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大業的觀后感摘要
寫觀后感需要用客觀、全面、準確、簡練、流暢的文字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好的建國大業的觀后感摘要是怎樣的?這里給大家提供建國大業的觀后感摘要,供大家參考。
建國大業的觀后感摘要篇1
“抹去歲月厚厚的封塵,一幅幅一幀幀不能忘記的畫面,引領我默默的前行。追尋我生命的那份純真,心中抹不去的那一片云彩,追尋那屬于我們那份無悔忠貞。我苦苦追尋那人世間的大愛無疆,大道無垠?!崩弦惠叺母锩耍苍S就像這個詞中所述的那樣,在大陸上苦苦追尋救國救民的方法。就這樣,中國共產黨就這樣成立了。
嘉興紅船之上傳來低沉的《國際歌》,中國共產黨成立了。我坐在電視前看到這一幕不禁熱淚盈眶,“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他們真的做到了!老一輩共產黨人讓我們著著實實感動了!整部電影從1911年寫起,孫中山任民國大總統。到最后中國的第一屆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這段歷史,是讓我震撼。一開始出現,清朝幾百年的統治土崩瓦解。多么開心啊!封建社會崩潰是必然的。歷史的進步也是必然的。按照孫文先生的話來說:“結束王朝,停止戰爭,走向共和,皆可讓?!钡?,我們也看到了最后的皇帝,最后的太后,他們也有不舍。最后的一道圣旨,小德張的宣旨聲中,沖齡之年繼位,在朝堂之上還想玩蛐蛐。他只是個孩子。隆裕太后的一句“因為你是皇上”,加上濃妝之上的兩行清淚。她是一個悲哀的女人!這世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悲哀。
袁世凱繼位,不得不說這是一場鬧劇。封建王朝已是一捧碎土了,現在,在想著把他們組起,后果只有一個,被人民的洪流沖垮。許多人終于明白了自由的重要。一位位滿腔熱血的愛國青年投入洪流。湖南的同學決定去法國;中國首次以戰勝國的身份進入巴黎的和會;毛澤東,楊開慧都在李大釗的文章的影響下,認識到了共產主義,也就是“庶民的力量”;學生們形成愛國的洪流,展開了五四運動;毛澤東同志在湖南展開了驅張運動……青年的力量如此大。他們如此有作為,他們有自己的理想,可是他們沒有一個主導。
在一條大道上,李大釗和陳獨秀共同確定了共產黨的雛形。12位各地的先進代表來到了上海,幾經周折,共產黨宣言和國際歌響徹南湖!
整部影片震撼了我的心,這十二位優秀的共產主義先驅,將始終留在我們記憶中。
建國大業的觀后感摘要篇2
看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毛主席飛赴重慶,和國民黨和平談判。國共雙方簽訂了《雙十協定》。然而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在美國支持下,一面偽裝和平,一面加緊部署____內戰。中國人民在毛主席的領導下,進行了一場偉大的革命戰爭。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等,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戰役,轟動了全中國,乃至人世界。共產黨組織群眾,關愛百姓,得到了大家的信任與尊重,擁有了許多的人才。打了一個又一個的勝仗,解放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市,老百姓歡天喜天地,載歌載舞……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央選定《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他代表著全國人民大團結!
每當我看到與革命戰爭有關的電影,我就想到:革命烈士的辛苦,是他們用一點一滴的鮮血,換來了今天幸福的生活。如果沒有他們的英勇,也就沒有現在的我們,也就沒有現在的生活,也就沒有現在強大的祖國。他們是我們尊重的人!
毛主席曾經講過“全國人民大團結萬歲”這句話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可是總有那么一些人不自覺,比如:新疆打砸搶事件,聚眾鬧事等。他們妄圖破壞我們的家園、團結。難道他們不想擁有和平、幸福的生活嗎?他們的這種行為是不會得到大家的認可。
建國大業的觀后感摘要篇3
最近看了《建軍大業》,胸口滾燙,握緊雙拳!作為一個中國人,每一段歷史都應牢記在心!
無論過往成功或失敗,此刻開始,從零開始,當勇士!
每一場硬仗,都要全力以赴!
幾場硬仗,比如南昌起義、三河壩大決戰,每一場都驚心動魄,每一場都讓人感嘆指揮將領的滔天謀略,對將士們視死如歸的精神五體投地。在影院里,感同身受,驚嘆眼神堅毅背后的內心堅定,下一刻,我就要抗槍上場橫掃敵人的千軍萬馬。
這是一次修煉也是一場磨礪,對于敵情的考量也是對自己的挑戰。球場如戰場,每一次比賽,無人預料結果,也無人知道90分鐘內會出現何種錯綜復雜的情況。作為一名披甲上陣的戰士,你的選擇,只有全力以赴。
一個有信仰的人,才能組建一支有信仰的軍隊!
“要創造一支有革命信仰的軍隊!”當我聽到這句話時,胸腔熱血,雙拳緊握。在三河壩決戰大軍撤退的畏難之際,需要死鐵部隊掩護。三萬敵軍壓境,這些年輕的生命毫無懼色,“當勇士,不要當烈士!”成為每一個人年輕戰士的信仰,你看,蔡晴川的眼睛里有光有血性!即使身中幾槍,但仍要跨過戰壕,點燃引爆器。以蔡晴川為首的掩護軍隊,無法稱為勇敢,而是孤勇!
生死的較量、大我與小我的權衡,這些年輕卻飽受征戰的命運,倘若沒有堅毅的靈魂和信仰,如何成為一支勢不可擋的雄獅部隊?
剛開始比賽的那幾年,得失心很重,會在意每一個球的得失。但現在深感,比賽結果固然重要,但無論輸贏,我們對于足球的信仰沒有輸贏得失。
在一次又一次的訓練和比賽中,汗水、淚水、血水,凝結在一起加深和兄弟們在一起并肩作戰的決心。是在心里大聲吶喊:“我不認輸!”的體育精神!
不能讓任何一個人倒下!
賀龍帶領的部隊要端了敵人的老窩。拿著炸藥包的小戰士在槍林彈雨中倒下,炸藥包也隨之掉落在地上。幾乎在同時,另一位小戰士火速搶救起炸藥包朝老窩的方向狂奔而去,我疾呼過癮。
炸藥包存在的意義是直搗黃龍,那在他為完成使命前,他便不會也不應該在任何一個地方爆炸。這是使命!是所有人為之努力的方向。
“一個人倒下了,千千萬萬的人站起來!”
我們告別了生死的戰場,但在球場上一爭高下,賀龍的炸藥包,我們的那顆球!
炸彈爆炸前,不能讓任何一個人倒下!
每一場比賽結束,無論輸贏,都是磨礪!于我而言,下一場,一切從零開始!
我們球場見!
建國大業的觀后感摘要篇4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電影《建國大業》在毛主席的莊嚴宣告中結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奮的場景,在腦海里回蕩著。
電影以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的飛機上拉開序幕。抗日戰爭結束之后,廣大人民群眾反戰情緒高漲。毛澤東代表的共產黨與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拉開了重慶談判的序幕。為了表示誠意,中國共產黨主動放棄了部分占領的解放區,然而,國民黨卻絲毫沒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驅趕民主黨派,逐漸走向了軍政府獨裁統治的滅亡之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展開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殺,一大批愛國民主人士遭到殺害。此舉遭到了以共產黨為首的各黨派的強烈反對。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一幕戲中,馮將軍大白天手持白燈籠闖入蔣介石的府第,要求見蔣介石,被拒絕后。馮將軍說:“這個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見?!弊阋钥闯霎敃r的時局是多么的恐怖。
最讓人難忘的鏡頭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后,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革命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觀眾的眼睛似乎也在這一刻濕潤了,多么艱難的歷程啊。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建國大業的觀后感摘要篇5
《建國大業》這部片子明星陣容強大,而這些明星們不求報酬,不求出鏡率,只要求在這部片中擔任一定的角色就滿足,這種反常態卻是最能體現出他們對中國的熱愛,對建國的這一偉大事跡的認可。也是建國的這一偉大的題材給了明星們強烈的夢想,也給了中國人強烈的喜愛,因此,這部影片正確的選材和正確的放映時間給了觀眾喜愛,獲得了最好的票房也是情理之中和理所當然。
在電影中,大家有沒有關注到國民政府和共產黨組織開會的畫面,兩種氣氛是完全不同的。完全可以用陽光和陰暗來形容這兩種氛圍。共產黨的陽光般的政黨的成員們坐在陽光下,農村的土堆上,但是總感覺像是其樂融融的農村大家庭。沒有壓抑,沒有等級觀念,大家是一家人,共同付出,共同強大的團結精神就在此體現的很突出。但是片中有一次拍攝的是晚上的會議,沒有點燈,可是毛主席爽朗、陽關般的笑聲和話語似乎頓時讓整個房間充滿著光芒。而國名黨政府的天空似乎沒有陽光,陰暗深冷的辦公室,縱使豪華,但是終究是壓抑的,是昏暗的,而拍攝到室外的環境時也總是陰雨綿綿或者陰暗的天。這些都是在片中可以觀察到的。這部片中也明顯的表明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給中國人民真正的陽光,人是需要陽光的,人民自然而然也選擇共產黨的政黨,共產黨的政黨才會給人民完整的其樂融融的家。
建國大業,建成了偉大的中國,建成了幾億其樂融融的家庭,充滿陽光的中國
從教育宣傳的角度講,回顧了歷史,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振奮了民心,面對當年的鏡頭,品位今天的幸福生活很多人都有一種國家和民族自豪感!
雖然因為眾多導演明星的賣力出演,《建國大業》驚鴻一瞥般塑造了馮玉祥、毛人鳳、杜月笙等許多人物形象,也用醉酒高歌、摔杯怒罵等形式試圖拓展對我黨革命領袖的人物塑造。但僅就藝術表現力來說,我和幾個一起看電影的朋友觀點是,《建國大業》最豐滿的人物形象是蔣介石父子,張國立對蔣介石張弛有度的表演證明他不只是電視皇帝,而陳坤則完全可以說是《建國大業》里的一個驚喜,他以往角色揮之不去的陰柔轉化成了空有熱血、片中壯志難酬的壓抑,父子兩人在涼階并肩而坐的鏡頭讓人不勝唏噓。
建國大業的觀后感摘要篇6
在10.5日,媽媽帶我去看《建國大業》電影,我有了深切的感受。
影片從抗戰勝利首次國共和談開始,當時國民黨在底盤和裝備上優于共產黨,于是在中國民主同盟領袖張瀾的調和下,在重慶進行了談判,簽署了雙十協定。但是國民黨當時一心想消滅我黨,當然不會真的進行和談,他們在和談的掩蓋下不斷的攻擊我黨的地盤,試圖消滅我們的八路軍新四軍武裝。所幸我們的領袖毛主席眼光犀利,看清楚了敵人的真面目,沒有讓反動派的陰謀得逞。
在之后的國共內戰中,我們黨的軍隊以退為進,農村包圍城市,并團結廣大的農民群眾,取得了連連的勝利。而國民黨反動派卻不斷的欺凌各個民主黨派人士,將民盟等有地位的黨派實力壓榨的無法生存,不得不投奔我黨的懷抱。連李濟深這樣的老國民黨,也因為受蔣介石的排擠,而和我黨走到了一起。
隨著眾多有影響力的勢力和國民黨分道揚鑣,蔣介石老反動派終于走到了眾叛親離的境地。不得不辭任中華民國總統的職位,而代總統李宗仁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不得不和我黨進行和談。這時我黨在軍事上占有,在國內大勢力全部支持的情況下,當然不會和國民黨和談,但由于要顯得有風范并重視和平,就像國民黨提出了非常苛刻的8個條件,逼得國民黨不得不和我們繼續打仗。并借機一直把蔣介石等人趕到了臺灣去。
在抗戰后期,我黨不僅僅是團結農民和工人階級的力量,我們還要團結商人和企業家,這一點我們的領袖毛主席好像是在買煙買不到之后領悟到的。而且,我們還要團結各個黨派的實力,包括有雖然失敗但是仍有影響力的國民黨,我們的主席不惜犧牲一定的利益,換取他們的支持,比如孫中山的夫人宋慶齡,我們為了她支持我們國家的建國,送給了她一套非常好的房子做福利院。為了贏得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支持,我黨不計前嫌,給了他們的領袖李濟深一個國家副主席,雖然他在廣州發動的“四一五”政變殺害了我們很多共產黨的同志。
影片的最后,當1949年開國大典舉行的日子,在臺灣躲著的蔣介石還妄圖對我們進行轟炸,但是在歷史不可逆的洪流之下,他不得不放棄了這個反動的念頭。
看完《建國大業》這部影片,我認識到,國民黨蔣介石敗在了共產黨的腳下,其實是敗在了自己手里。不僅僅是國民黨黨的腐敗、勢力貪污,更是不團結,連老國民黨李濟深,也被蔣介石排擠,蔣介石總想一人貪污權利,最后成為了“光桿司令”,不得不下臺。而共產黨毛主席團結人民,連對李濟深也不計前嫌。比起來,國民黨的軍隊要比共產黨的軍隊先進的多,有飛機有大炮,而共產黨卻好比是“小米加步槍”;國民黨穿的是挺拔精干的軍裝,而共產黨穿的卻是爛棉服,不過憑著團結與智慧,共產黨統領了中國。記得毛主席回答李濟深的那句話:“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國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是啊,在某些時候,要放棄一些利益,忘記一些仇恨。
建國大業的觀后感摘要篇7
從抗日戰爭勝利的重慶會談到最后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中間四年多時間中的共產黨,國民黨和各個民主黨派之間的種種變化,糾葛都一一的展現。有人在看完后說,電影顯得有些倉促,各個時期過的有些太快了,我只能說在兩個小時的時間里面展現出全景的建國過程,不管對誰來說都是相當困難的,韓三平的這種表現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我是接受了。
最讓人難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后,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那一刻,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
解放上海,我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么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更有無數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萬眾沸騰。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踏向了越來越美好的明天。
臺灣那邊,落寞的是蔣介石那悲情的身影。我們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的生活更應該珍惜。因為這是用鮮血換來的。
建國大業的觀后感摘要篇8
《建國大業》這部片子明星陣容強大,而這些明星們不求報酬,不求出鏡率,只要求在這部片中擔任一定的角色就滿足,這種反常態卻是最能體現出他們對中國的熱愛,對建國的這一偉大事跡的認可。也是建國的這一偉大的題材給了明星們強烈的夢想,也給了中國人強烈的喜愛,因此,這部影片正確的選材和正確的放映時間給了觀眾喜愛,獲得了最好的票房也是情理之中和理所當然。
在電影中,大家有沒有關注到國民政府和共產黨組織開會的畫面,兩種氣氛是完全不同的。完全可以用陽光和陰暗來形容這兩種氛圍。共產黨的陽光般的政黨的成員們坐在陽光下,農村的土堆上,但是總感覺像是其樂融融的農村大家庭。沒有壓抑,沒有等級觀念,大家是一家人,共同付出,共同強大的團結精神就在此體現的很突出。但是片中有一次拍攝的是晚上的會議,沒有點燈,可是毛澤東同志爽朗、陽關般的笑聲和話語似乎頓時讓整個房間充滿著光芒。而國名黨政府的天空似乎沒有陽光,陰暗深冷的辦公室,縱使豪華,但是終究是壓抑的,是昏暗的,而拍攝到室外的環境時也總是陰雨綿綿或者陰暗的天。這些都是在片中可以觀察到的。這部片中也明顯的表明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給中國人民真正的陽光,人是需要陽光的,人民自然而然也選擇共產黨的政黨,共產黨的政黨才會給人民完整的其樂融融的家。
建國大業,建成了偉大的中國,建成了幾億其樂融融的家庭,充滿陽光的中國
從教育宣傳的角度講,回顧了歷史,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振奮了民心,面對當年的鏡頭,品位今天的幸福生活很多人都有一種國家和民族自豪感!
雖然因為眾多導演明星的賣力出演,《建國大業》驚鴻一瞥般塑造了馮玉祥、毛人鳳、杜月笙等許多人物形象,也用醉酒高歌、摔杯怒罵等形式試圖拓展對我黨革命領袖的人物塑造。但僅就藝術表現力來說,我和幾個一起看電影的朋友觀點是,《建國大業》最豐滿的人物形象是蔣介石父子,張國立對蔣介石張弛有度的表演證明他不只是電視皇帝,而陳坤則完全可以說是《建國大業》里的一個驚喜,他以往角色揮之不去的陰柔轉化成了空有熱血、片中壯志難酬的壓抑,父子兩人在涼階并肩而坐的鏡頭讓人不勝唏噓。
建國大業的觀后感摘要篇9
影片從辛亥革命開始,一直到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之間的十年時間,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
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歲月中國大地上發生的風云變幻和時代精英們追尋救國真理的不懈奮斗;當時的中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創建中國共產黨!“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成為拯救中華民族的唯一出路!因為中國長期被西方列強瓜分和欺辱的慘痛教訓,警醒了國人,“靠洋人是永遠沒有出路的”!“五四愛國運動”的全面爆發,激發了無數愛國人士的勇氣和熱情!“聲討國賊”、“救我中華”的吶喊聲,令人熱血沸騰、激情難抑。整部影片讓我感受到在那動蕩的年代,我們共產黨人為國家民族的存亡拋灑熱血的熾熱情懷和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
當見到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人們感到雀躍與自豪,對未來充滿期待;當宋教仁遇刺時,我恨不得上前一槍崩了那個刺客;當袁世凱為了一己之私利,秘密接受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時,我恨不得上去一腳把他踩扁在腳下;當張勛跪在溥儀腳下痛哭時,我們并不為他的愚忠而感動,反而為皇權思想在國人的意識里潛存而憂慮;當蔣介石扮成醫護人員刺殺光復會成員陶成章時,我們為革命黨內部派系斗爭的嚴重后果而擔憂;當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人與辜鴻銘進行辯論時,我們可以看出新舊思想在當時高層知識分子中斗爭的嚴酷;當我們聽到中方代表顧維鈞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所說的那些話時,我們在憤怒的同時,又不得不深思“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諦。
看完《建黨偉業》我的內心異常澎湃,被那個時代所震撼,被那個時代的青年的激情和熱血所動容,被他們為了實現理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所感動。我的腦海中始終閃現兩個詞--“青春”與“使命”。
作為當代的學生,我們有無限的自由,可這些自由是誰贏取的呢,是黨。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我們在二十一世紀這個美好的時代下,不用呼吸戰火彌漫的空氣,只需沐浴在和平的陽光下,不需要擔憂吃了上頓沒下頓,只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需要擔慮半夜敵人入侵,只需安然入睡。中國已經從落后走向繁榮。
光陰似箭,如今黨已經90歲了,從當年的“風腥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黨偉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對我們的“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