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開學第一課觀后感匯總5篇
4月15日晚7點半,電視機前的我終于又迎來了久違的《開學第一課》,課堂上,主持人與抗疫典型人物連線,播放了他們為抗擊疫情所貢獻力量時無比珍貴的點滴畫面。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2020年開學第一課觀后感精選5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020年開學第一課觀后感1
度過了兩個月的暑假,迎來了新的學期。9月1日晚上,我認真觀看了中央電視臺舉辦的《開學第一課》,這一課的主題是幸福問題。以前我認為幸福就是吃好、穿好、玩好,可以自由地享受,可以盡情的玩電腦、上網,自己需要什么就可以有什么,這就是幸福。看了開學第一課,使我對幸福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認識到我以前對幸福的理解是錯誤的。
幸福需要自信和超越。鄧亞萍姐姐個子矮小,別人都說她不是打兵乓球的料,可鄧亞萍姐姐就不信這個邪,她說:“我喜歡打兵乓球,有這個特長,個子矮,可以通過多練習,就可以揚長避短,打好乒乓球。”正是由于她的刻苦鍛煉,終于拿到了奧運冠軍的獎牌。以后,她又面臨著退役的問題。退役后是當個兵乓球教練,還是干別的什么,鄧亞萍想到了超越,決心去清華大學讀書,奧運冠軍又變成了一個名牌大學的學生。從鄧亞萍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自信和超越帶來的幸福。
幸福需要樂觀和感恩。棄嬰孟佩杰三歲父母雙亡,被人收養。八歲時,養母癱瘓,養父出走。孟佩杰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照顧養母的擔子,連續十二年,一邊照顧養母,一邊學習,最后還考上了大學。為了照顧癱瘓的養母,她還帶著養母一起上大學。主持人問她,什么是幸福,她說:“幸福就是讓養母的病快點好起來,過得健健康康。”你能說孟佩杰不幸福嗎!
2020年開學第一課觀后感2
2020年是一個值得敬畏的春節。1月23日湖北省武漢市防疫指揮部發布“離漢通道關閉”通告。令國人大為震驚,“新型冠狀病毒”入侵了這座城市,原本熱鬧繁華的街道突然寂靜了下來。更讓人措手不及的是,通過觀察,該病毒有“人傳人”的現象。一時間,舉國震驚,人人自危。
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浙江、廣東、重慶、北京等地的醫院醫護人員紛紛寫下請戰書,奔赴武漢前線。
他們不怕嗎?
不!
怕啊,當然怕!
時至今日仍沒有疫苗和特效藥,患者只能依靠輔助藥品和自身免疫力與病毒作戰。從觀看方仙女采訪我們得知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每天身穿4層防護服,戴著2層口罩和護目鏡,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堅持6個小時不吃不喝。因為長時間的佩戴防護用品,她們臉上甚至都被勒出了血痕,但沒辦法因為病毒感染性極強。
他們也有家人孩子,采訪中談及家人時,許多醫務人員忍不住潸然淚下,但他們仍選擇堅守一線。2月11日火神山醫院護士吳亞玲在工作中得知了母親去世的消息,一瞬間,她淚如雨下。但面對眼前嚴峻的抗疫局面,她強忍悲痛,面向家的方向三鞠躬以悼念去世的母親。她站在窗邊沉思許久,稍微平復心情便又繼續投入了抗疫工作。
疫情來勢兇猛,從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親赴武漢,到15名醫務人員確診被病毒感染,再到梁武東醫生的犧牲……醫護工作者們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沖鋒陷陣,在人民與病毒之間筑起了高墻。
2020年開學第一課觀后感3
武漢的櫻花開了,前線的人們也該回家了。只在父母夢里出現過的遠航英雄終于替代了信紙,站在門口盼望父母的孩提終于在親情的懷抱里沉浸。七十多天,蕩漾的水面緩緩平靜,這是人們渴望的。
“開學第一課”,我受益匪淺。戰士們的防護服不透氣、不能飲水、不能內急。有的人為了不給同事添麻煩,胃疼忍到了下班。老人一把手帶大的孩子們去了前線,他明知會有艱險,甚至是犧牲,但是他還是讓兒女們去了,想必他也是有令人神往的信仰吧。不單是前線奮斗的人,也有別的人-----司機姜叔叔堅持接送醫務人員,不分晝夜,所以------他注定不普通。
如此多樣的明燈在祖國璀璨,給我們呈現的風景有堅強的、光明的、勇敢的、穩重的,他們匯聚在一起,才有了今天的春風蕩漾。清冷了一段時間的武漢城終于走滿了杏仁,開遍了滿城花。人民紛紛祈愿,愿人世別來無恙。
下雨天積下的水洼暗自儲蓄,他們游弋、結伴、匯聚,在人們的不經意間一鳴驚人,搖身匯成了海洋。疫情讓我們親眼目睹了英雄披荊斬棘、赴湯蹈火的篇章,恍如上個世紀共產黨建立新中國一般,在中國歷史上烙上一道刻痕。待新生代的雛鷹羽翼豐滿,我將勇往直前,因為我們身上有著紅色民族的影子,我們要為這個國家奮斗。在那之前,我們應該積極吸取甘霖,努力培養能力,就像這次疫情歸來的戰士們一樣,渡劫歸來,春風蕩漾!
既然這個國家養育了你,你應該回饋,讓我們期待吧---------當我們度過了劫難,眼前身后必有春風蕩漾。
2020年開學第一課觀后感4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今天在全國人民抗擊疫情取得重大階段性勝利之后,我們迎來了重返校園的學習生活。2020年春節新冠疫情打破了原有的平靜,靜下心來思考,唯有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不要逾越道德底線,這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才能和諧共生。
黨的十九大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之一,強調: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里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要求: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
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馬克思認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不僅給人類提供了生活資料來源,如肥沃的土地、魚產豐富的江河湖海等,而且給人類提供了生產資料來源。自然物構成人類生存的自然條件,人類在同自然的互動中生產、生活、發展,人類善待自然,自然也會饋贈人類,但“如果說人靠科學和創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對人進行報復”。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們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和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動員全社會力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建美麗中國,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里提到: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 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 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強則國強 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少年自由則國自由 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 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2020年開學第一課觀后感5
2020病毒肆虐,陰霾滿空,寒冬漫長而空寂。去時,風雪鎖寒江;歸來,櫻花漫霓裳。經歷了多少負重前行,今夜光芒映照太空。邁過寒冬,大地回春,我們欲火而重生!
星夜兼程,最美逆行。
我渴望遇見蓋世英雄,或許不是雄姿英發,氣宇不凡,但求心系天地,無問小我。那是奔赴前線的醫護人員,舍小家為大家。孩子哭叫:媽媽,別走!她眼中星光閃爍,淚珠盤旋,卻依然堅守著:媽媽要去打怪獸!
億萬人的堅守奮斗,我的蓋世英雄平凡而偉大。快遞小哥守望空曠的街頭,不禁觸景落淚,卻在這個別樣的寒冬堅守崗位;明明是大四學生,卻擔起民族重任,“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希望”。星夜兼程,舍棄心愛的長發,一句“舍得”,讓人淚目。是啊,沒有舍哪有得?舍小我,得家國!
如今,春暖花開,陰霾散去,我的蓋世英雄們,可緩緩歸矣!
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人是萬物之靈,守得地球光輝,定格大自然的美麗,但有些人卻親手摧毀這大自然的純真美好,濫砍濫伐,肆意捕殺,盲目追求利益,不顧自然的呼喊。我們說拯救自然,其實該拯救的是我們人類自己!
舌尖上的“美味”,卻成了整個世界的“鬼魅”。誤以為人類至上,站在生態無畏的高點,蔑視群雄,只以為自己是萬物之王、萬物之長。可憐這盲目自大、高視自我,造就今日這病毒惡果。大自然的一次次懲戒,一次次警告,卻被部分人一次次忽略。疫情終是告訴了我們:人類不過是根渺小的草,小到微渺!敬畏自然,行有所止,讓我們認清自我在大自然中所扮的角色,保護野生動物,植樹造林,還大自然一片湛湛青天!