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影片觀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后感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唐山大地震影片觀后感范文,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1
這部電影講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橫跨33年間發生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時,一位母親面臨救兒子還是女兒的艱難選擇,經過矛盾與痛苦的思想斗爭,最終她選擇了兒子。但她內心一直懷著對女兒的欠疚之情,33年來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女兒。而她女兒竟然奇跡般地活了下來,但因為母親當時的無奈選擇傷害了她,她心里一直恨著她媽媽,恨了整整33年。直到33年后,母女相見的一剎那,埋在彼此心中的愛與恨傾刻爆發、融化。
電影刻畫了一位母親對丈夫、對女兒的的愧疚,也讓我看到了母愛的偉大。母親孤身一人把兒子撫養成人是多么的不容易,對女兒、丈夫的牽掛更讓人感動至深。由此可見母親當初的選擇是多么的艱難與痛苦。
7.6級地震的特效還原,給我觸動更多的是對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傷痛記憶...。山崩地裂,房屋倒塌,生命轉眼被無情吞噬,真情在那一刻得以詮釋。
看著這部電影,大家禁不住都摧然淚下,都被它深深地感動了。影片讓我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對生命的尊重。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2
今天,媽媽帶我看了一部災難片——《唐山大地震》
當災難降臨時,人類是那么的無助,但人們報成團時,其力量是宏偉的。
當電影《唐山大地震》中,地震中被壓在同一塊石板下的姐弟倆,母親面對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的情況下,無奈地選擇了犧牲姐姐救弟弟。當時,我也覺得很氣憤,如果我是姐姐的話,我也很為此恨母親,為什么不救我,而救弟弟?為此,劫后余生的姐姐對母親,心存誤解和恨意,而母親卻對“死去”的姐姐一直充滿了愧疚,直到32年后的一天,母女認知后,說有的誤會才終于消除,母女冰釋前嫌重歸于好......
我感動!被片中母親的舉動所感動,這位母親就因為當時沒能救女兒而慚愧,而傷心,而自責,這種情感竟持續了32年,32年呀!這是多么大的母愛啊!
我感動!被片中女兒所感動,她怨恨母親放棄了她,但在汶川地震時,她被一位為救女兒生命,而選擇切斷女兒雙腿的母親所感動,面對蒼老憔悴的母親她選擇了原諒。這是多么感人的親情,她能明哲天底間沒有哪一位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
選擇誰并不意味更愛誰,同樣,放棄并不代表不愛,因為愛,母親愧疚了32年;因為愛,女兒原諒了母親;因為愛,災區人民才能重建家園;因為愛,世界才會如此美好!《唐山大地震》雖然是災難片,可我覺得它更是勵志片,他告訴我們災難并不可怕,親情最可貴。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3
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我還在兵團,那時的消息很閉塞,只能從報紙上看看這方面的消息,但報道的也不多,后來報紙上連載《唐山大地震》,才更詳細地了解了大地震的詳情。
今天看了馮小剛導演的電影《唐山大地震》,又一次從視覺上感受了唐山大地震當年的情景,看電影的過程中我大哭了三次:四川大地震的鏡頭中媽媽讓醫生鋸了女兒的腿;元妮和方登母女相認;她們一家人在墓地方登向媽媽懺悔,這些演員演得都太好了,但還是最喜歡徐帆的表演,很真實,沒有表演的痕跡。
但影片穿幫的地方也不少。比較明顯的情景有:元妮的電話沒聲,老牛換了兩節電池就好了。我認為不太對吧,我家的電話沒聲都是線路的事,電池是管來電顯示或液晶窗的呀;方登的養父在練大合唱時竟然唱的是《走進新時代》,后面的鏡頭跟著的是97年的春晚,那大合唱就是96年的事了,96年哪有這支歌呢?
總之,再好的影片也是會有遺憾的。還是看主流吧。
沒看過朋友的看看吧。真的很感人。也正好讓淚水沖洗一下眼睛。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
476年唐山大地震,人們在地震面前顯得是那么的弱小,那么的無助。丈夫用生命換得了妻子的生命,而妻子在悲痛之余,發現自己的龍鳳胎孩子還活著,被一塊石板壓住了兩頭。此時救援人員發現石頭無法抬起,兩個只能救一個,母親堅定說:“兩個都得救!”可救援人員沒有辦法,最后母親只能心痛的說:“救弟弟!”姐姐聽著了,絕望了,這三個字深深的印在腦海里了!
弟弟救活了,一只胳膊沒了!
本以為必死的姐姐卻奇跡般的活了,她的心有的只是對母親的恨。她沒有找母親和弟弟,而是被當做孤兒被一對解放軍夫婦給收養。長大的她一向沒有回過唐山,知道08年汶川大地震,學醫的她跑到前線進行救援,被一個母親的行為感動了,最后明白了媽媽當時情緒,慢慢放下了對親人的恨,覺得弟弟能活著,真好!
受到良心譴責的母親,她沒有搬家,一向守在唐山過著清貧的生活,說是等著丈夫和女兒的魂回來。她沒有再嫁,一輩子就嫁給這個用生命呵護她的男生。姐姐回來了,看到母親為自己準備了“西紅柿”,這是地震前母親許諾給孩子的。上學的書本,母親也是買兩套。母親給孩子跪下了說對不起,漸漸姐姐明白了母親,明白了母親的愛。母親,我親愛母親,對不起,我整整折磨了您32年!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5
幾個月前,我隨母親一起去看《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從不會看電影落淚的我,在電影院里,低聲落淚。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對父母在地震期間,拼命地尋找自己的兒女,卻發現,只能救這兩位的其中一位。在當時的社會,是重男輕女的,因此,在不斷的猶豫中,母親選擇了救弟弟。而女兒卻幸運地存活了下來。女兒過了幾十年后,最終與家人重逢。
最讓我感動的是,母親不忘女兒的愿望,給女兒買大大的西紅柿。我感受到了偉大的母愛,母親允諾的事情,她做到了。盡管女兒“死去”了,母親依然遵守諾言,在女兒的墳前,洗了兩個西紅柿。可見,母親對女兒那滿滿的愛啊!
在生活中,母親對我們的愛不亞于《唐山大地震》里面的母親。在兒女們需要溫暖的時候,母親會第一時間給予。在兒女們有什么困難的時候,母親就會像知心姐姐那樣,熱心幫忙。盡管在生活中,或許母親是一個嘮叨的人,但是,她,是最最懂得兒女的人。
當然,“唐山大地震”帶給我的震撼也遠不止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臉也沒有露的滿身淤泥的解放軍叔叔們,也是同樣值得我們尊敬的,他們在抗震救災的過程中,有的傷了,有的還奉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卻沒有一個人發出怨聲,都是無比堅強的沖上前去,與大自然勇敢地搏斗!自然災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難預料的,但只要所有人一條心,就一定能戰勝困難,贏得勝利!
這使我想到了一句宣傳語:災難只會讓我們更加團結,團結必定使我們戰勝災難!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6
暑假期間,爸爸媽媽帶我去市電影院觀看了一部催人淚下的電影——《唐山大地震》。
這部電影最讓我覺得精彩的片段是地震來臨時的情景,而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在大災難時親情的偉大,母愛的偉大。
影片中,有一個片段讓我記憶深刻:地震來臨時,地動山搖、飛沙走石、山崩地裂,母親與孩子的哭喊猶如世界末日,人類的脆弱與渺小達到了極點。可是在這大災難中,只有母愛的偉大,才能體現困難的渺小。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是女主角李元妮在地震中面臨著艱難困苦的抉擇——“救姐姐還是救弟弟”她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兩個都救”。是啊,手心手背都是肉,如何抉擇?可是在大災難面前,必須違背自己的良心,果斷地做出抉擇“救弟弟”。就因為這句話,女主角整整痛苦地被折磨了32年,在這32年中,她始終如一地對親情忠貞。她那句永遠也忘不了的臺詞“沒了,才知道什么叫沒了”,讓人覺得意義深刻。是啊,生活當中的許多人,不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啊!
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女主角最終用偉大的母愛感動了上蒼,讓她的女兒又回到了她的懷抱,骨肉相聚!
《唐山大地震》真是感人肺腑,讓我們為那些在災難中失去生命的人祝福吧——逝者安息,也為我們這些生者激勵吧——生者奮進!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7
今天晚上,我看了一部紀錄片《唐山大地震》。
影片非常感人,它講述了一個四口家庭因為一場地震而四分五裂的故事。在一場地震中,有兩個孩子被一塊鋼板壓住了,撬這頭,會壓死那一個孩子;撬那頭,會壓死這一個孩子。母親左右為難,最后她咬咬牙,選擇了弟弟 ……
姐姐竟奇跡般地活下來了,她恨媽媽,認為她不愛她。汶川地震時,她遇見了弟弟,知道了母親這幾年來的后悔,終于釋然了,回家跟母親相見,結尾,又是我最喜歡的大團圓。
整部影片非常感人,我看的潸然淚下,感觸萬千。尤其是我看到結局時,我哭的更厲害了,真正的以淚洗面啊。
看的時候,我非常感動。大家都知道,人在不同情緒時,體溫也會有所不同,在看的時候,我一直感到很冷;可是,看完了之后,我一點也不覺得冷了,難道這就是影片的威力嗎?
整部影片是災難性的,既感人,又勵志,希望大家有功夫去看一下。
看完我感觸很深,覺得有一股情緒在我的胸腔里回蕩,極想把它揮灑出來,于是,才有了這篇作文的問世。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8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發生了7.8級大地震,這場巨大的災難在23秒之內將唐山變成一片廢墟。今天,我看了電影《唐山大地震》,它給人們回放了34年前的那場驚心動魄的災難。
這部電影講述了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發生了7.8級大地震,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打破了方大強和李元妮夫婦和他們的孩子方登、方達一家人原本平靜、幸福的生活。在地震來臨時,方大成為救妻子獻出了生命,而方登、方達姐弟倆被壓在同一塊預制板下,人們只能救出一個孩子,李元妮猶豫再三選擇了弟弟方達,而這個決定也被姐姐聽到了,她非常憤怒,弟弟得救了……姐姐沒有死,她被一對軍人夫婦收養了,在與軍人夫婦生活的32年里,她再也沒有去找過自己的媽媽,因為她恨她。后來方登對養父講了她的故事和想法,養父說的話感化了她的心。恰巧2008年汶川地震時她作為志愿者來到災區,碰上了弟弟方達,于是兩人一起回家,分離了32年的母女終于團聚了……
這部電影對我的觸動很大,這是一場多么可怕的災難啊!和災難中的人們相比,我們又是多么幸運!我最敬佩的是那對軍人夫婦,他們把愛無私地奉獻給了一個和他們毫不相干的孩子,擁有這樣高尚情懷的人是多么偉大啊!
唐山大地震影片觀后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