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情歲月》觀后感范文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燃情歲月》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燃情歲月》觀后感1
布拉德·皮特早年演的一部勵志電影《燃情歲月》,這兩天帶我又回到120__年前的美國西部。這是在豆瓣搜的高分電影,下了半年了一直沒看,今天想起來就把它看了。看完了之后,又有些想法^^,就寫一篇日志~
故事不止一次的提示我一個問題,一輩子真的只有一個對的人嗎……蘇珊遇見弟弟Sammue,是為了遇見哥哥Tristin,愛過之后一直放不下,直到用結束自己的生命。兩個哥哥,Tristin和Alfrade,一遇見弟妹,就確定了她是自己愛的人,上演了一幕幕自私而又無私的愛情故事。好吧,遇見了一輩子的對的那個人的我們——不管他在不在身邊——是幸運幸福的^^
Tristin的話不多,但他喜歡擁抱,三兄弟的父親話也不多,但也用一個個擁抱傳遞給觀眾們無限溫馨。當故事最后父親原諒大兒子Alfrade的時候,他什么也不說,直接把兒子攬入懷中,抱得很緊,我們直接腦補成了那對父子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和自己的父親,然后大大感動了一把。當Tristin在故事的開始,安慰蘇珊的時候,給了蘇珊一個擁抱,就一個擁抱,讓兩個人墜入愛河,大概擁抱的時候,更能聽到對方的心跳~~當蘇珊去獄中去探望Tristin的時候,她也給了Tristin一個擁抱,此時雖然她已是別人的妻子,但正因為這個擁抱,讓她拋開了世俗和矜持,對Tristin大膽抒發自己心中仍然對他的愛慕,如果Tristin沒把持住^^,可能也就從了吧~~
看完這個勵志的悲劇,不禁要想,到底是哪一環的錯誤,釀成了最后的不算是很愉快的結局呢?是Tristin的那一封不知從哪個島嶼寄過來的信“我不愛你了,改嫁吧。”還是那一晚Tristin安慰蘇珊時,那一個擁抱之后的撫摸。又或許是父親留下蘇珊到“第二年春天再走”的這個決定?總之每一環的相扣,都暗示著命運的車輪,去翻滾到那個錯誤的結局。
總的來說,故事的節奏很平淡,但它又包含著人生百態。雖然明顯是夸張,但看完了也覺得很真。那背景音樂配的也很好很恰當,那小提琴拉得,很有那時美國的味道。
《燃情歲月》觀后感2
這也是一個圍繞情感救贖講述的故事,表現了人類與自然的神秘關系,愛情與生活的矛盾,戰爭與和平的永恒爭論,血緣與社會的沖突與回歸,著力刻畫父子情、手足情、朋友情、以及愛情。影片以印第安人獵人一刀的講述開始,父親威廉上校厭倦了戰爭,帶著全家來到西部荒原,開墾一處偏僻的山區牧場,并與印第安人交往,成為摯友,以后獨自養育著三個兒子。威廉家族三兄弟漸漸長大,手足情深,性格迥異。大哥弗萊德為人忠厚;三弟山莫是位理想主義者,深受父親的寵愛;而老二崔斯町則是一位狂放不羈,具有堅韌勇敢性格的人,從小就從印第安人獵人一刀那里學到一身的本領。父子四人在一個男性的世界里過著淡泊的生活。蘇珊是山莫的.未婚妻,一個具有浪漫自由天性的女人,她的到來,給這個家庭帶來了亮色,一家人和睦而快樂地生活。弗萊德和崔斯町同時暗戀著蘇珊。威廉原以為遠離戰場,可以享有與世無爭,世外桃源的生活。然而,一戰爆發,他最終也沒能說服血氣方剛的兒子們,只能默默地同意他們參軍前往歐洲,留下蘇珊暗自垂淚。從此,一家人被戰爭的硝煙帶來刻骨銘心的創傷。戰爭中,崔斯町眼睜睜地看著山莫被亂搶打死卻無能為力,抱憾一生。弗萊德為此耿耿于懷,兩人結下了矛盾。悲痛的崔斯町按印第安人的方式挖出了山莫的心臟,安葬在故鄉的山上,手足之情感人至深。蘇珊和崔斯町的相愛,使得弗萊德只能離開。然而山莫的死讓崔斯町無法面對深愛的蘇珊,崔斯町選擇逃避,遠走他鄉,浪跡天涯。蘇珊在苦苦的等待中,飽受情感的折磨,光陰流逝,心灰意冷,最終嫁給弗萊德。等到漂泊多年的崔斯町回到家中,紳士穩重的父親已不幸中風,行動不便,表達不暢,然而上校堅強地生活著,依然充滿著對兒子的愛,對這個家深深的眷戀。崔斯町經歷這許多坎坷,淡泊了感情,娶妻生子,努力支撐著牧場,支撐著家。
《燃情歲月》觀后感3
其實吧,從第一眼她們就互相深愛著對方,弟弟戰死,他深深自責,詛咒god,所以第一次出走,飄洋去逃避(當然或許也有所謂聽到自己內心野性召喚的部分,但更多的是自責),回來后,發現自己對她的愛沒有一點改變,他們生活在了一起。內心的自責又開始加深,內心野性與自由的呼喚日益加劇,于是他第二次出走,他是愛她的,在她說會永遠的等他時,他卻還是選擇了跨馬而去,其實他的痛苦不會比她少。幾年之后在墮落與絕望中他寄出了那封多么沉重而又自私的信。若干年后,他又回來了,永遠太長了,她妥協了,他也自然的和小妹走在了一起。又是一段平靜的日子,由于與販運私酒大佬的矛盾,妻子被誤殺了,他也被關牢獄,她認為這一切的悲劇(未婚夫戰死,兄弟反目,父子生隙,小妹橫死等等)都是她造成的,本來幼失雙親,生性脆弱的她選擇了自我滅亡,她對他的愛實在太沉重了,她也用死表達了自己的心之所屬。在一起先后殺死了柯氏兄弟之后,兄弟和父子重歸于好。放眼那遼闊的草原,低沉曠達的天空,一刀悠遠神秘的吟唱,澎湃的音樂和動人的小提琴,我們就這樣被這一段交織了親情與愛情的燃情歲月所感動。其實崔斯汀的第二次離開有點過了,但是你知道有些人能清楚聽見自己心靈的聲音,并按這個聲音生活,這樣的人,不是瘋了,就是成了傳說。所以他是傳奇,所以又何必去糾結于此呢。任何的文藝腔都是無力的,如果你覺得看完之后內心充實而又深受感動,卻總是有那么點抓不住這電影想傳達的全部,那么,在之后的某個安靜的傍晚,把他靜靜的再看一遍吧,這,也就夠了。
《燃情歲月》觀后感4
生命是一場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將自己交予了俗世,用別人和社會既定的軌道牽拌自己前行,而內心的聲音,早在懂得諂媚于人之前就消失殆盡,又或者,永遠在耳畔孤獨的回響。
我們無法抵擋Tristan從原野上策馬呼嘯帶來的狂野,無法阻止Alfred帶著文明進程的光環在人群中脫穎,無法攔截單純的Samuel走向他并不了解的戰火并失去生命,編劇選擇了Susan去承受這一切,在她的時間坐標上,上校的三個兒子相繼出現隕落,但每個人都背負著她無法實現的希望,膠著一生的愛恨和等待,在時間和命運捉弄的漩渦中無法自拔。
自由的氣息是殘酷的,Tristan流淌著熊的血液,追逐著自己的沖動。在Samuel的墓前痛哭的男子,長發飄揚,柔情似水,任何女人都難以逃脫那樣深情地懦弱,susan也不例外。愛上狂野的自由,就意味著接受他殘忍的選擇,“即使我有了孩子,你還是要走嗎?”Tristan幾乎沒有遲疑的翻身上馬,塵土飛揚中拋下流涕泗流的愛人。他是愛她的,我堅信。只是,自由的天性高于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如此又怎么能顧全愛情的美滿?年復一年的等待,只有莫名的玩意從孤島或荒地寄來,還有鋪天蓋地的寂寞和深入骨髓的絕望。她沒有想到過還有重逢,“永遠太遠了”,這是Susan的借口,因為那個以為永遠到不了的等待終點居然出現了。我完全可以感受到她的后悔和驚異,命運是如此的捉弄,小伊莎貝爾的禮服、跨坐在Tristan脖子上玩耍的samuel,那原本都是她的,熬過了那些年空洞無望的等待,還要忍受將愛人和夢想拱手送人的悲哀。
susan身上流淌著我們自己的影子,因為愛和夢選擇堅持,因為理想太遙遠而不得不放棄,因為我們不是堅定地追隨自己內心聲音生活的俗子,所以不能像小伊莎貝爾那樣,從小就堅持“他是我的男人”并固執的等到了那一天。或許,時間再開一個玩笑,讓我們像susan一樣,總是錯過最愛的人,總是和最美的夢想擦肩而過,于是相信緣分和等待,從哭著嫉妒到笑著羨慕,安慰自己平淡就是真諦。
而那些咆哮著的聲音,壓抑在心底,總在深夜不斷響起,所以,愛上他鄉的秋日傳奇,感動于自己的燃情歲月。
《燃情歲月》觀后感5
《燃情歲月》讓我昨天一整天都找不回自己。清晨醒來眼目是北美草原的晨曦和黃昏,耳際是山谷幽澗的泉鳴,皮特追逐的內心的聲音。正如影片所述:有人聽內心的聲音,并追隨其作息。有人最終發瘋,有人則成了傳奇。
恢宏幽揚的背景音樂和不羈的靈魂一起放逐,漂泊,流浪。在TRISTIN的世界里,有愛,有兄弟情誼,父子情篤。但這些比起內心的聲音來,他似乎更傾向于追隨他的心。不羈的靈魂,一如不羈的外型,灑脫,勇敢!震撼之于心中切慕,一個人可以放下所愛,去追逐自己的心,無視神的律人的律,只為心而活。拋開道德層面的責任,單單是這份勇氣執著,足以另人激賞。
而我們大多追求現世安穩,歲月靜好的循規導矩。每天上班要坐的公交,穿行的路線。甚至是什么樣的人可以愛,應該投入多少真心,((前晚一友提出了關于姊妹愛情的;橄欖枝定理其大意是:當弟兄拋出一束橄欖枝時,姊妹只需拋出1/3.以此類推)能得到多少回報,都要精心規劃。如此小心翼翼的過每天的生活,是因為我們害怕失去,還怕被拒絕,恐懼傷害,缺乏適度的安全感。
時日加增,年歲漸長,年少輕狂的五柳少年,成了模糊而陌生的背影。成了了以__癡夢。魂與靈與身子被各樣的“套子”束縛。甚至聽不到心中的那個聲音了,于是每天沒有自我地活著,虛擲生命光因。偶爾的靈魂出竅,也只能是在好電影,好書中里游走罷了。
《燃情歲月》觀后感6
舊手機里看完后給朋友的十來條短信,清理前保存下,發現看完后發的感慨還真不少:
燃情十年后重看的感覺真不一樣啊。每一個細節都很合理。蘇珊遇上崔斯汀是她命里的劫數。他的孤寂在無邊的曠野宣泄平衡。她的孤寂卻始終找不到出口。讓人心愛的男子和讓人心疼的女子。好看。
蘇珊的一生值得思考借鑒。我越看到后來越覺得她對崔斯汀的愛太沉了,而崔這樣經歷無數死亡的人內心世界比她大得多所以對愛也比她淡定。
你說皮特這個男人在電影里可是活的開心。啥時不安分了就出折騰,折騰累了就回家。哪天又出。我靠,從他身上我看到了生活就得不斷撲愣翅膀折騰著往前飛啊。
崔斯汀,蘇,很多人,我們,都不是生來能安穩的人。在到達安穩之前我們都得折騰一番。有的人在折騰中找回自我,安穩了;有的人沒折騰好自己,就像蘇和崔那段街頭重逢我都要看哭了,為愛而死她也值了這一生。
影片很長,卻沒什么廢話。開頭上校夫人說:我擔心她因為雙親早亡而太脆弱。這句話預示了她的命運。真真讓人憐愛啊。不過她一生被三兄弟愛也值了。
蘇珊的結局太慘了,如果她沒有遇到他,不知道人生會不會重寫。也許是注定,她若有小伊莎貝爾那樣的淡定也許她的生命才會不同吧。他其實承受不了那份全部依賴的愛。
是的,所以在想有時真是性格決定命運。蘇珊的應對是試圖通過另一個人釋放自己的寂寞。她若能把重心放回自己就不會那么慘。誰都承受不了誰的寂寞啊。
內心強大如崔斯汀的人最后生存了下來。因為他已經超越了親情愛情和大自然野性融合在一起,開頭結尾的旁白都寫的很精彩。
還好我不是太粉皮特。不過他帶著一大群馬從草原歸來的那個帥連我也被萌呆了。
legend of fall太復雜太細膩每看一遍發現新細節都會心說原來是這樣,不突兀,很合理。電影就是從別人故事看到跟各自相關的。被愛的人傷也是幸福的。不要忘了我們還有重生力啊!為什么要忘記?忘記愛就等于忘記自己。
我們必須愛,也必須不能失自我。在寂寞空虛茫茫的生命里發出一點點光照,哪怕只有自己知道。
《燃情歲月》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