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語錄觀后感
寫觀后感需要給予肯定和贊揚好的地方,同時也要提出不足之處和看法和建議形式。如何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姥姥語錄觀后感?這里給大家分享姥姥語錄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姥姥語錄觀后感篇1
倪萍的姥姥語錄是一本可以翻翻的書,看它可以借著想念自己家的老太太,可以是奶奶、姥姥甚至是婆婆和老娘,姥姥語錄就像家家老太太家長里短的事兒、理兒,陳芝麻爛谷子都可以從塵封的記憶中揪出,曬曬晾涼。
自己的姥姥也來自山東,和書中的老人一樣,講著舊禮、循著舊規(guī)、有點樸實、有點世故、有點從容,留著齊魯?shù)倪z風(fēng)。也許是這個原因吧,對書中姥姥的言行尤其熟悉、親切,像是在腦海中過電影,觸發(fā)了對自己姥姥的音容笑貌和甜蜜場景的回憶。
計劃著將姥姥語錄作為臨睡前泛讀,計劃著進行泰戈爾式的品味和享受,只是,看了幾章就發(fā)覺這其實也是倪萍的語錄,萍姐的話如夠年頭的美酒,不僅甘醇,而且辛辣,搞得每一小節(jié)抒情短評都見微知著,澎湃得一如激情燃燒的歲月。
還是那個總是煽動得人心情蕩漾不已的大牌主持啊,有本事拿起筆刀繼續(xù)無聲地撥動、震顫人的心弦。我決定臨睡前還是不看了,保持淡定。
姥姥語錄觀后感篇2
看了《姥姥語錄》,我想套用最近幾年常用的一個詞語來評價它,那就是,這是本接地氣的書。
的確如此,這本書所講的,就是一個農(nóng)村老太太的事,什么養(yǎng)雞下蛋、曬地瓜、做包子、……,再平常不過的生活,如果有稍微與眾不同的,就是她在老年喪子,還有,她有一個叫倪萍的外甥,所謂語錄,也都是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家常話,不會讓你看后覺得醍醐灌頂興奮不已,大道至簡,相對于那些玄乎高深的修靈書,《姥姥語錄》太平實親切了。
可是,當(dāng)你帶著糾結(jié)、憤怒、郁悶、怯懦的情緒看完這本書后,相信你會覺得心胸開闊,有種溫厚的力量托持住你,讓你心平氣和——這不是一本好書么。
姥姥說“遺憾就是專門留下來的,否則就沒有這個詞了”;倪萍侄女成績優(yōu)異報考中戲,錄取過程中被人質(zhì)疑是走關(guān)系,倪萍覺得氣憤要去討公道。姥姥說“小妮子是你侄女,不想沾你光都不行,跟著受點委屈還不行嗎?”。這樣的理由,說出來不別扭,聽著能順氣,老人對生活的平衡感,真是天生的。
現(xiàn)在的我們,對生活期望太多,心靈受到的羈絆越多,常常困在患得患失、焦慮、失落等等中,自覺脆弱卻無力自拔,我們,沒有給自己的心敞開這扇門,認知一種不一樣的思路,讓我們面對挫折能安撫自己,并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安撫。
姥姥的口頭禪里,給予是福,分享是樂;姥姥說話時多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樣一來讓聽者覺得熨帖受用;姥姥說,想不通的道理,顛個個兒就想通了;見不慣的事,換個位置就見得慣了;姥姥說,“說平淡是真的”都是懶漢,誰不想爬到山頂去看看……你看,老太太的這些,不就是所說的高情商么。
姥姥語錄觀后感篇3
今天,我讀了倪萍的《姥姥語錄》,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語言,書中的姥姥,不是遙不可及的偉人,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靈,她就是我們身邊可親可近的普通老人,但就是這樣的一個樸素老人,她就像一桿稱,讓我遇事在上面稱一稱,便明白了幾斤幾兩,讓我心中有數(shù)。
這本書中,有一句話最讓我受益匪淺:‘眼要是吃不飽,人就想個傻子。’姥姥愛看花,用這種廉價的方式,陶冶了心靈。到了晚年雖然大字不識一個,但讓‘我’給她讀書,現(xiàn)在人們生活節(jié)奏加快,習(xí)慣了抬頭趕路的我們總會忘了停下腳步,低頭品味書中的智慧。姥姥不就是學(xué)無止境的模范嗎?
這位老人有一個長壽秘方,常說‘糖稀越滾糖越厚,苦菜越洗水越少。’姥姥用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不正是我們要學(xué)習(xí)的嗎?
有這樣的一個老人,好像一張刷不爆的銀行卡,告訴了我們無窮的人生道理,讓我品嘗了姥姥至始到終的善良,也慷慨地給我們一筆又一筆精神財富,讓我懂得了無限風(fēng)光在險峰,讓我知道了工作就像是爬山,要想達到頂峰,不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我們以積極、自信的心態(tài)去面對,更需要我們擁有超常的毅力和忍耐力。
讀完這本書,我懂得了人生要多讀書,學(xué)無止境;讓我明白了路漫漫而修遠,堅定了勇攀高峰的信念;讓我知道了保持自我,知足常樂,享受當(dāng)下美好生活的重要;聚集身邊的小幸福,品味生活的大快樂。
姥姥語錄觀后感篇4
看了姥姥語錄確實讓我學(xué)到了很多,其中還有很多我不懂的道理,我很喜歡文章中的姥姥,她勤勞能干,一生過的十分充實,她善良好心,即使自已并不是很富裕也愿意接濟他人。她只是一位平凡的姥姥,但因為她無窮的智慧和99年的人生之路,她的形象顯得越發(fā)越光輝起來。
我也想去書中的水門口看看,看看是怎樣的環(huán)境讓姥姥擁有如此多的智慧。姥姥說,天黑了,誰能拉著太陽不讓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別怕,多黑的天到頭了也得亮。是啊,人世間少不了生死離別,卻是無法避免。親人走的時候,誰不會悲傷誰不會心痛。但是生活還要繼續(xù)不是嗎,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對待自己,不要讓他們走的仍有遺憾,珍惜身邊愛自己的所有人,不要等到失去了他們的愛,才會珍惜。
我很喜歡文中姥姥的教育方式。文中作者說,她小時候偷了生產(chǎn)隊的麥子,想拿回家叫姥姥蒸饃吃。可是怎么都蒸不熟,作者只好承認了是自己偷的。最后姥姥用一大鍋饅頭告訴了作者,公家的東西不能偷。在那個少糧寡食的年代,姥姥能肯浪費那么一大團面來教育一個5歲的孩子。那這個孩子有什么理由成為一個本性不好之人?很多人踏上犯罪的道途,都因為家庭教育問題吧?如果中國的姥姥,親人都像文中的姥姥一樣善于教育,那何來不良少年之說?
姥姥這一輩子都沒穿過艷色衣裳好料子衣服,可是她并不覺得委屈。作者問姥姥,身為女人,一輩子沒穿過高跟鞋,遺憾吧?姥姥卻搖搖頭,說那年頭,作者不包腳都算怪物了。作者又問,一輩子沒穿過裙子,遺憾吧?姥姥說,怎么沒穿過裙子?圍裙也是裙子。對啊,圍裙也是一種裙。姥姥一輩子都帶著圍裙,一輩子都站在灶前,一輩子都那么勤勞忙碌。
書中的姥姥是一個典型的農(nóng)村婦女,什么都不懂,大字不識一個,學(xué)都沒上過??墒撬蒙茞海檬欠?,懂得丑美。她用99年的人生經(jīng)歷總結(jié)了一條又一條智慧,叫我們嘆服。姥姥的理兒很直白,很實在,她為什么不悲觀不放棄呢?是無奈還是現(xiàn)實?她從沒想著以此來教育誰,給予誰,她就是這么想的,這么過的,她認為是個人都該明白的理。
姥姥雖然不在了,可是她的精神和智慧卻在我心中扎根。姥姥用一句句平凡的話打動我們,告訴我們一個又一個真理。人這一生中,樂就是福。
姥姥語錄觀后感篇5
久沒有看過一本書,拿在手里就想一口氣讀完。一個99歲的老人,自己就是一本厚書,吃過大苦,也享過大福。樸素?zé)o華的語言里飽含著世間最透徹的智慧。兩個晚上,看一看停一停想一想,眼眶經(jīng)常是潮濕的,想到兩年前已經(jīng)離開的我的外婆,那些情景那些話語曾經(jīng)我是多么的熟悉。一直想要為我的外婆寫一點東西,幾度提筆,幾度垂淚,幾度止筆。外婆是個佛教徒,每天過著早晚一炷香的生活,初一十五不動葷腥,正月七月要守齋。外婆的腿動過兩次大手術(shù),這讓她的晚年遭了很大的痛苦。她始終認為這是她前世的罪孽太重,這一生才會受苦,所以要多做善事。常常我看到她點燃一支香和一盞油燈跪在灰暗灶膛前的蒲團上前額著地,低聲細語,很少祈求佛祖保佑她減少病痛的折磨,多是求著保佑一大家四代幾十口人能夠平平安安,工作的能夠工作順利,讀書的能夠?qū)W習(xí)好考個好學(xué)校。最后扶著灶臺艱難的站起來。06年的國慶,我回老家看她,帶著相機專門想要給她和外公照相,對著鏡頭她雙手合十習(xí)慣性的做了一個禮佛的姿勢,神態(tài)安詳,面容和善慈悲。中秋回家,媽媽翻著以前的老照片對小侄女說:“姍姍,奶奶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媽媽了呀?!毙≈杜艅傄粴q,這話更多的是呢喃自語。聽到我覺得很心酸。在未來的某一天,或許我也會說同樣的話。而今天千里之外的我,有時想要為父母做一頓飯,洗洗碗,幫媽媽帶帶小侄女,陪他們買買菜,甚至什么多不做,就是在家呆著。卻發(fā)現(xiàn)能夠為父母做的卻是少之又少,內(nèi)心的愧疚無以言說。
摘錄倪萍《姥姥語錄》部分語句如下:
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肚子,這叫幫人;一鍋米你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guī)湍恪?/p>
心里有氣有怨,說出來就好了,不管真對真錯,別留著,留日子長了,就長在身體里了。
一碗水端不平,就只能裝半碗。
天黑了就是遇到擋不住的大難了,你就得認命,認命不是撂下,是咬著牙挺著,挺到天亮。天亮就是給你希望,你就趕緊起來去往前走,有多大勁就往前走多遠,老天會幫你。別再黑夜里耗著,把神兒都耗盡了,天亮就沒勁了。
人的手不能輕易伸,只有一件事可以把手伸出來,救命的事。
錢要花在有用的地方上錢才值錢。
二十幾塊錢買個啥?買個吃的一會就吃完了,買本書吃一輩子,好的書下一輩兒又接著吃,上算。
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慣換個個兒就看慣了。
快樂你別嫌小,一個小,兩個加起來,三個加起來,你加到一百試試?快樂就大了,你不能老想著一天有一百個快樂,一輩子能碰上幾個這樣的日子。
姥姥語錄觀后感篇6
讀一本好書,就如喝一杯咖啡,喝完后就會體會到其中的美好和醇香,所以讀完后就肯定會有一些感受。
《姥姥語錄》是著名主持人倪萍寫的,寫的是她與99 歲姥姥共同過的日子的書。
當(dāng)我讀完《姥姥語錄》這本書后,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看著書中的姥姥竟會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那前不久已經(jīng)去世的姥姥。
書中的姥姥是一個很慈祥又很可愛的姥姥。她愛吹牛,她愛罵人,但是罵人的話只有兩個詞,加上她一把年紀了,更多人都愿意逗她,讓姥姥罵他。其實我姥姥和她很像,每次當(dāng)我犯錯或調(diào)皮的時候,我姥姥總是罵我‘?dāng)〖易印R完以后就會問我餓不餓渴不渴,想吃什么之類的問題。倪萍的姥姥愛叫人起床。老年人睡得少,所以她一大早就起來,然后開始輪流叫人起床,她會大叫‘起床啦’如果沒有反應(yīng),她會用大冰手去凍你,如果還不齊,她就會掀開你的被子。
倪萍對姥姥很孝敬,為了讓姥姥穿新衣服,就說單位回收舊衣服,一件舊衣服一百塊,姥姥相信了,把自己所有的舊衣服都拿出來,還到表妹家收回50 多件。為了不讓姥姥整天沒事干而整天昏睡,倪萍還特意給姥姥分配工作……倪萍對姥姥所做的一件件事都可以充分體現(xiàn)出倪萍對姥姥的關(guān)愛和孝敬。怎能不讓人感動呢?
倪萍能在自己的姥姥生前為姥姥做這么多,對姥姥這么孝敬,讓我很羨慕,因為我已經(jīng)沒有機會為姥姥做一些孝敬的事情了。以前每當(dāng)過節(jié)的時候,我會和媽媽一起去老家看姥姥,那時候姥姥就會一大早搬著板凳在門口坐著等我們,看到我們時,會很開心的站起身來招呼我們,屋里飯菜都準備好了。每當(dāng)這時候我都感覺很幸福,真想一直在姥姥身邊。吃過飯,我和媽媽想幫姥姥收拾,姥姥總是板著臉說: ”我有那么老嗎? 老到什么都需要你們幫忙的地步嗎?“ 這個時候我們誰也不敢再幫忙,因為姥姥已經(jīng)生氣了。姥姥就是這么可愛。可是姥姥終究是老人,每個老人都會面臨著去世,姥姥當(dāng)然也不例外,就在前不久姥姥永遠離開了我們,看著姥姥那像熟睡的臉,我想起姥姥總愛對我說的那句話‘小靜啊,什么時候你有時間多陪我?guī)滋彀?’姥姥對我那么好,她的這一個小小的愿望我都沒有幫他實現(xiàn),如果在姥姥生前我能為她做一些事該多好啊。姥姥也是這樣期望吧,但是直到她老去我都沒能為她做任何事,還真是可悲呢。雖然會很,但卻彌補不了什么。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倪萍對姥姥的一片孝心,而且也讓我及時明白了:如果你想為你的親人做一些事就要抓緊時間,不要等失去機會了才在原地獨自后悔。
姥姥語錄觀后感篇7
一口氣讀完了倪萍的《姥姥語錄》,之所以一口氣讀完,放不下,是因為真的像倪萍說的一樣,這個老太太是家家都有的老太太,老太太的話每一句都是那么熟悉,那么親切,比一些哲學(xué)家的話更通俗,更易懂,更能滋養(yǎng)人的靈魂。更主要的是我們家也有個這樣的老太太,也是小腳,也活到了將近100歲,也是一輩子很少生病,她也是我的姥姥,一個滿頭銀發(fā),連睫毛、眉毛都白了的壽星一樣的老太。
姥姥說的話,姥姥做的事情,多么智慧,雖然大字不識一個,但是智慧真的和學(xué)識無關(guān),和心靈有關(guān),更關(guān)乎靈魂深處的東西。
“平淡是真,普通是好,這都是懶人說的話。你去問問山頂上的人,他要是和你說實話,他保準說他這輩子不后悔,下輩子他還要上山頂?!崩牙堰@句話是不是提醒了時下很多人,說這些話的我們是在堂而皇之地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找借口不奮斗,找借口不努力!和姥姥相比,一些教育家,一些所謂的讀書人,都相形見拙。
“我”偷了公家一籃子麥穗,姥姥知道,但什么都沒有說,幾天之后,我問怎么還沒有吃到麥穗做的饅頭,姥姥問我:“你是從哪里撿到的麥穗,怎么發(fā)布開,蒸不熟呀?”“我”不敢說,姥姥也不急,過個幾天,打開碗柜,那面團已經(jīng)發(fā)黑了,長毛了。我哭了,說出了真相。姥姥說:“怪不得蒸不熟,偷的東西是蒸不熟的,不能吃?!痹谀莻€少糧寡食的歲月里,姥姥竟然用那么一大團面來教育一個五歲的孩子,不急于揭穿,不去訓(xùn)斥,不去用過多的語言教育,可是這樣的教育多么有成效啊!我們這些所謂的讀書人,搞教育的又有幾個有如此的智慧呢?
還有很多……
我決定買一本放在床頭,因為文中姥姥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那么樸素,又是那么富含哲理。這個樸素而深刻的人生哲學(xué)支撐著姥姥走過了漫長的一個世紀,滋養(yǎng)了一個樸素的,大眾喜歡的倪萍。
姥姥語錄觀后感篇8
看見這本《姥姥語錄》,一下子想到了我的姥姥。正趕上假期,一口氣看完了這本書,倪萍通過文字轉(zhuǎn)述著姥姥的話,滲透著她對姥姥的愛。書里除了一句句姥姥的”至理名言“,看不到姥姥的模樣,但我隱約間感受到——一個活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的老太太。
讀完這本書讀后有兩點給我觸動很大,一是姥姥的智慧,二是倪萍的孝心。扉頁上微笑著早年的照片,和藹、可近的倪萍,在經(jīng)過了生活中的風(fēng)霜雨雪吹刮后,不再是幸福滋潤的臨家大姐,而是為一大家人忙前忙后的女人,為了兒子可以付出一切的女人,是一個天蹋了可以擎天的女人,是一個心里、肩上承載太多的女人,她是一個大女人。但我相信,她是幸福的。
倪萍帶領(lǐng)讀者走進她99歲姥姥的平凡生活,追憶她與姥姥一起走過的有淚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心底那一個個姥姥與外孫女之間愛的故事,令人為之動容,清澈質(zhì)樸、真摯感人的文字,溫暖人心。細述這位純樸、善良的山東老人生命中的最后樂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卻讓人終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
她講她的姥姥,讓我想起我的姥姥。今年已經(jīng)88歲的姥姥,耳不聾眼不花,身體硬朗得很,不管村里誰找她,她都熱情相迎,姥姥常說:”別人信任咱,咱就得實心實意對人家。 做人一定得出好心眼,老天爺都看著呢“。雖然姥姥說的話沒有倪萍轉(zhuǎn)述姥姥語錄的精彩,但是理兒是一樣的,都喜歡拿老天爺說事。如今,我已經(jīng)參加工作了,她還經(jīng)常囑咐我們要多看書多學(xué)習(xí),哪怕一天多認一個字,一年還能認識365個字呢。哈哈!她眼里的學(xué)習(xí)就是認字,我可愛的姥姥。
這本書,文字間褪去了華麗的修辭,卻體現(xiàn)了最簡單最質(zhì)樸的人生哲理,一時間我很難想象這位不識字的老人家能將很多事情看得那么透徹,并且用非常簡單的充滿智慧的語言表達出來,字里行間讓人讀出的都是自己明白的顯而易見的道理。讀了這本書,突然覺得眼前的世界分外透亮,覺得那些一時的不順都過去了。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著,這叫幫人;有一鍋米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guī)湍恪J前?今天我們?nèi)绻覀兌寄芤赃@樣的心態(tài)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就會發(fā)現(xiàn)溫暖無處不在?!皹溆o而風(fēng)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趁親人還健在,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讓長輩感覺幸福、滿足。 這本書及時提醒自己愛我的親人。再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