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金剛5電影觀后感600字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變形金剛5電影觀后感600字,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變形金剛5電影觀后感600字1
這一路走來,已經度過了10個年頭。 這10年來,我始終堅定的追隨擎天柱的腳步,從變1看著他們從天而降,看著他們將引擎蓋打開、翻滾、變形,看著他們隨身秀出各式各樣的武器,看著他們一次又一次戰勝強敵,一直到變5中看著他們歷經千險終于奪回賽博坦星球。看著看著,我度過了自己的二十歲生活,也從一個在校大學生,變成了一個混跡職場的社會人。 我必須得承認,我就是一看到汽車人變形就激動不已的腦殘粉。
剛開始在變1的時候,我最癡心于他們鋼鐵的鎧甲和熱血的內心,最激動于他們以各種形式變出自己的高大身軀,亮出先進強大的武器。巨劍、火炮、槍彈,樓宇在頃刻間灰飛煙滅。初見外星人的地球人仿佛嚇蒙了,毫無還手之力,以往強大的航母、飛機、導彈毫無用處,人們只能四處逃竄。狂派威震天邪惡而強大,博派擎天柱正義而勇猛,正邪兩派在地球上各自為戰,最終英勇的汽車人幫助地球上守衛住了家園。 此后,變2變3仍然延續著這種英雄救世主人類拯救者的劇情,只不過變形金剛更豐富、更多元了,越來越多形態迥異、性格鮮明的汽車人走進了人們的視線。雖說仍然是英雄救世的劇情不變,但是面對漫天飛舞的機器人和槍雨炮彈,我也是大飽眼福、直呼過癮,激動得沒法在乎劇情線索了,只要看著他們激烈打斗的場景就足夠了。 而到了變4變5,我驚奇的發現汽車人已經不是電影的主角了,人類也不再是任人宰割的螻蟻了,真正具有了同機器人對抗的實力,有了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利。看著墓風小隊,或者其他戰術特遣隊,使用著先進的武器,配合著空地支援,竟能輕松擊倒強大的機器人,著實讓人驚訝。
這既說明科技進步的重要作用,也顯示出人類為了掌控自己的命運而不斷抗爭和奮斗。有人說,變形金剛里機器人的戲份變少了,看點少了,也沒意思了,我不同意。總是看著一群機器人打仗有多少意思?看著人類不服命運、不斷變強、力克強敵才更讓人高興。我不愿做那個只能躲在大黃蜂身后的弱小孩子,我要做那個敢于直面外星人、戰勝外星人的勇士。 導演邁克爾·貝說,變5是他拍的最后一部變形金剛,這意味著這十年的變形金剛已經落下了帷幕,日后變形金剛何去何從將不得而知。
不管以后變形金剛系列會轉變成什么風格什么主題,我始終會記得這十年陪我成長的變形金剛,感謝他們教會我即使面對山岳一般高大、鋼鐵一般堅硬、強大如神明的敵人,也要像山姆一樣勇敢、堅強、絕不屈服。 最后,用一句話表示我對十年變形金剛的敬意,“soldiers never die , just fade away.”
變形金剛5電影觀后感600字2
2007—2017,不知不覺中《變形金剛》系列電影已走過10年。
如果,要我選擇其中最令人激動和興奮的一幕,那或許就是第一部中擎天柱在山姆和女友面前首次變身的場景。
我并沒有看過《變形金剛》的動畫劇集,只是在小時候玩過變形金剛的玩具。
即使如此,當親眼看到當年手中的塑料玩具以一種無比真實細膩的金屬質感立于眼前的時候,還是產生了一種難以用言語形容的感動,這就是電影造夢的魔力吧。
1984年誕生的變形金剛玩具與動畫系列一經問世便受到了孩子們的追捧,特別是電視動畫的播出更助推“Transformers”成為一代人的難忘記憶。
講述汽車人與霸天虎之間正邪之戰的《變形金剛》動畫之所以走紅,一定程度上是在無形中契合了當時的美國社會氛圍。
六七十年代是充斥著個性解放、質疑權威與社會動蕩的特殊時期,但隨著步入80年代,不安定因素開始消退,美國社會開始趨于穩定、回歸保守。
有著簡單的、娛樂的外觀以及內在的傳統價值觀的《變形金剛》動畫既符合了新一代人的心理需求,也順應了由破到立、重建主流社會的傾向。
其實,80年代的美國電影制作也同樣如此,高概念的商業大片陸續出現,試圖為年輕觀眾們帶來更多的即時歡樂和夢幻體驗。
進入新世紀,隨著《變形金剛》迎來20周年紀念,粉絲呼聲日益強烈,可幕后東家孩之寶一直對電影版保持謹慎。
2005年,夢工廠大佬斯皮爾伯格(制片人)積極接手《變形金剛》電影版項目,并推薦邁克爾·貝擔任導演,然而他當年的《逃出克隆島》因票房慘敗而讓夢工廠虧損嚴重。可是斯皮爾伯格卻堅持繼續啟用這位后輩,這也讓制作方在籌備階段起就頂受著多方面的壓力。
好在第一部上映后引發懷舊熱潮,全球票房破7億美元,此后10年時間里孩之寶聯合派拉蒙一口氣拍到了第5部,前4部全球票房累計37億美元,一躍成為好萊塢最具商業價值的品牌之一。
伴隨著擎天柱每一次的“汽車人,出發!”,電影版也每每引發不小的爭論。
《變形金剛》的動畫版在前后時期是有較大變化的,那就是故事的背景從地球轉移到了太空,真人版系列也呈現出這種趨勢。
如果說前三部構成一個相對統一的地球三部曲的話,那么第四部便是新三部曲的開端,就如《異形》系列開始探討異形從何處來,《變形金剛》系列也要開始追問關于造物的終極問題,這些形態各異立場對立的機械生命體是如何產生的,又是為何總與地球過不去?
在《變形金剛4》的結尾,面對來自塞伯坦星球的神秘武器——“種子”,擎天柱為了避免地球為此再遭襲擊,便帶著種子獨自一人飛往宇宙尋找造物主。
《變形金剛5》由此成為了目前系列中唯一一部緊密承接上一部的續集作品,也將網狀的敘事觸角向內向外同步延伸,其中的著力點就是“歷史”。
對內而言,是將人類幾千年的過去與變形金剛相聯結;對外而言,即是伸向遙遠而古老的宇宙,回溯變形金剛的誕生發展與衰落,兩股線索匯合起來便構成了對前面問題的“解釋”。
這當然不是一兩部續集電影能夠完成的敘事容量。
所以邁克爾·貝稱目前已有十幾個劇本正在開發中,有大約六部系列電影已進入籌備,既包括正傳也包括衍生,超人氣角色大黃蜂、擎天柱也將有自己的單人電影。
這是要向漫威看齊的節奏啊!
變形金剛5電影觀后感600字3
《變5》的一開場便是偏寫實的古代冷兵器戰場,變形金剛與亞瑟王并肩作戰的混搭畫風會讓很多觀眾產生一種錯覺感,但其實這種反差式的、糅合地球文明與外星文明的開場方式并不突然,前四部中便已多次運用。
比如《變2》開場包括墮落金剛在內的七位元老級金剛正在地球建造能量陣,并與史前的原始人產生沖突。
《變3》開場,前汽車人領袖御天敵駕駛飛船墜毀在月球,于是引發登月計劃。
《變4》開場展現6000余萬年前恐龍之所以突然滅絕,是因為外星力量在地球上釋放了一種破壞性武器。
這些簡短的畫面散布在系列中,通過細節的提示來“挖坑”,將變形金剛歷史掀開一個個小角,同時又將人類的真實歷史,如金字塔的建造(《X戰警:逆轉未來》片尾彩蛋也玩了一把金字塔梗)、胡佛水壩的建造、美國人登月等都歸因于變形金剛,制造了一種饒有趣味的、顛覆認知的偽真實感。
這種充分利用銀幕幻想來重塑現實的敘事方式在近年來的好萊塢科幻電影中多有運用,比如《第九區》、《X戰警:第一戰》、《哥斯拉》。
由此梳理下來,此次《變5》引入梅林、亞瑟王與圓桌騎士、巨石陣、二戰與納粹等元素等便不再會感到意外。
同時,孩之寶打造“變形金剛宇宙”的意圖更加明顯,因為每一個歷史時期似乎都可以大書特書,特別是二戰,即將于明年上映的《大黃蜂》單人電影就會詳細講述這一時期大黃蜂與二戰的故事。
值得期待的是,《變5》暗示了大黃蜂在當年并不像現在這樣nice,而《大黃蜂》也曾流出欲打造成R級電影的消息,在剛剛見識過神奇女俠橫掃一戰戰場的酷炫場面后,大黃蜂又將會在二戰中有怎樣的表現,這一切都讓人充滿好奇。
關于汽車人首領擎天柱的黑化,此前的多款預告片均主打這一賣點,看系列中最重要的兩位正面角色互撕的確是一件想想就興奮的事。
但理智的影迷也會猜到,這只是增強戲劇性的一個插曲而非最終讓他們反目。好萊塢電影是不會輕易地讓主角走向反面的,正義一方的相互對抗也只是暫時,在更強大的敵人面前,他們終究會聯手,《蝙蝠俠大戰超人》《美國隊長3》等都是同樣的路線。
本集中首次正面出現了變形金剛種族的其中一位造物主——昆塔莎,正是她對擎天柱進行了洗腦,還引出了神秘的重要角色——宇宙大帝(又挖了一個大坑)。
據原始設定,昆塔莎是五面怪一族居住的星球名字,不知邁克爾·貝和編劇為何如此改編,又或者這就是女性版本的五面怪?總之關于造物主這一方面的內容電影版依舊沒有給出全貌。
說起女性角色,昆塔莎是系列電影中第一個女性大反派,可并非是第一個出現的女性變形金剛。
在《變2》中,汽車人和霸天虎陣營中都有女版金剛參與戰斗,她們分別是阿爾茜三姐妹和愛麗絲。
變形金剛5電影觀后感600字4
為什么說真人電影版《變形金剛》毀童年!原因一直想告訴你。
《變形金剛5》已然轟轟烈烈下線,口碑呈現兩極分化。看到幾個說法:“看個擎天柱還要什么故事情節。”“變形金剛的忠實粉絲,光聽“咔嚓咔嚓”的聲音就夠了”。好吧,作為動畫版變形金剛的忠實粉絲,一直想說:真人電影版《變形金剛》系列真的毀童年!。焰君就從“咔嚓咔嚓”的變形說起吧。
1、 零件碎片化的變形設計——投機取巧。變形金剛是來自塞伯坦的外星人,他們和其他科幻機器人角色的區別在于有變形的能力。真人電影版《變形金剛》從一開始就將變形設計成了零件碎片化的視覺效果,這是和原版方塊化的變形設計最大的區別。初看挺酷,實則丟掉了變形的邏輯思維方式,可以隨意設計動畫,投機取巧。童年記憶中的變形金剛,從汽車變形成機器人的過程,清晰可見,汽車的每一個部位在變成機器人之后是什么樣子,完全可以看到。這也是原作的初衷,由玩具延伸而來的一個基礎。變形金剛怎么在手中完成變形,正是童年的一大樂趣。現在的真人電影版《變形金剛》,實在難以看清楚怎么從汽車,飛機變成了機器人,只看到螺絲,電線一堆零部件在動。第四集更為夸張的設計出了隨意變形的元素化機器人,更是忘記初衷,好在第五集沒有延續。
變形金剛5電影觀后感600字5
如果可以驗血,那么眾多的變形金剛身上,一定能查到屬于中國的基因,無論是現代文化的融入,還是亙古遙遠的關聯,至少從動畫片到玩具到大電影,《變形金剛》系列的影像作品和衍生產品,都在這個古老的華夏大地上,紛紛散發著異樣的光彩,不僅和國人結下了深刻的友誼,而且也讓《變形金剛》系列大電影,在內地收獲著巨大的票房。
與此同時,在《變形金剛》的系列作品中,也有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從簡單的植入,到深度的劇情,世界的變形金剛,因為有中國文化加持,而變得更加世界化,這樣的合作,可以看作是互惠的示好,也可以看作是互利的聯姻,而當近日傳出華樺傳媒成為《變形金剛5:最后的騎士》的中國獨家合作伙伴后,讓這種形式的結合,又達到了一個頂峰。
由派拉蒙一手打造的《變形金剛》系列大電影始于2007年,到明年2017年的第五部公映,這是一個整整十年的輝煌之路,真人化加炫酷特效制作的`《變形金剛》為這個“古老”的故事和毋庸置疑的超級IP,打造了全新的勢力范圍,回首《變形金剛》系列的市場成績,從第一部的2.8億美元,到第二部的4.2億美元,再到第三四部的10.7美元億和19.7美元億,完全是一個野蠻增長的速度,止不住的票房“洪流”已經為即將上映的《變形金剛5》做好了一切的“勁收準備”。
與全球成績相比,內地的票房,同樣亮眼,以2014年公映的《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為例,內地的首周票房過6億元人民幣,而內地總票房接近20億元人民幣,在當年成為僅次于《阿凡達》的總票房榜眼,再看既往《變形金剛》四部曲的全球票房,完全是近乎翻番的向上滾動,而睽違三年之久,又被稱為是終結篇的《變形金剛5》,將有多大的市場潛力,已經不言而喻了。
在《變形金剛4》中滿滿的中國元素,令人記憶猶新,其中不僅有內地女星李冰冰的出演,也有劇組親赴重慶武隆天坑地縫景區所取的景,戰臺烽今夏曾專程赴武隆尋跡,發現一部 《變形金剛4》依然催熱了當地的旅游,電影的拍攝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但好萊塢片商如此重視內地元素的融入,以及內地觀眾的感受,究其原因,還是看中了內地巨大且讓在陸續發展的龐大市場,當然,也包括變形金剛這個大IP在內地受眾中的受歡迎程度。
在近日舉行的電影《變形金剛5:最后的騎士》項目合作簽約儀式上,派拉蒙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Brad Grey、全球市場及發行總裁Megan Colligan、國際市場及發行總裁Nic Crawley,華樺傳媒總經理王克非等高層領導到場出席,并簽署協議,華樺成為《變形金剛5》的中國獨家合作伙伴,與派拉蒙就《變形金剛5》的全新影視合作模式達成共識,共同展開了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新篇章。經過此次的合作曝光,華樺傳媒也被迅速推到臺前,引發公眾的諸多疑問,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呢?
其實華樺傳媒并非“橫空出世”,而是早已經過多年的深耕,成為一個集商務、宣發、營銷于一體的實力派公司,以投資、營銷等方式與派拉蒙深度合作過多部大片,包括《星際迷航3》、《碟中諜5》、《忍者神龜》、《間諜同盟》等,今次能與《變形金剛5》簽下深度合作,拿下內地獨家的宣發權,也是得益于華樺傳媒曾作為《變形金剛4》的重要中國合作方,亮出過精彩成績單,成為了近年來影視行業跨國營銷的范本。
全球大片行銷的本土化戰略,適用于任何一家影視公司,畢竟對于一部電影而言,任何一個重要的市場,都不容忽視和放棄,而再大的好萊塢片商,也無暇顧及到所有的潛力和實力市場,選擇最合適的合作方,無疑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當《變形金剛》與華樺傳媒的合作,成為了一種具有示范作用的成功范本的存在時,無疑也為全球電影市場在內地的合作開拓,提供了全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