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觀看心得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匆匆那年觀看心得,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匆匆那年觀看心得1
《匆匆那年》從影視的角度來講運用了美輪美奐的回憶制作;從文學角度來講穿插回憶,使人更能深思;從現實來講,我后悔了。
《匆匆那年》講述的是幾個高中生上高一時彼此陪伴,甚至相愛,但有的是一廂情愿,同其他愛情片一樣,他們有了屬于他們的結局。我作為一個中國的正派小學生自然對他們所謂的“愛情”十分不感興趣!但他們的時代背景令我沉醉,回味,后悔。
正處青春的時代,為了某些東西,如愛情,放棄了那么多,甚至是高考的13分答題。但是隨時間流逝他們變了,變得放棄了當初,接受了現在,也許會為當初的付出而后悔,但也許欣慰。最后他們相聚,到那個他們的青春的校園,尋找自己當初在校園中留下的印記與寄托,但一切逃不出自然規律,他們老了,所謂的“回憶”不見了!如果時光倒流他們又能抓得住什么?
對于我呢其實也是度過了匆匆的六年,小學,呵呵。真是的,回憶起來還真是有一種久違的感覺。還記得什么呢?一些模糊不清的面龐,一些零零散散的往事以及當初永恒現在早已不存在的友誼。我本不想又如此苦情的抒情,好歹我也是五尺男兒,不至于吧,可人就是這樣一種高級生物。它有情感,所謂的情感;它有記憶,想記記不住的記憶;它還有什么?
我真的不愿再去回憶那些,我會為自己當初沒有記憶那些而自責,我也曾去找尋那些印記,可著實不見了!我后悔了,后悔自己那時為什么不去懂得珍惜,懂得記憶;為什么那時看不到未來。
匆匆那年觀看心得2
看完《匆匆那年》,腦海里仍不時浮現出那個穿著白裙子,騎著單車的女孩———方茴。
倪妮的方茴雖然素面朝天,但是確實展現了方茴的純凈,隱忍。她就是那樣一個安靜到讓人心疼的女孩。
彭于晏的顏,算是業界良心??墒且媸谴┢鸶咧行7?,難免給人大齡無業青年的即視感,不夠青春洋溢。
喬燃,本應該是一個討喜的男二,可是戲份太少,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傳話筒。
電影的劇情有些頭重腳輕,比起“匆匆那年”的濃墨重彩,之后的變故顯得太過單薄,沒有說服力。陳尋的感情變節,也有些倉促。若不是電視版《匆匆》珠玉在前,我很難相信陳尋曾經是一個對愛執著的人,頂多算一個荷爾蒙分泌過多的青春期少年。
愿一切重頭來過…
陳尋說過,方茴是大地,沈曉棠是天空…
他說,他后悔了…
地承萬物,”愿來生你的一笑誤我浮生的匆匆那年……”
匆匆那年觀看心得3
如果自己一個人或是想念什么的時候,也許會更有感。
實話,最開始的內心獨白,31歲的男主并不吸引我,因為太多的開場都是這樣的獨白,貌似自己最憂愁最無奈最混亂又最有世界觀,所以只是直接看下去。
陷入回憶。
高中生,其實那更像初中的我。學老師的口音,數老師的口頭禪,為了灌籃高手而瘋狂,還珠格格陪伴的夏天,畫黑板報評分,籃球和被籃球砸中而來的帥哥,所有的所有都是一樣的。
校服難看么,你卻再也穿不了了。
那個年齡你有權利穿很多漂亮的衣服,但是那個年齡學校也有權利讓你穿上這樣一種一年四季都如一的丑校服,頂多天熱的時候再換套薄的。現在想想其實這樣不也好,至少青春,沒有畫個滿臉花滿世界的走。
因為青春真好,根本不用你去裝飾。
初中時,我的歷史老師有個口頭禪:“是~啊~”而我呢,在紙上畫正字查這些~a~的數量,而我們的歷史老師正是一如劇中的反應,只是劇中那個淘小子變成了現實中我這個瘋丫頭。
還有那些流川楓櫻木花道的三角戀,仙道章流川楓的同性戀傳說,猩猩隊長教練眼鏡……有哪個女生沒喜歡過呢,哪個班級沒有愛籃球的男生,哪個班級又沒有啦啦隊一樣吶喊的女生,哪本青春小說沒有被籃球砸中的女生和前來救援的帥鍋呢。
就像那個會跳的紙青蛙,記憶里一蹦一蹦的。
其實電視上有流川楓的時候,我才勉勉強強長到上高中的大哥的腰那么高。曾經為了跟大哥搶電視不看他要的流川楓,我狠狠地咬了擋在電視機前面的他,結結實實的咬在屁股和腰的結合部上,誰知道,隨后進入青春期的我也會一遍遍的看灌籃高手,艱難地選擇是喜歡酷酷的流川楓多些還是臭屁的櫻木花道多些。
翻繩,幾毛錢的冰晶飲料,跳格子,童年,青春期,高考,好多的事兒好多的時間。
匆匆那年觀看心得4
那句話怎么說,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回不去的時間。
每個人的高中時代都有一個這樣的男孩子吧,高高的,打籃球,笑起來特別好看,在人群中永遠發著光,永遠那樣耀眼,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上В覀兘^大多數人都不是方茴,沒有這樣的機會和自己心中的男神談一場小心翼翼又轟轟烈烈的戀愛。
其實我并不喜歡方茴這樣種性格的女主,她太敏感脆弱,太內向好強。我也不喜歡陳尋這種性格的男主,既軟弱難以取舍,又瞞天瞞地渴望不失去陸地和飛鳥同行,有點太貪心。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心疼方茴并由衷的喜歡這個故事。我甚至會想,要是方茴能夠熱烈一點活潑一點努力向陳尋靠攏,或者陳尋不要那么優秀變得平凡一些他們會不會到最后就實現了諾言。
可就算是這樣,他們終歸會成長,終歸會走向不同的路,終歸會面臨分道揚鑣后如何再一同前行的問題。畢竟走過高中那段上天給你安排好的歲月后,以后的路還很長,再也不會有人給你分班劃座位,再也不會沒日沒夜的考試做題對答案,再也不會和同一個圈子里的幾個人插科打諢過一年又一年,再也不會定時定點的呆在一個小小的空間里偷偷享受那份小小的歡樂了。
我相信那個時候的陳尋是真的認真的喜歡著方茴,不論是反穿著校服,為她去打架還是高考少做一道大題,這些都是熱烈如他喜歡的一種表現。哪怕那個時候發誓說的“永遠不說對不起”和“我們會一輩子在一起”都是發自內心的,沒有摻一點假。而方茴總是淡淡的笑,靦腆的低著頭,和他打電話聽著他的聲音樂半天,固執的在他的籃球賽最后跑回來,拒絕給喬燃一個最后的擁抱……他們之前的感情是如此純粹又美好。
時間推著走,沒人可回頭。方茴依然是那個淡淡的方茴,而陳尋也照舊在人群中閃著光,大學的圈子變了,他們之間也不是抬頭不見低頭見了,交集越來越少,感情的經營好像也遇到了困難,逃避和放任后方茴感覺到了他們之前的危機,關于一輩子在一起這個諾言好像要破碎了。
這一次,就像籃球賽最后的那個勝利場景,平凡的方茴被淹沒在人群中,陳尋變得遙不可及,原來他們之間的距離一直都很遠,遠到方茴再也抓不住他。
后來五個人聚首在燒烤攤中吃宵夜,從石膏炸碎的那刻他們開始分道揚鑣,方茴愛的決絕,愛的病態,愛到要傷害自己才能讓自己不那么疼,然后再狠狠的付出代價。我真想走到書里跟她說,方茴你真傻。
之后的方茴,過去的一切絕口不提,留學在外,喜歡穿鮮艷亮麗的衣服,開始了新的生活。但是關于青春所有回憶的那個人,是永遠的痛,永遠深埋于心中。
真希望她能夠像那襲紅裙一樣從心底開始明亮起來。
匆匆那年觀看心得5
世界上的渣男千千萬,但是就跟陳尋在影片里頭所說過的一樣:“你可以打我,你可以罵我,但你不能說我沒有努力過。”
陳尋尋找自我,透析自我的過程
縱觀全片,《匆匆那年》以陳尋追憶與方茴有關的一切時光為開始,從高中到大學再到社會,追尋青春里的點點滴滴到錯過,其實就是陳尋在尋找自我和透析自我的一個過程。
說起每個人的青春,似乎高中時候就是最朦朧和青澀的歲月。在這里面,陳尋其實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愛,只是懵懂和萌動,他看見方茴羞澀的模樣,偷看她出黑板報時的側臉,可能就是像影片里那樣,背后的光線將方茴攏上毛茸茸的金邊,加上只有兩個人在教室的氛圍,陳尋說自己喜歡上了方茴。就這么簡單。
但實際上,這些濃烈或者稀疏的喜歡,在我們的校園時期里經常發生,于是在某一程度上,不管是我們還是陳尋,都只是覺得自己知道什么是愛,其實不然。
只是青澀的愛。
而到了大學,當陳尋跟沈曉棠在一起,方茴報復性懷上了別人的孩子,陳尋為了保護方茴說孩子是自己的,然后伴隨方茴去打胎后,陳尋說自己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愛。這個時候,陳尋已經知道,愛是責任。因為一切都已經失去,方知曾經高中時候懵懂的誓言和承諾,已經是轉化成一種責任——
但是這種責任,陳尋沒有做到也沒有機會去承擔,于是,故事的最后,陳尋說:“我后悔了?!?/p>
青澀的愛,懂得真正的愛是責任,錯過與后悔。
喜歡方茴,不知道愛不愛方茴,確認自己愛方茴。
這些都構建了陳尋回溯與方茴有關的時光,還有透析自己的真實情感的一條線索。
方茴確認陳尋對自己的真實情感,確認自己在陳尋心中地位的過程
反觀影片,方茴的妹妹在借著拍攝婚禮MV的過程審問陳尋(雖然很容易就已經猜到,其實這女的跟方茴有關系)對方茴做過的事的種種感受,其實也是方茴在確認自己在陳尋心中地位的過程。
直到影片最后一刻揭曉,從方茴女神般的模樣還有動作可以透露出類似“我確認被你深愛過,這就夠了”的信息。
方茴從外表上看是羞澀膽怯、缺乏自信的女生,但是身體里面的她卻是固執倔強的人。正是由她性格里的“假我”加上“真我”,塑造了一個敢愛敢恨的女人。有人會說方茴是傻女人,自暴自棄,為了報復陳尋而懷上了別人的孩子。其實在我看來,方茴她當時很清楚她在做什么,她在選擇什么。她根本不傻,她也知道自己能夠承受這一切。
畢竟,無論是多年幼的青春或是后青春,影片里的每個人都在成長。特別是喬燃回國后大伙聚在一起的那場撕x戲,正是成長的最高峰。嘉沫否認了趙燁對自己的喜歡,也在打架后猶豫著將所有SK的錢交給老板,暗示她也放棄了蘇凱,放棄了當備胎。趙燁放棄嘉沫。喬燃在那之后變得甘愿遠遠看著方茴。陳尋和方茴正式分手。
每個人都在成長,包括越來越敢愛敢恨的方茴,因此她其實并不傻。
她只是想為自己的初戀作出一次深刻的結束,僅此而已。當然,還有對陳尋的愛讓她瘋狂。
在我看來,《匆匆那年》確實是關于錯過的故事,但是結局并不是悲慟到無法收拾。也正是這樣的原因,比起很多“愛過錯過”的青春片,這樣的結局還是比較“圓滿”。
世間的圓滿無須是一定要在一起,至少在方茴在影片結尾時的模樣,當她確認被深愛,大概已經就圓滿。當然,這也是一個開放式結尾,之后的情節如何觀眾完全可以自行腦補。
青春成熟的標志,是青澀
我最喜歡和最感動的片段是,下課后陳尋走在走廊里,方茴從后面追過來,羞澀地超過他,然后陳尋在她后面跟著的那一段。氛圍還有音樂加上青春到死的色調和光線,讓人也跟著回到曾經熙攘的校園時代。懷念到不行。
說是針對80后的影片,作為90后卻也為之動容,也正因為無論哪個年代,每個人的青春都是這樣青澀還有美好。
(讀高中的時候,我的前桌跟里頭的方茴特別像,發型是一樣的,說話也是一樣的,性格也是一樣,高考考砸了也是一樣的。真是讓我特別懷念當時,誰叫我當時喜歡前桌呢)
如果說陳尋作為一個渣男,那么他能夠“扒皮”自己的這個行為和動作非??扇牲c,而正是這樣的行為透露出他的后悔以及他非常緬懷曾經。其實在我看來,陳尋也不是渣到無法可取,畢竟他遇到的人是沈曉棠——
陳尋之所以喜歡上趙曉棠,是因為趙曉棠真的是個狠角色。她跟方茴完全不同,她像男孩子那樣逃課,玩音樂,感覺天不怕地不怕,儼然一個新大陸。這樣的女孩出現,陳尋也說她能夠讓他覺得跟自己在一起飛翔,對他來說,她是一個新世界。
正是兩個世界,都給予陳尋吸引力,才讓他不知道如何是好。也正是這兩個世界,一個是天空,一個是陸地,讓他開始找尋自己,透析自己,去發現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所有的青春,都是由青澀構建。所有的選擇,都是由于青澀。
這也正是我們每個人,在青春里青澀,由青澀去做出選擇,再讓自己所做的選擇為自己的青澀付出代價的必經之路。
……
每部影片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特別是青春片非常容易讓人詬病,但是很多時候,如果能夠在看完一部這樣的片子回憶一下自己的過往,也未免不可。
畢竟,每個人的青春都不一樣,但每個人都有青春。
《匆匆那年》里的很多小細節讓人感動,例如反穿校服、收集SK頭的錢;關于青春里頭的畫面也十分溫馨美好,氛圍也十分濃郁;加上申奧、足球杯、席卷亞洲的HOT男團海報(看到時真的是驚喜啊雖然我是90后)等現實元素,能引起很多80后的共鳴。
當然也不足的地方,例如過于強調氛圍還有畫面感,有點忽略了陳尋和方茴互相喜歡上的情節,少了點兩人間的感情基礎。如果能夠打足兩人的感情基礎線索,在之后的分開才讓人看得更加悲慟和深刻,否則則會感到莫名其妙兩個人就在一起了,于是分手的.時候并不讓人覺得十分痛心。特別是方茴什么時候喜歡上了陳尋,是因為什么,有點少交代。正是這樣,也讓方茴的出場的性格塑造缺少驚喜。
但對于青春片來講,能夠把人物感情線索升華還有明朗化,無論是錯過還是圓滿,能讓觀眾好好地一起回憶一下曾經的青春,就成功了。
畢竟,每個人的青春都不一樣,但每個人都有青春。
每個人都有匆匆那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