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電影觀后感300字
《圓明園》這部電影主要描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揭露了帝國主義的野蠻罪行,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和對侵略者的痛恨之情。那么你知道《圓明園》的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圓明園的電影觀后感300字,希望你喜歡。
圓明園的電影觀后感300字1
相信所有人看過《圓明園》之后都會有一種無法訴說的震驚感,悲痛感。同樣,震撼、哀痛也充斥著我的大腦和心臟,縈繞心頭久久不散。
以前,我聽說了很多有關圓明園的故事,有多少建筑師贊嘆它的奢華、雄偉,有多少畫家欣賞它鬼斧神工的園林藝術所造就的意境,又有多少詩詞文人不惜筆墨抒寫它所表達的神韻一切都那么讓我神往,我使勁兒的在頭腦中構想,那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地方?難道真的是人間天堂?
耳聽不如一見,確實,在我對圓明園有過見識之后,圓明園帶給我視覺上的沖擊,讓我震驚!當英法聯軍占領圓明園的時候,在影片中一個英國__這樣評價過他眼前的所見:法國所有的城堡和宮殿,加起來也抵不上一個圓明園。園中到處都是宮殿,其中充滿著古玩、書籍、綾羅綢緞和各種珍寶,這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場景,是一種幻境;就是狂想也想象不出我們眼前確實存在的現實,務必有一位詩人、畫家、鑒賞家、歷史學家和中國學者集于一身的人,才能解釋和形容。
就是這樣一座幻境般的曠世園林,英法聯軍為了要留下他們勝利的證據,用了三天三夜的時光將圓明園這個占地5000多畝的園林付之一炬。在洗劫中,士兵們發現了一個有許多馬嘎爾尼爵士贈給中國皇帝的禮品的秘密倉庫,令他們驚訝的是,中國人擁有大英帝國的大炮,卻從未設法改善自我落后的武器裝備!
這不得不讓我們思索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么擁有先進設備卻還是無法改變中國落后的局面?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閉關鎖國。確實閉關鎖國的封建統治政策帶給了我們沉痛的教訓;確實閉關鎖國讓我們落在了世界的后面;確實是閉關鎖國讓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災難!圓明園,一個包容世界之寶的皇家園林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洗劫,怎樣能不讓我們中華兒女捶胸頓足,暗然神傷?
有人說,從圓明園的奢華來看可知當時的統治者只明白享受榮華富貴,濫用權力,這致使了整個封建統治的衰敗。(ok。)我的看法并不是這樣,因為在《圓明園》中,我們能夠看到三代滿清帝王為了國家而嘔心瀝血、日理萬機。皇室之人都是勤勤懇懇,刻苦不終!以康熙為第一任總設計師開始建造圓明園,他將自我天文、數學上的深厚造詣,融入到這座曠世園林的中,親自指揮,能夠看到,作為統治者的康熙他始終沒有讓自我終止努力。雍正繼位后,將我國幾千年的園林藝術精髓集于圓明園的完善中,其中的每一個角落都能夠體現他所念念不忘的國家之太平。雍正每一天要批閱3000名高級官吏呈上的奏折,每一份奏折都留下了他的意見和評語,每一天的睡眠時光竟然不超過4個小時(我感嘆他們的毅力,感嘆他們的學識)。圓明園并非是一件奢侈品,它是國力強大繁榮的體現,也是統治者唯一寄托的精神家園。
18世紀末19世紀初,咸豐皇帝繼位。種.種原因內部朝政事務荒廢,外部英國大肆向中國傾銷__,一個泱泱大國就這樣沉淪。英國特使馬嘎爾尼感嘆道:大清帝國好像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由于它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一個沒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揮,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
確實應了一句老話--落后就要挨打。中國的閉關鎖國,讓我們人民失去了太多太多,然而過去終究已經過去,我們不能只沉思與一種悲憤中,我們要記住這一次慘重的教訓,開拓創新,奮勇向前!圓明園的雄偉已經消逝,而它被焚燒后的遺址依在,它會讓我們中華兒女奮進拼搏!歷史的沉痛教訓我們不能夠不能忘卻,我們開拓未來的步伐更加不能停止,這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職責!
圓明園的電影觀后感300字2
今天我看了《圓明園》這部電影,看完后我感到無比的惋惜和憤怒。
圓明園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在眾多園林中鶴立雞群,匯集了天下的風景名勝,將中西建筑風格融為一體,還集中了華夏民族五千年來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所以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它的存在簡直就是一個奇跡。
可是,這樣一座有著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的皇家園林,卻在英法聯軍的一把火被燒成一片廢墟。當我看到“那些侵略者見到園中的奇珍異寶都驚呆了,瘋狂地將貴重物品據為己有”的片段時,我的肺都快氣炸了,我們這個擁有黃河、長江和萬里長城的民族,這個擁有億萬錚錚鐵骨兒女的民族,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座“萬園之園”化為灰燼……
看完影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小小心靈受到無比的震撼,為了中國的繁榮富強,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學好本領,努力為我們偉大的祖國貢獻一份力量!
圓明園的電影觀后感300字3
上個禮拜在當代影視鑒賞課上看了《圓明園》這部讓人嘆為觀止、引以為傲,又憤恨不已、怒聲一片的經典影片。看了后,情緒久久不能平靜。這樣的文章開頭似乎過于平淡呆板,但不如此卻不足以表達我內心的情感。看過之后,我立刻就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毀了吧,還是毀了好,如此完美的東西根本就不是人間所就應擁有的,它只屬于天國!
我們且先不論圓明園的歷史背景以及是否奢華。如果有人能重建圓明園的話,我相信只有上帝能夠辦到。美,無須用如何華麗精致的字眼,當你被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景色震撼的時候,你能想到的也許就是這一個美字,甚至你雖然想到了,卻無法發出聲音。當人的某種情感到達極限的時候,越是簡單原始的字眼,越能表達人的內心真實。無論恢宏壯麗、清新淡雅、金碧輝煌、山明水秀,還是人文之極、自然之天成,到了圓明園這兒都只能歸結為一個字:美!
除了美,圓明園的規模之大,組建筑之多,都足夠使人瞠目結舌。建筑式樣之繁復多變,簡直已非人力所及。人的想象力真是恐怖的東西,怪不得上帝要把具有好奇心的人類趕出伊甸園。你能夠試想一下,600個足球場一個挨一個的拼接起來是什么概念,在這片土地之上幾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人工的,自然的,東方的,西方的,甚至是穿越時空縱貫古今的,但并無些許的雜亂,而是如此的和-諧,仿佛那片土地天生便是如此。集所有想象力、建筑智慧、詩意與藝術和龐大的物質財富于一體,世界上確實以前真有這么一個地方,它的名字便是圓明園。當兩個強盜扔下火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再也不會有如圓明園這樣的東西出此刻人世之間。
影片中有一個溫馨而動人的場面,在牡丹園中,富貴的皇家牡丹爭相競艷,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暢游于其中,其樂融融。讓更多的人相信,康熙是因為太喜愛聰明活潑的乾隆而傳位于雍正。如果我們相信這樣一個說法,那么正在來臨的大清帝國的盛世便有了一個完美的開頭。而這片牡丹所在的園子便成了歷史的功臣,當然它扮演的更大主角應是歷史的見證者,正如它的一生所走過的那樣。只但是它當時還只是皇四子胤禎的別園,自然也還不叫圓明園。
我一向搞不明白,康熙皇帝是如此的喜愛自然科學,以致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便投其所好進獻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以求得到皇帝的接見,卻為什么他的后世子孫卻如此的不好此道,以致使帝國失去了一個繼續引領風騷的絕佳契機。雍正登上皇位之后,不知是出于感思親情還是攀比好勝之心,開始大肆擴建圓明園。加上乾隆的長期建設,以致在半個世紀之后,圓明園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奢華、最完美的皇家園林,其實亦可稱之為桃源仙境、紫宮天府。世界上最勤奮的皇帝非雍正莫屬,在他統治帝國的十三年間,平均每一天休息不到四個小時,為大清盛世奠定了深厚的基矗在乾隆繼位之后,他擁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國庫中的銀兩多得以致于影響了市面上正常的貨幣流通。圓明園便是在這樣一個鼎盛的時代逐漸完成。乾隆聽說法國的水法享譽歐洲,便吩咐傳教士們在圓明園中修建了一個更大規模的水法,一個中西合璧的水法。在徹底平定了回部準格爾貴族的叛亂之后,乾隆便為來自維族的愛妃修建了富麗堂皇的伊斯蘭式建筑,以慰其思鄉之情。當一個男人能夠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來取悅一個真正愛著的女人的時候,不知羨煞天下多少女子,郁悶死天下多少男子。
歷史的真-相,往往被繁華所遮掩。大水法建成三年之后的一件小事,便已預示著帝國的最終命運。乾隆皇帝下令廢棄大水法的機械提水裝置,而改用人工提水。歷史與文化的慣性竟然如此不可阻擋,連一個小小的噴泉裝置也保不祝也許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在現代禮貌面前一旦失去了強有力的掌舵者便會毫無疑問的沉沒。更為讓人深思的是,英使馬噶爾尼送來了最好的大-炮和槍械,但他們在角落封閉的房間里一睡便是五十年。鴉片戰爭之時,清軍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軍勇士們仍然在用戰馬和彎刀沖鋒。雖然他們的勇氣讓英法帶兵的將軍們感到震撼,但結果卻是英法聯軍以五人的微小代價擊敗了帝國三萬大軍。誰都沒有想到,奇技淫巧竟有如此的威力,不知逃亡途中的咸豐皇帝作何感想。如果說第一次鴉片戰爭還沒有讓帝國真正嘗到教訓的話,那么這一次,便是對皇室信息的毀滅性打擊。
英法聯軍占領圓明園之后,上萬人進行了兩天公開的大搶劫,充分暴露了人性的弱點與卑劣。能拿走的全拿走,不能拿走的全砸爛。為了公平起見,將軍們號召士兵持續紳士風度,把文物財寶重新上繳然后進行了三天的公開拍賣,。最終每個普通士兵平均得到了大約4磅重黃金的獎賞。格蘭特將軍于額爾金勛爵商議,為了徹底打擊清廷信心,以便在條約談判中取得最大的利益,決定徹底毀掉圓明園。并借此向世人宣告,他們以前來過北京,他們是勝利者,以免他們的偉大功勛被后人所遺忘。三千五百名士兵?始有組織的有條不紊的焚燒圓明園,海淀一帶的其他幾座皇家園林也隨之焚滅。當聯軍把大-炮架在安定門城門之上對準紫禁城的時候,戰爭結果已可想而知。
圓明園見證了大清帝國的繁盛與衰敗。清帝國的命運已不僅僅僅是其自身的命運,而是代表著更為宏觀更為深層的整個中華古代禮貌的命運。從大秦帝國到大清帝國,2000年的時光,是如此的漫長,雖飽經風霜曾屹立不倒;卻又是如此的短暫,在三槍兩炮聲中大廈傾頹。秦和清的發音如此相近,如果我是一個宿命論者,只好承認,該結束了。可圓明園何罪,竟離此劫,永不超生。
圓明園的電影觀后感300字4
相信大多數人和我一樣,在提到圓明園的時候,眼前立刻會浮現出大水法那幾根著名的愛國主義柱子,腦子里也立刻充斥著兩個字:恥辱。這已經是長期以來的思維定勢了,從小學開始的教育就告訴我們:圓明園是滿清王朝昏庸無能的佐證,是全人類無可復原的損失!還有歷史老師用極其悲慟的音調讀出那段法國作家雨果鐵證如山的證據——“有一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了東西,一個放了火。仿佛戰爭得了勝利便能夠從事搶劫了……。在歷史的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除此之外呢?沒有親身到過圓明園遺址的人,真的能夠感受到那份歷史的蒼涼與無奈嗎?就算是親身到了那里,又有幾個人能夠從那些斷壁殘垣和簡單的模型中想象出當年的盛世繁華?又怎樣能夠得知那些強盜燒毀的是怎樣的奇珍異寶和舉世無雙的建筑奇葩?
如今,這一切已經不需要在幾個概念和圖片的指引下憑空想象了。由北京科教電影制片廠制作的大型史詩紀錄片《圓明園》已經完成,在早已對圓明園各種意象構成了的刻板印象后,看完該片真能夠用“驚艷”二字來形容。你能想象根據圓明園那殘破的遺址是如何能夠撐起一部近兩個小時的紀錄片嗎?而且我注意到,在漫長的播映過程中沒有一個人離開座位。創作人員獨具匠心的把一個家族的歡樂和痛苦;一個帝國的興盛和衰亡,一個民族的榮耀和恥辱都濃縮在圓明園——這座地球上最大最豪華的私家宅院,被世人稱為萬園之園的東方博物館,也是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人間仙境里。我們看到的不再是歷史書上亙古不變的枯燥的文字,而是一個鮮活生活的故事;我們看到的不再是那幾張變換了無數角度卻也沒有多大變化的大水法遺址,而是美輪美奐的圓明園全景!這些都歸功于創作者滴水不漏的講故事潛力和大規模地使用了電腦仿真動畫技術,將一個瑰麗輝煌的圓明園和大清帝國的興衰重新帶到觀眾面前。據導演金鐵木介紹,本片是國產電影中第一部真正的數字中間片電影,它與我們傳統上所講的數字電影完全不同,數字中間片技術能夠幫忙影片最大程度的在銀幕上實現優異的影像效果。為此,本片導演金鐵木專程前往新西蘭的WETA公司制作拷貝,
該公司以前制作了國際經典影片《指環王》《金剛》和《納尼亞傳奇》等,擁有最好的經驗、技術和工作人員。這些辛勞如今綻放出了累累的果實、耀目的光彩,這是一部有故事的紀錄片,這更是一部決不同于以往傳統紀錄片的視覺盛宴、影像奇觀。
下個月該片就要在國內院線全面上映了,紀錄片走進院線并不是創舉和新鮮事,但像《圓明園》這樣規模和數字化制作的紀錄片走進院線在國內還是第一次,這絕對是一個壯舉。但是具體票房成績如何,還要等待廣大觀眾的最終檢驗。
如果說,當年法國文豪雨果公然對抗自己的國家,用文字記錄下強盜們的斑斑劣跡是一種文人的良知和勇氣的話,如今在這歌舞升平的時代中,耗去五年的時間來完成這樣一部居安思危、波瀾壯闊的盛世危言《圓明園》,則是一種職責和一種眼光,深表敬意!
圓明園的電影觀后感300字5
紀錄片《圓明園》讓我們回顧歷史,讓我們了解圓明園從前的壯觀輝煌,也讓我們記住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的巨大恥辱。
在看影片前,我們已經學過了《火燒圓明園》和《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了,對圓明園的歷史已有部分了解。看完這部紀錄片后,我們對圓明園這座偉大的建筑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在看到皇家畫院為圓明園所畫的建筑圖時,如此美麗,如此壯觀的景象使大家為之驚嘆,個性是在建造圓明園所花費的人力、物力上,大家不禁感慨道:“這真不愧是在幻想藝術中有著崇高地位的世界奇跡。”可惜的是這個偉大的杰作于1860年10月被毀,從那時開始,這個偉大的杰作消失在地球上。
看了這部紀錄片,我感受到了清代全盛時期的繁華與昌盛,腦海中映起了美侖美奐的圓明園倩影,這個集康熙、雍正、乾隆一生心血而建造的偉大建筑此刻只能成為夢影。而原因正是因為清朝末期的衰落,咸豐皇帝的昏庸和朝政的腐敗。這讓英法聯軍有機可乘,掠奪與燒毀了這個偉大的建筑。我對英法聯軍的殘暴行徑與毫無人道主義、對禮貌藝術的摧殘表示強烈的憤慨,對大清國的衰落腐敗表示無奈和同情。只能說是弱肉強食,誰叫我們當時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優秀的領導者。所以說,要想強國,則務必強民。
期望大家在和平年代好好學習,為祖國的昌盛作出自我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