實也成了惡縣長和惡鄉紳們做惡的動力,當縣長們鄉紳們勾結起來的時候,單個的鵝就是弱小的個體,尤其當鵝們“自掃門前雪”形成習慣的時候,縣長們鄉紳們再怎么做惡都可以是沒有顧忌的。除非,除非出來一個張牧之。張牧之當然是了不起的,是俠盜,更是英雄,那些鵝、那些本來不是鵝卻被嚇成了鵝的鵝需要的一個張牧之這樣的人,需要打響第一槍的人。
讓張牧之為之行動的根源是他的理想主義,公平和正義就是理想主義,公平和正義正因為少所以才成為了理想,做一個理想主義者當然是很崇高的,不為錢不為名不為女人,說不定哪天死了還會被陰謀者潑上污水永無真相,張牧之最后是勝利了,但他的兄弟們也全散了,喜歡的女人也跟自己的兄弟跑了,他贏得了正義卻失去了全部,很殘酷,但這確實是理想主義者經常的下場。何況,他離開了鵝城,那么下一個來鵝城的縣長和城里剩下來的鄉紳比之前的那個又能好上多少呢?張牧之這個英雄的命運,比之普通的鵝,盡管被人欺凌,但有飯吃,有衣穿,晚上可以抱著老婆睡覺,哪個究竟更幸福一點呢?
這個故事再一次告訴我們一個真理:對惡噤聲無異于是對惡的默許,對惡的默許無異于是惡的幫兇。鵝城里的每一只鵝如果都不做惡的幫兇,惡怎么可能生存呢?惡無法生存了鵝城怎么還會需要張牧之這樣的孤獨英雄呢?更何況就算出了張牧之這個英雄鵝城就真的永久性地解決了惡的問題了嗎?
鵝怕被惡報復所以才會噤聲,那每只鵝怎么才能做到不對惡噤聲呢?如果縣長是每只鵝投票選出來的呢?選票就是鵝的發言,罷免權彈劾權就是鵝們另外一種發言。這樣的發言不用害怕被報復。看官你好好想想,是不是這樣?所有的鵝都不噤聲了,天下還會有惡嗎?
姜文是我第一欣賞的中國大陸的電影導演,本人口味重沒有辦法,這部《讓子彈飛》我等了大概有三年,前戲三年,昨天給了我120分鐘的高潮,總體上還算滿意。音樂用的全部是《太陽照樣升起》里的音樂,這說明這兩部電影有暗中的聯系。我很喜歡《太陽照樣升起》,中國電影史上姜文的《鬼子來了》《太陽照樣升起》會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教父級的。
電影是好東西,它有效地傳播了思想,《讓子彈飛》用非常娛樂非常雄性的方式告訴了我們這個如何得到公平正義徹底戰勝惡勢力的法門。
那就是:不要靠英雄,要靠自己。
讓子彈飛300字觀后感篇2
從來都說是“三個女人一臺戲,” 這回姜文弄上三個爺們兒來。沒有故弄玄虛的深沉,也沒有膩膩歪歪的悲情;沒有蕩氣回腸,也沒有柔腸百轉。有的是干凈利落,有的是天光地明。與偽娘們的戲不同,爺們兒的戲絕不矯情,絕不拉著觀眾兜圈子,它直來直去,笑得痛快,打得干脆。猥猥瑣瑣、低三下四、想牛逼又怕扯著蛋的主怎么可能讓子彈飛起來呢?這真是一部很陽光的片子。
中國男人不以爺們兒的姿態演戲已經好久了。他們寧愿在性別問題上曖昧著,也不愿大大方方的雄起一回,據說怕太硬了會把人家嚇著。于是只好以偽娘的姿態潛伏著,弄出前凸后撅狀,這活技術含量挺高,自然博得了不少的喝彩聲。不過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啦。
人能不能站著把錢掙了?這是個尊嚴問題。張麻子說,能!不過,你要敢于讓子彈飛起來。飛不起來?對不起,您還是跪著當偽娘吧!依本人看來,站著是人性,若想解放人性,不斗爭那是辦不到的。
黃四郎絕對是個精英,有財、有才、有勢、還有老革命的資本,不服不行!可問題是,您不能因為老百姓愚昧,覺悟低,無組織,就和其它地主老財加知識分子合著伙的欺負人對不?這么弄時間長了,早晚會出事兒的。想想您一精英又是老革命,應該胸懷天下,心系蒼生才對。怎么能大搞黃賭毒一類的勾當,還琢磨著怎么騙老百姓的稅錢?賺錢,是男人應該干的事兒,沒錯!可賺老百姓的血汗錢,絕對不是好男人應該干的事兒!
既然,黃四郎放著明白裝糊涂,不干人事兒,那按照市場經濟的原理,自然就會有張麻子這樣的繼續革命者義憤填膺,出來加以調節,這是看不見的手在發揮作用。使社會回到均衡點,火并是免不了的。只要老百姓一旦認識到剝去了金權,政權和軍權神秘外衣的黃四郎也不過是一普通人而已時,黃四郎作為實際統治者的末日就到了,黃家累積五代的家產被一分而光。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亦五世而斬”。甭管什么君子小人,先打倒了再說!。沒有打倒,實際上就沒有話語權的平等。
張麻子和黃四郎相比,湯師爺(馬邦德)更善于察言觀色,左右逢源。這廝書肯定書沒少讀,說起來一套一套的,無論是為張麻子辦事,還是為黃四郎說話,都能在邏輯上做得滴水不漏,十分周全。他的目標明確,就是要賺錢。因此,在張,黃之間搖擺不定,那邊的實力強,他的屁股就往那邊坐,他的頭腦是由屁股決定的。終于有一天,他的屁股再也不能決定他的腦袋的時候,他才想說心里話,其為時已晚矣。
張、黃、湯(馬)是蕓蕓眾生中的聰明人,也是不同程度上的覺悟者。在黃四郎的眼里,群眾就是群盲,為他們去犧牲不值得,與其解放群眾不如先解放自己。黃家的祖先就是這么做的。湯師爺本來一心想做個權貴的職業經理人,好有資格與黃四郎們分贓。沒成想被陰差陽錯地卷入了張麻子的革命運動,成了同路人。擔驚受怕不說,到手的銀子也被分給窮人,風險與收益嚴重的不成正比。從專業的角度上講,黃四郎與湯(馬)師爺有了一套已經成熟的盈利模式,他們對這套盈利模式運用得十分純熟。在他們眼中,權利的作用只不過是怎樣通過制造新的概念以使得自己的那份盈利更大一點而已。可是,張麻子這個既不喜歡金錢又不喜歡權利,還不喜歡老百姓下跪的另類的出現,著實讓黃,湯二人遇到滅頂之災,使他們的生存失去了意義。
張麻子努力的方向是要普渡眾生. 而黃四郎、湯師爺之流至多只能算是個“自了漢”,只能解放自己,卻不肯解放眾生。
當張麻子的兄弟們坐在馬列(馬拉的列車)上,歡天喜地的奔向浦東時,孤獨的張麻子貌似意識到了他的新麻煩 -------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不肯努力。
浦東,一片資本與權力結合的熱土,在那里,有無數人在跪著賺錢,張麻子的兄弟們可能會變成革命的對象,下回他會成功嗎?
本人在"子彈飛"創作期間,也坐著"馬列"來到了上海浦東,在這個資本與權力的旋渦中心,三個爺們夢想團結一幫兄弟嘗試著去實現站著把錢賺了的夢想!
讓子彈飛300字觀后感篇3
《讓子彈飛》這部電影里有一句臺詞我很喜歡,“站著就把錢給掙了!”欣賞之余,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當今社會,到底誰能站著就把錢給掙了?
照理說,在一個官有化的社會里,當官的必然是一個強勢的階級,他們是最有可能站著掙錢的。仔細想想,其實不然。德國鐵血宰相俾斯曼有句名言:“你只要去當官,就注定沒有自由。”這是句非常富有哲理的話。你只要處在官僚階級之中,就必然會有各種各樣的上級,古語說,官大一級壓死人。在這些形形色色的上級面前,你固然挺不起胸膛,更要命的是,除非你是官員中最大的那個,否則你必然會有一個頂頭上司。你的升遷,你的福利都要看他的顏色,哪里還會有站著掙錢的可能呢?
既然站著掙不到錢,那就要想其他辦法了。電影里葛大爺扮演的老湯是一個縣長,姜文演的張麻子曾瞪著眼對他說了句:“你就是個騙子。”是的,他們就是些騙子。騙子是不可能站著的,他們要么貓著,有時還會跪著。還記得老湯是怎么死的嗎?屁股掛在了高高的樹梢上,而腦袋卻和一堆銀子攪在一起。屁股的位置高高在上還自認為人民公仆,腦袋里卻整天想著怎么掙人民的幣。這分明是一個人格分裂的寫照。這樣一個階級,沒有自由,整天算計,一不小心跟錯了船,腦袋還可能搬家,整個一堆可憐的機器!
在一個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體系中,如果你是個成功的經營者,你就有了充分支配自己剩余的自由,這是對所有成功者的獎賞。可是,錢并不是那么好掙的,尤其是在我們這個社會里。發哥在影片中一飾兩角,為什么要這樣呢?因為我們社會里的資本家階級本來就具有兩面性。一方面,那些所謂的企業家們在他的員工面前頤氣指使,在公眾面前光鮮亮麗,一副成功者自居的嘴臉。但成功的背后卻是需要代價的。你不是要掙“到了”嗎?在那些綠油油花紙片擁有者面前,你直的起腰嗎?你做生意沒有資金是不行的,在我們這個官有化的社會里你怎么辦?
這個時候,另一個發哥就要出場了。在“到了”面前他卑躬屈膝,“親愛的,請給點訂單吧!”在“人民的幣”面前,他索性下跪,“大人,請給點貸款吧!”站著掙錢對這個階級是個奢望,想想也挺可憐,時常要跪著,還不時要站出來秀一把,走狗大概都是這樣的吧!
無論怎么說,以上兩個階級在我們的社會里還算是相對的強勢。有強勢的,就必然有依附的。馮小剛的戲雖不多,但他詮釋的師爺就是這樣一個階級。公正的說,知識分子這個群體應該是天然信仰自由的,如果再加上獨立的人格,他們應該是這個社會的脊梁。可是在我們的社會里,體制內的知識分子要評級,體制外的知識分子要掙錢。他們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不依靠強勢階級如何向上爬?他們出路不是被官僚收編,就是被資本收買。這不,老湯不是對師爺說了嘛,“你要伺候好我,就得先哄好我的夫人。”
夫人又是誰呢?當然是官夫人呢。在兩大強勢階級背后,除了靠出賣智力的依附者,還會有出賣色相的,反正是什么值錢就賣什么吧!夫人有句臺詞很經典,“反正呢,我就是想當縣長夫人。誰是縣長,我無所謂!兄弟,別客氣嘛。”她們和師爺其實是一路貨,不同的是,一個是跪在向上爬的路上,一個是跪在伸開腿的床上。結果呢?師爺死在了路上,師奶死在了床上。一群可憐的蛆都倒在了曾經工作與戰斗過的地方。
《讓子彈飛》這部電影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你可以在影片的角色里找到很多社會中的原型。看到了胡萬,會想像成法官;看見了胡千,會想到了黑幫;等到姜武扮演的武舉人出場時,你一定會想起了城管。可是,有一個階級在影片里卻沒有,主要是影片反映的民國年代還不會有這個階級,中產階級。
這是一個在當今網絡上非常活躍的階級,他們自稱“屁民”,或者指稱別人是“屁民”。其實他們哪里有如此下賤呢?在我們的社會有的是比他們下等的階級。他們只不過憋的難受有屁要放而已。這說明了他們已經朦朧的看清了社會的現實。怎么看清的呢?因為自己的境遇,政治上他們沒有選擇的權力;經濟上他們有沉重的壓力;生活中他們感覺無力。站著掙錢那是絕無可能,在上司面前,在老板眼前,在老婆跟前,除了匍匐前進,還能怎么樣?所以在網絡上,他們需要給力!
讓子彈飛300字觀后感篇4
這幾天終于看了慕名已久的《讓子彈飛》,我這激動的心情啊,到今天才平靜下來,細細回味著千頭萬緒的觀影感受,在這里拋磚引玉,好好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姜文成了我的偶像,他的《讓子彈飛》的確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影片。商業片應有的元素:震撼的大場面、精良的制作、傳奇的故事以及明星大腕兒,一應俱全,而且質量上成,真正是讓觀眾過足了癮啊。
看完后,一直意猶未盡忍俊不禁。某人曾經電話里給我學了一句臺詞;是重慶話!我就決定看看,確實實至名歸!嗯,用一個時髦的詞來形容,給力,很給力!
而酣暢的快樂之后,卻還有一種欲說還休的感慨,讓人久久回味。
當張麻子成功地發動群眾,搞垮了惡霸黃四郎,英雄的戲碼正上演到高潮,掌聲和鮮花都還來不及送上,并肩作戰的兄弟卻要散伙了,帶著自己心愛的姑娘,奔向繁華熱鬧的大上海。這一幕,峰回路轉,卻又似水到渠成——原來并不是人人都想要當英雄的,這世間有遠比當英雄有趣得多的事物和生活。也不是人人都拿英雄當回事的,普通人或許更在意的是英雄屁股下面坐著的那把椅子,盤算著把它劃拉成自己的財產。甚至,這個英雄本人,似乎也不在乎自己是否成為英雄,他更樂意享受的,或許是那一刻“讓子彈飛一會兒”的率性不羈吧。
然而,子彈終究是要擊中目標的,沒可能飛個沒完沒了。再率性不羈的歲月,也是有數的,總會在某一個出其不意地的時刻戛然而止。
列車載著小弟們的歡歌笑語,奔向了他們新的夢想。孤獨的大哥縱馬隨行。不知道他是快馬揚鞭奮力追趕,還是駐足目送。惟有《送別》的歌聲,余韻悠長。
一絲黯然,天鷹教育網一大學生活網絲悵然,一絲淡然,一絲了然……心中感慨,絲絲縷縷,無可名狀。或許只有那溫煦的陽光讀到了,只有那漫漫的長路記取了,只有那蒼茫的歲月懂得了。忽然想起陳奕迅《愛情轉移》里的一句歌詞:“蕩氣回腸是為了最美的平凡”。拿來為這個片尾做一個注解,竟也別是一番境界吧。
上網看過了許多關于《讓子彈飛》的影評,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種評說紛紜,正是《讓子彈飛》在藝術性上的成功所在。好的藝術作品,始終是要說點什么的。或許我是太過感性的人,總是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被深深的觸動。
讓子彈飛300字觀后感篇5
《讓子彈飛》是一部以謀求商業利益為目的的電影,而其商業上的成功是難以復制的,就如同姜文本身就是華語電影導演中最不可模仿和復制的一個一樣,對于中國的商業電影來說,這種完全靠卡司氣勢和導演個人趣味來征服觀眾的做法,總覺得有點撈偏門的感覺,這樣人力和物力支持,大多數導演僅有羨慕嫉妒恨的份兒。《讓子彈飛》影評也在首映后呈現井噴之勢,并且好評如潮。
其實葛優和周潤發,每個演員拿出來拍個戲票房都能奔著坐一望二(億)而去的,《讓子彈飛》中即使是打醬油的主角都不是白給的,無論人物大小,影片也確實給了主角充分的個性特征和詮釋空間,再加上姜文本身所具有的話題性和人格魅力,有人喊出了四億票房的預期,算一下加法的話,三位爺一人一億,群星伙起來一億,也不是沒可能。
對于無條件喜愛姜文的觀眾來說,《讓子彈飛》是一部無論怎樣想象其精彩都可是分的電影,如果你偏愛《鬼子來了》那個路數的話,驚喜會更大些。算上這部姜文16年也只拍過四部電影,平均下來跟奧運會和世界杯的頻率同步,其中《陽光燦爛的日子》和《太陽照常升起》能夠算做姜文以有關的青春記憶為藍本的情書式的作品,而《鬼子來了》和《讓子彈飛》則更多地體現出姜文以個人趣味為主導的創作方向。《鬼子來了》是有獨立藝術品格的電影,其蘊含的沉重主題和表現上的諧趣性所構成的反差,是能夠很好地包容姜文的個性化風格的,并賦予其中所體現出來的黑色幽默成分以極大的回味空間。而《讓子彈飛》是部商業片,凸顯的是單線條的故事和符號化的人物,姜文在改編時剔除了馬識途原作《夜譚十記》中的階級對抗成分,于是《讓子彈飛》變成了一個類似于黑幫電影的故事格局,主題也被模糊化了,能升華一點的也就是葛優扮演的湯師爺臨死前對命運無常的哀嘆——剛剛還吃著火鍋唱著歌兒呢,誰明白一轉眼就到了這步田地。在這樣的表意系統下,姜文自戀式的趣味展示略顯冗余,不僅僅信息傳達效率不高,也影響到了影片整體推進的節奏。
看《讓子彈飛》是個很嗨的過程,并且從影片開始的段落響起久石讓為《太陽照常升起》所做的主題音樂時,我就已經情不自禁地嗨起來了。有影評人說這電影140分鐘有140個高潮,我反而覺得問題就出在那里。影片中姜文扮演的張麻子和周潤發扮演的黃四郎之間的拉鋸戰看似很過癮,實際上可是是小孩過家家的感覺,一個土匪,一個惡霸,大家對彼此的身份早該心知肚明,貓鼠游戲不是這么玩的,這些交手僅有一個目的,就是做一個明星秀場,把這些姜文喜歡的段子和金句串聯起來。影片最精彩的是頭尾,開局很有氣勢,而結尾段落對群氓意識的刻畫盡管有點反現實邏輯,但寓言化的創作意識是好的,問題出在影片中間部分的橋段在情節和主題的指向性上都不明確,雖然單看每個場面不乏精彩之處,但連綴起來并不貫通,并且略顯冗長,一度讓我感到疲倦。
中國的賀歲檔電影蠻奇怪的,總是以死亡為賣點。去年有一部幾乎死光光的《十月圍城》,今年的《趙氏孤兒》中的幾大主演也死亡殆盡,而《讓子彈飛》從開篇打醬油的馮小剛開始,就一向沒斷了死人,好在那里的生與死都很歡樂,還不乏荒誕,只是至關重要的張默扮演的老六之死口味太重,估計有些觀眾會理解不了,不明白會不會影響到全國的涼粉銷量。其實真正讓我感到不適的是葛優之死,半截子人了還說那么多話,想想都覺得脊背發涼。
在我看來,《讓子彈飛》遠不是最好的姜文電影,但卻是最霸氣也最娛樂的姜文電影,并且在觀影過程中不乏發現的樂趣。雖然有些失控,但我仍然從心里喜歡這部電影,畢竟姜文僅有一個,他的每次出手都是不乏驚喜的,這種華麗麗的野性和自負,是僅有在姜文的電影中才能看到的。可是這畢竟只是一部電影,并且還是一部中國電影,它能夠造一個夢想,但其本身還是成為不了夢想的。
讓子彈飛300字觀后感篇6
姜文是個人才,當今電影節當之無愧的老大。張藝謀的團體操和陳凱歌的小悲情,一律靠邊站。國內雖然也有電影拍的比較有深度的好導演,但是沒有人能夠把電影拍的如此大氣如此爽利又如此隱晦如此令人意猶未盡。
劇情不說了,影射之處太多,回來后在網上搜了一些說明,才真正體會到姜文的老辣獨到之處。《鬼子》被禁,姜文這回十分巧妙的躲過了廣電總局的剪刀手。等到那些人真正明白過來的時候,老百姓已經笑夠了,姜文也早已站著掙了個盆滿缽滿。
影射一:張麻子和黃四郎的身份。劇情發生在1920年左右,辛亥革命剛剛結束10年,之前軍閥混戰,黃四郎能夠保留辛亥革命中兩枚經典版地雷中的一枚,可見地位并不一般。張麻子應該屬于之前跟隨蔡鍔將軍的衛隊隊長,蔡鍔死后落草為寇。都不是一般人,眼神言語中無不流露出殺氣與霸氣。亂世之中豪杰并出,雙方根本上就是革命者和當權派的代表。一方要的是公平與民主,一方則是掠奪與欺詐。二者水火不容,自然子彈飛個不停。
影射二:鵝城的民眾,可謂是當今國民的最好比喻。錢拿了,不敢收,都送回當權者手里;槍拿了,不敢用,等著兩邊叫板,那邊贏了投靠那邊。膽小、猥瑣、自私、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我怎么覺得歷史仿佛倒退了幾十年?有人說,歷史就是不斷的周而復始——原來如此。
影射三:張麻子領導一干人浴血奮戰,推翻了黃四郎的暴虐統治,可是兄弟也好、女人也好,最終都離開了,剩下張麻子孤家寡人一個。最后的鏡頭,那個坐在火車車尾,穿著師爺衣服的不是別人,正是黃四郎。勢單力薄的革命者與根深蒂固的腐敗統治階級之間的斗爭,不是用槍打那些拉火車的馬兒,子彈多飛上那么一會兒,便分崩離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看似不少的喜劇元素,觀眾也笑聲不斷,其實,這片子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啊。
再說說表演吧,就演員來講,三強鼎立的局面的確令人不好取舍。不過以我看來,最出色的,還屬葛爺。姜文演戲男人味十足,可惜的是缺乏點喜劇元素,抱著老婆嚎啕那段,怎么看怎么不像;發哥,雖然一人分飾兩角,可謂物盡其用,可是怎么看怎么像小馬哥啊,不夠壞,不夠令人生恨。還是葛爺,演縣長就是縣長,演師爺就是師爺,貪財好色,圓滑狡黠,亦正亦邪、善惡兼具,悲與喜如此和諧的溶入同一個人物的內心,可見其功力。在馮小剛和陳凱歌那里,都不夠讓葛爺演得暢快,唯有姜文,能把葛爺骨子里沉淀的那些東西翻個底朝天,難怪葛爺大呼演得過癮。
中國電影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之下,于夾縫中頑強挺立出如此出色之作,套用網絡里一個詞——“給力”。
讓子彈飛300字觀后感篇7
說實在的,這是我第一次寫電影觀后感。我是說自發的,不是小學里的狗屁任務性質的《觀雷鋒后有感》或者是初中時候一點也看不懂的《拯救大兵瑞恩》后被家里人逼著寫的東西。說實話,小學時候看雷鋒記得最清楚的就是當時我旁邊人冒出來的一句“看那個女的的屁股露出來了”,其他的情節倒是忘了。也不是說其他的電影沒有可寫的價值,只是恰巧物品今天蛋抽筋無聊外加這電影實在是厲害,所以就寫了。
開頭的時候是馬拉火車,當時我就想起了影評了。說姜文是在諷刺中國經濟,廉價勞動力拉著中國的現金科技,gdp增長全靠人。這時候忽然想起了韓寒,寫《他的國》時候說的,自己的文體其實沒有想那么多,只是偶爾想寫偶爾不想寫,并告誡那些什么什么家,不要多想。韓寒是小時候學語文受刺激受大了,我想我也是,小時候就鬧不明白,語文試題里的問題——“請解釋此句在文中n種意義”有什么意思。我怎么感覺作家自己都沒這個意思,硬讓出題的給忽悠出來的。后來看尋羊歷險記,美國的書評家評論里面的那只羊代表的是日本帝國主義什么的,可到了作者村上大師那兒(這兒大師表示尊敬,這輩子沒尊敬過幾個人)人家說,自己也不知道那只羊代表的是,只是代表了自己的一種感覺。這兒我就想,書評家不這樣寫是不是tmd沒飯吃啊,或者是,另外一種解釋?吃多了撐的?對還在深陷這種“此句在文中有哪幾種意思”的同胞們表示同情,唉,慢慢熬吧。
然后是葛優被搶,臨場編出的謊話,把張麻子給忽悠住了,最后自己老婆非說是別人的。到縣城里面和張麻子說:“兄弟我告訴你,寡婦不能睡,會遭天譴的。”張麻子于是說出了那個經典臺詞:“她都是寡婦了,我不能再讓她守活寡。”這種人要是放到現在大家來看無疑是不可取的,甚至可以說是好笑,小丑一樣的人物。但要是劇本換了,張麻子和黃四爺的火拼都死了,葛優沒死并因為剿匪有功且沒了地頭蛇坐收了漁翁之利怎么辦。這下看來,他的做法無非又變成了大丈夫能屈能伸,其實我感覺很多事都是這樣,成功者的之前的失敗永遠都是另一種形式的成功,失敗者的成功永遠都可能是為失敗打下基礎。若過現在是高考,寫到這里我或許會用點例子,搞成排比,騙點分,但是這是日志,大家自己想例子吧,什么韓信沒有成功,他的胯下之辱會被人怎么想,或者是喬布斯沒有成功,他的外形要求的苛刻會被人認為怎么樣。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大家的資源比我豐富,請自便,自便。
接下來是重頭戲。聽說這部電影改編自小說。那我不知道如此精彩的安排是來源于姜文導演還是來源于那位作家。可謂是一環扣一環。絲毫沒感覺有牽強的感覺。不想小時候看的少年包青天,我勒個去的有一集說他知道床被移動過是因為床腿底下有樹葉,我靠,那次我睡的好好的床也沒動還有一頁書壓床腿下了呢,害的我抬了半天。我估計那編劇也是被導演逼急了,打麻將呢忽然想起來明天交稿就急急忙忙牌一推說胡了就跑回去寫了,后面跟一堆子人說他詐和。
其實我看到老二死的時候我就想,這下完了。我腦中一片空白,真不知道劇情會怎么發展。老窩被人端了,自己火力又不夠,就那幾個人。咋整。后來我看到他們四個人的時候就更沒底了,我就想,看吧,子彈總不能從屏幕里飛出來把我斃了,接著就是發錢,黃老四收錢的時候我就明白什么意思了。調動人民群眾,發槍的時候我想,要是這樣就各族人民百萬雄師過大江了這可就忒沒意思了,也太假了。人民群眾那時候的忍耐力是無限的,只要有點,額little有時候英語還好些,否定了都,就不會反,果然影片沒有這么讓我失望,用那個替身的時候我簡直拍案叫絕了。這是最經典的了。
冷靜下來的時候覺得也有弊端,國產片常有的,英雄彈無虛發,狗熊彈發虛無,也是被本片演示的淋漓精致。
中間還有幾個沒看懂,下雨的時候那幾個萬民傘倒了的含義,(有時候含義還是會有,只不過沒那些什么什么家想的那么多)不過那個師爺死在銀子里倒是看懂了。
讓子彈飛300字觀后感篇8
乍聽《讓子彈飛》這個片名,多半認為是戰爭片,可是除了槍殺的場面以外,整部影片融入更多的的是喜劇元素。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北洋軍閥時期,土匪和騙子之間斗智斗勇的傳奇故事。一開場,就是一場驚天動地的的火車劫案,號令山林的綠林悍匪張牧之(姜文飾),遭遇行走江湖的通天大騙老湯(葛優飾),兩人從生死宿敵變成莫逆之交,在鵝城遇到南國一霸黃四郎(周潤發飾)又會發生什么故事呢一場場情殺命案連環上演,華南三王各自為陣,鵝城雙艷粉墨登場,亂世梟雄的混戰一觸即發……
《讓子彈飛》電影改編自四川作家馬識途的長篇小說《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一節,擁有眾多明星的加盟,主要演員有姜文、周潤發、葛優、劉嘉玲和陳坤等,首周票房1。7億,打破了《唐山大地震》1。6億元的國產片首周票房記錄。姜文在片中飾演土匪張牧之,表現得既匪又痞,英雄氣概十足,還有點兒民間的小聰明;葛優在片中飾演騙子老湯,他不說話都準能把您給逗樂;周潤發飾演的是惡霸黃四郎,陰陽怪氣的他到底是怎樣的呢去看看就明白了。
影片的平民風很濃,具有傳奇色彩,不覺得就讓我想起了《林海雪原》這部小說,同樣是斗智斗勇,同樣是語出驚人,同樣是懸念層出不窮。書中的偵察英雄楊子榮是怎樣與威虎山座山雕匪幫斗智斗勇的呢即使是時間久了,楊子榮與小爐匠那場舌戰實在是精彩,直到此刻也記憶猶新,先發制人、故弄玄虛、乘勝追擊,直追問得小爐匠破綻百出,最終讓座山雕處決了小爐匠。
影片中的結局也一樣,最終,正義戰勝了邪惡。欺詐百姓的黃四郎輸了,輸的很慘,可是到影片最終,卻有一種失落默然出此刻自我的心頭。百姓們為什么最終有勇氣拿起槍桿對抗了不是正義的號召,因為直到黃四郎的死訊傳來,沒有后顧之憂之后,他們才突然變得血氣方剛,勇猛殺敵!勝利后大家為什么不歡而散、各分東西老大哥張麻子最終成了一個人,沒有了戰爭的硝煙他顯得茫然迷惑、一無是處,華麗的馬車與頹廢的老馬構成了鮮明的比較,到底要何去何從呢馬車里隱約傳來一陣陣說笑聲,卻還是靜的可怕……
無論是從劇情上,還是從演員表現上來說,《讓子彈飛》這部賀歲片都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